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3月,在今重庆江北嘴附近(距今大剧院不到500米)的重庆织布厂扩建厂房,巨大的挖掘机挖到一半突然被一整块石头挡住去路,原来里面竟是一座巨大的陵墓。而这里就是被遗忘的大夏太主明玉珍皇帝墓。《明史》有记载:“葬玉珍于江水之北”。
重庆江北嘴中央公园的一处小坡地上,一位神情严肃的男子身穿黄袍端坐于案台前。双目炯炯,眺望远方。这塑像的真身就是传说中的明玉珍。
明玉珍,湖广随州人。他的早期生涯和元末群雄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至正十一年(1351年),红巾军起于颍州、蔡州一带。明玉珍认为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到了,他对同乡耆老们说道:“元君无道,天下兵起荼毒,吾侪将亦不免也,为之奈何?”耆老们顺势劝道:“明公平日勇略,人所信畏,乡兵屯青山,量力审时,大则进取,小则自卫,盍策之。”明玉珍对这一回答非常满意,便按照计划部署乡兵分屯要害,加固防御,很快拥有了大量跟随者,“有众十余万,遂推为屯长1”,由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十月,徐寿辉据蕲水称帝,建立天完政权,就在附近的明玉珍自然成为他要招徕的对象。徐寿辉遣使告诉明玉珍:“予起兵举义,期逐元虏,以靖中夏。若归共图大事,甚善,不来,且先加兵。”1比起已经称帝建国的徐寿辉,仅为屯长的明玉珍无论如何都是无法抵挡的。明玉珍采取了务实的政策,归顺了徐寿辉,被授予统兵征虏大元帅职务,成为天完政权中的一名将领。至正十五年(1355年)春,明玉珍领兵万余,开始为天完政权征伐四川,至至正十七年(1357年)攻克重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随后,他陆续平定成都等地,逐渐成为四川实际上的主人。
根据杨学可《明氏实录》与出土于重庆的《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记载,明玉珍在臣属天完政权期间,在四川先后担任了陇蜀四川行省参政、陇蜀省右丞、陇蜀行省左丞相等官职。直至此时,明玉珍虽然在实际上已经获得了半独立地位,但还算忠心臣服于天完政权,或者说是臣服于徐寿辉。
明玉珍叡陵出土的大夏太祖钦文昭武皇帝玄宫碑拓片、龙袍及其他部分出土文物
事情发生变化是在至正二十年(1360年)。是年闰五月,陈友谅弑杀徐寿辉,篡夺了天完政权的最高权力并很快建国称帝,建立了汉政权。明玉珍、陈友谅原本一殿为臣,如今陈友谅僭越成了皇帝,明玉珍自然心中不服,但他也知道自己的力量固守有余,进取不足。因此他派手下将领莫仁寿领兵守住夔门,切断与湖广地区的联系,同时立庙祭祀徐寿辉,表明绝不臣服于陈友谅的志向。彼时陈友谅忙于与大敌朱元璋交锋,既然明玉珍不主动进攻,他也乐于不去进一步刺激明玉珍。明玉珍由此自立为陇蜀王,获得了实际上的独立地位。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三月,明玉珍走出最后一步,于重庆称帝建国,国号大夏,定都重庆,建元天统,以其子明昇为皇太子,正式建立了割据四川的夏政权。
更多>>(接下文评论)
明玉珍,随州(今湖北省随县)人,“身长八尺余,目重瞳子”。
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寿辉起兵,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徐寿辉称帝,使人招降明玉珍曰:“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明玉珍引众归降徐寿辉,任元帅,驻守沔阳。 与元将哈麻秃战湖中,右眼被流矢射中,伤愈后右眼瞎。至正十七(1357年)年,明玉珍率领水军(船五十艘)劫掠粮川、峡间,准备引兵归还。时元右丞完者都在重庆募兵,义兵元帅杨汉假装应募,想杀掉完者都,但行动失败。杨汉出走峡区,遇见明玉珍进言:“重庆无重兵,完者都与右丞哈麻秃不相能,若回船出不意袭之,可取而有也。”但明玉珍犹豫不决,部将戴寿建议机不可失,可将水军分为两队,一队贮粮归沔阳,一队汇合杨汉的部队攻取重庆,不成功则掠财物而还。明玉珍听从了戴寿的建议,袭击重庆,击败完者都,生擒哈麻秃献给徐寿辉。明玉珍被任命为陇蜀行省右丞。
不久之后,完者都在果州(今四川南充)整合军队,会同平章朗革歹、参政赵资,屯嘉定(今四川乐山)大佛寺,谋取重庆,明玉珍派部将万胜前往抵挡。万胜围攻嘉定,半年没有攻克,明玉珍于是亲自率军来打。明玉珍派万胜轻兵袭取四川成都,生擒元将朗革歹及赵资妻子,朗革歹妻自沉于江,万胜将赵资妻子带到嘉定城下,想用来招降赵资,但赵资用箭将妻子射死。明玉珍将嘉定城攻破后,将完者都、朗革歹、赵资等押回重庆,馆诸治平寺(今重庆罗汉寺),欲使为己用。三人誓不投降,乃斩于市,以礼葬之,蜀人谓之“三忠”。于是四川诸郡县相继来附。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与陈友谅断绝关系,命人驻守瞿塘峡,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以刘桢为参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并追尊他为应天启运献武皇帝,庙号世宗。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梁王与大理国合兵攻击万胜,万胜孤立无援,于是退还。明玉珍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建元大统,都重庆。明玉珍立妻彭氏为皇后,子明升为太子。效周制,设六卿,以刘桢为宗伯,分蜀地为八道,更置府州县官名。
明玉珍素无远略,然性节俭,颇好学,折节下士。既即位,设国子监,教公卿子弟,设提举司教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进士科,定赋税,以十分取一。蜀人悉便安之。皆刘桢为之谋也。
至正二十三(1363年)年,明玉珍派万胜由界首,邹兴由建昌,自己率领李某者从八番分三路进攻云南。万胜孤军深入,击败元梁王,梁王逃到金马山。 逾年,梁王挟大理兵击万胜,万胜以孤军无继引还。复遣邹兴取巴州。久之,复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改冢宰戴寿、司马万胜为左、右丞相,司寇向大亨、司空张文炳知枢密院事,司徒邹兴镇成都,吴友仁镇保宁,司寇莫仁寿镇夔关,皆平章事。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玉珍派遣万胜攻取兴元,并派遣参政江俨与朱元璋交好,太祖遣都事孙养浩报聘,遗玉珍书曰:“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孙权)、刘(刘备)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荀攸)、彧(荀彧),猛将如辽(张辽)、郃(张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愿以孙刘相吞噬为鉴。”自后信使往返不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夏,明玉珍病故,遗嘱臣下固守渝川地区,勿进取中原。谥号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同年九月,葬于重庆江北区宝盖山陵。子明升继位,改元开熙。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洪武四年春,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大夏国,夏军败溃。同年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次年明朝户部统计,重庆和四川民户总共八万四千余户,其中二万三千余户被大夏官员占为庄户。
岁月的心中总是装着慈悲,无论走到哪儿,命运最终得到的都将是一份宽厚。而大多时候,时光却总是一位旁观者,看着你尝遍人生百味,却从来不会主动站出来,哪怕是帮你一次也好。
村子里有一座不知年代、不知墓主的古墓。
村子里的小孩们喜欢在这座古墓附近玩耍。有一天,一个小孩拿着一根树枝从古墓的孔缝中探下去。没想到的是,等小孩把树枝收上来的时候,树枝上竟然挂上了一件东西。这东西臭烘烘的,是一件衣服。
只见这件衣服上边依稀绣着金龙,虽然破烂,但显然不是平头百姓能有的东西。村民们也不敢怠慢,就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件事。专家们鉴定的结果果然就是一件龙袍,顿时就来了兴趣,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深入发掘。
随着发掘的深入进行,专家从古墓中又发掘出了几件丝质龙袍,并且还有玉带、明旌等等30多件珍贵文物。而这些文物,都鲜明的指出了这座古墓的主人一定是一位皇帝。从碑文上的内容来看,这座古墓的墓主人,就是大夏国的开国皇帝明玉珍。
可惜的是,明玉珍的寿命不长,称帝三年后便死了,享年三十八岁。明玉珍死后,他的儿子明升继承大夏国皇位。明升当国时期已经到了大明王朝,完成北伐的朱元璋开始西征。明升揣度形势,自认无法抵御朱元璋的进攻,便于1371年,率领举国军民归附了大明王朝,朱元璋赐封其为归义侯。至此,明升算是得到了优厚待遇。
朱元璋对明升不放心,将他送到了高丽。在高丽,明升凭借大明王朝的优抚以及自身的能力,还成为了高丽政权的高级官员。至此明升便在高丽生活繁衍下来。到了如今,明升在韩国的后裔,已经超过了4万人。每年,都有大批的韩国人千里迢迢来到重庆祭祖!
这几个熊孩子也算是立了功!不过小编想不通的是,干嘛要去那种地方玩,想想都觉得可怕,阴森森的~~~
这下好了!说不定哪天韩国人又来跟我们抢了:欧巴,这是我们的祖宗,真的,我们的小学课本有记载。。。。。。
人生亦如茶,手捧生命的温度,看浮华三千,尝人生百味。红尘有暖,岁月,只有在暖中才有幸福,福至,才感到真情;茶中有静,人生,只有在静中才能开悟,悟透,才懂得取舍。
尘缘如梦,梦中的风景再好,也只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醒了,才知道只有打理好自己的心园,才能感受到人生中什么是真正的春暖花开。
明玉珍(1331年―1366年),随州人,元末义军领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至正十三年冬(一说为至正十二年),参加徐寿辉领导的西系天完红巾军,任元帅。至正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之后,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定都重庆。1366年,明玉珍病故,子明升继位,后大夏国被朱元璋明军所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