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高考”试卷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但不“弥封”,相反,考官们还会根据他们的推荐人递上来的“行卷”,与“高考”试卷相对照,来检验考生的“综合素质”,决定是不是录取该考生。
所谓“行卷”,就是考生们在考试之前,把平时写的一些最得意的诗赋文章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带到京师,呈送给朝廷权贵或者社会名流,请求他们向主考官推荐的一种考试方式。据记载,它在唐朝的考生中非常盛行。
“相逢意气为君饮”的王维,20岁赴长安参加“高考”时,为了考中状元,拿着自己的“行卷”先投到唐玄宗的弟弟岐王门下。当得知太平公主已经将状元的头衔给了另一个文人张九皋时,王维知道自己没戏了,因为太平公主要比岐王的权势大得多。岐王就给王维出了一个主意,让他在太平公主举行的宴会上,装扮成伶人,给爱好音乐的太平公主弹奏琵琶,以此博取太平公主的赏识。
宴会那天,王维应手挥弦,意态潇洒,所弹的曲子哀婉凄切,动人心魄。太平公主听了,赞不绝口,又加上王维“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太平公主不知不觉就喜欢上了这个年轻人。岐王趁机把王维推荐给公主,说:“此生非只通音律,至于问学,无出左右。”公主问王维:“子有所为文乎?”王维即献上怀中的诗卷,公主览诵未毕,就大惊道:“这些诗作都是我平素所喜爱的,以为是古人佳作,竟然都出于你之手!”于是急忙命王维换衣,待以上宾之礼。岐王便说王维希望此次“高考”能中状元,请公主多加关照。公主不假思索地答应了,立即派人把主考官召至府上,告诉他必须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就这样中了进士第一名。
白居易也曾因“行卷”受益匪浅。据唐代王谠《唐语林》记载:“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顾著作况。况睹姓名,熟视曰:‘米价方贵,居亦不易。’及披卷,首篇曰:‘咸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嗟赏曰:‘道得个语,居即易也。’因为之延誉,声名遂振。”
“行卷”当然要以精为要,切忌“臭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一般是几首出色的诗,几篇优秀的赋,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但也有连篇累牍,录入大量诗文的行卷。如杜牧的行卷,竟录了150首诗歌,皮日休更是惊人,十卷“行卷”里收录了200篇首诗文,真可谓是“赁居槐拶屋,行卷雪埋袍”了。
“行卷”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病,为唐诗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它也存在着不少弊端,由于行卷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命运,不少人就在行卷上做起了手脚,偷窃抄袭、捉刀代笔之风一时盛行。武则天当政时期,曾下令用纸糊上考生姓名,但并没有形成制度。直到宋朝淳化年间,宋太宗才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糊住姓名、乡贯,决定所录取的试卷后,才拆开弥封,以“革考官窝私之弊”。
点评王维:
《新唐书》本传: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
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复,若清沈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 ?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藏研网分享一则王维《阿房宫图卷》高清大图请您赏析
点击下方或搜索 藏研 直达高清大图赏鉴
▼
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王维《阿房宫图卷》局部图
王维《阿房宫图卷》局部图
王维《阿房宫图卷》局部图
王维《阿房宫图卷》局部图
王维《阿房宫图卷》局部图
王维《阿房宫图卷》局部图
王维《阿房宫图卷》局部图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后人亦称王维为诗佛,此称谓不仅是言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更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朝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善书法,篆的一手好刻印,是少有的全才。
王维《阿房宫图卷》
(上藏研网查看高清大图)
王维早年丧父,聪颖过人,9岁即能作词赋,懂音律,熟琵琶并深受佛教思想熏陶。其诗作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他和歧王李范关系密切,开元初年被任为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获罪,降为济州司仓参军。王维应举之前,得知公主预定名士张皋为状元,颇为不满,求歧王帮助。五日后,身着锦绣之衣,随歧王拜见公主,独奏琵琶,满座皆惊,公主称奇。王维又献上所做诗作,公主读罢大惊:“此早已熟读之诗,原以为古人佳作,岂知竟出自汝之手!”遂请至上座。歧王乘机语及解头之事,公主一口应承,后王维果然先后取解头、状头。关于取状元时间,《唐才子传》《登科记考》记载为开元十九年,新旧《唐书》分列记为开元初年和开元九年,《唐才子传校注》经考证认为是开元九年,本文从其说。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任宰相,王维上诗请求引荐,被任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贬,王维也于当年秋天出使塞上,在凉州小住。开元二十七年返回长安。二十八年迁殿中侍御史。从开元末到天宝末这十五六年内,王维过着平静的文官生活,他在辋川买下产业,常与文友聚会,写下大量田园诗。同时又参禅信佛。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他被迫受伪职,在此期间他曾写《凝碧池》诗,其中有“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之句,表现了对朝廷的怀念,受到唐肃宗嘉许,战后得到宽恕。此后一段时间,他万念俱灰,“以禅诵为事”,上元元年官至尚书右丞。留有《王右丞集》,他的五言山水诗艺术成就高超。其山水画为画家南宗派之祖。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死后葬于蓝田别业之西。该庄园位于今蓝田县南部的辋谷内。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9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太宗怀鹞怕魏征(太宗怀鹞课外文言文)
下一篇: 唐代古野画僧贯休笔下的罗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