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彰怎么死的?曹彰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自小就立志为将,随曹操征伐,勇猛过人。曹彰对身边的人说:“大丈夫一旦作了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大将军,就能率领十万人马在沙漠上驰骋,驱逐戎狄,立功建号,哪能作博士呢?”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征讨乌丸,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曹操大喜,拉着曹彰的胡须称赞“黄须儿”建下奇功。
后来曹操驾崩,魏文帝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就国,下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
公元221年(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公元222年(黄初三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公元223年(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六月甲戌(十七)日(8月1日)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王,享年35岁。
乐府诗古辞相传有《爱妾换马》一辞,今已不传。《独异志》讲,后魏曹彰,性格倜傥。一次偶然见到一匹骏马,十分喜爱,但马主人也很珍爱。曹彰说:“我有美妾可以交换,随你挑选。”马主人便指定一妓,曹彰即与之交换。后以此典形容豪族富人所谓风流豪放的行为;也用以咏妾或咏马。
曹彰是怎么死的?
一说曹彰在曹操死后曾向贾逵打听过魏王的印玺的事,曹丕认为他有不轨的想法,因此来朝见时故意怠慢他,而曹彰受不了这种怠慢,于是忿怒暴死。
《世说新语》记载,曹彰之死是因为曹丕害怕曹彰的武勇,用计将曹彰毒杀的。之后曹丕又想杀害曹植,母亲卞太后因此对曹丕说:“你已杀我的任城王,不可再害我的东阿王!”
黄初四年(公元224年)5月的一天,曹植、曹彪和曹彰兄弟三人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奉诏从各自的封地赶往京城洛阳,一道去朝见天子曹丕。宴请完毕,曹丕单独邀请曹彰到卞太后的宫中下棋,其时卞太后恰好不在宫中。在曹操在世时,便以骁勇善战闻名,这自然引起曹丕的戒心,下决心要尽早将曹彰除掉,以除后患,而棋便成为这桩罪恶谋杀的道具。
原来曹彰虽是员猛将,可却颇喜棋道,曹丕此着正是投其所好,棋至中盘,曹丕已见下风,此时他向在旁侍候的丫鬟吩咐道:“还不快将枣儿端来。”于是,二人一边下棋,一边吃着乌枣,表面看情义融融,其实,狠毒的曹丕早已在一些枣子中下了毒药,并暗自做了记号,自己专拣未带毒的吃。
可怜曹彰被蒙在鼓里,不多一会儿,曹彰只觉头重脚轻,眼睛发直,还没来得及说出一句话,便一头栽倒在地。早有人通告给卞太后,卞太后来了也终于没能挽救曹彰的性命,棋盘上终于溅满了曹彰鲜红的血迹。在返回封地的时候,曹植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一首千古名篇《赠白马王彪》的诗,诗中对曹彰的死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并以此来抗-议曹丕残害骨肉的行径。
南朝刘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载,真实性低,属于小说家言,不可信,叶嘉莹先生指出,黄初四年,诸王来朝的时间为农历五月,此时枣子还未熟,用枣子毒杀曹彰是不可能的。文帝约束诸王的办法还不至于要采用这种方式,曹彰是得了暴疾而死。
而且该篇在写曹彰死后,还有这么一段,“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曹植受封为东阿王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卞太后焉能在魏文帝黄初四年就称曹植为东阿?因此,刘孝标引用了吴人孙盛所作的《魏晋世语》给另外一个解释:“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得见,有此忿惧而暴薨。
曹彰简介
曹彰(?-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曹丕即位后,曹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221年)进爵为公。次年被封为任城王。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阳朝见,因病逝于府邸。死后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
曹操儿子曹彰的评价
陈寿:“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
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三国志》
曹丕:“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任城王旧事》
曹植:“昔二虢佐文,旦奭翼武。於休我王,魏之元辅。将崇懿迹,等号齐鲁。如何奄忽,命不是与。仁者悼没,兼彼殊类。矧我同生,能不憯悴。目想官墀,心存平素。仿佛魂神,驰情陵墓。凡夫爱命,达者徇名。王虽薨殂,功著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乃作诔曰:幼有令质,光耀圭璋。孝殊闵氏,义达参商。温温其恭,爰柔克刚。心存建业,王室是匡。矫矫元戎,雷动雨徂。横行燕代,威慑北胡。奔虏无窜,还战高柳。柳王率壮士,常为军首。宜究长年,永保皇家。如何奄忽,景命不遐。同盟饮泪,百僚咨嗟。”《任城王诔》
王嘉:“任城渊谋神勇,智周祥艺,虽来舟、蓬蒙剑射之好,不能加也。”《拾遗记》
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老将行》
李渊:“昔魏任城王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旧唐书·李道宗列传》
?
曹操 最有军事才干的儿子,竟然是这样死的?
曹操所有的儿子中, 曹植 的文采是最好的, 曹彰 的军事是最好的,两人这自然是 曹丕 所忌惮的。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5月,曹彰与陈思王曹植、白马王曹彪都去京师朝会,但曹彰到京后却不明不白地死去。
由于史书上没有详细的记载,因此他的死因基本上靠猜。
正史上语焉不详,而 野史 上却说得绘声绘色、有板有眼。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载:
魏文帝曹丕对曹彰一向颇为忌惮,这次趁他进京,曹丕说话,你难得进京,我们兄弟也难得见面,难得在一起下围棋,这次大家就到太后宫里下几局吧。
曹彰虽然是武将,但喜欢诗词,也喜欢下棋,皇帝的邀请,曹彰不敢不从。
围棋,兄弟俩小时候常下,但他没想到,这是一场生死棋局。
棋就摆在那里,就看你怎么下了。
除了棋,还有大枣,曹丕同志提前做了手脚,给枣子上抹毒药。看到曹彰,曹丕热情地说,喜欢吃大枣,随便拿(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噉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
曹彰毕竟是粗人,听不懂弦外之音,皇帝让吃,他就没过多客气,拿起几个就吃,结果一不小心就中毒。
恰好卞太后就在跟前,一看曹彰不行了,立即找水施救,殊不知,精于算计的曹丕早就叫身边的人把那些可以盛水的瓶瓶罐罐给毁掉了。
卞太后找不到水,情急之下,光着脚跑到水井边,但也没办法汲水,不久曹彰就死了(既中毒,太后索水敉之,帝预敉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兔死狐悲,兄弟三人一同进京,哥哥曹彰却莫名其妙地死了,曹植和弟弟曹彪的心情是不言而喻的。
兄弟之情,有时真是薄如纸。
为什么?权力!是它让一切变形,让一切扭曲。
办完该办的事情,兄弟俩该回封地了,按规矩,回到封地就画地为牢了,兄弟俩只能在自己的地盘内自娱自乐,很难互相走动了。
那就结伴同行,一路上大家也好说说话。 曹彰是怎么死的#
随行的朝廷官员说什么都不同意:“按政策规定,你们不能结伴同行,不得互相交结。否则大家都交不了差。”
什么世道,兄弟间居然不能同路!
曹植仿佛到亲情像丝布一样被刀割裂的声音,这种声音不断地撞击这他的心灵,越来越强烈,最终化成了带血的文字——他特意写下著名的《赠白马王彪》,表达对哥哥曹彰暴亡的深切怀念。
天堂没有冷酷的哥哥,没有毒大枣,没有一盘盘棋局,你的灵魂可以安息!
而卞太后目睹兄弟相残的悲剧,也心如刀绞。
曹丕的为人她是清楚的,杀了曹彰,难保他不对曹植下黑手。无论如何也要阻止悲剧的重演。
终于有一天,她严肃地对曹丕警告说,你已经杀了曹彰了,难道真要赶尽杀绝吗?
据说曹丕听到后,良心发现,才对曹植网开一面的。
曹丕为啥要对自己的亲兄弟下毒手?除了曹丕对曹彰的本事的确有些忌惮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原因,那就是曹彰的奔丧期间有反常举动。
220年曹操在洛阳驾崩,由贾逵主持治丧,此时曹丕驻扎邺城,曹彰驻扎长安。据三国演义记载:曹彰提兵而来,但他自己坦承自己是奔丧而非夺权,最终“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
带兵奔丧是大忌,但交了兵权就安全了,哥俩也就好了,在小说家笔下,虽然有曲折,有误会,但能够握手言和,结果还是不错的。
而历史似乎要残酷一些。
根据《三国志·贾逵传》记载,曹操去世后,曹丕还没到,曹彰带着人马先到了洛阳,他见到贾逵就直奔主题:“先王的玺绶在哪里?”
这句话就太直白了吧。
贾逵很严厉地回答说:“太子在邺城,他才是储君,先王的玺绶不是君侯你该问的!”
一句话说得曹彰无言以对,不敢再争。就这样,贾逵和在洛阳的文武百官把曹操的遗体入殓,然后与夏侯尚护送到邺城,由太子曹丕主丧。> 此篇文章是 历史网 合作作者原稿,未经 历史网 的明确授权和许可,任何新闻媒体不得对该文章非法予以复制、转载、链接和传播, 历史 网将依法追究违者的法律责任。
人物生平
公元218年(建安二十三年)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操任命曹彰担任北中郎将,行使骁骑将军的职责。临出发以前,曹操告诫曹彰说:“在家里我们是父子,接受了命令就是君臣了,一举一动都要按王法行事,你要引为儆戒呀!”曹彰北征进入涿郡的境内,叛变的乌丸族几千骑兵攻到,当时曹彰的兵马尚未集结,只有步兵一千人,战马几万匹。曹彰用田豫的计策,坚守阵地的要冲。敌人溃败逃散,曹彰追击,亲自与敌人搏战,箭射敌骑,应声而倒的前后连成一串。打了半天,曹彰的铠甲中了几箭,气势更加雄壮,乘胜追击,直到桑干河,距离代郡有二百多里。军中长史和众将都认为部队远道而来,人马疲累,又有命令不许过代郡,不许深入敌境,违令轻敌。曹彰说:“率军出征,只是为了取胜,为什么要受限制呢?敌人还没跑远,追上去就能击溃他们。服从命令放跑敌人,决不是良将。”便上马,命令部队:“落后者斩!”一天一夜追上了敌人,出击大获全胜,斩首俘虏了几千人。曹彰超过常例几倍地犒赏将士,全军没有不高兴的。当时鲜卑族的首领轲比能率领几万人马观望双方强弱,看到曹彰奋力冲杀,所向披靡,便请求臣服。这样北方便平定了。那时候,曹操在长安,召曹彰到自己的行营。曹彰从代郡经过邺县,太子对曹彰说:“你刚立了功,现在去西边面见主公,注意不要骄傲自夸,回答问题要表现得谦虚。”曹彰到了长安,按照太子所说的,把功劳都归于众将。曹操很高兴,捋着曹彰的胡子说:“黄须儿居然大不简单!”
同年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黄初元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诸侯各去自己的封国,曹丕颁布诏书说:“古代帝王之道,用功勋来使亲人和睦,并分封母弟,建立邦国以继承家业,所以能保卫大宗,抵御侵略,防止灾难。曹彰以前奉命北伐,平定朔方的土地,功勋盛大,给他增加食邑五千户,连同以前的共一万户。”
公元223年(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六月甲戌(十七)日(8月1日)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王,享年35岁。下葬之时,朝廷赐他銮辂龙旗、虎贲勇士一百人,仿照汉朝东平王之旧例。他儿子曹楷承袭了爵位,转封在中牟县。曹彰有一女嫁给东平相散骑常侍王昌。
历史评价 陈寿:“任城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
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
曹丕:“以王之雄武,吞并巴蜀,如鸱衔腐鼠耳!”
曹植:“昔二虢佐文,旦]翼武。於休我王,魏之元辅。将崇懿迹,等号齐鲁。如何奄忽,命不是与。仁者悼没,兼彼殊类。矧我同生,能不悴。目想官墀,心存平素。仿佛魂神,驰情陵墓。凡夫爱命,达者徇名。王虽薨殂,功著丹青。人谁不没?贵有遗声。乃作诔曰:幼有令质,光耀圭璋。孝殊闵氏,义达参商。温温其恭,爰柔克刚。心存建业,王室是匡。矫矫元戎,雷动雨徂。横行燕代,威慑北胡。奔虏无窜,还战高柳。柳王率壮士,常为军首。宜究长年,永保皇家。如何奄忽,景命不遐。同盟饮泪,百僚咨嗟。”
王嘉:“任城渊谋神勇,智周祥艺,虽来舟、蓬蒙剑射之好,不能加也。”
徐陵:“瞻言马骏,著陇右之功,追念曹彰,克乌丸之虏,前王子弟,若此勋庸,偏其反而,岂可胜愧。”
《艺文类聚》:“王常讥庾翼,使白面之非才,深慕曹彰,叹黄鬓之为可。”
李渊:“昔魏任城王彰临戎却敌,道宗勇敢,有同于彼。”
王维:“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明文M》:“曹彰擗象,名劣羽飞。”
胡应麟:“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操、丕、睿耳。然白马名存钟《品》,则彪当亦能诗。又任城武力绝人,仓舒智慧出众。阿瞒何裕挺育多才?生子如此,孙仲谋辈讵足道哉! ”
康发祥:“黄须儿力猛志大,非无窥觊之心。”
亲属成员
母亲:卞氏
姐妹:清河长公主等6人
女:曹氏,嫁予东平相散骑常侍王昌
孙:曹芳
野史轶闻
象乖乖地伏在地上不敢动。文帝曹丕曾铸一口万斤大钟,悬在文华殿,想换一处摆放,但力士一百人也挪不动,可是曹彰把钟背起来就走。四方听到他的神勇,都息兵自保。文帝说:‘以任城王的雄武,并吞巴蜀,就像猫头鹰衔死老鼠!’后来曹彰过世,比照东汉东平王的丧礼安葬。出丧时,空中有几百人的哭声相送;送丧者都说是过去因战乱而死的魂灵没有棺椁收殓,任城王仁慈恩惠,埋葬了这些枯骨。死者在地下有灵,心知感激,所以赞美其恩德。国史撰有《任城王旧事》三卷,晋初珍藏在持宫秘阁中。”
案:《世说新语》属于小说家言,叶嘉莹先生指出,黄初四年,诸王来朝的时间为农历五月,此时枣子还未熟,用枣子毒杀曹彰是不可能的,文帝约束诸王的办法还不至于要采用这种方式,曹彰是得了暴疾而死。而且该篇在写曹彰死后,还有这么一段,“复欲害东阿,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勿复害我东阿。”曹植受封为东阿王在魏明帝太和三年,卞太后焉能在魏文帝黄初四年就称曹植为东阿。
因此,刘孝标引用了吴人孙盛所作的《魏晋世语》给另外一个解释:“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得见,有此忿惧而暴薨。”
艺术形象
游戏形象,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三年,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带兵往阳平为曹操助战,曹彰使一条长戟,大败刘封,杀死蜀将吴兰。后来曹操得病逝世,世子曹丕继其位;曹彰时为鄢陵侯,留守长安,得知父亲病逝,便自长安引十万大军到洛阳;然而却被谏议大夫贾逵以片言折服,入宫交割军马后,便回鄢陵自守。
曹植死在曹丕去世后,自然不可能是曹丕杀的,甚至“七步诗”的故事也并不可信。而《世说新语》说曹丕毒死了曹彰,这个故事漏洞重重,不是真的。虽然不能说曹彰百分百不是曹丕所杀,但没有证据的事,我们只能“疑罪从无”。
先说曹植,大家都知道,二人为争夺曹操的世子之位相争不断。最终,曹操选定了曹丕为世子。曹操死后,曹丕即位为魏王,不久逼汉献帝禅让,自己做了皇帝。之后有个著名的“七步诗”的故事。曹丕欲杀曹植,曹植七步成诗,然后曹丕不得已放了曹植。
事实上,“七步诗”的故事并不见于正史,这首诗也没有存于曹植的文集。它和曹彰吃毒枣身亡一样,都是《世说新语》中的故事。世说新语不是史书,而是小说。事实上这个故事也不合逻辑,且不说作不出诗就杀人特别儿戏,单说让曹植七步成诗这个事情,你怎么知道曹植会不会随口念出一首早年就想好的诗?这种方式本来就很弱智啊。
真实的曹植,在曹丕在世时,确实不是很得意,从临淄侯徙封安乡侯、鄄城侯,后晋升鄄城王,又徙封雍丘王,不过曹丕也还给他加了五百户封邑。曹丕去世后,曹叡即位,对曹植继续防范,徙封东阿王、陈王,于太和六年去世,年仅四十一岁,不过这已经是曹丕去世六年后的事情了。
然后说曹彰。作为曹操最会打仗的儿子,黄须儿一直是父亲的骄傲。他的理想也不是政治上有所抱负,而是做一个武将驰骋沙场。他北征乌桓建立军功。在曹丕即位后,把曹彰的封邑提升到万户,后将其从鄢陵侯晋升为公爵,不久又封任城王,是曹魏第一个封王的宗室。
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却突发疾病而死。于是《世说新语》又写了一个故事,说曹丕因为忌惮曹彰带兵的军事能力,邀请曹彰对弈,期间请他吃喜欢的乌枣,曹彰就被毒死了。而这个故事也被证明为假的。因为诸侯王进京是农历五月,乌枣那时候没有成熟。和“七步诗”一样,小说家言,不足为信。
其实,曹操的二十几个儿子,除了在曹操生前就病逝的那些之外,其他在曹丕在位时都今生爵位,一个个封侯、封公、封王。如果说曹丕要杀曹彰、曹植,难道其他兄弟都不用担心吗?好像也说不通。曹丕对兄弟们其实真的不错,连曹植这个死对头都能封王,加封邑,其他人更不在话下了。所以,说曹丕害兄弟,不可信。
问题一:三国时期曹彰是怎么死的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曹操回到洛阳后得病,远召曹彰,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又被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谥曰威王。
问题二:曹植和曹彰是怎么死的?三国志记载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
而世说新语中记载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n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据说卞太后对曹丕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子文,绝不能再害了子建,否则我跟你没完。于是曹植活了下来,最后病死。
问题三:历史上曹彰结局是怎么死的 曹操儿子曹彰简介曹彰(?-223年),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是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植之兄,曹魏宗室、将领。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216年,封鄢陵侯。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后来曹操去世,曹丕即位,曹彰与诸侯就国。221年进爵为公。次年被封为任城王。223年,到洛阳朝见,患病薨于府邸,死后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
问题四:曹彰是怎么死的?曹彰(?-223),字子文,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彰膂力过人,武艺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曹操回到洛阳后得病,远召曹彰,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又被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享年约35岁,谥曰威王。 疾薨之考任城王曹彰是曹操诸子中最具军事才能的,可惜在《三国演义》中只有2次出场,并未给读者留下太深刻印象,而在《三国志》中因为曹操诸子中尚有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旷世奇才(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形容曹植的,说天下人的才华如果有十斗的话,曹植有八斗,我占据一斗,其余的人总共只有一斗的才华)。曹冲这样的天才,由于年仅13岁时便英年早逝,他也没有机会绽放太多光芒,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三国志》载: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 赐銮辂、龙纾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这一段中可以看到,曹操在死前是想见见曹彰的,或者只是单纯的想念,或者就是有事安排,但总之曹彰并未在曹操离去之前赶回。在三国志中的记载里曹彰还是比较受曹丕信任的,曹丕对待兄弟比较刻薄是出名的,但是对曹彰还是一直都有封赏的。任城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附近,黄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三国演义在78回中曹 *** 后曹彰的举动也是有些记述的,也就是曹彰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二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据三国演义记载:曹彰提兵而来,但他自己坦承自己是奔丧而非夺权,最终“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这些内容其实也不完全是小说家的杜撰,也是有些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和曹彰的死也有些关系了,裴松之说: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说是因为曹彰在曹 *** 后曾向贾逵打听过魏王的印玺的事,曹丕认为他有不轨的想法,因此来朝见时故意怠慢他,而曹彰受不了这种怠慢,于是忿怒暴死。 食枣中毒古文记载 注:南朝刘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不可相信: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n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译文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五月的一天,曹植、曹彪和曹彰兄弟三人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奉诏从各自的封地赶往京城洛阳,一道去朝见天子曹丕。宴请完毕,曹丕单独邀请曹彰到卞太后的宫中下棋,其时卞太后恰好不在宫中。那曹彰长得英武潇洒、威风凛凛,在曹操在世时,便以骁勇善战闻名,这自然引起曹丕的戒心,下决心要尽早将曹彰除掉,以除后患,而棋便成为这桩罪恶谋杀的道具。 历史注解 原来曹彰虽是员猛将,可却颇喜棋道,曹丕此着正是投其所好。棋至中盘,曹丕已见下风,此时他向在旁侍候......>>
问题五:曹彰阵亡台词:子桓,你害我。这货是被曹丕害死的么?当然。传说皇帝在枣子把上做了记号毒死了曹彰,只是后世为了修饰之辞。个人认为曹彰死的更惨,皇帝在登基的时候尚不敢对兄弟下手,在拔掉曹洪这些人之后就对曹彰下手了,历史的还原可能是曹彰只身入宫,然后被埋伏好的刀斧手一拥而上灌毒鸩杀。曹丕为掩人耳目,编了一出对弈猝死的故事。曹操的部将在曹丕时期都不得宠,几乎全部死于非命,张颌战死于汉中、徐晃战死于上庸、张辽在曹丕即位两年后病故。
问题六:三国里曹彰是怎么死的?你好,曹彰是病死的。
曹彰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
公元216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曹彰被封为鄢陵侯。
公元218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你这个卖草鞋的小子,竟然派你的义子领兵来抵抗我,啊!看我叫我(亲生)的黄须儿来。”于是下令召曹彰助战。曹彰于是日夜倍道兼进,然而西到长安之时曹操已经从汉中回来。曹操东还后,以曹彰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公元220年(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曹操到洛阳后,得了重病,使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而曹操已经逝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它诸侯均向国归顺。文帝诏曰:“先王(指曹操)所行之道,是任用有功勋之员,亲近所亲的人,并为我带来母弟,开国承家,所以能够建树藩国以屏护大宗族人,守御外侮,折冲厌难。鄢陵侯曹彰之前受命北伐,平定北方之境,其功业可谓茂盛。现增邑五千,并前共计万户。”
公元221年(魏文帝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
公元222年(魏文帝黄初三年),曹彰被封为任城王。
公元223年(魏文帝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其间得急病,六月甲戌(十七)日(8月1日)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王,享年35岁。
问题七:历史上曹操的儿子曹彰怎么死的【有两种说法】:①因疾病而死,《三国志》中记载
②吃枣中毒,《世说新语》中记载
不过尽量以三国志中记载为主吧。三国志是西晋陈寿所著,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比较真实一点。
曹彰(?-223),字子文,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曹魏任城王。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彰膂力过人,武艺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自小立志为大将,尝为曹操所欣赏。建安二十一年,封为鄢陵侯。两年后,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然而到了长安的时候,曹操已引军回来。于是曹彰行越骑将军,便留守于长安。曹操回到洛阳后得病,远召曹彰,然而彰未至而操先死。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二年,曹彰进爵为公。次年,又被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享年约35岁,谥曰威王。
【疾薨之考】
任城王曹彰是曹操诸子中最具军事才能的,可惜在《三国演义》中只有2次出场,并未给读者留下太深刻印象,而在《三国志》中因为曹操诸子中尚有曹植这样“才高八斗”的旷世奇才(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形容曹植的,说天下人的才华如果有十斗的话,曹植有八斗,我占据一斗,其余的人总共只有一斗的才华)。曹冲这样的天才,由于年仅13岁时便英年早逝,他也没有机会绽放太多光芒,几乎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三国志》载: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诏曰:“先王之道,庸勋亲亲,并建母弟,开国承家,故能藩屏大宗,御侮厌难。彰前受命北伐,清定朔土,厥功茂焉。增邑五千,并前万户。”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至葬, 赐銮辂、龙纾虎贲百人,如汉东平王故事。这一段中可以看到,曹操在死前是想见见曹彰的,或者只是单纯的想念,或者就是有事安排,但总之曹彰并未在曹操离去之前赶回。在三国志中的记载里曹彰还是比较受曹丕信任的,曹丕对待兄弟比较刻薄是出名的,但是对曹彰还是一直都有封赏的。任城就是现在的山东省济宁附近,黄初四年也就是公元223年。三国演义在78回中曹 *** 后曹彰的举动也是有些记述的,也就是曹彰在三国演义中的第二次出场也是最后一次出场,据三国演义记载:曹彰提兵而来,但他自己坦承自己是奔丧而非夺权,最终“只身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相抱大哭。曹彰将本部军马尽交与曹丕。丕令彰回鄢陵自守,彰拜辞而去。 ”这些内容其实也不完全是小说家的杜撰,也是有些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和曹彰的死也有些关系了,裴松之说:初,彰问玺绶,将有异志,故来朝不即得见,彰忿怒暴薨。说是因为曹彰在曹 *** 后曾向贾逵打听过魏王的印玺的事,曹丕认为他有不轨的想法,因此来朝见时故意怠慢他,而曹彰受不了这种怠慢,于是忿怒暴死。
【食枣中毒】
古文记载
注:南朝刘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载,不可相信:
魏文帝忌任城王骁壮。因在卞太后阁共围棋,并n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王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预敕左右毁瓶罐,太后徒跣趋井,无以汲,须臾,遂卒。
译文
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五月的一天,曹植、曹彪和曹彰兄弟三人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地奉诏从各自的封地赶往京城洛阳,一道去朝见天子曹丕。宴请完毕,曹丕单独邀请曹彰到卞太后......>>
问题八:历史之谜:三国曹彰之死前言
「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三国志魏书十九曹彰传》)
黄须猛将曹彰,就是这样不明不白地逝去的。关于他的死亡,众说纷纭,由始至终都是一个谜。好好的一个刚猛之士,怎么忽然间会「疾薨于邸」呢?另外还有一些关于曹彰的记载:
「六月甲戌,任城王彰薨于京都。」(《三国志魏书二文帝纪》)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曹植《赠白马王彪序》)
但这些记载都只是千篇一律的简述其薨,完全没有稍涉其死因。曹彰本身是一个粗猛壮厉的人,陈寿也评他:「任城(曹彰)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三国志魏书十九任城陈萧王传》)。曹彰的做事风格,始终都有着一种凌厉得令人震慑的气势;他的一生,大抵如下:
传记
少有威猛力,立志为大将
曹彰,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其须鬓皆呈黄色。曹彰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畏避险阻。年轻时便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慕圣道,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些东西只能让你成为匹夫而已,又何足为贵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十分不服,便向左右诉说:「大丈夫应该好象卫青、霍去病那般,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漠,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岂可以待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甚么,命他们各言其志。曹彰便说:「我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时挺身而起,不犹豫回顾,身先士卒;而且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
受命征北地,奋进似雄狮
建安二十三年夏四月,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领夏侯尚、田豫等人,引军往讨。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叮嘱过后,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桓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力抗敌军,胡骑攻不下曹彰,便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气概更加猛厉,更乘胜往北追逐,穷追猛打,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
其时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而更往北征,所以现在实不可深进,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曹彰便道:「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甚么节度呢?胡军出走未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纵敌人,也不是良将所为。」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有谁留后不出,斩。」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桓叛军相遇,曹彰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曹彰乃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北方势力悉数平定。
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世子曹丕向曹彰说:「卿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君上,最好不要矜功自伐,而该以常常自觉做得不足够的态度去应对。」结果曹彰了到长安,如世子所言,归功于属下诸将。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得父所亲任,奈何阴阳分
同年,秋九月,曹操其时在汉中与蜀军鏖战,而刘备栖军于山头之上,命刘封下山挑战。曹操便骂:「卖履小儿,常常派遣你的假子(形容义子,带贬义)来抵抗......>>
问题九:揭曹彰是曹操第几子 历史上曹彰是怎么死的曹彰(?-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
曹彰武艺过人,曹操问诸子志向时自言“好为将”,因此得到曹操的赞赏。其胡须黄色,被曹操称为“黄须儿”。弱冠前喜搏猛虎,臂力过人、不善文章。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鄢陵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彰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曹丕即位后,曹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221年)进爵为公。次年被封为任城王。
黄初四年(223年),曹彰到洛阳朝见,因病逝于府邸。死后谥号为“威”,故亦称为任城威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6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徐庶和诸葛亮谁厉害
下一篇: 杨修之死《杨修之死》原文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