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与寇准,一个为蜚声文坛的宋朝著名诗人,一个为宋朝时刚直不阿的宰相,二人,均以不欺君见之于《宋史》,而这两位历史人物间,曾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趣事——寇准任宰相时,曾不欲授晏殊为进士,几乎将这位未来的枢密使大人拒之于仕途之外。
《宋史卷二百八十一列传第四十》载,华州下邽人寇准,字平仲,少时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此时,正值宋太宗赵匡义临朝,而这位皇帝取人,多临轩顾问,亲自考察,凡年少者,往往罢去。殿试前,有人给寇准出主意,要其隐瞒实际年龄,增加岁数,寇准却一口回绝:“准方进取,可欺君邪?”。
无独有偶,晏殊在殿试时,也曾以不欺君而被载入史册。
《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载,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年(1004年),“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此时的皇帝换做了宋真宗赵恒,这位皇帝,子承父业,依旧延续了宋太宗的做法,举行殿试。是卷载,真宗赵恒,“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对晏殊之才仍抱有一丝怀疑的宋真宗,又复试其诗、赋、论,恰于此时,晏殊坦言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宋真宗“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惜才使这位皇帝擢升晏殊为“秘书省正字,秘阁读书”。
而寇准与晏殊之间的一段趣事,也恰恰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宋真宗第一次殿试结束后,晏殊因“神气不慑,援笔立成”,而受到了真宗的嘉赏,并“赐同进士出身”。此时,已由当年殿试后“中第,授大理评事”而变身为而今宰相的寇准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提醒宋真宗道——“殊江外人”。意思也就是,晏殊为江西抚州人士,南地刚刚收复不久(979年北汉为北宋所灭,距离此时业已过去25年),不宜授其为进士。对寇准的这一以地取人之举,宋真宗不以为然,顾而反问道,“张九龄非江外人邪?”。韶州曲江张九龄,同属“江外人”,而更为唐朝时一代贤相。此言既出,寇准也只能是无言以对了。
晏殊,也确实不负这位真宗皇帝的厚望,在以后的岁月中,不仅鼎力辅佐宋仁宗即位,更是首开了我国历史上太后 “垂帘听政”的先河,将五代以来,天下学校皆废的国民教育逐步恢复并引向了“兴学”的正轨。
寇准之历史评价
《宋史》:吕端谏秦王居留,表表已见大器,与寇凖同相而常让之,留李继迁之母不诛。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殿审视,然后下拜,太宗谓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过君矣。宰相不和,不足以定大计。毕士安荐寇凖,又为之辨诬。契丹大举而入,合辞以劝真宗,遂幸澶渊,终却钜敌。及议岁币,因请重贿,要其久盟;由是西夏失牵制之谋,随亦内附。景德、咸平以来,天下乂安,二相协和之所致也。准于太宗朝论建太子,谓神器不可谋及妇人、谋及中官、谋及近臣。此三言者,可为万世龟鉴。澶渊之幸,力沮众议,竟成隽功,古所谓大臣者,于斯见之。然挽衣留谏,面诋同列,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定策禁中,不慎所与,致启怀政邪谋,坐窜南裔。勋业如是而不令厥终,所谓"臣不密则失身",岂不信哉!
赵光义:朕得寇凖,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赵恒:准刚忿如昔。
吕端:准性刚自任。
毕士安:寇凖兼资忠义,善断大事,此宰相才也。
王旦:准好人怀惠,又欲人畏威,皆大臣所避。而准乃为己任,此其短也。
张咏: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魏野:有官居鼎鼐,无地起楼台。
范仲淹:寇莱公澶渊之役,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天下谓之大忠。
王安石: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
司马光: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
张耒:自是乾坤扶圣主,可能功业尽莱公。
田况:寇凖在相位,以纯亮得天下之心。丁谓作相,专邪黩货,为天下所愤。民间歌之曰:“欲时之好,呼寇老;欲世之宁,当去丁。”及相继贬斥,民间多图二人形貌对张于壁,屠酤之肆往往有焉。虽轻訬顽冥少年无赖者,亦皆口陈手指,颂寇而诟丁,若己之恩雠者,况耆旧有识者哉!
陈瓘:当时若无寇凖,天下分为南北矣。然寇莱公岂为孤注之计哉?观契丹之入寇也,掠威虏、安顺军,则魏能、石普败之;攻北平寨,则田敏击走之;攻定州,则王超等拒之;围岚岢军,则贾宗走之;寇瀛州,则李延渥败之;攻天雄,则孙全照却之;抵澶州,则李继隆御之。兵将若此,则亲征者所以激将士之用命。然所谓亲征者,在景德行之则可。而议者当靖康时,有请用真宗故事,则不可。盖亲征之行,必兵强可也,财富可也,将能擒敌可也。若此,则分画明,纪纲修,法度正。一有不然,则委人主以危事曰:“天子所在,兵无不胜。”此书生之虚论,可言而不可行也。寇凖之功不在于主亲征之说,而在于当时画策欲百年无事之计。向使其言获用,不惟无庆历之悔,亦无靖康之祸矣。我宋之安,景德之役也;靖康之祸,亦景德之役误之也。景德王师一动而诛鞑览,契丹不能渡河也,遂使靖康坐守京城而觇敌之不渡河。景德不战而和,欲和者敌也,遂使靖康坐视敌之深入而独意和好之可久。景德既和,诏边郡无邀敌归,所以示大信也,遂使靖康敌人议割吾之三镇,而犹纵敌不追。其守不足以为谋,其和不足以为信,其纵不足以为德,准之言至是验矣。
王十朋:①昔在景德初,胡虏犯中原。朝廷用莱公,决策幸澶渊。高琼虽武夫,能发忠义言。咏诗退虏骑,用丑枢相颜。銮舆至北城,断桥示不还。一箭毙挞览,夜半却腥膻。至仁不忍杀,和好垂百年。伟哉澶渊功,天子能用贤。 ②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凖。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魏瀚:雷阳何以有此老?宋室未知有几人!济海舟航横野渡,谪居池地动星辰。南来为问崖州户,曾似丞尝庙貌新。
戴嘉猷: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
谢肇淛: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司马温公之相业,寇莱公、赵忠定之应变,韩魏公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朱晦庵之真儒,欧阳永叔、苏子瞻之文章,洪忠宣、文信国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王夫之:澶州之役,寇平仲折陈尧叟、王钦若避寇之策,力劝真宗渡河决战,而日与杨大年饮博歌呼于帐中。故王钦若之谮之曰:“准以陛下为孤注”,其言亦非无因之诬也。王从珂自将以御契丹于怀州,大败以归而自焚;石重贵自将以追契丹于相州,诸将争叛而见俘于虏;皆孤注也。而真宗之渡河类之。且契丹之兵势方张,而饮谑自如,曾无戒惧,则其保天子之南归,而一兵不损,寸土不失,似有天幸焉,非孤注者之快于一掷乎?则钦若之谮,宜其行矣。
汤鹏:刘义康不见淮南厉王事,是以获罪;寇凖不读《霍光传》,其功不终:短其术而陋者也。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
寇凖即寇准(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980年)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
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
扩展资料:
寇准去世后,经他夫人宋氏请求,将灵柩运到洛阳安葬,途径衡州(今衡阳市)、公安(今湖北公安)等地时,当地父老插竹路祭,据说后来竹都成活为林,后人称为“相公竹”。人们又在竹林旁建了“寇公祠”。明代大文人戴嘉猷路过公安时,曾题写“万古忠魂依海角,当年枯竹到雷阳”的不朽诗句。
雷州西湖宋园内有寇公祠,寇准一生的最后18个月在雷州度过。遗体运回西京安葬,雷州人为了缅怀他,在他寓所“西馆”立祠奉祀。1135年(宋绍兴五年)宋高宗又赐“族忠祠”匾额。
今天的人们,却都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其矗立在祠前的塑像,详阅展厅陈列事迹,凝眸当年其寓所仿制的他生前用的家具;噙泪低吟其感人肺腑的遗篇,依恋的徘徊在“莱泉井”边。这口寇公饮用过的古井,千年不枯,泉水清冽,人称“莱泉”。
元仁宗延佑四年(1317年),海北南道廉访使余琏修井,由名宦进士王佐题“莱泉井”石匾。寇公祠两侧廊厢布满歌颂寇准的诗文。明进士金都御使魏瀚诗云:“廊庙安危力万钧,泰山乔岳等嶙峋。
寇公祠内还有几幅图画记载着他在雷州的业绩:修建真武堂,教书传艺,使乡民的子孙也能读书;讲授天文地理,破除歪理邪说;传授先进生产技术,促进经济发展;传播中原文化,向当地人传授中州音,促进了当地人与中原的交流。
-寇准
宋朝的著名人物,宽容大度、谦虚谨慎、不耻下问、有自知之明。寇准传,列入《宋史》。那么《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是什么?大家不妨来看看我推送的《宋史·寇准传》原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原文:
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人也。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①,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敢后期。准尝奏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春,大旱,太宗延近臣问时政得失,众以天数对。准对曰:“《洪范》天人之际,应若影响,大旱之证,盖刑有所不平也。”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有诏召二府入,准乃言曰:“顷者祖吉、王淮皆侮法受赇,吉赃少乃伏诛;淮以参政沔之弟,盗主守财至千万,止杖,仍复其官,非不平而何?”太宗以问沔,沔顿首谢,于是切责沔,而知准为可用矣。即拜准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加给事中时太宗在位久冯拯等上疏乞立储帝怒斥之岭南中外无敢言者准初自青州召还入见帝足创甚自褰衣以示准,且曰:“卿来何缓耶?”准对曰:“臣非召不得至京师。”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庙见还,京师之人拥道喜跃,曰:“少年天子也。”帝闻之不怿,召准谓曰:“人心遽属太子,欲置我何地?”准再拜贺曰:“此社稷之福也。”帝入语后嫔,宫中皆前贺。复出,延准饮,极醉而罢。 (节选自《宋史 寇准传》,有删改)
【注】①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
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华出众,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长廊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寇准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先后)担任归州巴东县、大名府成安县的县令。每次到了交税赋服役的时候,(寇准)从没拿出官府征调的敕命文书,只根据乡亲的姓名张贴在县门口,百姓从没有敢误期的。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拽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奖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徵一样。”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用是天命来回答。寇准回答说:“《尚书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发生大旱就是验证,大概是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太宗)召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就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偷盗国家钱财上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拿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至道元年,(寇准)又担任给事中。这时候太宗在位已经很久了,冯拯等上奏请求立储君,皇帝非常生气,将他们贬斥到岭南,朝廷内外再没有敢说这件事的人。寇准刚刚从青州被诏令回来,进入宫殿拜见皇帝,皇帝的脚受伤严重,自己提起衣服给寇准看,并且说:“爱卿为什么来这么迟呢?”寇准回答说:“臣没有得到诏令是不能回到京城的。” 皇帝说:“我的儿子中哪一个可以把国家交给他?”寇准说:“陛下为了国家选择君主,询问嫔妃和宦官是不可以的;询问亲近的大臣是不可以的;希望陛下选择能符合天下百姓意愿的人。”皇帝低头思考很久,屏退身边的侍从说:“襄王可以吗?”寇准说:“没有比父亲更了解儿子的了,您既然考虑到他可以,希望马上决定下来。”皇帝于是让襄王担任开封府尹,改封他为寿王,册立他做皇太子。(太子)从宗庙拜谒回来,京师的百姓拥挤在道路旁边欢呼雀跃说:“(这是)少年天子啊。”皇帝听说了之后就不高兴了,召来寇准对他说:“人心很快归属太子,想把我放置在什么地方啊?”寇准拜了两拜恭贺皇帝说:“这是国家的福气啊。”皇帝把这些话告诉后宫的嫔妃,妃子们都前往祝贺。皇帝后来又出来,在宫殿和寇准喝酒,大醉才结束。
译文:
寇准年少的时候英武豪迈,通晓《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考取了进士。宋太宗选取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常常会(被)免职离开。有的人让寇准增加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怎么可以欺骗皇上呢?”后来考取了(进士),被授官大理评事。
管理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每次到征收赋税徭役的时候,(寇准)从来没有下发征收的文件,只是将乡里百姓的姓名写出来贴在县衙的门口,百姓没有敢超出规定期限的。多次提升到殿中丞,担任郓州通判。
曾经在宫殿里当面向皇帝反映情况,话语不符合(皇帝的意思),皇帝生气(地)站起身来,寇准就拉着皇帝的衣服,让皇帝重新坐下,事情解决了才退下。皇上因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如同唐太宗得到了魏徵啊。”
出处:《宋史·寇准传》——元至正五年(1345年)·脱脱,阿鲁图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史》最早为至正刊本,次为成化朱英重刊本。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但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
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
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宋史·寇准传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Yong诗。
华山的上面只有天,根Ben没有别的山能与华山比高,抬头看见太阳很Jin。回头看看,白云却在很低的远处。
(宋)寇准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Yu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咏华山》是宋朝宰相寇准七岁时的咏诗。寇准,字平Zhong,华州下郅人。寇准,是北宋时期稀世神童,聪慧过人。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Da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Shan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Bu思索,一步、二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Shou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Tou红日迈,回首白云低。”真是才思敏捷,出Kou成章。
是一首“文藏诗”,Ye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Ben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Bai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2、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3、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4、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5、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6、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Liao了见松雪。
7、荆山已去华Shan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8、Wan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览Hu玄同。
华山简介:华山我我Guo著名的“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奇险Tian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第一批国家重点Feng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Guo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Shi,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华山是道Jiao主流全真派圣地。
华山主要Fen为:北峰、南峰、西峰、中峰、东峰五个景Dian。东峰为观看日出的最佳景点,西峰为观看Ri落的最佳景点。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形容人素质差的成语 形容素质差的成语 下一篇:劝人珍惜眼前人的诗 劝人珍惜眼前人的诗句
1、Nai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2、神物亦自閟,风雷护此扃。欲传山中宝,回Ce忽已暝。
3、云起太华山,Yun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4、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Ju虽窅密,睿览忽玄同。日月临高掌,神仙仰Da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5、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Yu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盖影随征马,衣香Fu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6、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Qian仞,草堂瀑布边。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7、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东西疏二牖,Nan北开两扉。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清冷Bai石枕,疏凉黄葛衣。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Shi。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东窗对华山,San峰碧参差。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仰摘Zhi上果,俯折畦中葵。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Fei。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8、自入华山居,关东相见疏。瓢中谁寄酒,叶上我留书。巢鸟寒栖尽,潭泉暮冻余。长Wen得药力,此说又何如。
9、Yao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Bi目中。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苔藓嵌岩Suo,依稀有径通。
10、客路Zhan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Lian。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Pu布林梢悬。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Wang暝色,泱漭成阴烟。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Xian。
11、莲华峰下锁雕梁,Ci去瑶池地共长。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Mo栽桑。
12、华山黑影霄崔Zuo,金天□□门未开。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Shen香来不来。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Lei。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13、委绶来名山,观奇恣所停。Shan中若有闻,言此不死庭。遂逢五老人,一谓Xi岳灵。或闻樵人语,飞去入昴星。授我出云Lu,苍然凌石屏。视之有文字,乃古黄庭经。Zuo右长松列,动摇风露零。
14、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Jun拔在寥廓。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Bu敢生,神仙聿来托。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Yue。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高山固无限,Ru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15、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Si扇开。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16、碧山长冻地长秋,日夕Quan源聒华州。万户烟侵关令宅,四时云在使君Lou。风驱雷电临河震,鹤引神仙出月游。峰顶Gao眠灵药熟,自无霜雪上人头。
17、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仿佛仍伫Xiang,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18、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Chong。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才与世会合,Wu随诚感通。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化行Ren无讼,囹圄千日空。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Feng。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爱此一郡人,Ru见太古风。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安得Tian下守,尽得如袁公。
19、Shang蟠千年枝,阴虬负青冥。下结九秋霰,流膏Wei茯苓。取之砂石间,异若龟鹤形。况闻秦宫Nv,华发变已青。有如上帝心,与我千万龄。Shi疑有仙骨,炼魂可永宁。何事逐豪游,饮啄Yi膻腥。
年代:【Tang】 作者:【李白】 体裁:【五古】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Hua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Zuo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Sang。
新构亭台,示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Nan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Zhai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Chong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Qun从,旦夕相追随。
旅次华州,赠袁右丞
年代:【唐】 作Zhe:【白居易】
渭水绿溶溶,Hua山青崇崇。
山水一何丽,君Zi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Cheng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Sui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Kong。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华山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Jiu,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Xia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Wu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关门望华山
Nian代:【唐】 作者:【刘长卿】 体裁:【Wu古】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Tian。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Bu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Xi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You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过华阴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Han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Qi,窅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何Yi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Lv如此,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Yun送李山人归华山
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Zuo,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年代:【唐】 作者:【韩愈】 Ti裁:【七绝】
荆山已去华山Lai,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Ci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Ji华山僧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Yao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Bi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Xuan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Ju虽窅密,睿览忽玄同。
日月Lin高掌,神仙仰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Xiong。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Song田卓入华山
年代:【唐】 Zuo者:【贾岛】 体裁:【五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Cao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Yue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雨后过华岳庙
年代:【唐】 作者:【李山甫】 体裁:【七律】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Wei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Shen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Ren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华Shan
年代:【唐】 作者:......>>
译文:Hua山的上面只有青天,世上更是找不到和它齐Ping的山。
2.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次潼关先寄张十二Ge老使君》 唐 ?韩愈
译文:荆山刚刚越过华山迎面来,红日东升潼关也Si门大开。
3.西岳峥嵘何壮Zai!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送丹Qiu子》 唐 ?李白
译文:华Shan峥嵘而崔嵬,是何等的壮伟高峻呀!远望,Huang河像细丝一样,弯曲迂回地从天边蜿蜒而来。
4.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Luo立似儿孙。——《望岳》 唐 ?杜甫
译文:西岳(华山)高耸似一位德Gao望重的老人,群峰在其周围则像他的儿孙。
5.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古风》 唐 ?李白
Yi文: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6.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Feng。——《华山》 唐 ?张乔
译文:是谁用倚天剑削成这样高耸陡峭的华Shan?
7.三万里河东入海,五Qian仞岳上摩天。——《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Gan》 宋 ?陆游
译文:三万Li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Shan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8.古Song偃蹇谷谽谺,太华峰前野老家。——《梦华Shan》 宋 ?陆游
译文:古老De松树耸立在险峻的山谷中,华山脚下住着独Ju的山村野老。
9.太华五千Zuo,劈地抽森秀。——《赠陈商》 唐 ?李He
译文:你像那五千仞的太华Shan,劈地而出,抽拔挺立,森严而灵秀。
10.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唐 ?许浑
译文:天上残云飞回(太)华山Shang,稀疏的细雨越过中条岭。
众水背流急,他山相向重.
树黏青霭合,崖夹白云浓.
Yi夜盆倾雨,前湫起毒龙.
诗Yi:是谁用倚天剑,削成这样高耸陡峭的华山?
众多河流在山后奔腾湍急,Fu近群山相对耸峙。
树木间飘Dang着青色的岚霭,岩缝中升腾起厚厚的白云。
一夜倾盆大雨之后,山前水潭De瀑布好似惊人的巨龙。
作者Jian介:
张乔(生卒年不详),Jin安徽贵池人,懿宗咸通中年进士,当时与许Tang、郑谷、张宾等东南才子称“咸通十哲”黄Chao起义时,隐居九华山以终。其诗多写山水自Ran,不乏清新之作诗清雅巧思,风格也似贾岛。
郑Ke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Hua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Chi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Yue,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华山题王母祠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Qu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Hai,劝栽黄竹莫栽桑。
新构亭Tai,示诸弟侄 年代:【唐】 作者:【白居Yi】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Zu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You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旅次Hua州,赠袁右丞 年代:【唐】 作者:【白Ju易】
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Chong。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Hua山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Ti裁:【五古】
洪垆作高山,Yuan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Gan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Zhai,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Fu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关门Wang华山 年代:【唐】 作者:【刘长卿】 Ti裁:【五古】
客路瞻太华,San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Shang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Xiu,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琼Jiang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Reng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Ran。
过华阴 年代:【唐】 Zuo者:【王昌龄】 体裁:【五古】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Er映转奇绝。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信宿百馀里,出关玩新月。何意昨Lai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Ci,何以肆愉悦。
赋得归云送Li山人归华山 年代:【唐】 作者:【钱起】 体裁:【五律】
秀色横千Li,归云积几重。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只Ying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次潼Guan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年代:【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绝】
Jing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寄华山僧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五律】
Yao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月落看心次,云生Bi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Xuan空。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奉和圣制途经华山 年代:【唐】 作者:【张九龄】 体裁:【五排】
万乘华山下,千岩云汉中。灵居虽窅密,睿Lan忽玄同。
日月临高掌,神仙Yang大风。攒峰势岌岌,翊辇气雄雄。
揆物知幽赞,铭勋表圣衷。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
送田卓入华山 年代:【唐】 作者:【贾岛】 体裁:【Wu律】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Mian。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Tou应有仙。
雨后过华岳庙 年Dai:【唐】 作者:【李山甫】 体裁:【七Lv】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Feng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Si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An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华山 年代:【唐】 作者:【李洞】 体Cai:【七律】
......余Xia全文>>
半Ye天香入岩谷,西风吹落岭头莲。
空爱掌痕侵碧汉,无人曾叹巨灵仙。
《赋得归云送李山人归华山》唐 钱起
秀色横千里,归云积几Zhong。
欲依毛女岫,初卷少姨峰。
盖影随征马,衣香拂卧龙。
只应函谷上,真气日溶溶。
《华山》宋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形容人素质差的成语 形容素质差的成语 下一篇:劝人珍惜眼前人的诗 劝人珍惜眼前人的诗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52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王钦若主导编纂《册府元龟》
下一篇: 帝王之资:荆州为什么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