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统治时期,创下了“文景之治”,百姓安居乐业,汉朝国力也越来越强。谁能想到,当年要不是因为这个人坚持,刘恒差点就当不上皇帝呢!
吕雉去世和诸吕之乱事件发生以后,京城的官员们邀请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刘恒犹豫不决。这么说吧,刘恒那时候根本就不清楚京城里面到底是个什么局势,他很大程度地怀疑这是一个引他入套的局!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刘恒一个人怎么也无法决定,便召见朝臣,开了一个代国国会,让大家说说到底该不该去!郎中令张武一听就炸毛了,他是个怀疑派,他说京城里的官员们都是当年跟随汉高祖刘邦一起征战的老臣,一个个老谋深算,都是些老狐狸了,他们要迎立代王为皇帝,肯定不简单!
刘恒一听,心里顿时沉重了几分,眉毛都要皱在一起了。就在大家都在谈论去京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危险的时候,只有中尉宋昌支持刘恒去京城继位。宋昌对刘恒说,吕氏众人一向不得人心,所以才会被大家联手除掉,天下人还是认为刘氏后人才是正主,去继位又有何不可。
刘恒对宋昌的话很是满意,最终决定去京城继位,但是他还是担心得不行,在临走前先派了舅舅薄昭去长安打探虚实,顺便除掉一些路上的危险。到了长安城外,刘恒也不敢立刻进去,而是派宋昌再去看看长安城内有没有异动,没有以后才汉文帝功臣宋昌是谁?敢进城。小心的刘恒在陈平等人的拥立下顺利继位,是为汉文帝。
当天晚上,刘恒就封宋昌为卫将军,给他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的权力,让他保护皇宫的安全。就这样,刘恒登基的事才算正式告一段落。
如果不是宋昌支持,刘恒很难下定决心到长安继位,说不定这个皇位就落到别人手上了,那汉朝的历史不就改变了吗?
两百多年以后,王莽篡汉了,随后刘秀又建立了东汉,汉朝还是回到了刘家人手上。到了汉章帝刘炟在位时期,宋昌的八世孙宋扬的一对女儿被封为贵人,大女儿生了皇子刘庆,起初刘庆被立为太子。可是,宋贵人在宫中受到章德皇后窦皇后的诬陷,太子刘庆被牵连,宋贵人姐妹冤死狱中,太子刘庆则被废为清河王。
差一点就当上皇帝的刘庆其实是很幸运的,至少他保全了性命,后继有人。窦皇后抢走了梁贵人的儿子刘肇,后来刘肇登基为帝,是为汉和帝。汉和帝扫除了窦氏外戚一族,亲政后东汉国力极盛,时人称之为“永元之隆”。可惜天纵英才,汉和帝27岁就病逝了,由其次子汉殇帝刘隆继位。
刘隆是中国历史上即位年龄最小、寿命最短的皇帝,登基时刚满百天,一岁就夭折了,自然是没有后代的,于是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被选为继位人选,是为汉安帝,继位时年仅13岁。之后刘庆的孙子刘保当上了汉顺帝,曾孙刘炳当上了汉冲帝。
汉朝有好几代皇帝都是被实权的大臣拥立的,比较出名的就有汉文帝、汉宣帝和汉献帝。众所周知,汉献帝是一个名不副实的傀儡,他在位时期,汉朝先后被董卓、曹操等人把控。汉宣帝在位早期也像个傀儡,他是被霍光拥立的,霍光在世时,霍家的人遍及朝野,各个身居要职,霍光的权势远远盖过了汉宣帝。有一次霍光陪着汉宣帝去祭拜宗庙,他站在汉宣帝的身后,虽然只是老老实实地跟着,但还是能让汉宣帝紧张得全身出汗,感觉有一根刺扎在背后。霍光在世时,汉宣帝不过问任何大事,所有事务全凭霍光决断,他本人则是垂拱而治。
汉献帝一辈子都在别人的控制之下,同样作为傀儡皇帝为什么汉文帝能够摆脱命运的束缚,最后开创了汉朝历史上的第一个盛世,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汉文帝刘恒是刘邦第四子,母亲是薄姬,母子二人在刘邦生前都不受宠爱。自己早早就到了与匈奴接壤代地做藩王,远离中枢,在吕氏被朝臣诛灭后,因为低调且缺乏根基被拥立为帝,但是年轻的汉文帝却能迅速掌握朝政,足见其本人有着过人的政治驾驭能力。
汉文帝重新掌权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汉文帝本身的政治素养是比较高的。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第一个原因,汉文帝确实是在功臣宿将的拥戴下才当上了大汉帝国的皇帝。汉文帝刚当上皇帝的时候手上也确实没有多少实权,没有多少但是还是有的,所以在汉文帝当上皇帝的当晚,就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宋昌当上了京城守备队长,控制了南北两军。控制了京城,也保障了皇宫的安全和自己的安全。汉文帝变被动为主动。
第二个帝王术,利用权臣之间的矛盾让他们相互制衡。汉文帝刚当上皇帝的以后,手里面并没有多少实际的权利,那些在打击叛乱的功臣的势力很大。汉文帝在上位之初就开始提拔自己的心腹,拿到实际的军队控制权,但是如果一味在朝廷里面安插自己的心腹,这样的话必定引起朝中功臣集团的不满,所以汉文帝的策略是一边在朝中不断安插自己的人,另一方面安抚朝臣,稳定政治局面。他凭借个人出色的政治智慧,同时巧妙的借助了诛吕功臣与宗室诸侯王之间的微妙平衡,既做到了拉拢双方的支持,同时也做到了让双方互相制衡。而没有根基的刘恒则在这种平衡和制衡中做到了掌控大局,最终成为历史上评价极高的一代明君。
被陈平和周勃拥立的。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后去世,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然后商议由谁来继承皇位,因为他们认为当时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不是汉惠帝的后代,不符合皇位继承的法统。
最后,他们相中了宽厚仁慈名声较好的代王刘恒。于是派出使者去接刘恒到长安继承皇位。刘恒见到使者,开始并不是很高兴,相反这使他起了疑心,他的属臣们也意见不同:刘恒的郎中令张武等认为有诈,提议以有病不能前往进行推辞,以观察情况的变化。
而中尉宋昌认为刘氏江山稳固,不必有所顾虑。刘恒决定用占卜来决定吉凶,结果达到一个“大横”的占卜结果。
这个结果表明:大横所裂的纹路很是正当,卜卦人不久要即位做天王,将家族的伟业光大发扬,就像启延续禹那样。卦师向他解释天王即是做天子,比一般的王要高一级。 于是刘恒决定入京即位。
但为了以防万一,刘恒在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一步步小心从事,深怕中了计,丧命黄泉。一是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二是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
宋昌到达渭桥,丞相以下的官员都来迎接。宋昌到高陵回报刘恒,于是刘恒行进到达渭桥,群臣以臣礼拜见刘恒,刘恒亦谦逊回拜。
太尉周勃进言说:“要求赐片刻时间秘密禀陈。”宋昌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太尉周勃就跪着送上天子玉玺。
刘恒辞谢说“:请到京都馆舍再议”。最后,小心的刘恒终于在陈平等众大臣的拥戴下平安地住进了未央宫,继承了皇位,是为汉文帝。
扩展资料:
1、周勃
周勃(?—前169年),西汉开国将领、宰相。于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威武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
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凡得二十二县。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受封绛侯。继因讨平韩信叛乱有功,升为太尉。刘邦死前预言“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
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死后,周勃与陈平等合谋智夺吕禄军权,一举谋灭吕氏诸王,拥立文帝,后官至右丞相。
但不久,即因不胜任去职,左丞相陈平独任丞相。次年,丞相陈平去世,周勃再任丞相,旋及罢相,太尉灌婴接任丞相。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去世,谥号为武侯。
2、陈平
陈平(?-前178年),汉族,阳武户牖乡(今河南省原阳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史记》称之为陈丞相。
少时喜读书,有大志,曾为乡里分肉,甚均,父老赞之,他感慨地说:“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陈平往事魏王咎。不久受谗亡归项羽,随从入关破秦。刘邦还定三秦时,又间行降汉。拜为都尉,使参乘、典护军。
后历任亚将、护军中尉。先后参加楚汉战争和平定异姓王侯叛乱诸役,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刘邦困守荥阳时,陈平建议捐金数万斤,离间项羽群臣,使项羽的重要谋士范增忧愤病死。
高帝六年(前201年)又建议刘邦伪游云梦,逮捕韩信。次年,刘邦为匈奴困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部)七天七夜,后采纳陈平计策,重贿冒顿单于的阏氏,才得以解围。陈平因功先后受封为户牖侯和曲逆侯。
汉高祖死后,吕后以陈平为郎中令,傅教惠帝。惠帝六年(前189),与王陵并为左、右丞相。王陵免相后陈平擢为右丞相,但因吕后大封诸吕为王,陈平被削夺实权。
吕后死,陈平与太尉周勃合谋平定诸吕之乱,迎立代王为文帝(汉文帝)。文帝初,陈平让位周勃,徙为左丞相,因明于职守,受到文帝赞赏。
不久周勃罢相,陈平专为丞相。孝文二年死。曲逆侯(今河北顺平东),死后谥献侯。
——汉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5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女人系列:这世道还是儿子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