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汉书·外戚传》
译文:
孝武帝李夫人,原本是作为歌伎进宫的。起初,李夫人的哥哥李延年精通音律,擅长歌舞,武帝很喜欢他。李延年每次作出新的乐曲,听到的人没有不受感动的。他为武帝跳舞,唱道:“北方有个美人,风华绝代,举世无双。回眸一笑,倾覆邦国。回眸再笑,倾覆国家。不是不爱惜城与国,衹是美人难以再得。”皇上叹息说:“好!世上难道真有这样的人吗?”平阳公主就说李延年有个妹妹,武帝就召见她,确实美貌善舞。因此得到武帝宠爱,生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昌邑哀王。
一
李夫人,生卒年不详。李夫人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她的父母兄弟均精通音乐,都是以唱歌跳舞为职业的艺人。
在汉武大帝刘彻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她了。
李夫人的得幸,居然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一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二
李夫人得宠之后,刘彻对她宠冠后宫,爱若至宝,颇有领一时风尚的意思。
一天,汉武帝到李夫人宫中,忽然觉得头痒,于是摘下李夫人头上的玉簪搔头。此事传到后宫,宫女们都学着李夫人的样子,在头上插了一把玉簪,以致一时长安城内玉价倍增无数。
这就是“玉搔头”的故事。
三
刘彻和李夫人琴瑟和谐、鱼水交融,但自古红颜多薄命,不久,李夫人竟染病不起,日渐憔悴。
汉武帝不顾讳忌,带着满腔思念之情来到李夫人的病榻前,看望她,同时想见她一面,但李夫人却用被子蒙住了脸,不愿见他,只是语带呜咽地请求汉武帝在她死后照顾好她的兄弟和儿子。
汉武帝没有立即答应她的请求,因为他有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再看一看她的绝世容颜,因为他明白,这也许就是最后一面,但是李夫人仍然决然地拒绝了他的要求。最终,汉武帝未能看到她的容颜,直到他怏怏不快地离开。
四
刘彻走后,其他妃嫔责备李夫人说:“贵人您为什么不见一见皇上呢?难道这样痛恨皇上吗?”
李夫人说:“我之所以不愿见皇上,正是为了托付兄弟之事。我因为容貌美好,从微贱地位获得皇上宠爱。以美色事人者,色衰则爱意松懈,爱懈则恩义断绝。皇上之所以还能念念不忘来看我,正因为我平生美好的容貌,现在如见到我容貌毁坏,颜色非故,一定会厌恶抛弃我,还怎么会记得怜悯录用我的兄弟呢!”
不久,李夫人去世,汉武帝用皇后的礼仪将她安葬。
李夫人因年少早死,汉武帝怜悯她,于是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武帝去世后,大将军霍光依照汉武帝的平素意愿,在宗庙中以李夫人配享祭祀,并追加尊号为孝武皇后。
五
在正史上,李夫人的经历就只有因歌得幸以及和刘彻以及其他妃嫔的病榻对话。但在野史上,李夫人留下了不少传说。
西汉时有一种植物,样子很像菖蒲,但它是红颜色,白天缩进地里,晚上才从地下钻出来。只要怀揣一片这草的叶片,就能知道晚上做梦的凶吉,而且可以立时得到应验。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十分思念她,很想要看一看她的样子却再也不可能。东方朔于是献上一片这草给汉武帝,汉武帝揣上它,那天晚上果然梦见了李夫人,汉武帝因此将这种草命名为“怀梦草”。
六
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其实是个很相信神灵的皇帝。
《汉书》中记载了他请方士招李夫人魂的事。而《史记》里却说招的是王夫人的魂。
东晋王嘉《拾遗记》中记载:汉武帝确实也召过李夫人之魂,他找的方士名叫李少君。李少君花费十年的时间,才在海外找到能够让魂魄依附的奇石,刻成李夫人的模样放在轻纱帷幕之中,果然恍若李夫人再世。
汉武帝非常高兴,想要走近“李夫人”身边,李少君却说那石头上有奇毒,何况魂魄并非活人,因此只能远看不能靠近。
刘彻更加悲痛,相思成灾,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并且命令乐府音乐家为这首诗作曲。这也是成语“姗姗来迟”的出典。
刘彻还亲自作赋,悼念李夫人。为了不让汉武帝误碰,李少君很快便将这石像打碎成粉,做成药丸让汉武帝服下,从此汉武帝再也没有梦到李夫人。汉武帝随后便修筑梦灵台,用来祭祀李夫人。
七
大音乐家李延年原本因犯法而受到腐刑,负责饲养宫中的狗,后因擅长音律,颇得武帝宠爱。后来由于妹妹的关系,更是得势。
史书上说他“与上卧起,甚贵幸,埒如韩嫣”。汉代男风盛行,刘邦时有籍孺,孝惠有闳孺,文帝有邓通,哀帝与董贤的断袖之癖更成为了男风的代名词。所以,以现代历史学的普遍观点,李延年应该是刘彻的男宠。
李夫人死了,李家渐渐失宠。再后来,李延年的弟弟李季奸乱后宫,汉武帝下诏杀了李延年和李季兄弟全家。
当时李夫人还有一个哥哥李广利正在攻打大宛未归,所以未受李季牵连。但李广利第一次出征无功而返,汉武帝令其不得入玉门关,第二年重整军备攻下大宛,归来后被武帝封为海西侯。
又过了几年,李广利出征匈奴前与丞相刘屈髦密谋推立妹妹李夫人唯一的儿子刘髆为太子,被人告发,汉武帝勃然大怒,腰斩刘屈髦,诛尽李广利家族。李广利投降匈奴,后被杀。
就这样,李家被诛两次,尽灭。
【释义】: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昂》:“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花月痕》第七回:“所选的人,横竖是那并州几个粉头,又难道又有个倾国倾城的出来?”【近义词】:倾城倾国、国色天香、出水芙蓉 【典故】:倾国倾城语出自汉武帝时音乐家李延年诗“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这位佳人就是他的妹妹,武帝闻此曲后,遂纳纳其妹为妃,即史上所称的“李夫人”。李夫人貌美如花,通音律,善歌舞,很受武帝宠爱,后因病重,武帝时常前往探望,而李夫人始终背对武帝,不以正面侍君,说是病颜憔悴,怕有损在武帝心中的美好形象,李夫人死后,武帝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对她怀念不已。白居易据此写了一首讽谕诗《李夫人》。
汉景帝之子。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在位。统治期间接受董仲舒建议,将“独尊儒术”作为巩固政权的工具;采用法术、刑名,加强统治。颁行“推恩令”,以削弱割据势力。设十三郡刺史,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经济方面,实行盐铁专营和场输平准等措施,并打击富商大贾;农业方面,实行“代田法”,移民西北屯田;曾两派张骞至西域,加强对西域统治和经济文化交流,用卫青、霍去病为将进击匈奴,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热衷求神访仙,又好女色。他听信方士的妄说,嫌旧宫矮小,不足以迎神,同时也想使后宫可以容纳天下更多的佳丽。于是在太初元年修了“建章宫”。建章宫周长三十里,里面可以容纳千门万户,内殿有十二个门,台阶都以美玉装饰。又用黄金铸了一个凤凰,放置在殿顶上。在宫北凿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象征海中的仙山。武帝因嫌宫殿在城外来往不便,就造了飞阁直通未央宫。又在长乐宫北建明光宫,未央宫北建桂宫,都筑复道相连。金玉珠玑为帘,墙壁上嵌着夜明珠,昼夜光明。选燕、赵美女两千人居住在其中。所选的良家子女,年纪都在十五至二十多岁,若年满三十便遣令出嫁。当时各宫的美女,共有一万八千人。幸运的女子几年之中有机会被进幸一次,大多数一生也未曾见过武帝一面。 武帝后宫佳丽虽多,但自从王夫人死后,却没有一个得到武帝专宠的。宫廷乐师李延年精通音律,颇得武帝欢心,他所做的曲子凡听到者都会莫名感动。李延年有一个妹妹,是个歌女,生得姿容秀媚,体态轻盈。李延年想把她进献给武帝为妃。但因为自己出身微贱,不便自言,于是请求平阳公主代为荐引。 一天,武帝在宫中置酒,平阳公主也在座,李延年侍宴。待到酒酣,李延年起舞,唱自做的一首新歌,其歌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武帝平日所接触的女子无可计数,不过就是有几分颜色的,在那么多美女之中也失去了光彩,更无一能及王夫人。此时卫子夫年老,王夫人早死,武帝想再访求绝色佳人以慰床笫之欢,可是一直不能如愿。现在听到李延年歌词,触动了潜藏已久的心事,不禁叹息说:“世间哪有你所唱的那种佳人?”平阳公主在一边揣摩得知李延年歌中的寓意,于是趁势说:“陛下有所不知,延年的小妹,就是一位倾国倾城的绝世佳人。”武帝心中一动,立命召李氏入宫。不久李延年将其妹引入。武帝一看,果然是沉鱼落雁、妙丽善舞。武帝遂纳李氏为妃。 由此李氏宠冠后宫,号为李夫人。不久怀孕,生下一个男婴,武帝封为昌邑王。自从武帝专宠李夫人,所有宫女无不艳羡嫉妒。 一天武帝去李夫人宫中,忽然觉得头痒,于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头。这件事传到后宫,人人想学李夫人的样子,头上都插了玉簪,一时长安玉价加倍。 谁知月有阴晴圆缺,李夫人入宫只短短几年,却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武帝难过不已,亲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见武帝到来,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说:“妾长久卧病,容貌已毁,不可复见陛下,愿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武帝说:“夫人病势已危,非药可以医治,何不让朕再见一面?”李夫人推辞说:“妇人貌不修饰,不见君父,妾实不敢与陛下相见。”武帝说:“夫人不妨见我,我将加赐千金,并封拜你兄弟为官。”李夫人说:“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见。”武帝又说一定要看她,并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转面向内,欷歔掩泣,任凭武帝再三呼唤,李夫人只是独自啜泣。武帝心里不悦,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这时李夫人的姊妹也入宫问病,见此情形,都很诧异。待武帝走后,她们责备李夫人:“你想托付兄弟,见一见陛下是很轻易的事,何苦违忤至于如此?”李夫人叹气说:“你们不知,我不见帝的原因,正是为了深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贱,他之所以眷恋我,只因平时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今天我病已将死,他若见我颜色与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恶,惟恐弃置不及,怎么会在我死去后照顾我的兄弟?” 几天后李夫人去世。事情的结局果然不出李夫人所料。李夫人拒见武帝,非但没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无限的痛苦,将李夫人用皇后礼安葬,命画师将她生前的形象画下来挂在甘泉宫。武帝思念李夫人之情日夕递增。 有一天武帝去了昆明池。昆明池在上林苑中,池中有豫章台、灵波殿及一条石刻的鲸鱼。石鲸长三丈,每到天上下雨的时候,石鲸首尾皆动。昆明池东西各立一个石人:一是牵牛,一是织女,做成天河的样子。时值秋日,武帝坐在舟中,见夕照西斜,凉风激水,景物使人凄凉。不禁触事怀人,想到李夫人生前的种种好处,于是自做新词一首,名《落叶哀蝉曲》,其词曰:“罗袂兮无声,玉墀兮尘生。虚房冷而寂寞,落叶依于重扃。望彼美之女兮,安得感余心之未宁?” 武帝出来游昆明池,本为散闷解颐,谁知反添了许多新愁,于是回到延凉室中休息。他觉得很疲倦,睡眼之间,忽见一人袅袅走进。原来竟是李夫人,她手携一物,赠与武帝,并说:“这是蘅芜香。”武帝忽然惊觉,回忆刚才的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又闻到一阵香气,芬芳经久不息。他记起李夫人梦中所赠的香,到处摸索却找不到。但是枕席衣襟,却不知怎么沾染了香气,因此改延凉室名为“遗芳梦室”。 武帝怀思转切,召来一个方士,让他在宫中设坛招魂,好能与李夫人再见一面。于是在晚上点灯烛,请武帝在帐帷里观望,摇晃烛影中,隐约的身影翩然而至,却又徐徐远去。武帝痴痴的看着那个仿如李夫人的身影,凄然写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来迟。”原来深海里有潜英之石,颜色发青,且轻如毛羽,天气寒冷石头却是温的,当暑热时反而变冷。把这种石头刻成人像,可以说话,方士将石像置于纱帐里,宛若李夫人生时。但因石头有剧毒,不可接近,只可以在远处观望。 他想到李夫人病中嘱托的话,于是封李延年为协律都尉。李夫人还有一个弟弟李广利,则苦于没有尺寸之功,武帝不能无故加封。 不过机会终于来了,武帝听说大宛国有汗血马。便派使者赍持千金及金马前往大宛换取良马。此事被大宛国王一口拒绝。使者费尽许多辛苦白跑了一趟,因此生气之下痛骂宛国大臣,又将金马锤成了碎屑。大宛国将使者杀死,财物夺去,只有几个从人侥幸脱逃。武帝借机派李广利领六万骑兵,七万步卒往征大宛。待四年后班师回玉门关,仅剩下万余人。武帝却不加苛责,反而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多少尸骨丢在大漠无人收取,只为李夫人的一句遗言,武帝也称得上是一往情深。 “夫人”是嫔妃的称号,李夫人没有留下她的名字,薄命不薄命难说,祸水不祸水也谈不上,但这位死后许多年还能让汉武帝恋恋不忘的李夫人却实在不寻常。她的开始和结局同样不可思议。武帝的无尽思痛几乎全在她计划之中,美艳的容颜是她受宠的原因,而更在于她做人极有分寸,不因武帝的宠幸忘乎所以。一句“遗世而独立”衬托了她的本质,有可遇而不可求的距离美。李白的那句“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也许是李夫人所说的最好注脚。 东汉郭宪《汉武帝别国洞冥记》中记载了汉武帝因深情思念李夫人,东方朔遂献上一枝怀梦草,使武帝能在梦中和李夫人相遇。《史记》与《汉书》都详略不同地记载了方士李少翁为汉武帝招李夫人魂的事。据东晋王嘉《拾遗记》:招魂时是用色青质轻的“潜英之石”,将李夫人的画像设在纱帐里,在灯烛下投影于“帐帷”之上。这是后代皮影戏的由来。白居易诗《李夫人》云:“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君不见穆王三日哭,重璧台前伤盛姬。又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贵妃。纵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但那种“遗世而独立”的凄清,千古之下只李夫人一人而已,远非杨贵妃的艳俗可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5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女人系列:怒砸和氏璧的女人
下一篇: 女人系列:能作诗的斗不过会跳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