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女人系列:狸猫换太子的真相

话历史 2023-07-22 05:59:59

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宋史·列传第一》

译文:

起初,章献太后想用普通妃嫔的礼节在外安葬(李宸妃),丞相吕夷简却认为礼节应当从厚,太后立刻起身拉走皇帝。过了一会儿,太后独自坐在帘子下面,召见吕夷简,质问道:“一个普通的宫人死了,宰相却说要从厚安葬,为什么?”吕夷简回答说:“我身为宰相,朝廷内外所有的事情,我都有权力干预。”太后大怒,说:“宰相你想离间我们母子吗?”吕夷简从容地对答说:“陛下您不挂念刘家以后的遭遇,臣就不说了;如果您还顾及刘家,希望安葬的礼节一定要从厚!”太后明白了,又说:“死去的宫人,就是李宸妃,您说怎么办呢?” 吕夷简于是请求以一品皇妃的礼节安葬,把灵柩停放在洪福院。吕夷简又对入内都知罗崇勋说:“李宸妃要以皇后的服饰入殓,在棺材内放上水银,到时候你可别说我吕夷简没有关照过。”罗崇勋按照吩咐安葬了李宸妃。

必须先吐槽一下:演义小说,误人不浅。

民间津津乐道的“狸猫换太子”,根本不是历史,是清朝石玉昆写的小说《三侠五义》第一回里的著名段落。

先简述一下“狸猫换太子”的情节:

宋真宗的两个老婆刘妃和李妃都怀孕了,为了争当皇后,大反派刘妃在一众小反派的配合下,将李妃生下的儿子换成了一只剥了皮的狸猫,污蔑李妃生下了妖怪,真宗怪罪下来,李妃被打入冷宫,刘妃当上了皇后。

后来,本来应该被勒死的太子,在充满正义感的宫女太监保护下保全了小命,在多年之后,兜了一个大圈子,阴差阳错成为太子,并最终成了皇帝,也就是宋仁宗。

接下来,包公闪亮登场,弄清了案情,偷偷接回逃出冷宫、流落在外、双目失明的李妃。母子相见,皆大欢喜。大反派刘太后,就是以前的刘妃、刘皇后,知道阴谋败露,自尽而死。

重要的话说三遍。

“狸猫换太子”是小说,不是历史。

“狸猫换太子”是小说,不是历史。

“狸猫换太子”是小说,不是历史。

真正的历史是怎样的呢?简单的说,就是一段皇帝的爱情故事,还有一段借腹生子的花絮。

这段爱情故事的女主不是别人,正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大反派刘娥,也就是刘妃、刘皇后、刘太后。

宋真宗赵恒还没有成为太子的时候,就看上了跟着丈夫龚美来到首都街头卖艺的刘娥,刘娥的丈夫变身表兄,成全了这段感情。

虽然说,史书上写刘娥是破落的官宦之后,但多半是后来为了粉饰自己出身的造假。反正,当时赵恒和刘娥的爱情遭到了百般阻挠,卖艺的想嫁给皇家子弟,发梦呢吧!

赵恒的爹、宋太宗赵光义一道圣旨下来,命令把刘娥逐出京城。赵恒把刘娥送出王府,把刘娥偷偷藏在自己亲信家中,不时私会。这样偷偷摸摸,刘娥过了十五年。

十五年,这段保鲜度极高的爱情依旧炽烈。

赵恒即位之后,虽然后宫三千佳丽,却并未忘情于刘娥,很快把刘娥接入宫里,刘娥正式成为后宫妃嫔的一位,终于可以正大光明的和真宗在一起了。

这一年,赵恒和刘娥都是36岁。

老赵家子孙方面的运数不太好,赵恒和皇后生的三个儿子,最大的才活到9岁。刘娥36岁,要怀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个时候,一个姓李的宫女出场了。

李氏的家境不好,父亲早早过世,母亲改嫁,她小小年纪削去了头发,当了一个尼姑。后来,刘娥在尼姑庵里进香,觉得小李很顺眼,就让她还俗进宫,成了服侍自己的小宫女。

皇后生病死了,赵恒宠爱刘娥,想立刘娥为后,但刘娥一没背景,二无子嗣,大臣们不同意啊。

朝中大臣以宰相沈伦为首,都希望赵恒可以让沈伦的小孙女做皇后,美其名曰皇后应该出身高贵。

刘娥出身寒微,本是个卖艺女子,虽然赵恒为了给刘娥遮丑,给刘娥找了一个比较光辉的五代时期曾经担任节度使的爷爷,可毕竟刘娥曾经在街头卖艺,这是人所共知无法掩饰的事情。

你们不同意,我也不合作。为了表示对抗,赵恒只好公开宣称暂时不册立皇后。

正苦恼的时候,宫女小李梦到仙人降生为自己的儿子。赵恒和刘娥灵机一动,想出了“借腹生子”的办法,不久小李果然怀孕。

在小李怀孕的时候,赵恒让刘娥也不要出门,躲在自己的寝宫,一直到小李生下儿子,就对外宣布,刘娥已经生下龙种了!

这个皇子名叫赵受益,之后又改名赵祯,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宋仁宗的出世,让大臣们傻了眼,刘娥借此从美人晋升为德妃,后来如愿成为皇后。

宫女小李的“雪中送炭”使自己被封为崇阳县君,后来又升级成五品的才人、从四品的婉仪。

刘娥并没有像“狸猫换太子”里那么坏。这么抱走人家的儿子,应该也是心怀愧疚的吧。

据《宋史》记载:“章献太后使刘美、张怀德为访其亲属,得其弟用和,补三班奉职。”刘娥帮助小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并且让李用和在朝中当了一个小官,也算是回报吧。

再后来,宋真宗赵恒死了,宋仁宗即位,李婉仪被晋封为正二品的顺容,但是却被命令到永定陵为赵恒守陵。

刘娥对这位宋仁宗的生母还是小心提防的啊!

在那远远的永定陵,李顺容寂寞地度过了十年,无声的活着,无声的死去。终其一生,也没有向外界透露自己才是皇帝的亲生母亲。

而在宋仁宗出生到宋仁宗正式掌权的二十多年中,宋仁宗一直认为自己的生母就是刘娥。而真正的生母李氏,则在冷清的皇陵默默的为自己的儿子祈祷。

1032年,李顺容病重,刘太后晋封李氏为宸妃,册封当日李宸妃逝世,享年46岁。

《宋史》中记载的关于李宸妃的葬礼级别安排的这场争论,在《邵氏闻见录》中也有记载。而这次争论之后,事态的发展果然被丞相吕夷简料中。

垂帘听政很多年的刘娥去世之后,有人告诉宋仁宗,他的亲生母亲其实是李宸妃,是被刘娥虐待死的。

当宋仁宗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其震惊的程度无异于天崩地裂。尼玛,骗了老子20年啊!他立即派兵包围了刘府,准备报复刘氏家族,同时,亲自去李宸妃的葬地祭奠。在众人围观之下,棺椁打开,只见里面装满了水银,尸体保持不坏,李宸妃面色如生,神态安详,穿戴着皇后的服装。

宋仁宗消除了怒气,感叹地说:“人言怎么可以信!”随即下令遣散了包围刘宅的士兵,并在刘娥遗像前焚香,说:“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言外之意就是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宋仁宗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号壮懿,后来又改谥为章懿皇后,与刘娥一同升祔太庙。

李宸妃的弟弟李用和升官了,宋仁宗还把自己的女儿福康公主嫁给了李用和的儿子。刘家的待遇也比之前更好。

皆大欢喜。

整个事情,和包公毛的关系也没有。

1032年,李宸妃死的时候,包拯还是一个布衣百姓。

到1037年,29岁的包拯才考中进士,到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不久,又辞职回家,孝养双亲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才在亲友劝告下,去天长县(今属安徽)任职,这时他已经40岁,步入中年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没有去过京城,怎么可能帮助宋仁宗寻找生母呢?

狸猫换太子的真相是怎样的?

有一出京剧,叫《狸猫换太子》,演的是包拯巡行到一处破窑之前,被一双目失明的老妇拦住,哭诉自己的身世。经过细心推求,方知她就是当今圣上宋仁宗的生母李娘娘,了解了她鲜为人知的悲惨而又离奇的经历。为洗雪李娘娘的冤仇,包拯把她带回京城,设计使仁宗认母,真相大白。

现实中的李宸妃并没有母子相认这一出。

据说,宋真宗最宠爱的妃子是刘德妃。赵恒登基之后,刘德妃从“美人”、“婉仪”,一直封到“德妃”。可惜未能生育。为了和杨淑妃、沈才人竞争皇后之位,她想出了“借腹怀胎”的诡计。她刻意打扮身边的一个姓李的侍女,引诱宋真宗上钩。当这小宫女怀了“龙种”之后,她也装作怀孕的样子。待十月分娩之时,“两个”龙种先后呱呱落地。结果,演了一场真的“狸猫换太子”,李宫女被打入冷宫,寂寞而死。刘德妃则登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后宝座。

《宋史》则提供了另一种说法:

说是李宸妃实有其人。她本是刘德妃的侍女,生得花容月貌,怀上龙子时,刘德妃已被立为皇后。于是,刘德妃请皇帝把李宸妃生下的儿子赵祯立为己子。为了弄假成真,她把孩子从李宸妃怀里夺走交杨淑妃抚育,活活割断了李宸妃母子的联系。

后来,真宗去世,11岁的赵祯继位,史称宋仁宗。刘皇后成了刘太后。天圣九年(1 031年)仁宗生母病危,刘太后晋升她为宸妃。次年,李宸妃去世。刘太后想,现在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一旦将来自己死去,仁宗得知了实情,痛感自己生身的母亲在生前死后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一定会怨恨自己,肯定还会迁怒于刘氏的后裔。于是,她吩咐以一品礼安葬李宸妃。

当时的宰相吕夷简又暗中吩咐内侍押班罗崇勋,给李宸妃穿皇后装成殓,并使用水银宝棺,刘太后也一一依允。

1033年,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生母是谁。他无比悲痛、无比愤怒。

于是,他下令包围了刘太后娘亲的府第。还是宰相吕夷简的一番公道话使仁宗冷静下来。吕夷简说:“太后虽有不义之事,但以皇后礼仪厚葬宸妃,表明她已有自悔之心;刘、杨虽非生母,但对陛下仍有抚育之情,不可或忘。”

仁宗决定重葬生母。开棺考查,一看生母没有鸩杀、残害或者虐待的迹象,这才下令解除对刘姓戚属的包围。仁宗尊宸妃为皇太后,谥章懿,亲临殡仪之所祭告。

为了弥补他对生母的愧疚之情,他把李太后的弟弟李用和一再擢升,并把福康公主下嫁给李用和的儿子李玮。

由此看来包拯和李宸妃之后肯定毫无关系,李宸妃也没流落到民间。至于刘德妃到底是用什么方法把宋仁宗收为己子的,谁也不知其详。

著名的狸猫换太子,其真相到底如何?



演绎宋代宫廷故事的元代杂剧《抱妆盒》和包公戏《狸猫换太子》等剧目,都是讲述宋仁宗母亲、宋真宗的李宸妃如何遭到刘皇后的陷害,仁宗也差点险遭不测的传奇故事,其遭遇之坎坷,情节之跌宕,令人扼腕。为什么民间对宋代宫廷的这段故事如此津津乐道呢?其历史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元代杂剧《抱妆盒》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宋真宗的李宸妃生了一子,刘皇后十分妒忌。便令宫人寇承御假传圣旨,说皇帝要见儿子,诓出婴儿勒死,再抛尸河中。寇宫人有怜悯之心,但不知如何救这孩子。

正好此时,真宗派太监陈琳怀抱妆盒到园中采摘新果,送与御弟楚王祝寿,在金水桥巧遇寇宫人。寇宫人请陈琳帮助,陈琳便将婴儿放入妆盒,带出宫来拜见楚王,细禀此事,楚王将孩子收养家中。

十年后的一天,楚王带此子谒见皇兄,刘皇后见此子声容举止都酷似李宸妃,心生疑窦。回宫后拷问寇宫人,寇宫人不甘屈辱,当即头撞石阶而亡。

数年后,楚王将此子身世婉转告之真宗,真宗将他立为太子,由刘皇后收养。五年后,真宗驾崩,仁宗继位。仁宗怀疑自己身世,亲自查审此事,陈琳这才和盘托出。此时李宸妃早已过世,可怜母子生前没能相认,仁宗下旨尊母亲为纯圣皇太后。

刘太后逆天悖理,手段残忍,应严加惩办。但仁宗考虑到先帝的尊严,刘太后年岁已老,也算有养育之恩,姑且容之,奉养如旧。加赐封赏楚王与陈琳,并重建寇宫人之墓,封为忠烈夫人。

包公戏《狸猫换太子》讲述的相关故事却如此演绎:开封府尹包拯外出巡视,一天在路上,,突然被一阵怪风吹落了帽子。包公感到这风来得蹊跷,就随飞滚的帽子追去,来到一座破窑前。窑中住着一位双目失明的老妇人,衣衫破旧,面容憔悴,行动中却隐隐透出一些宫廷风范。包公上前问候,并报出姓名。

老妇人得知来者是当朝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时,不由得泪流满面,喊出一声“包卿,可要为奴家伸冤啊!”这声叫得包公大惊失色,这“包卿”岂是普通人可随便叫得的?仔细询问后得知,老妇人实为当今天子宋仁宗的亲生母亲,宋真宗的李宸妃。因为给真宗生下皇子,却被生不出儿子的刘皇后调包夺走。

刘皇后勾结太监郭槐,买通接生婆,用剥去皮的狸猫换出皇子,诬李宸妃生下怪胎妖孽,打人冷宫加以陷害,要将李宸妃治罪。多亏宫人冒死相救,宸妃才得以逃出深宫,隐名埋姓,流浪颠簸至今。

包公开始半信半疑,老妇人取出当年真宗留给她的玉佩,包公见是宫中之物,才知老妇人所言不假,可怜她身为国母,却母子不能相认。于是包公将老妇人带回京城,设计使仁宗认母,并惩办了此案的郭槐等恶人。

上述两个故事虽然都是讲述仁宗生母的悲凉遭遇,而情节却相距甚远。



其实二者都为后人虚构,与历史真相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后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演绎这段宫廷故事呢?它应该不会完全是捕风捉影吧?有关的历史真相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先说刘皇后,原为真宗的德妃。真宗的原配是潘美的女儿,即位前已去世。

即位后所立的郭皇后,也在景德四年(1007)病故。其后,中宫虚位多年。

在众多的嫔妃中,真宗属意的是刘德妃。德妃名刘娥,太原(今山西)人,后徙益州华一一(今四川成都),出身低贱,却生得玲珑秀眉,擅长拨弄鼓乐。十来岁就嫁给当地匠人龚美。

雍熙初年,夫妻来京城谋生,龚美因为贫寒准备叫刘娥改嫁。

此时,真宗为襄王,很想娶一个有才艺的川妹子为妾,经襄王府给事张耆的张罗,刘娥就这样进了襄王府。

这时她年才十五,风华正茂,大受宠爱。

太宗知道此事,嫌其出身卑贱,令将刘娥逐出王府。真宗实在舍不得,就暗中让她寄居在张耆家。

十余年后,真宗即位才将她接回宫中,立为美人,重得宠幸,她在后宫的地位也升得很快,大中祥符初已为德妃。

当真宗打算立刘德妃为后时,大臣们以其出身为由而激烈反对,但真宗力排众议,终于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将德妃立为皇后。

刘皇后虽出身低贱,入宫后却也好学,逐渐通晓史书,加上生性警敏,关心朝廷与宫闱有关要事。真宗也常退朝后在其宫中批阅封奏,便询问一些政事,她都能妥善应答,其政治才干颇受真宗倚重。

天禧四年(1020)春,真宗一度病重,朝政就多由皇后决断。真宗驾崩,仁宗即位才十三岁,刘氏为太后而垂帘听政。改元天圣,“天圣”拆字即为“二人圣”,指皇帝与太后二人当政。

由于仁宗年少,实由刘太后一人当政,长达十一个年头,成为宋代第一位临朝的母后。



刘太后听政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听从大臣王曾和吕夷简等人的建议,把“天书”随同真宗一起葬入永定陵,下令禁止兴建宫观,有力地遏制了大中祥符以来弥漫朝野的迷信狂热。

既借用过奸相丁谓,也很快免去其权位,贬为崖州(今海南)司户参军,实为流放。接着,在全面把握朝政期间,时也从谏如流,颇有建树。如创设谏院,完善科举,兴办州学,澄清吏治,重视水利,连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一交子,也是在她的批准下得以发行。

当然也存在贬逐寇准、李迪等较为正直大臣,及稍有倚用宦官、放纵外戚等的过失。不过大体而言,史官对其治绩一般持基本肯定的评说:“内外肃然,纪纲具举,朝政无大阙失。”

再说仁宗母亲李宸妃,她开始只是刘德妃宫中的侍儿,即一位平常的宫女。

由于生得还较端正庄重,且肤色明丽,言语不多,真宗一时高兴,让她侍寝而怀上了孕。生下仁宗后,封崇一一县君,又生一女(后早夭),方进为才人,不久迁婉仪。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3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