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乐公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唐朝有一个李丽质,可能大家都不知道那人是谁。但是,如果说到长乐公主,大家立即就能想到她是李世民的女儿。其实,长乐公主的本名就叫李丽质。长乐公主出生在武德四年,当时唐太宗对这个女儿非常喜欢,于是就取了“丽质”这个名字。这也是李世民的一番心意,他希望这个女儿能够天生丽质。
我们不知道历史上长乐公主的情况,只能通过史料来了解她。史料记载:“长乐公主资淑灵于宸极,禀明训于轩曜。”史书中对于长乐公主的描述是非常舍得用赞美之词的,这不仅是因为她尊贵的身份,还因为她的美貌确实出众。
贞观二年,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李世民封为长乐公主,这一称号开始流传。长乐公主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从小的生活环境就非常之好,被众人呵护着。等到她出嫁之后,她在夫家依然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种好日子一直延续着。
那么,长乐公主嫁给谁了呢?
她嫁到了长孙无忌家,成为了权臣长孙无忌的儿媳妇。长孙家一直都是朝廷贵族,而长孙无忌又是李世民的好兄弟,被李世民委以重任。所以,长孙家是长乐公主最好的归宿,她嫁到那里也让李世民能够放心。长乐公主出嫁时,李世民给她安排了最好的婚礼,其规格远远超过了礼制的要求。没办法,李世民就是肯在这个女儿身上花功夫。李世民将她送到权臣的家里,也希望能够一直保持她显赫的身份。
值得提及的是,长乐公主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尊贵身份,就变得恃宠而骄。相反的,她非常认可这段婚姻,好好的跟丈夫过日子,还十分孝顺长孙无忌夫妇。在夫家,她从来都是主动承担事务,经常去公公婆婆那里请安,慰问他们的生活起居。她也十分关心丈夫,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生活。在公事上,她还经常劝导父皇李世民,要他做一些对百姓有利的事情。
其实,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宠爱长乐公主,跟她的生母是有关系的。李世民深爱长乐公主的生母,于是,将这份爱延续到长乐公主身上,将其视为了“心头肉”。
那么,长乐公主的生母是谁呢?
据史料记载,长乐公主是李世民的嫡长女。既然是嫡长女,那么,她就是皇后的女儿,也就是长孙皇后的女儿。史书再次说明了这个事情:“武德四年,秦王妃生下了长乐公主。”这个秦王妃就是后来的长孙皇后。结婚后,长乐公主并没有离开朝政,还时不时能够在皇宫里见到她。她来到皇宫,并不是简单的回娘家,而是因为公事来劝导李世民。
话说,贞观十三年,李世民提出了分封旧制,想要给那些王爷、有功之臣一些赏地,并让他们永久拥有,可以代代相传。大臣们觉得这是退步,纷纷出面劝诫李世民。可是,群臣的劝诫并没有起到效果。这时,长乐公主挺身而出,亲自前去面见父皇,跟他讲明此事的利害关系。李世民对于长乐公主的劝诫,还是能够听得进去的,因此,他就果断废止了这一设想,没有将其实施下去。
长乐公主十三岁就下嫁到长孙无忌家了,嫁给了他的儿子长孙冲。婚后两人的生活还算甜蜜,可是,仅仅过去了十年,在贞观十七年(643年)的时候,长乐公主就病逝了。面对爱女的离世,李世民深受打击,“皇帝悼深夭蕙,怀三号而犹感。”多次痛哭后仍然悲伤的不能自己。之后,李世民敕命鸿胪寺卿韦挺为丧事监护正使、鸿胪寺少卿崔仁师为丧事监护副使,专门处理长乐公主的后事。
那么,长乐公主的墓地在哪里呢?
相传,长乐公主的墓地就在李世民的昭陵附近,跟昭陵仅隔着一条沟渠。这难道是李世民有意为之?确实是这样的,李世民选好了自己的陵墓位置后,将其最喜欢的女儿也葬在了自己的身边,这样她就可以一直陪着自己了。长乐公主的墓地在今天陕西礼泉县,墓地的封土是方形的覆斗式,整体呈圆锥形。墓穴周边有四个土阙,还有很多的石人、石羊、石虎等,这些都是墓地等级的代表,长乐公主承恩特葬。
长乐公主为何年纪轻轻就病逝了?有人说:她得的是遗传病,她的生母有哮喘病,她自己也得了哮喘病。年纪轻轻就赴了黄泉,着实让人感到可惜。后来,长乐公主的墓地被人打开了,当然,这不是盗墓,而是考古研究。1986年,考古学家打开了她的墓地,发现其内部结构跟其他唐朝墓穴的情况很是相似,都是由墓道、天井、过洞、墓室等结构组成。墓穴内部很宽敞,总长度足足有四十八米。
长乐公主墓志1986年出土,志石、志盖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墓志还以古时节妇伯姬、贞姜来赞喻公主有守礼重信的节操,从而“播肃雍于闺闱,流婉嫕于邦国。”还有就是墓穴的内部墙壁上留有壁画,并且,这些壁画已经残缺不齐了,这不仅是岁月的痕迹,还是盗墓者留下的痕迹。这座墓地经过多次的盗墓活动,里面的很多东西都被盗贼破坏了。
唐太宗李世民最宠爱的儿女皆为长孙皇后所出或收养。即便触摸着最冰冷客观的史书,那一腔对妻子的款款深情演化而来的拳拳父爱,直至千年之后,仍然强而有力地撞击着读者们的心灵。
下面我们随着这些朴实无华的叙述,来感受一下一代明君对妻子所育子女各种匪夷所思的溺爱记录:
(一):李承乾
① 两唐书承乾传载:“特敏惠,帝爱之”;“性聪敏,太宗甚爱之” 。
② 贞观五年因承乾患病,并非虔诚宗教信徒的太宗修筑了普光庙与西华观,狱中的囚徒也得以减罪,以此为承乾祈福。
③ 贞观六年,太宗驾幸岐州,承乾身为太子留京监国,八月承乾来朝,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④ 贞观7年,承乾患病,太宗下诏请印度高僧波颇入宫为其祈福治病。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赐了绫帛等六十段与及时服十具给波颇。
⑤ 因承乾生病,太宗不忍其多读书,只要求跟孔颖达评论古事。一次,太宗令其试写治国策略。承乾很快写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于是太宗很得意地向侍臣们夸耀儿子的能力。
⑥ 承乾的长子出生,太宗甚为高兴,诏令天下见禁囚徒都降罪一等,内外官职事五品以上子为父后者,各加勋官一转,天下大酺五日,又大宴五品以上于东宫。
⑦ 贞观13年,在东宫设太子学馆--崇文馆。毫不忌讳承乾有可能借此培植威胁皇帝地位的私人势力。
⑧ 贞观15年十二月13日,为巩固承乾的太子位,诏令三品以上官员嫡子皆事东宫,以保证重臣对太子的鼎力支持。
⑨ 贞观十六年,太宗诏令皇太子出用库物不设上限。承乾上表推辞。太宗以“冢嫡”“有殊”的理由驳回了承乾的辞谢。
⑩ 承乾因事对父亲不满,甚至任性大胆到一连几个月不上朝,唐太宗却并没有任何的指责与批评。
? 承乾谋反,按罪当死,在从犯均被赐死的情况下,太宗却不愿杀身为主谋的承乾,群臣也没人敢说按律赐死之类的话。最后通事舍人来济进言说“陛下不失为慈父,太子得尽天年,则善矣”,这才合了太宗的心意,来济也因此得到看重,不断得到升迁。
? 承乾死后,太宗专门为他罢朝。
(二):李泰
① 史书明确记载:“越王,长孙皇后所生,太子介弟,聪敏绝伦,太宗特所宠异”;“其宠异如此”;“魏王泰宠冠诸王”;“时魏王为太宗所爱”等。
② 贞观二年,九岁的李泰改封越王,并受封为扬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督常、海、润、楚、舒、庐、濠、寿、歙、苏、杭、宣、东睦、南和等十六州军事扬州刺史,又督越、婺、泉、建、台、括六州,封地多达二十二州!——同时受封的三皇子李恪封地只有“八州”
③ 又受封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余官如故。
④ 李泰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还是雍州牧及左武候大将军(贞观时期,这是李泰独有的殊宠,除了李泰之外,只有李治有这样的殊荣——李治除了都督头衔外,还是右武侯大将军)。
⑤ 皇子成年后依例要去封地,可李泰并不“之国”。
⑥ 李泰体型偏胖,唐太宗特许其乘小轿上朝。
⑦ 因李泰喜爱文学,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学馆,任他引召学士。
⑧ 李泰宠冠诸王,盛修府邸,岑文本认为不可助长这种风气,由此进谏。太宗虽奖励了文本,但对李泰未采取任何限制性措施。
⑨ 十四年,唐太宗到李泰在延康坊的府邸,特别大赦雍州及长安死罪以下的罪犯,免去延康坊百姓一年的租赋,还赏赐了魏王府的官员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
⑩ 太宗外出度假,经常把李泰带在身边(《资治通鉴》载:魏王颖悟,多从游幸。享受此等待遇的还有李治)。
? 唐太宗将大名鼎鼎的芙蓉园赐予李泰(就是唐玄宗时期的芙蓉园)。
? 唐太宗又赐李泰占地广阔的洛阳大宅及都城之胜魏王池。魏王池风景优美,池与堤也因李泰为魏王而得名。
? 李泰有时去东都父亲送的大宅里小住,太宗常让一只名叫“将军”的白鹘从京城到东都给他送信,并取回信,一天要往返好几次。
? 王珪为李泰的老师,每次李泰见他都以见师之礼率先拜见。一次,李泰还主动向王珪请教忠孝之道。见儿子如此崇师问道,唐太宗倍感欣悦。
? 太宗曾计划让李泰搬进皇宫的武德殿来居住。魏征谏止。
? 听闻大臣对李泰不够恭敬,太宗大为震怒,召来大臣质问。房玄龄等吓得不敢说话,只有魏征敢于直谏。最后太宗承认自己是因私爱而忘公。
? 李泰耗费奢靡,每月的开销超过了太子,褚遂良为此进谏。但唐太宗并没因此限制李泰的开支,反而下旨太子以后花费不再受额度的限制。
? 李泰长子李欣也倍受太宗宠爱,四岁时由祖父母当成儿子一样(以为己子)养于宫中并赐名。
? 李泰被贬时,太宗在贬斥他的诏书里仍说他是“朕之爱子,实所钟心。幼而聪令,颇好文学。恩遇极于崇重,爵位逾于宠章”,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 立储风波后李泰虽被贬,但太宗仍对其念念不忘,拿着他所上的奏章向大臣叙说思子之情:“泰文辞美丽,岂非才士。我中心念泰,卿等所知”。
(21) 二十一年,又进封李泰为濮王。
(三):李治
① 史书明确记载:“太宗爱晋王,不使出阁”;“然晋王,陛下亲自抚养,至於成立,上圣深慈,偏所锺爱”;“太宗以晋王仁孝,心所锺爱”;“泰数知太宗爱晋王”等。
② 出生时的特殊待遇:“(贞观)二年六月庚寅,皇子治生,不仅宴五品以上,赐帛有差,还赐天下是日生者粟。”
③ 李治出生三天后,父母赐缀满珍珠的朱红襁褓及“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国宝吉祥之物玉龙子给他。后此玉龙子在唐代帝帝相传。
④ 刚会走路的李治就能画出个敕字,想必唐太宗批阅奏折时经常抱着他,甚至兴致大发教过他这个字,所以李治对‘敕’字印象深刻,才会不自觉的画出它。
⑤ 唐太宗考李治孝经,他对答如流,唐太宗万分高兴。
⑥ 李治因为母亲去世无比伤心,唐太宗怜惜不已,“屡加慰抚,由是特深宠异”。
⑦ 皇后去世后,李治和妹妹晋阳公主一起由太宗亲自抚养长大,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由此亦可见太宗对妻子用情之深。
⑧ 李治为亲王时除了都督的头衔外,还是右武候大将军(皇子中就李泰与李治独有)。
⑨ 与胞兄李泰一样,到了年龄太宗却不让其之官。
⑩ 太宗出去度假,常把晋王李治带在身边,此举曾引起敌人的关注。(记载于新唐书、资治通鉴)。
? 《长安志》记载李治在宫外有一座‘尽一坊之地’的晋王宅。但是实际上他在被立为太子之前都没有离开过父亲出宫单独居住过(《旧唐书·李璿传》等)。
? 依照礼制,太子必须居住在东宫。太宗公然违反,导致褚遂良、刘洎分别在贞观十八年、二十年相继进谏,恳请皇帝不要留太子在身边一味溺爱,放其回东宫独住。
? 李治被立为太子后,仍随太宗出行游玩。太子少詹事张行成认为太宗不应出于私爱而不让太子在这些时间留在宫中代理朝政、履行相应职责。
? 按制度,皇孙都封为郡王,但由于太宗过于宠爱李治,直接把他的庶长子李忠封为亲王。
? 唐太宗出征高句丽时,李治镇守定州监国,父子二人为了能及时了解对方的点滴情况,首创飞表奏事制度。
? 太宗征高句丽时,写给李治一封“肉麻”私信。信中述说太宗因为没能及时收到他的来信而“忌欲恒死( 担心得要死)”,直到收到他的亲笔信才“死而复生”。在信中太宗要求儿子以后有什么小病小痛都要写信一一告诉他,同时表达了他“忆奴欲死”的思念之情。舐犊深情跃然纸上,展现了这位伟大帝王细腻的一面。
(四):长乐公主
① 史书明确记载:“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 “上以公主皇后所生,特爱之”;“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房玄龄等咸曰: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何为不得”。
② 只因其为皇后所生,故太宗特别喜爱她,出嫁时,诏令有司为其准备的嫁妆要比太宗之妹永嘉长公主多一倍。魏征以汉明帝故事讽喻太宗做法严重逾制。后经皇后首肯及褒扬魏征之举,逾制之事方作罢。
③ 在贞观十一年封建事件中,协助反对“封建”的长孙无忌等重臣打消了太宗的决定。
④ 根据现代考古挖掘发现,长乐公主之墓没有遵照公主、皇子、妃子墓只设一道石门的规格,而破格使用三道石门。在昭陵已发掘的陪葬墓中仅此一例。
(五):豫章公主
史载豫章公主“早丧其母”,一出生就由皇后抚养,等同亲生。公主去世后,太宗穿了很长时间的素服,超过了礼法规定的父亲为子女服丧的时间。群臣因此悚动不安。
(六):城阳公主
① 城阳公主初嫁杜如晦的次子杜荷,太宗爱屋及乌,赐杜荷襄阳郡公爵位等。(原文:初,荷以功臣子尚城阳公主,赐爵襄阳郡公,授尚乘奉御)。
② 出嫁前,太宗专门为她卜卦并欲打破黄昏行吉礼的婚制而改由白天行吉礼。马周谏止。
(七):晋阳公主
① 晋阳公主李明达是唐太宗异常宠溺的女儿。这单从封号上就能体现,晋阳正是李唐龙兴之地。唐太宗给李明达“晋阳”的封号,足见他对这个女儿的珍视。
② 皇后去世后,与胞兄李治同为唐太宗亲自抚养。可以说,晋阳公主是有史可考的唯一一位享有皇帝亲养殊遇的公主。
③ 晋阳公主性情内敛有急智。唐太宗怒斥臣下时,公主总能抓住时机为他们辩解,故亦赢得臣下的赞美和喜爱。仔细研究晋阳公主的劝谏方式,我们不难发现其与长孙后生前的迂回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能可贵的是,晋阳公主利用父亲的“殊宠”保护臣下的时候,至多只有十二岁。
④ 唐太宗擅长飞白书。公主常年跟在父亲身边,便能临写一笔以假乱真的飞白字。臣下们都无法分辨真伪。
⑤ 贞观十六年七月三日,李治十五岁,这在当时是男子成人之年,于是太宗下令让李治穿朝服上朝,列于朝臣之中。得知这个消息后晋阳误以为哥哥以后不能再留在宫中了,哭得哽噎不能控制。唐太宗见后也为之跟着流泪。
⑥ 晋阳公主十二岁时不幸离世,唐太宗为此一个月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几十次,身体瘦弱不堪。大臣们劝慰他时,太宗说:“我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没有意义呢?只是情不自禁而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如此失态的举止和言语背后的拳拳父爱令人动容。为了纪念夭折的爱女,太宗下诏将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在公主墓旁修建佛祠,为女儿的往生祈福求祷。
(八):新城公主
① 贞观十六年八月二十□日,太宗最幼女、年仅九岁的新城公主初封为衡山公主,在贞观年间首封公主的帝女中年龄偏小(其异母姊临川公主首封已十八岁),足见太宗对新城的宠爱与重视。
② 贞观十六年,新城公主(衡山公主)被许配给魏征的嫡长子魏叔玉(未来的郑国公)。
③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衡山将出降长孙诠,太宗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
④ 根据墓志,贞观23年2月,太宗筹备新城的出嫁事宜。可能是太宗预感大限将至,不愿女儿为自己守孝三年耽误青春。不幸的是由于公主的婚礼太过复杂,直到五月太宗去世,婚礼也没能完全完成,未能在生前看到自己最小的女儿出嫁,这应该是太宗的一大遗憾。
(如果你问的是小说或电视剧中的李世民,那么请把作品名给出来。)
注:以下我用【】括起来的词汇都是可以用百度百科搜到的词汇,有兴趣进一步了解的话,可以百度以下【】内的词汇。
==========================================================================
如果你问的是历史上的李世民,以目前所掌握的史料(包括正史、野史、民间传说)来看的话,李世民最爱的女人是长孙皇后。
一、从长孙的角度看
唯一的传世作品【春游曲】就很能说明问题: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逺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诗中从头到尾都流露着欢快的情绪和满满的幸福感。如果李世民不爱长孙皇后的话,长孙皇后又怎能写得出如此充满自信、洒脱、幸福的诗句呢?
二、从长孙死后的影响来看
李世民【望陵毁观】的故事便足以说明长孙皇后的病故对李世民的打击。
妻子死后李世民建造一个层观,用来瞭望妻子沉睡的昭陵。后来是遭到魏征反对才不得已流着泪把观台毁了(帝泣,为毁观)。
三、从长孙的儿女待遇来看
古代女性大多是母凭子贵,而长孙皇后的儿女则基本上都是子凭母贵。
长孙的儿女受到的待遇是没的说的。长孙死后,长子李承乾做出了种种荒唐事,李世民都没有动过废太子的念头,最后李承乾谋反也不过是被罢黜后充军而已。
对比之下,阴妃的儿子李佑谋反则直接被赐死,死后还被贬成庶人(李承乾病死后却被追封为国公)。
李世民的三子李恪可以说是最有才华的皇子,也是最得李世民喜爱的儿子。可是即便是这样,李世民一直没有动过立李恪为继承人的想法。
即使是长孙皇后已经去世了,李世民也没有立李恪之母杨妃为后;即使是李承乾已经被废之后太子之位空出来了,李世民也没有选择李恪作为太子。
有些人(包括我在内)认为,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李恪不是嫡子,再怎么优秀,他也不是长孙皇后的儿子。(后来李世民也曾因为李治性格懦弱而有过改太子为李恪的想法,但与其说是因为李世民爱李恪的母亲杨妃而爱屋及乌,不如说纯粹是因为李恪“英果类我”罢了。)
另外,长孙皇后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格外受到李世民宠爱。【长乐公主】、【豫章公主】(长孙皇后养女)、【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衡阳公主】都因备受李世民宠爱而在史书上留名。
尤其是【晋阳公主】,她死后李世民一个月饮食无规律,每天都伤心数十次,甚至群臣都看不下去纷纷进劝(帝阅三旬不常膳,日数十哀,因以癯羸。群臣进勉,帝曰:"朕渠不知悲爱无益?而不能已,我亦不知其所以然。"因诏有司簿主汤沐余赀,营佛祠墓侧)。
四、从民间传说来看
长孙皇后应该算是相关民间传说数量最多的古代后妃之一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长孙皇后的民间传说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关于长孙皇后如何生病,而李世民又是如何为了治疗妻子而想出各种法子的事情(囧)
比如孙思邈为长孙皇后【悬丝诊脉】的传说,【御石榴】的传说,【蜜碗】的传说之类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