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射杀了太子李建成,尉迟恭射杀了李元吉,不久以后,李渊不得已禅位于李世民,自己当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彻底掌权,在杀掉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后,他还处死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以绝后患。
按理说,李世民杀亲兄弟,逼迫亲生父亲禅位,应该臭名昭著才对,可众所周知的是,李世民在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甚至很多人都将李世民当做偶像。
太子李建成死了,他的五个儿子没能逃过厄运,全都被李世民处死,那么,李建成的妻子和女儿呢?她们也被李世民杀了吗?
李建成之妻名郑观音,她出身于北周世家望族的荥阳郑氏,和历史上著名的兰陵王妃出自同一个家族。
郑观音是在十六岁那年嫁给李建成的,那年李建成二十六岁,两人相差整整十岁。史书并未记载李建成在那之前是否有妻妾,总之郑观音是唯一一个有历史记载的。郑观音出身名门望族,青春年少,美丽非凡的她很快就收到了李建成的专宠。
在嫁给李建成的第四年,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郑观音则被立为皇太子妃,那时郑观音也不过二十岁而已,她便距离无数女人梦中的皇后之位只有一步之遥,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可是,祸起萧墙,李建成突然之间发动政变,在玄武门之变中,李建成失败被杀,除了他那早逝的长子李承宗以外,其余五子全被被杀!也就是说,朝夕之间,郑观音就夫死子亡了,那年她只有二十八岁,如果她和李建成也有儿子,那么至少也有十一岁了。
李建成死后,李世民并未对他的妻子和女儿动手,郑观音得以保住性命。失去丈夫和儿子和郑观音悲痛不已,在此后的五十年里,郑观音终日悼念亡夫、抚育幼孤,到死也没有再嫁,最终在唐高宗时期的上元三年高寿而终,享年七十八岁。郑观音死后与李建成归葬在一处。
李建成的五个女儿当中,仅有三位有历史记录。我们只知他的长女李氏、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以及第五女归德县主,其余二女结局不明。李婉顺自由聪慧,姿容秀丽,长大后嫁给了贵族子弟刘应道,刘应道之兄刘祥道官至宰相。
李世民为什么只杀李建成的儿子,反而留下了李建成妻女的性命呢?这可能和古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有关,那时的人认为只有儿子才能传宗接代,女儿迟早要嫁出去,会成为别人家的人,所以杀掉李建成的儿子就相当于让他绝嗣了。另一方面,李世民不是也没杀他的父亲李渊么,他在玄武门之变中杀的人太多了,用此事挽回一点形象,何乐而不为?
其实不是李世民不想将自己的大嫂收入自己的后宫之中,是因为李世民忌惮他大嫂家的家族势力才不收了他的大嫂的。
首先来看一下当时李世民大嫂隐太子妃郑观音的各种条件,其他先不谈,只先说一下她的各种自身条件,根据历史记载,在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郑观音才刚刚28岁,正是一个女人最有魅力的时候,而她的样貌身材根据她自己的墓志铭记载郑观音淑韵娉婷,明月晈星河之夕;韶姿婉娩,和风泛桃李之蹊。虽然墓志铭可能有所夸张,但是毕竟是前太子的太子妃,是即将成为皇后的人物,姿色也绝对不可能差。所以说李世民根本不可能是因为郑观音自身的原因而不将她纳入自己的后宫之中。
除了自身条件会导致李世民不纳郑观音为妃外,当时也就只剩下郑观音背后的家族势力了,李世民所纳的弟妹是隋朝宗室观王杨雄的侄孙女,而毕竟是前朝势力,所以说势力根本就不行了,李世民跟不就不在意这个弘农杨氏的意见,而反观隐太子妃,隐太子妃郑观音出自荥阳郑氏。荥阳郑氏是什么家族?荥阳郑氏在隋唐时期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被称为当时最显赫的七个氏族,而身为当世七大氏族之一的荥阳郑氏在当时影响力很大。郑氏作为大氏族,更加看重荣誉,氏族中的女子在丈夫被人杀了之后又被仇人霸占,面子上不好受。所以说李世民不敢轻动。
因为在唐朝初期,门阀氏族的力量依然是世间的最主要力量,毕竟当时科举还没有来得及提供寒门人才。所以像荥阳郑氏这样的庞然大物,李唐皇族也不敢轻易得罪。
没娶嫂子郑观音,当时李世民是权衡了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当时郑观音是大家公认的太子妃,也是山东贵族之后,李世民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是不敢在这一方面冒险的。
当时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取得了胜利,而李建成与李元吉均被杀害,从此李世民的地位就不曾被动摇过。李元吉死了之后,李世民将他的媳妇杨氏收到了自己的宫中,但是并没有将李建成的媳妇郑观音收为己用,是因为郑观音长相不如其他人吗?当然不是!想想当时李世民杀害李建成之前,李建成那可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将来要继承皇位的人,而可以成为李建成的媳妇,并且一举成为太子妃将来的皇后,郑观音的美貌可想而知。
李世民不敢将郑观音占为己有,我想大概是李世民还是比较清醒的,知道事情怎么处理才能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时,郑观音是名正言顺的太子妃,也是李世民名正言顺的嫂子,所谓长嫂如母,李世民心里还是比较尊崇礼数的。放弃一个郑观音,李世民获得百姓们的赞美,这个交易还是很值得的。
还有,郑观音当时的娘家也不是等闲之辈,当时李渊让李建成与郑家联姻就是想获得郑家的支持,保证唐朝的稳定。如果李世民轻举妄动,敢羞辱郑观音的话,我想当时的郑家也不会坐以待毙就此蒙羞的。所以当时李世民好好的将郑观音放在一边,是最明智的选择。而杨氏与郑观音不一样,李世民作为?大伯哥?,有种长辈照顾晚辈的感觉,并且对待杨氏也没有郑观音那么多顾虑,所以就纳了杨氏。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99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李白用30万接济天下寒士是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