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磾读作“金秘低”,他不但名字像谜一样怪,为人也跟正常人不一样,超级会装。他本来是匈奴人,他爹是匈奴的大贵族休屠王。匈奴在汉初本来是很大爷的,可是自从遇到卫青、霍去病这两位神人,他们就越来越孙子了。
另一个被打怕了的匈奴贵族浑邪王就拉拢休屠王投降汉朝,休屠王本来同意了,但中途突然变卦,结果被浑邪王当机立断地干掉了,浑邪王一个人投降了汉朝。无家可归的金日磾也随之被迫成了大汉子民。由于是贵族之后,金日磾有幸被分配了一份工作:给皇帝养马。这一年,他才14岁,还是一个孩子,但是命运让他成为一个特别早熟的孩子。
有一次,酒足饭饱的汉武帝突然兴起,要检阅马队。这对金日磾来说是一个机会,皇帝是谁都能见的吗?一旦被皇帝看中,那前途将不可限量。于是,数十位“马仔”在被检阅的时候都下死眼盯着检阅台看,只有金日磾是个例外,他神态沉静,目不斜视,完全将皇帝当空气。
金日磾身高八尺多,魁梧健壮,少数民族帅哥牵着一匹膘肥体壮的骏马,那样子真是酷呆了,以至于看了一眼,汉武帝再也忘不了他,不但赐他姓金,还任命他为马监,很快又升他为侍中、驸马都尉、光禄大夫,让他整天陪伴自己。
靠装酷而一步登天,由一个“弼马温”成为在皇帝身边工作的人,金日磾的第一“装”成功了。
“伴君如伴虎”,到了皇帝身边,再装酷就有些危险了,于是他又装起了忠诚。
汉武帝实在太喜欢金日磾,不但让他到自己身边来,还爱屋及乌,将金日磾的两个儿子也叫到皇宫,整天陪自己玩耍。小孩没有什么忌讳,玩着玩着就骑着汉武帝的脖子作撒尿状。金日磾登时大怒,喝令两个孩子下来。这倒让汉武帝扫兴了,说玩玩嘛,你何必较真呢?金日磾说,皇帝您是天子,无论是谁都不能冒犯。皇帝的尊严得到了保障,汉武帝自然高兴。
那两个小孩渐渐长大后,仍然把皇宫当成自己的家,随意出入,大儿子竟然和宫女嬉戏,被金日磾撞见。于是金日磾将大儿子叫回家,一不做,二不休,亲手将他杀死了。汉武帝知道后,勃然大怒:你为什么杀我的小友?!金日磾说,您的小友,我的儿子,竟然调戏宫女,成何体统?实在是大不敬之罪,理应处死!
汉武帝听后,禁不住热泪盈眶:虎毒不食子,金日磾真是爱我呀!为了爱我,竟将自己的亲生儿子给杀了,上哪找这样忠诚的臣子啊!从此,汉武帝更加敬重金日磾了。虽然不断地有人向他打小报告说,“非吾族类,其心必异”,陛下您怎么将一个匈奴人放在身边呢?但汉武帝置若罔闻,他们越是提意见,汉武帝越是喜欢金日磾。
在皇帝身边混的人,都是人精,不但要会装忠诚,还必须会装神弄鬼,有表演天赋。
汉武帝晚年,听信小人江充等人谗言,杀掉了自己培养多年的太子。很快,汉武帝发觉自己上当了,一怒之下,诛杀江充三族。江充有个余党叫马何罗,非常害怕汉武帝连自己也杀了,就想孤注一掷,刺杀汉武帝。这事被金日磾发觉了,但他没有立即向汉武帝汇报,而是死盯住马何罗。马何罗上班,他也亦步亦趋来上班;马何罗下班,他还是亦步亦趋下班,总之就是缠住马何罗,不给他动手的机会。马何罗很郁闷,一直找不到下手的机会。
机会还是来了。那天,金日磾病了,请了病假,没来上班。马何罗得知后,连夜行动,在第二天一早潜入汉武帝的寝宫,意图行刺。可他刚踏进大门,突然,一个人出现在他面前。他一见就脸色大变,转身就跑。
这个人正是金日磾。他不是请病假了?对此,金日磾事后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是在家休病假的,可当我早上上厕所的时候,突然一股凉气窜上心头,我灵光一闪,觉得大事不妙,就赶紧来到陛下寝宫,潜伏在这里。
这么玄乎?真的假的?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反正汉武帝是信了,汉武帝身边的人也都信了。
金日磾抱住马何罗大喊“马何罗造反了”!汉武帝被惊醒,大内侍卫顷刻间蜂拥而至,包围了现场,他们操着刀就要去砍马何罗。汉武帝却让大家都住手——不能伤着亲爱的金日磾啊!现场僵住了。怎么办?刹那之间,只见金日磾发飙了:他用力一顶,将马何罗扔到了殿下的台阶上。侍卫们冲上去就将马何罗捉住了。
事实证明,金日磾这个匈奴猛男是完全能够独自制服马何罗的,他甚至都可以直接将其干掉。但是,他没有,他必须大喊一声,当着汉武帝的面,当着众多人的面,演这样一场戏。
演出非常成功,汉武帝觉得金日磾久经考验,忠贞不贰,如果说他不忠诚孝节,天下绝对不会有忠诚的人了。
这只是“装”的第二个层次。作为官场一等高手、政界顶级牛人,你什么都可以不会,但一定得会装傻。
后来,汉武帝奄奄一息,就把平日里最器重的霍光和金日磾叫过来,先对霍光说:我不行了,可我的儿子还太小,我死后,你就是汉朝的周公,辅佐幼主。霍光也是个表演高手,他连忙说:我不行,我不如金日磾。金日磾吓得登时就瘫了,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是个外国人,若是当了汉朝的周公,会让天下人耻笑的。于是,汉武帝任命霍光为第一顾命大臣,辅佐自己的小儿子,也就是汉昭帝,金日磾等人打下手配合。
汉昭帝上台后,为了进一步笼络金日磾,要封他个侯爵,还说这是我爹的遗愿,请您务必接受。面对李广等人追求了一辈子也没到手的爵位,金日磾坚决推辞了。
几个月后,金日磾病重,霍光在他的床前硬将侯爵的印信授给了他。然后,金日磾就死了。
金日磾傻吗?他一点儿都不傻,他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知道什么东西该要、什么东西不该要。这一点,霍光是不懂的,所以后来霍光的下场很惨,死了还要遭清算,满门抄斩。而金日磾生前风光,死后流芳,堪称完人,这才是真聪明。
而他的这种聪明,也就是“装”,皇帝需要什么,他装什么。他的一生,就是装出来的一生。能装、会装,让他无比幸福,让他流芳千古。
作为被后世公认为“一代雄主”的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几乎是穷毕生之力在攻伐匈奴,解决北方的边境问题,这位精明强干的帝王为什么犯了“中二病”一样跟匈奴过不去呢?
积怨已久
匈奴跟华夏冲突由来以久,战国时秦国、赵国、燕国为防止匈奴入侵修筑长城,赵武灵王因为匈奴军队强悍的战力而要“胡服骑射”,学习匈奴,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安排蒙恬率精锐部队镇守北边,没有让蒙恬参与征伐六国。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困在一个叫白登的地方,给单于老婆送金银珠宝吹枕边风让放自己一马,刘邦死后匈奴单于调戏吕后“你也是单身,我也是单身,不如你嫁过来”,这口气吕后和汉朝的文武大臣忍了下来,汉文帝(刘彻的爷爷)和汉景帝(刘彻的父亲)时期也只能送宗室公主过去和亲,到刘彻这儿已经是忍了60年的屈辱,对匈奴可谓有深仇大恨。
猜疑链的作用
猜疑链的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文明不能判断另一个文明是否会对本文明发起攻击。边患对于古代的封建王朝来说是心腹之患,如果不乘自己强大的时候打击对方,将来王朝弱势时会有倾覆之危。在后世的例子中,在金比较弱的时候辽有机会消灭金,辽没有去做,结果金灭辽,金有机会打击蒙古,金没有去做,结果蒙古灭金和南宋。明代表面亡于李自成农民起义,实则亡于东北部的后金(即后来的清)。汉武当然无法知道后面发生的事情,但一个强大的对手的存在对自己及子孙政权的威胁是可以感知到的。
匈奴之患,像悬在头顶上的剑一样,让汉朝的君臣寝食难安,说不准什么时候就给你来个烧杀抢劫。因此,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未免将来自己势弱被匈奴欺负,不如趁自己兵强马壮将匈奴击垮。
太子刘据是汉武帝刘彻最钟爱的儿子,刘据是刘彻和卫子夫的孩子,性格比较温和仁厚,常常劝谏父亲不要连年征伐。汉武帝说“我如果不为汉家订立制度,后代将没有东西可以依鉴。这些武力上的事情我帮你做了,你就可以做一个太平天子。”可见,为子孙后代计,刘彻也必须打击匈奴。
征伐匈奴的条件
那有没有攻击匈奴的条件?
打战需要有钱有粮,汉初采取无为而治的方针,与民休息,经过“文景之治”之后,粮食堆满仓库,钱币放在国库里生锈。
打匈奴需要有骑兵,组建骑兵需要有马,汉武帝派人到西域引进“汗血宝马”,鼓励民间养马,得马数万。
打战需要有将领,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霍去病是卫子夫的外甥,这俩不是一般能打仗的是刘彻自己老婆娘家人,还有难封侯的李广等人,领兵打仗的将领有。
统领全局,调度全国力量给予支援的雄主有没有?当然!秦皇汉武雄得不能再雄。
钱、粮食、马、将、君主,条件都已具备,此时不出征,更待何时?
卫青和霍去病
汉朝的骑兵采取深入敌境,出奇制胜,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的闪电战。卫青为此种战法的开创者,霍去病将之发扬光大。在卫青被授予“大将军”,统帅全部军队后,闪电战的任务就交给霍去病来完成了。
征伐匈奴的战场战术层面是由卫青和霍去病负责执行的,其中卫青是真正的全军统帅,运筹帷幄,霍去病是先锋将领,冲锋陷阵。
“卫霍组合”中卫青所率领的军队包括步兵、骑兵等各个兵种,讲究整体推进、协调作战,这种作战方法的好处是稳扎稳打,能让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其次能牵制敌人,不足在于机动性不强。
霍去病在汉军中是骑兵统帅,他所率领的骑兵速度快,机动性强,对匈奴人有极强的针对性,可以主动寻找敌人进行作战,同时这种作战方法是无后方作战,给养必须得靠自己在战斗中劫掠补充。
卫青重视实际效果,打击敌人的经济基础,霍去病简单粗暴,战场收割机一样的存在。
战争双方拼物质基础,汉的物质基础是粮食,战马,钱等。匈奴的物质基础是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牛马羊,水草丰美的草原,同时也是匈奴人的生存基础。
基于此,卫青打仗,并不重在杀人多少,而是重在实现战略目标,重在给敌人经济以重大打击,并重在获取敌人物资,以战养战,使敌人失去生存的基础。从而打败敌人。
这一特点从河南战役卫青战楼帆王,白羊王,杀5000余人,获牛马羊百万头,收河南地可看出。漠南战役,更说明了这点,卫青战右贤王,俘男女15000人,获牛马羊千百万头,完全击垮了右贤王。这两次战役虽然杀人不多,但却从生存基础上完全摧毁了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占领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对匈奴整个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使该三部只剩下等待饿死的人,只能各奔东西,自找生路。以后数十年不见楼帆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对汉朝侵略。
卫青的这种战略思想,还可从卫青采取的春天烧匈奴草原,饿死匈奴牛马羊的战术中看出来。该战术也为后人所称道。
霍去病的作战风格很简单,就是杀敌,这从数据统计可以反映出来,卫青七击匈奴,杀匈奴五万多人,霍去病六击匈奴(其中两次随卫青出征,自己为将四次)杀匈奴11万人。太过锋利则易折断,霍去病24岁时就病死了,即使这样霍去病也被称作千古名将,可以功名之盛。(笔者怀疑霍去病小时候可能体弱多病,所以才会取“去病”这个名字。)
与唐代征突厥对比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派李靖征讨突厥,不到一年时间就打败对手,消灭了东突厥,那么为什么汉武帝时期打击匈奴需要耗时几十年呢?
对手所处的时期不一样,武帝时期汉王朝欣欣向荣。对面的匈奴也不差,自冒顿单于击破东胡,一统北方之后,其后老上单于逐走月氏,将河西、西域纳入下辖;匈奴迈向鼎盛,再之后的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兄弟也都是杰出的领导者。况且,在武帝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匈奴的军力强于汉王朝,这中间包括国力、武器装备等等;能打赢都是稀罕事,打到匈奴老巢那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所以汉匈之战是两个巅峰王朝在刚正面,打得久那是正常。
唐代突厥内部不统一,这是人和,突厥遭遇连续天灾,这是天时。整体实力上唐是大一统王朝,刚刚经历多次大战,武力极盛,而突厥并没有完全整合,也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隋代突厥臣服于华夏),因此李靖打突厥相当于秦始皇时蒙恬打匈奴,都是优势战。汉武帝时征匈奴差不多是势均力敌,汉武帝刚开始提出要和匈奴打仗时很多大臣都不赞同,认为没有必胜把握,实际上战争的开始也是互有胜负甚至汉胜少负多。
对后世的影响: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彻底消灭匈奴,但仍然极大的打击了匈奴的实力,威震西域。西域各国仰慕汉朝的威仪和文明,纷纷同汉朝做生意,建立了一条“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汉武帝征匈奴为华夏民族塑造了强劲的风骨,整个华夏民族此后虽多次沉浮,但始终没有被彻底击倒,一代又一代的强人们出来力挽狂澜,救民族于危亡。
汉武帝对匈奴作战取得了成就,但这是前后几代积蓄的结果,秦始皇统一中国也是依靠前后几代努力,史家称汉武帝很像秦始皇是非常有道理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汉武帝:“在征用民力,发动战争方面与秦始皇没有什么不同,秦之所以速亡,汉之所以久兴,是因为汉武帝能尊重儒家,知道用人,能虚心接受忠直的言论,憎恶被人欺骗,喜好贤士,赏罚分明。到晚年能改正自己的过错,能把江山社稷托付给霍光这样适合的人,因此有败亡的征兆而没有实际败亡。”
汉武帝重用的匈奴人名叫金日磾,他本来是匈奴人休图王的儿子。因为匈奴的乱局和汉朝的战乱,他成了汉宫黄门部一个不起眼的牧马人。因为在匈奴长大,经历过马背上的风霜,养马很厉害,口碑很好。
匈奴人金日磾
金日磾(134~ 86年前),金石天人,翁叔,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市)人,匈奴人。西汉时,他是一位政治家,孤儿大臣,赵涵皇帝刘弗陵的四个侍郎之一。
这是匈奴太子休屠部,败给霍去病,进长安。被汉武帝宠信,赐姓金,赐御马监负责驯养战马。迁侍中,许氏,光禄大夫,平之乱。元朝第二年(87年前),汉武帝病重,与霍光、上官桀联手,接受顾命,辅佐涪陵,封为杜县令。石原元年(前86年),享年四十九岁。谥号与茂陵同葬。
金日磾是西汉历史上一位有远见的游牧政治家。他的后代以忠孝著称,延续了七代,为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几十年来,金日磾从未直视过汉武帝,因为他就在他身边。汉武帝赏了宫女,却不敢亲近。汉武帝想把女儿带进后宫,金日磾拒绝了。金日磾的行为就是这样,汉武帝觉得他的行为很奇怪,很少见。
元朝第二年(前87年),汉武帝去世,明确指定霍光为司马、大将军,并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起辅佐当时八岁的汉赵迪。
汉武帝初时留下遗诏,封为齐侯,以灭罗之功。金日磾拒绝接受骑士身份,因为赵涵皇帝刘弗陵年轻。
元元年(86年前)九月初一日,辅佐霍光一年多的病重,大将军霍光以扮演为后主。9月的第二天,金日磾去世,享年49岁。赵涵皇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给了他埋葬的器具和埋葬地点,并为他安葬了一位光中士。军队被安排到茂陵,谥号被授予荣誉。
汉武大帝一生都在努力打败匈奴,为何却将一位匈奴人做为顾命大臣?
汉武帝死前,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为侍郎。其中,金浩是胡的一员,在四大臣中排名第二。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危。霍光在皇帝病床下伺候,含泪问道:?如果皇帝口无遮拦,谁来接班??汉武帝说:?立一个小儿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就应该担负起辅佐周公的责任。?霍光听了,连忙磕头道:?不如金日磾助少爷。?站在一旁的金日磾也磕头道:?我是外国人,不如霍光。?在汉武帝心中,金日磾是辅佐大臣的第二人选。
为什么一个外族人会被汉武帝如此看重?以下是一些故事。
金日磾是匈奴休图王的王子。公元前121年,霍去病发动了两次河西战役,前后共杀匈奴4万人。休屠王和匈奴邪王屡败。匈奴非常愤怒,想杀了他们。经过讨论,他们决定带领五万人向汉政府投降。但后来休图王食言,匈奴魔君主动杀了他,逮捕了他的妻子和金日磾王子,并吞并了他的部门。
这一年,金日磾只有十四岁。他和他的母亲和兄弟一起作为奴隶被送到政府。他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突然成了爱德华王子的奴隶。虽然金日磾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奴隶,但他仍然有着高贵的气质
在一次宴会上赏马,后宫的美女都站在旁边看着。这时,金日磾等几十人牵着马去玩。这些马主人哪里见过这么多美女,他们都偷偷瞄了几眼这些美女,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面带自尊。看来,他毕竟是个王子。虽然是马夫,但还是有王者之风。
幸运的是,金日磾遇到了汉武帝。善于提拔人才的皇帝一眼就看出这个人是个正直清高的人。他不禁暗暗惊叹,并要求提问。金日磾像急流一样回答问题,适当地前进和后退。
汉武帝当即擢升为马监,后为侍中徐校尉,光禄大夫。此后,金日磾升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成为朝鲜的重要部长。汉武帝的英明之举,多年后有了回报。汉武帝去世前一年(公元前88年),马何罗遇刺身亡。在大兴武案中,罗与江充是好朋友。江充受罚后,怕被牵连,积极策划谋反。当注意到异常情况时,经常暗中监视,使无法下手。
一天,金日磾生病了,躺在床上。当感觉到机会来了,他未经允许就带着匕首进宫,准备刺杀汉武帝。虽然金日磾病了,但他心里并不轻松。他总觉得要出事,就去皇帝的寝宫,正巧碰上罗。
见到后,罗惊慌失措地跑到皇帝的寝宫。慌乱中,他在门口遇到了鲍瑟。这时,从背后抱住他,喊道:?造反了汉武帝左右侍卫到了,捉住了马何。因为金日磾的绝对忠诚,汉武帝要求他在年轻的皇帝刘弗陵死前帮助霍光。
总结: 汉武帝不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并非是要消灭种族。此后两汉不断内迁胡人的现象都表明了这一政策,也说明了华夏族历来就没有对异己亡国灭种的传统做法,剩下的只是优待和等同视之。所以有?夷狄行中国则中国之?的说法。
历史上有武则天不惧风险,大胆重用对她有杀父之仇的女子上官婉儿,殊不知,西汉还有一个无所畏惧的皇帝,竟将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了自己宿敌的后代匈奴王子金日磾,他就是西汉的第七位皇帝汉武帝。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汉武帝如此相信这位匈奴的后代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当年,霍去病在河西之战中打了胜仗,匈奴的休屠王不愿投降,浑邪王便把他杀害并且挟持他的部下投降于汉朝,休屠王的妻子和太子金日磾都被带入宫中充当为奴。年仅十四岁的金日磾被安排到养马一职,虽然年纪小,但是由于从小在草原上生活,养马技术一流,而且为人正直,不为美色所迷惑。一次,汉武帝让马奴们把马牵出来让他看看。当时汉武帝身边有好多宫女,其他马奴们都忍不住偷看几眼,只有金日磾一直目不斜视,专心牵马。这些细节都被汉武帝尽收眼底,汉武帝觉得他品行正直,养马技术高超,于是提拔他为马监,后来又不断升职,提拔到了光禄大夫。金日磾被汉武帝所打动,真心实意地归附汉朝,此后更加努力做事,深受皇帝器重。
金日磾对皇位也没有野心,他时常教导他的孩子们不能越了规矩。然而他的大儿子不听,竟然调戏汉武帝身边的宫女,金日磾知道后很生气,怕他以后犯更大的错误,于是在家中竟挥泪杀死了自己的儿子。汉武帝知道后,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而且他还不愿自己的女儿当妃子,因为怕以后又惹出事端。
除了金日磾诚实正直的品格和对皇帝的别无二心,还有一件事让汉武帝很感激。一次,皇帝身边的马何罗和马通打算造反,金日磾发现后及时阻止,救下皇帝一命,算是皇帝的救命恩人。因此,汉武帝极其信任金日磾,以至于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萧何、张良、陈平的自保之策谁更高明,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五大清正廉明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