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邓艾厉害吗,司马懿与邓艾有何关系,

人生百味 2023-07-22 03:42:35

说起邓艾,有两件事不得不提到。一件事是,邓艾这个人才是司马懿亲自发现、亲手培养的,没有司马懿,邓艾到退休的时候恐怕也只能在基层混日子呢。另一件事是,在曹魏消灭蜀汉的关键战役中,邓艾冒死突破行军的禁区阴平道,从而扭转了战局,是灭蜀之战的头号功臣。

邓艾懂得知恩图报,关键时刻能拉得出、顶得上也打得赢,有狠劲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而且也有着过人的眼光和才干,是一名不可多得的良将。

但其实,邓艾对于司马氏的灭蜀大业其实态度并不积极。司马昭掌权前也带兵打过仗,但打了大败仗,这就是与孙吴的东兴之战,弄得爵位都被削去了,掌权后他决心打一场大仗来立立威。

司马昭召集群臣,大家说:“自从寿春平叛以来已经6年没有战事了,这几年里我们集中精力制造兵器、修缮盔甲,准备对付吴、蜀二虏。”

司马昭是经过精心准备的,他给大家算了一笔帐:“如果灭吴的话,我大致计算过,造战船、开水道总共得用去1000多万个工日,也就是说10万人得忙100多天才能完成。另外南方地势低下、气候潮湿,必然会遇到疾疫。”

所以他提出应当先取蜀,灭蜀3年之后借巴蜀可以顺流而下的有利地势,水陆并进去灭吴,就像历史上晋灭虞定虢、秦吞韩并魏那样,是很容易的。

司马昭认为,蜀军如果各自据城守险,必然兵力分散,首尾不能相顾,就可以调集大军破其城池,蜀国的灭亡一定指日可待!

蜀汉在曹魏的西南方向,是西线战场总指挥邓艾负责的事,但邓艾对这件一点儿都不积极。他认为现在还不能征讨蜀汉,原因是条件还不具备。邓艾认为要等到蜀国内部出现祸乱的时候,现在这个条件还没有到来,所以得等等。

邓艾有没有研究过诸葛亮的用兵方法不得而知,但他的这番论调有点像是受到了诸葛亮的启发,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曾提出北伐中原有三大条件,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会当有变时”,也就是等到敌人内部出现问题的时候再出兵。

问题是,敌人内部一直不出问题就不出兵了吗?诸葛亮能与时俱进,虽然提出了这个观点,但后来北伐中原也没有完全拘泥于此,有条件的时候上,没有条件的时候就创造条件上,诸葛亮更有开拓精神。

但邓艾现在据此反对伐蜀,而且不是一次反对,是“屡陈异议”,这让司马昭有些恼火。

把邓艾撤了换别人上,但这样有负作用,临阵换帅本来就不好,邓艾在西线战场经营多年,人熟、地熟,伐蜀大业还就属他最合适。

这个事能难住曹叡那样的平庸领导,却难不住“路人皆知”的司马昭,司马昭没有强硬下达任务,也没有责难邓艾,而是悄悄做出了两项安排。

一项安排是,派自己身边的主簿师纂去担任邓艾的军司马,主簿类似于办公室主任,是心腹之人,最能理解领导的意图,司马昭时任大将军,师纂的这个职务就相当于司马昭的秘书长,军司马是将军府里负责日常军务的人员,相当于武职的长史。

让师纂这个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的秘书长降格担任西线战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用意再明显不过了,当然是进一步传达司马昭伐蜀的作战意图和方案。

不仅是传达,还有监督执行的意思!另一项安排是,提拔钟会担任镇西将军,“四征将军”高于“四镇将军”,如果邓艾是西线战场司令的话,钟会就是西线战场的副司令,其意图也是督促邓艾抓紧行动。

景元四年(263)8月,征蜀大军集结完毕,分三路大军:一路由征西将军邓艾指挥,从狄道进攻沓中的姜维,拖住姜维所率领的蜀军主力;一路由雍州刺史诸葛绪率领,从祁山方向进攻武街的蜀军,断绝姜维的退路;一路由镇西将军钟会指挥,分别从斜谷和骆谷进攻汉中。

好在钟会夺取汉中后再向前进攻遇阻,在剑阁外面怎么都攻不进去,邓艾这才有了机会,他提出走阴平道奇袭,这其实冒险的成分很大,如果蜀汉方面事先能料到这一招,邓艾即使能进入益州也只能在那里杀身成仁。邓艾之所以选择冒险,很大程度上就是挽回自己政治上的被动,幸运的是这一把让他赌赢了。

邓艾怎么死的(司马懿提拔的名将邓艾)

(图说三国·人物解析·第69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嗜血的狼牙)

有人说,邓艾之死,是曹魏最大的冤案,也是司马家族最大的损失,甚至有人提出,如果邓艾不死,三国一统,可能至要少提前十年,毕竟邓艾在死前,已经立下了灭蜀之功,而且作出了灭吴的规划,只要按照他提出的方略实施,东吴不可能再坚持十七年。如果细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以邓艾之能,他大约的确能够做到。毕竟他的才能,是无人可以否认的。

邓艾,出身贫寒,蹉跎了近二十年,但是他从不言弃,一直在为成功做着准备——每遇到新的山川地势,他都会认真的思考谋划,指出哪个地方可以囤积粮草,哪个地方适合驻扎,哪个地方适合设伏,哪怕被人嘲讽,也满不在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他得到了见司马懿的机会,并得到了司马懿的赏识。而当司马懿让他前往东线,考察屯田之事的时候,他考虑到的却不仅是农业层面的东西,还有军事安排,于是他为将的才能,也得到赏识,被派往了西线。

最初到西线的时候,他仅是一员副将,却一步一步成长为了,抵御姜维北伐的主力,整个北伐过程,胜多负少的姜维,在他手中占到便宜的机会,却少得可怜。后来,司马昭决定发动灭蜀之战,他成为三路大军中的一路。当钟会被姜维击败,诸葛绪则被钟会诬告,押解回洛阳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反而偷渡阴平,立下了灭蜀之功。而除了能力卓越之外,邓艾是司马家族一手提拔起来的,即没有谋反之心,也不可能因为曹魏,与司马家为敌,可谓忠心耿耿。

可是这样一个能力卓越,又忠心耿耿的名将,为什么最终难逃一死呢?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邓艾本人政治警觉度不高

其实,对于邓艾被收押,算不算冤案一事,一直以来都巨大的争议,有人认为,邓艾一心为曹魏、为司马家族谋划,根本没有私心,更不可能有反心;有人则认为,邓艾立下灭蜀之功后,不但对之后的战略,做出了详细的规划,还擅自对蜀汉的旧臣,甚至皇室进行了封赏,算是僭越。我认为,这大约与邓艾本人的政治警觉度不高有关。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如果仔细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邓艾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只考虑到了国家的未来,根本没有考虑,自己是否算是功高盖主,或者算不算僭越等问题,估计他到死都不会明白,自己怎么就被扣上了叛乱的帽子。

二、钟会的野心

当然了,如果仅仅是这个问题,司马昭大可得到回到洛阳之后,再对他进得处置,甚于换一种更温和的手段,解决此事。可是他在此战中,立下的功劳太大,完全遮掩了钟会的锋芒,对“早有异志”的钟会而言,他便成了一个相当于拦路虎的存在。所以为了顺利的“成就大业”,钟会只能想办法除掉他,于是他被扣上了叛乱的帽子。司马昭不了解前线的情况,又有监军卫瓘为钟会作证,他只能下诏将邓艾收押,送回洛阳。

三、卫瓘的私心

不过,司马昭早在发动灭蜀之战前,就意识到了钟会怀有异志,所以他下令将邓艾押解回洛阳,也有可能是一种对邓艾的保护。例如诸葛绪早就因钟会的诬告,被关进了囚车,送回了洛阳,却没有被治罪,之后反而混得不错。可是钟会被杀之后,卫瓘害怕邓艾回到洛阳被平反,对自己不利,于是怂恿田续追上囚车,取了邓艾的性命。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其实邓艾之死,与司马家族关系并不大,所以他能力卓越也好,忠心耿耿也好,都不能救得了其性命。真正害死他的,除了钟会的野心,和卫瓘的私心之外,主要是因为,他本人的政治警觉性不高,而这一点与出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很难弥补。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我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7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