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很多帝王死后继位之君为其上庙号,汉武帝的庙号为何等了十五年之久

以史为鉴 2023-06-13 18:15:35

很多帝王死后继位之君为其上庙号,汉武帝的庙号为何等了十五年之久

还不知道:刘彻的庙号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大家都知道汉武帝刘彻这个人,中国历史的大有为之君,和秦始皇并称秦皇汉武。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对内打击诸侯豪强,励精图治;对外北击匈奴,南吞滇越,通使西域,奠定中国大一统的版图。

汉武帝刘彻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文治武功都达到帝王巅峰的汉武帝刘彻,却在去世后,迟迟无法得到帝王庙号。直到汉武帝去世十五年后,才由他的曾孙汉宣帝刘询给他上庙号“世宗”。所谓庙号就是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所称呼的尊号,简单来说,就是用来给帝王歌功颂德的,一般都是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

绝大多数的帝王都是死后,就会由继位之君为其上庙号,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盖棺定论。很少有皇帝像汉武帝刘彻一样,一直拖了十五年,间隔两个皇帝后,才得到一个庙号的。那么汉武帝刘彻为什么去世十五年后才有庙号呢?

汉武帝

首先是汉朝对帝王庙号的要求非常严格,并非所有的帝王都有庙号,只有治国有功的君主才能得到庙号。整个西汉两百多年,仅仅四个帝王得到了庙号,分别是汉高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文帝),汉世宗刘彻(武帝)和汉中宗刘询(宣帝)。

就连文景之治的开创者之一汉景帝刘启,也没有得到庙号。汉武帝刘彻虽然文治武功卓著,但是他的穷兵黩武和奢侈无度,也造成汉朝户口减半,天下疲敝。所以汉武帝去世后,朝野对他的争议很大,迟迟无法为其盖棺定论。

汉武帝晚年

当时的很多信奉儒家的学者和官员都认为汉武帝的过失远远大于功业,征伐匈奴和开疆扩土在这些儒家人眼里,根本不是功业,而是大过。他们认为汉武帝治国有失,不配拥有庙号。

其次是汉朝国策的转变,汉武帝去世后,幼子刘弗陵继位为君,霍光辅政。霍光辅政的第一年,就召开盐铁会议,对汉武帝时期推行的各项政策进行的评价和总结。盐铁会议的结果,就是汉朝彻底改变汉武帝时期征伐匈奴,拓土开疆的国策,开始实行与民休息的国策。

霍光剧照

既然汉昭帝和霍光从官方否定了汉武帝时期的国策,也就代表着他们否定了汉武帝的功业,自然不会为汉武帝立庙号。因为汉朝皇帝要治国有功,才能拥有庙号。

最后是权力斗争的原因,汉武帝去世后,辅政大臣霍光和桑弘羊斗争激烈。其中桑弘羊是汉武帝文治武功的坚定支持者,坚决要求给汉武帝上庙号。但当时把持民间言论的儒家士人都是汉武帝反对者,都坚决否定汉武帝功业。霍光为了拉拢儒家士人,打倒政敌桑弘羊,自然就不能给汉武帝上庙号了。

汉宣帝

终汉昭帝一朝,汉武帝刘彻始终没有庙号。直到汉宣帝刘询继位的第二年,才为汉武帝上庙号“世宗”,这个时候离汉武帝去世已经十五年啦。汉宣帝之所以力排众议,为汉武帝上庙号,也是和政治斗争有关。

因为汉宣帝刘询继位时,仍然是霍光把持朝政,刘询连一点实际权力都没有,还面临被废的危险。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嫡曾孙,为了显示自己皇位的正统性,他力排众议,从官方肯定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并上了“世宗”的庙号。同时他通过这次庙号事件,向天下发声,提高了自己的威信,向大臣们展示自己不是庸碌之人,此举也是展示给权臣霍光看。

汉景帝身为一代雄主,为何死后连一个庙号都不配拥有?

汉景帝没有庙号其实很好理解,因为汉景帝的作为没有那么大,对国家没有大贡献的人是没有资格拥有庙号的。庙号是后人由取得,是后人对前人一生功过的评价,就连堪称秦皇汉武的汉武帝刘彻都差点没有庙号,汉景帝没有庙号也就很好理解了。


汉景帝身为一代雄主这个说法其实不是很准确,因为汉景帝在位期间对汉朝经济的发展的确有一些帮助,但是他也做了许多错事,功过相抵汉景帝只能算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君王罢了。提到汉景帝刘启我们都会想起一个汉朝历史上辉煌的时刻“文景之治”,文景之治就是指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两位君主对汉朝做出的努力使当时的汉朝呈现出渐趋繁荣的现象。“文景之治”是人们对他们的肯定,但是我们不要把汉景帝想得有多么厉害,因为这些功劳绝大部分是他父亲的。


汉景帝算得上是汉文帝的一个守功者吧,虽然刘启时期汉朝发展相对稳定,但是由于汉景帝的错误决定导致了七国之乱,汉朝的经济受到了严重打击。汉景帝在不适宜的时间削藩,还杀了平定叛乱有功的周将军,废了没有过错的太子刘荣,贬刘荣为临江王。后来废太子刘荣被迫自杀。

说起刘荣的命运是令人惋惜的,刘荣的母亲栗姬是汉景帝的宠妃,因为栗姬性格比较嚣张跋扈,刘启渐渐不喜欢栗姬,太子后来也被废。其实历史上的刘荣被教育的很好,他如果没有被废或许也会成为一位好的君王,但是无奈他的父亲仅仅因为他的母亲迁怒了他。

关于年号、庙号和谥号的问题

  1.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在隋以前,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唐朝以后,除了某些“亡国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
  我国古代文献中对前代帝王多不称姓名而称庙号、谥号或年号,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一同构成殁世帝王的全号。习惯称呼中,唐代以前对殁世的帝王简称谥号,不称庙号,如汉武帝、晋武帝、隋炀帝等。唐至元朝的皇帝多称庙号,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等。
  2.唐宋时期为谥法发展时期。谥法一方面成为封建帝王尊大谥以满足其虚荣心的工具,同时也成为驾驭群臣的褒贬手段。从女皇帝武则天开始,打破了皇帝一、二、三字谥号的旧例,她作为皇太后临朝称制时追谥丈夫唐高宗李治为“天皇大帝”,达四字。武则天称帝后,又开皇帝追尊四代祖宗的先例,更开创了皇帝生前叠加谀词上尊号谥美的先例,有的帝王活着的时候可以被奉上好几次尊号。如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尊号的累加也影响了谥号的累加,自唐高宗以后,大多数皇帝的谥号都在四个字以上。
  3.因为年号太多难免有导致纪年混乱之弊。所以自明至清,历任帝王,从登基到驾崩,只使用一个年号。如清圣祖玄烨虽然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者,所以“康熙”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而号称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历,执政时间也长达六十年之久。但在年号上也是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今人,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乾隆的逸事。而明朝唯一使用两个年号的英宗也是因为土木之变后作太上皇,后又夺位重新当了皇帝。

隋朝之前皇帝多用谥号称呼,唐朝后用庙号,为何明清却用年号?

? ?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隋之前,皇帝多称“XX帝”,如隋炀帝、汉文帝等。

? ?而唐之后,皇帝多称“XX宗”,如唐太宗,宋仁宗等。到了清朝,干脆连“宗”都少叫了,直接叫年号,如康熙、雍正等。

? ? ?这是为什么呢?这其实是中国谥号、庙号、年号的发展带来的影响。皇帝称“XX帝”,其实叫的都是谥号,而“XX宗”的,大多叫的是庙号。而“康熙”“雍正”这些是年号

? ? 那什么是谥号,什么是庙号呢?什么是年号?谥号比较普遍,除了皇帝外,那些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都可以有,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 ? ? 比如古代文人死后能被谥为“文正”是无上的荣耀,范仲淹、司马光、曾国藩等,都得过这个谥号。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的名号。一般开国的帝王都称祖,其后称宗,不过也有例外,功业卓著的二代帝王也可能被称为祖,比如“明成祖”。

? ? ?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 ? ? 那么为什么隋之前都叫谥号,唐之后都叫庙号呢?清朝时都叫年号?这个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在隋之前谥号每个皇帝都有,而每个帝王不一定有庙号。 如在汉代,被承认的有庙号的皇帝只有刘邦、文帝刘恒、武帝刘彻等几个人,像汉景帝都没有庙号。所以要叫庙号,难免有些会叫不上来。而谥号每个皇帝都有,所以叫谥号比较方便。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8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