1550年9月24日汤显祖生于江西临川。他自幼天资聪敏,21岁中举人。在他进京考进士时,因不愿陪同宰相张居正的儿子赴考,以致落第。直到张居正死后第二年,34岁的汤显祖才得中进士。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汤显祖《牡丹亭》
汤显祖生活的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明王朝已进入极为腐朽的时代。朝廷派出的救灾大员饱受地方官贿赂反而得以升迁。于是,担任南京礼部主事的汤显祖毅然上疏,抨击朝政,这就是震惊朝野的《论辅臣科臣书》。由于汤显祖揭露了明朝的黑暗政治,指责明神宗朱翊钧,抨击了宰相申时行,而被贬为广东徐闻(雷州半岛)典史。后来汤显祖迁为浙江遂昌知县,深受当地人民爱戴,但遭到统治集团嫉恨,终于在万历26年被罢官回家。从此,他绝意仕途,隐居故里,直到1616年逝世。
汤显祖毕生从事写作,一生作品很多,有诗、文、赋、曲等,但流传下来的并不多,影响较大的有传奇五种:《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紫箫记》。前4种合称为“临川四梦”,其中最有名的是《牡丹亭》。汤显祖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写少女杜丽娘不甘闺中寂寞,私去花园游玩,在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醒后整日思情感怀,郁郁而死。死后其鬼魂与柳梦梅结为百年之好。汤显祖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礼教与青年爱情的尖锐矛盾,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家庭的冷酷和虚伪,热情歌颂了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的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当时统治者大力提倡程朱理学,表彰烈女的情况下,《牡丹亭》敢于背叛封建礼教,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鲜明的时代意义。《牡丹亭》情节曲折,构思奇特,富有浓厚的浪漫色彩。这个戏一问世,就受到人们热烈欢迎,甚至“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汤显祖的创作对当时和后世都发生了重大的影响。近代随着对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汤显祖在西方的声望日高,和莎士比亚一起,被称为东西方对峙的一对戏剧巨星。解放后,对汤显祖及其作品的研究更加深入,其戏剧作品被许多剧团改编演出。江西省还为汤显祖重新修建了墓园,在汤显祖故居“玉茗堂”遗址上建起“玉茗堂剧院”,开设了“汤显祖纪念馆”。
汤显祖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是我国历史上的戏剧大师,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著名戏曲家汤显祖,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戏曲家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中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一名《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历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
汤显祖的生平简介
汤显祖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汤懋昭被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建立“汤氏家塾”,伯父汤尚志从事戏曲,母亲熟读诗书。汤显祖5岁进家塾,12岁写诗,21岁中举人。他的仕途本可以一帆风顺,但明代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变成了幕后交易。汤显祖拒绝宰相的笼络,名落孙山。34岁,汤显祖中了进士,步入满是荆棘的仕途。
万历十一年,王世贞赴南京后地位显赫,许多人投其门下。汤显祖与王氏同在南都,又为王氏之弟下属,却因文学思想和旨趣与王氏不同而不相来往。汤显祖为揭露覆古派的面貌,细读王氏的诗文,指出其中剽窃汉唐史诗的字句,明确自己重创新反对复古的信念。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时,闲寂无聊,他常与本地的诗文家、戏曲家切磋唱和、研究学问。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对当时的政治提出意见,被放逐。后内迁至遂昌。在遂昌,他减少科条、建立射堂、修建书院,使贫瘠之地逐渐兴旺起来。后因为擅放囚犯被政敌中伤,汤显祖不堪忍受税使扰民,主动递了辞呈。
汤显祖一生蔑视权贵,晚年淡泊贫困,醉心佛学。其所处时代,文学思想斗争激烈。汤显祖坚持己见,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在文学创造上,他提出立意为先。读“非圣之书”的罗汝方,反理学的达观禅师,李贽等人都对汤显祖的创作影响深远。
汤显祖的历史成就
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26岁时刊印第1部诗集《红泉逸草》,次年又刊印诗集《雍藻》***未传***,第3部诗集名《问棘邮草》。
汤显祖在戏曲批评和表、导演理论上,也有重要建树。他通过大量书札和对董解元的《西厢记》、王玉峰的《焚香记》等等剧作的眉批和总评,发表了对戏剧创作的新见解。他认为内容比形式更重要,不能单纯强调曲牌格律而削足适履,所谓“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四者到时,或有丽辞俊音可用,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模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尺牍《答吕姜山》***。他和以沈璟为首的偏重形式格律的吴 *** 作家进行了顽强的论争。尤其是作为1602年前后的《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一文,不仅记述了弋阴腔的演唱情况,为中国戏曲史留下了珍贵资料,而且对表、导演艺术发表了精辟见解,强调演员要体验生活,体验角色,领会曲意,在生活上和艺术上严以律己,以人物的感情去感染观众。他自己勤于艺术实践,“为情作使,劬于伎剧”,同临川一带上千名演唱海盐腔的宜黄班艺人保持着广泛的联络,实际上成了地方戏曲运动的领袖。他还亲自为演员解释曲意,指导排练,“自踏新词教歌舞”,“自掐檀痕教小伶”。
汤显祖在当时和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即使是认为他用韵任意,不讲究曲律的评论家,也几乎无一不称赞《牡丹亭》,如晚于汤显祖20多年的沈德符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又说他“才情自足不朽”。和沈德符同时的戏曲家吕天成推崇汤显祖为“绝代奇才”和“千秋之词匠”。王骥德甚至说,如果汤显祖没有“当置法字无论”和其他弱点,“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由于汤显祖的影响,明末出现了一些刻意学习汤显祖、追求文采的剧作家,如阮大铖和孟称舜等,后人因之有玉茗堂派或临川派之说,实际上并不恰切。《牡丹亭》中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影响更为深远,从清代的《红楼梦》中也可看出这种影响。
汤显祖生前就有《玉茗堂文集》刊行。逝世后 5年,韩敬编印《玉茗堂集》。他的作品于明清两代均有刊本,通行的是1961年由钱南扬、徐朔方合编的《汤显祖集》,包括诗文和戏曲。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的蒐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文学家,人民 *** 在临川市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一九九二年,人民 *** 又筹建汤显祖纪念馆,一九九五年,占地二百亩的汤显祖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
遂昌汤显祖纪念馆中国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汤显祖于明万历二十一年至二十六年***1593-1598***任遂昌知县。他勤政爱民,兴教办学、劝农耕作、灭虎除害,政绩显著。他的代表作《牡丹亭》几百年来享誉文坛,驰名海外,其主要思想的形成在遂昌县,并与其密不可分。汤显祖纪念馆位于遂昌县城北街四弄,面积900平方米,由前院、馆舍、后园三部分组成,环境优美,古朴雅致。馆内陈列内容丰富,格调高雅,集中介绍汤显祖生平、在遂昌政绩,以及汤显祖的艺术创作成就。
在2006中国·遂昌汤显祖文化节暨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周育德将“中国汤显祖研究会”的牌匾授予遂昌,这标志著中国汤显祖研究会正式落户遂昌。
遂昌作为汤显祖主政和《牡丹亭》的酝酿创作之地,一直以来就是中外汤学专家、学者寻访遗迹,蒐集史料,进行各种形式研究活动之地。遂昌将积极发挥中国汤显祖研究会落户遂昌的优势,整合海内外汤学资源,推动汤学研究的发展,同时,积极培养县内的汤学人才,使遂昌成为名副其实的汤学研究中心。
汤显祖的历史评价
1946年,赵景深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提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五个相同点:一是生卒年相同,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
1959年,田汉到江西临川拜访“汤家玉茗堂碑”,作诗:“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提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旗鼓相当,杜丽娘与朱丽叶不相上下。
1964年,徐朔方的《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指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时代相同,但具体的戏剧创作传统不同,前者依谱按律填写诗句曲词,后者则以话剧的开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笔,认为汤显祖的创作空间与难度更大。1986年到1987年,徐朔方两次钻研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联络剧作家与中西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指出汤显祖生活的明朝封建社会,比起莎士比亚的伊丽莎白时代而言,要封闭落后得多,故而汤显祖塑造出《牡丹亭》里杜丽娘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更是难能可贵。
汤显祖像
汤显祖出生在书香世家,祖父汤懋昭被推为“词坛名将”,父亲汤尚贤创建“汤氏家塾”,伯父汤尚志从事戏曲,母亲熟读诗书。汤显祖5岁进家塾,12岁写诗,21岁中举人。他的仕途本可以一帆风顺,但明代科举制度腐败,考试变成了幕后交易。汤显祖拒绝宰相的笼络,名落孙山。34岁,汤显祖中了进士,步入满是荆棘的仕途。
万历十一年,王世贞赴南京后地位显赫,许多人投其门下。汤显祖与王氏同在南都,又为王氏之弟下属,却因文学思想和旨趣与王氏不同而不相来往。汤显祖为揭露复古派的面貌,细读王氏的诗文,指出其中剽窃汉唐史诗的字句,明确自己重创新反对复古的信念。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时,闲寂无聊,他常与本地的诗文家、戏曲家切磋唱和、研究学问。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对当时的政治提出意见,被放逐。后内迁至遂昌。在遂昌,他减少科条、建立射堂、修建书院,使贫瘠之地逐渐兴旺起来。后因为擅放囚犯被政敌中伤,汤显祖不堪忍受税使扰民,主动递了辞呈。
汤显祖一生蔑视权贵,晚年淡泊贫困,醉心佛学。其所处时代,文学思想斗争激烈。汤显祖坚持己见,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在文学创造上,他提出立意为先。读“非圣之书”的罗汝方,反理学的达观禅师,李贽等人都对汤显祖的创作影响深远。
汤显祖 莎士比亚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大环境相似。汤显祖生活在明代,那时的明代不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有着变革,例如王阳明反对程朱理学,认为其与个性相悖。莎士比亚处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时候,反观中世纪的种种做法,主张人文精神。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个人追求不同。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家中长辈对其耳濡目染。汤显祖期望通过科举进朝为官,在政治方面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惜当时科举制度混乱腐败,汤显祖无奈退出官场,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戏剧创作。这可以说是“官家不幸诗家幸”。而莎士比亚只想在伦敦的戏剧舞台上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并没有想在政坛占有一席之地。两人的作品都从积极乐观转为哀伤无奈。汤显祖之前创作的作品时虽对社会现状不满,仍渴望得到朝廷的赏识。之后他回乡创作,已经对仕途失去了信心。莎士比亚刚开始创作时英国打败别国,民族充满信心,后来丧子之痛使其作品流露出悲观和失望的心情。不管怎么说,这两位戏剧上的泰斗都有才气,都应该享有世界性的声誉。
汤显祖戏曲集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为太守之女,梦中与一书生相会。梦醒,日渐消瘦,一病不起。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后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成人之美。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紫钗记》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元宵夜,李益在赏灯时帮霍小玉寻找紫玉钗,二人一见钟情,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李益高中,卢太尉欲招李益为婿,被李益拒绝。卢太尉将李益调去关外,二人惜别。李益所写家书被卢太尉变成休书。小玉遭人讨债典当紫玉钗。李益功成归来得知小玉另找有钱夫婿。小玉被李益拒绝一病不起。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
《南柯记》阐述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梦中的得失荣辱回归现实只是虚无缥缈。
淳于棼武艺高强却因酒失职。在参加盂兰大会时偶遇蝼蚁仙人,仙人见其风姿绰约,邀其入槐安国。淳于棼在国内封为额驸,派到南柯治理政事。被召回朝后,结交权贵, *** 仙人。国王听人进谏,令淳回故里。淳于棼醒来,之前发生的事情皆为梦境。按梦所述,去到槐树下察看导致蝼蚁遭受灭顶之灾。淳于棼惊觉四大皆空,立地成佛。
《紫钗记》唱集
元宵夜,李益和朋友在街上赏灯,听闻长安歌妓霍小玉丢失家传紫玉钗,帮忙寻找。李益寻得紫玉钗交予小玉,二人一见钟情。第二天,李益央媒婆说亲,二人喜结良缘。洞房花烛夜,二人将紫玉钗一分为二,许下“钗在人在,钗亡人亡”的诺言。李益高中,求世叔卢太尉照顾。卢太尉见李益一表人才,欲招李益为东床快婿,反被李益拒绝。卢太尉怀恨在心,将李益调到关外任职。李益无奈惜别小玉。李益在关外平定战乱,托人带家书给小玉。不料卢太尉从中作梗,家书变休书,谎称李益已和卢太尉结亲入赘。此时小玉却遭鲍十一娘讨债,无奈之下典当紫玉钗。
李益功成归来,卢太尉为其接风洗尘。席上,鲍十一娘姐姐拿出紫玉钗,称小玉另找有钱夫婿。新夫婿知道紫玉钗的缘由,让小玉变卖。小玉得知李益归来,冲进太尉府,却被告知李益不愿见小玉,当场口吐鲜血,一病不起。李益虽痛苦万分,却认为小玉不是这样的人,决定去霍家问个明白。之后,黄衫客慷慨相助,两人重逢,真相大白。《紫钗记》以霍李二人的爱情为线索,展现了爱情力量的强大,让人执着;也揭露了当时官场的黑暗和人心的丑恶。
牡丹亭剧照
《牡丹亭》又名《牡丹亭还魂记》,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一部。《牡丹亭》围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为主人公展开爱情故事,过程离奇曲折,可谓是旷世奇缘。
杜丽娘原是太守之女,有权有势,为人十分向往自由,充满生气。游园时的春景让她伤春,感觉自己的一腔愁绪无处排解。梦中,杜丽娘与一书生相会,偷尝到爱情的乐趣。梦醒,现实的无情让她感受到生活的无趣,日渐消瘦,一病不起。临死前嘱咐母亲葬于梅树下。柳梦梅是一介书生,进京赶考时恰好投宿在杜丽娘死前所住的花园中。二人认出对方是梦中的伴侣,再次幽会。杜丽娘让柳梦梅挖坟助自己复生,柳梦梅让杜丽娘帮自己报讯,却被杜丽娘的老师和父亲发现,棒打鸳鸯。二人将此事告到皇帝面前,皇帝成人之美。杜柳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剧中刻画人物十分传神、立体,不仅形态上全面,在人物内心世界也是全方面展示。通篇辞藻华丽,不少词句流传至今,朗朗上口。歌曲《在梅边》也引用不少《牡丹亭》的词句。真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经典古典戏剧。
1550年9月24日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出生 1583年9月24日 德国戏剧家席勒出生 1884年9月24日 中国近代化学的先驱徐寿逝世 1905年9月24日 吴樾壮炸五大臣,身殉革命(图) 1909年9月24日 中国自行设计修筑的京张铁路通车 1909年9月24日 中国设计的第一条铁路通车(图) 1910年9月24日 剧作家曹禺诞生(图) 1926年9月24日 中共加强军队中的党组织建设 1930年9月24日 六届三中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问题得到解决 1930年9月24日 中共结束李立三冒险路线(图) 1935年9月24日 日本公开宣称要实行华北自治 1945年9月24日 日本战犯东条英机自杀未遂(图) 1949年9月24日 中共发出对旧政府工作人员处理指示 1955年9月24日 阿根廷总统庇隆下台流亡 1956年9月24日 我国与也门建立外交关系 1959年9月24日 人民大会堂建成(图) 1962年9月24日 八届十中提出“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号召 1969年9月24日 诗人郭路生写下《相信未来》(图) 1973年9月24日 几内亚比绍独立 1982年9月24日 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公开提出“一国两制”(图) 1988年9月24日 约翰逊制造“世纪之战”丑闻 1988年9月24日 百年难遇火星“大冲”开始 1993年9月24日 柬埔寨恢复君主制 1993年9月24日 巴解下令停止军事行动 1994年9月24日 美国首次提取出恐龙基因材料 1997年9月24日 记者罢照向法国政府抗议(图) 2000年9月24日 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在京开幕 具体内容~详见:/9/24/ 参考资料:/9/24/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