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山所作《献王谣》中的主人公就是西汉汉景帝的次子河间献王刘德。“秦火搜遗,史册存;献书雅名,天下闻”,汉景十三王,只有这河间王刘德是“夫惟大雅,卓尔不群”、“礼乐是修,为汉宗英”。
当时的百姓们非常爱戴这位王爷,尊称刘德为“献书王”。可就是这样一位风姿卓绝的人物,最终却遭到自己的亲兄弟汉武帝的怀疑,郁郁而终。刘德应该算是汉武帝的十二个兄弟中最无心皇位的人了,汉武帝为什么会对他有所猜忌呢?
这件事的祸源要从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说起。汉景帝时期,景帝宠爱的几个夫人,无非就是栗姬、程姬以及王娡姐妹,而刘德就是汉景帝尤其宠爱的栗姬之子,他们所有皇子的大哥刘荣还曾被景帝立为太子。在那个时候,栗姬母子可谓是风头正旺,人人趋而附之,作为太子的同胞弟弟,刘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
可是,馆陶长公主本欲拉拢栗姬,缓和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想将女儿许给栗姬的太子儿子刘荣。栗姬一向恼怒馆陶长公主给汉景帝进献美女,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门亲事,言语上还挖苦馆陶长公主。此事过后,栗姬和馆陶长公主的关系更加不好了,馆陶长公主改变主意,转而拉拢景帝的另一位夫人,也就是王娡,定下了王娡之子胶东王刘彻和她的女儿陈阿娇的婚事。
之后,馆陶长公主就挑拨汉景帝和栗姬的关系,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还诬陷栗姬对后宫夫人们使用“巫术”。再之后,汉景帝病重询问栗姬会如何对待他的儿子和后妃们,栗姬态度狠绝,更是让景帝失望。王娡和馆陶长公主趁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是谁?机鼓动大臣们请立栗姬为皇后,则彻底惹怒景帝,景帝一怒之下就将栗姬打入冷宫,还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
这件事过后,栗姬母子的地位一下子沉入谷底,最终的直接得益者就是刘彻和王娡母子,所以,刘彻继位以后,才会对刘德如此忌惮,总觉得刘德对他不怀好意。可是,刘德根本就是一脸懵逼啊,如果非要说他这一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的话,那无疑就是收藏各种各样的珍贵古书了,他哪里还有那些个争夺皇权的心思呢?
大家可以看看刘德这五十年的王爷生涯到底都做了哪些事,简直单调乏味极了,那就是四处奔走找书、买书、搬书、抄书、翻译书。他的生命中,书占了99.9%的比重,另外的0.1%则是日常生活的比重。他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上,对刘彻心心念念的皇位和权力没有半点欲望。
反而是对稀有的书的追求大过皇位,他可以为了一本书,放下王爷的身份去求一个平民,可以好言好语的对待那些给他甩脸子的人,也可以不远万里的到一个地方求书。但凡刘德有一点利用权势的意思,他大可以派一大批士兵,每家每户的搜啊,搜到书就直接抢走啊,还付钱,还好言相劝,还巴巴地去求他们干嘛?
刘德得到数以万计的珍贵书籍,很多都是秦朝时候躲过了秦始皇魔爪的孤本,他誊抄了一份,还将原书如数还给书主。据说,刘德所持有的书籍,可以与整个汉朝相比。汉朝的天下是打出来的,加上前朝的始皇焚书,汉朝很缺书,所以汉惠帝时期才会有“挟书律”。刘德将这些书都捐献给了朝廷,这对于汉武帝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得知汉武帝竟然怀疑他的时候,刘德非常痛心,也没有心思再收集书籍了,而是整日待在家里喝酒作秀给汉武帝的探子们看,几个月后,刘德便命归黄泉了。悲哉!悲哉!
1、刘濞刘德是汉朝皇帝的亲戚,分封的诸侯王2、分封诸侯,造成地方权力过大,对中央政府构成威胁3、汉景帝和汉武帝采取了退恩令政策,让诸侯王把土地分封给儿子,这样诸侯国就没有力量反叛中央了4、汉武帝对匈奴用兵,解决了汉朝北方边疆威胁……
从学术上讲,汉朝廷所立之五经博士均讲授“今文经学”。而今文经学按照当时实用政治的需要,穿凿附会地解说儒家经典,属于典型的实用主义政治哲学,学术上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与今文经学相对的是古文经学,古文经籍是用先秦古文字书写而成的典籍。古文经典书籍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汉景十三王之一的鲁国恭(共)王刘馀“孔壁藏书”,另一便是河间献王刘德所收集之书。汉代学者训诂解释这些古文经籍,从而形成“古文经学”,此即《隋书·经籍志》所载:“汉鲁恭王、河间献王所得古文,(学者)参而考之,以成其学,谓之‘古学’”。鲁恭(共)王刘馀好治宫室苑囿,为扩建宫苑而拆毁曲阜孔子旧宅,从墙壁中发现很多古文书籍。有些孔壁藏书竟辗转流传到河间王刘德手中,据宋元学者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河间献王得《古礼》五十六篇,乃孔壁所藏之书。”宋陈普《河间献王》诗云:“礼乐将兴汉德凉,活麟天把付锄商。《周官》千载埋黄壤,两汉如今几献王。”《周官》一书在地下埋藏千年之后,由于河间献王的缘故而重见天日,其功绩可谓惠及千秋万代。但两汉四百余年的时光,有几位刘氏诸侯王能够修学好古如河间献王刘德那样呢?
刘德收集整理儒学典籍的功绩和他本人在汉武帝京师问策中表现出来的儒学造诣,按理说一定会受到朝臣们的尊敬,也理应得到号称独尊儒术之汉武帝的赞赏。然而,令刘德意想不到的是,武帝对德行与学问兼盛且声著朝野的河间献王刘德却产生了猜忌,并向他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五宗世家》记载:“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献)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汉武帝的意思是:殷商汤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地方方圆七十里与百里的小国之王而夺取天下的古代贤王。汉武帝刘彻这样告诫刘德,其用意当然十分明显:你刘德要谨守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觊觎汉朝神器!这对衷心献书、渴望汉朝儒学昌盛的河间献王刘德来说,汉武帝之言无疑是当头棒喝,精神上受到致命打击。且刘德所献书籍被朝廷有意藏之秘府、暗处仓库而未有发挥作用;所献雅乐虽然也让乐官演习,但并不常为朝廷所引用。心灰意冷的河间献王刘德回到河间封国后,只好纵酒听乐,作秀于朝廷的同时,也麻痹了自己的精神、损害了自身的健康。醇酒美妇,乃伐性之巨斧、刺身之利剑,四个月后,河间献王刘德命归黄泉,享年不足五十!可怜一代贤王抑郁而逝,藩王之楷模从此绝迹。宋王安石《北行过河间》诗云:“北行出河间,千岁想贤王。胡麻生蓬中,诘曲终自伤。好德尚如此,恃材宜见戕。乃知阴自修,彼不为倾商。区区三世家,庙册富文章。教子以空言,得祚果不良。”
从政治学得角度来看,河间献王刘德进京进献典籍与雅乐反遭遇汉武帝冷落,可谓事出有因。从政治哲学上讲,汉武帝好儒也只是用儒学教民,治国之术则三代王道与春秋霸道并用、儒家与法家兼施。汉景帝刘启(汉武帝父皇)“吴楚七国之乱”以后,朝廷加强了中央集权,规定诸侯国只收租税、不管政事,即分土而不治民。汉武帝刘彻有十三个兄弟分封为王(世称汉景十三王),汉武帝都须提防。相比之下,对皇位最具有威胁力的就是刘德。刘德的亲生母亲栗姬家族遭厄运(刘德哥哥、太子刘荣被废后自杀身死、母亲栗姬被打入冷宫)后,刘彻及母系王夫人家族乃既得利益者,刘彻得立太子、母亲王美人被立为皇后。前后境遇差如天地般的变化,使武帝刘彻对河间献王刘德不能不有所戒备。至于其他各位诸侯王,则大多“以宫室相高,狗马相尚”,耽于享乐而不足为患。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中讲:“(汉)景十三王,承文之庆。鲁恭馆室、江都轻、赵敬险、中山淫、长沙寂寞、广川无声、胶东不亮、常山骄盈。四国绝祀,河间贤明,礼乐是修,为汉宗英。”汉景帝刘启所分封的十三位诸侯王中,鲁恭(共)王刘馀(余)好修建宫室楼台、江都王刘非轻浮傲慢、赵王刘彭祖阴险狡诈、中山王刘胜淫秽好乐、长沙王刘发寂寞无才、广川王刘越无声无息、胶东王刘寄隐晦愚暗、常山王刘舜骄傲自大,有四国国王因为行为不法而遭诛绝祀。可见汉景帝刘启所封的十三位诸侯王之中,唯独这个河间献王刘德,“夫惟大雅,卓尔不群”,为汉朝宗室之英杰、诸侯藩王之楷模。一千多年以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王公贵人不好侈靡而喜书者,固鲜矣。不喜浮辩而好正道,知之明而信之笃,守之纯而行之勤者无一二焉。”因此,当汉武帝发现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刘德有德有才、不同流俗、志向高远时,就有意疏落、压抑河间王,意在敬告刘德,切莫为非作歹。清端木国瑚《献王祠》诗云:“孝景分封尚俨然,汉家难得此亲贤。名王造次称儒者,天子荒唐事列仙。传我遗经刘子政,坏人雅乐李延年。后来一听斑车入,空记河间姹女钱。”诗中提到的刘子政,即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乃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四世孙。李延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通俗音乐家,中山人(今河北定州),出身倡伎之家,父母兄弟姊妹通音乐,是以奏乐歌舞为职业的艺人,代表作《佳人曲》。其妹即受宠于汉武帝的李夫人。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春季,黄河决口改道,从顿丘折向东南。夏五月初三,黄河又在濮阳县的瓠子决口,注入钜野湖,把淮水和泗水连了起来,十六个郡受了水灾。武帝派汲黯、郑当时征发十万役夫堵塞黄河决口,刚堵住又被冲开。田蚡的食邑是鄃,在黄河北岸。黄河决口向南泛滥,鄃就不会被淹,于是田蚡对武帝说:“长江、黄河决口都是天意,不能以人力强行堵塞,即便堵住了也未必符合天意。”那些所谓能望气能用法术的方士们也都这么说,于是武帝就很长时间不再征发役夫堵塞决口。
当年孝景帝在位时,魏其侯窦婴担任大将军,武安侯田蚡是个普通的郎官,陪侍窦婴饮酒时,田蚡像窦婴的子、侄一样跪起服侍。后来,田蚡日益显贵受宠,出任了丞相。窦婴失势后,门下宾客越来越少,唯独原来的燕相、颍阴县人灌夫没有离开他。窦婴就厚待灌夫,两人互相倚重,来往如同父子。灌夫为人刚直,好借酒使气,那些权势在他之上的,他一定借机凌辱,以致冒犯了丞相田蚡。田蚡就向武帝上奏说:“灌夫家属在颍川横行霸道,百姓深受其害。”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灌夫和他的家人,以及旁支亲属,而且都被判处斩。窦婴向武帝上书,想救灌夫,武帝命令他和田蚡到太后的东宫,当廷申辩。窦婴、田蚡就利用这件事相斗。武帝问朝廷群臣:“他们两人谁对?”只有汲黯认为窦婴对,韩安国认为两人都对,郑当时认为窦婴对,但后来没敢坚持。武帝怒骂郑当时:“我把你这样的人一并斩了!”随即罢朝。武帝站起来,进入内宫,侍奉太后用餐,太后气冲冲地不吃饭,说:“如今我还活着,别人就在欺负我的弟弟,假若我有一天死了,那还不都来杀了他吃了他!”武帝没有办法,就下令将灌夫满门处斩,审查窦婴之罪,判窦婴处斩。
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冬十二月三十日,窦婴在渭城被处死。春三月十七日,田蚡去世。等到后来淮南王刘安谋反失败,武帝得知田蚡接受过刘安的贿赂,还说过大逆不道的话,说:“假若田蚡还活着,就应该灭他的族了!”夏四月,下了一场大霜,野草都被冻死。
御史大夫韩安国代理丞相职务。有一次,韩安国为武帝引导车驾,从车上摔下来,成了瘸子。五月二十日,汉武帝任命平棘侯薛泽为丞相,韩安国因病被免职。这期间,发生了地震,朝廷大赦天下。九月,武帝任命中尉张欧为御史大夫。韩安国的腿伤好了,重新出任中尉。
河间王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第二子,武帝刘彻的异母弟,废太子刘荣同母弟,母为栗姬。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四月,受封河间王。 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用黄金丝帛购买各地的善本好书,他的藏书,跟朝廷的藏书一样多。刘德收集的书,都是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旧书。刘德把搜集到的关于礼乐的古书进行了增益,再编辑成书,有五百多篇。刘德的言谈举止和服装,都务求符合儒家学说,崤山以东的儒生有很多人和他交往。 刘德的重要贡献是搜集整理了先秦古籍,并进行学术研究。 当时,淮南王刘安也好书,但他所征集到的大多是浮滑论辩的书, 编成《内书》(《淮南子》或《淮南鸿烈》)《外书》《中篇》《离骚传》等。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冬十月,刘德来京朝见武帝,进献了雅乐,回答了有关三雍宫的问题,以及武帝问的三十多个问题。 三雍宫是指辟雍、明堂、灵台的总称。雍是和的意思,“言天地君臣人民皆和也”。 刘德的回答,都是根据儒家学说而言,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文字简捷,观点明确。武帝下令让掌管宫廷音乐的太乐官经常练习雅乐,在重大祭祀或典礼中使用,平常不怎么用。 但是,武帝对刘德的刘德收集整理儒学典籍的功绩和其在问策中表现出来的儒学造诣,并没有得到号称“独尊儒术”的武帝的赞赏,反而对其产生猜忌,并向他发出了严厉的警告。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五宗世家》记载:“孝武帝艴然难之,谓献王曰:‘汤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王其勉之。’王知其意,归即纵酒听乐,因以终。”汉武帝的意思是:殷商汤王、周文王姬昌,都是由地方方圆七十里与百里的小国之王而夺取天下的古代贤王。你要谨守诸侯藩王的身份,不得觊觎汉朝神器。刘德所献书籍被朝廷有意藏之秘府而未发挥作用,所献雅乐虽然也让乐官演习,但并不常为朝廷所用。心灰意冷的刘德回到封国后,纵酒听乐,自我麻痹。四个月后,也就是这年春正月,刘德去世,享年不足五十。 中尉常丽向武帝作了报告,并说:“河间王立身端正,行为谨饬,温仁恭俭,敬上爱下,聪智深察,恩惠及于鳏寡。”大行令奏报武帝:“《谥法》说:‘聪明睿智曰献。’议定河间王刘德的谥号为献王。”
班固评论说:过去鲁哀公曾说:“寡人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忧,未尝知惧。”这话说得对啊!这样的人做君主,即便他不想使国家陷入危亡,也不可能啊!所以古人认为安逸的生活就是毒酒,把没有仁德而富贵称之为不幸。汉朝建国到孝平帝,诸侯王数以百计,大多骄奢淫逸而无德。为什么呢?所处的地位导致了他们沉溺于放纵恣肆。即使是平常百姓都会深受习俗的影响,何况鲁哀公之类的人呢!“夫唯大雅,卓尔不群”,刘德可以说是近似这样的人了。
当初,王恢率军讨伐东越的时候,派番阳县令唐蒙向南越王通报有关情况。南越人给唐蒙奉上蜀地所产的枸酱,唐蒙问这是哪来的。南越人说:“是从西北方向的牂柯江运来的。牂柯江有好几里宽,从番禺城外流过。”唐蒙回到长安后,问蜀地的商人。商人说:“只有蜀地出产枸酱,许多人私卖到夜郎国。夜郎靠近牂柯江,牂柯江宽一百多步,足以行船。南越国利诱和支配夜郎,向西一直影响到桐师人,但桐师人没有成为南越的臣属。”唐蒙就向武帝上书说:“南越王使用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黄屋左纛,盘踞东西长达万余里的地区,名义上是朝廷的外臣,实际上是一州之主。现在如果从长沙国、豫章郡出兵征讨南越,水路难以通行。我听说夜郎有精兵十余万人,如果乘船顺牂柯江而下,出其不意,这是制服南越的一条奇计。现在,如果凭朝廷之强势,再加上巴、蜀之富饶,先打通通往夜郎的道路,在那儿设置官吏,这是很容易做到的。”武帝同意了唐蒙的建议。
于是,汉武帝任命唐蒙为中郎将,率领士兵一千人,民夫一万多人,过巴、蜀,从筰关进入夜郎境内,会见了夜郎侯多同。唐蒙带来丰厚的赏赐,晓喻朝廷的威德,约定由朝廷在当地任命官吏,让多同的儿子担任郡令或县令。夜郎附近的小邑都贪图汉朝的丝绸,认为道路艰险,汉朝终究不可能占有这片地区,于是就服从了唐蒙的约定。唐蒙返京奏报,武帝就在夜郎设立了犍为郡,征发巴、蜀两郡的士卒修筑道路,从僰道指向牂柯江,修路的人有数万人,许多士卒死亡,也有一些士卒逃跑。唐蒙用“军兴法”诛杀逃亡士卒的头目,巴、蜀百姓都害怕了。武帝得报,就派司马相如前去责备唐蒙等人,并公开告知巴、蜀一带的百姓,唐蒙等人的做法并不是皇帝的本意。之后,司马相如返京奏报处置情况。
这时,邛人、筰人的部落酋长听说南夷与汉朝结交,得到了很多赏赐,大多愿意做朝廷的臣民,就请朝廷仿照统治南夷的模式任命官吏。武帝询问司马相如的意见,相如说:“邛、筰、冉駹都靠近蜀郡,道路也容易打通。秦朝时曾经开通道路,设置郡县,到汉朝建国时才废掉。现在如果再次打通道路,设置郡县,将胜过南夷地区。”武帝认为他说得对,就任命司马相如为中郎将,持皇帝的符节到西夷。司马相如和副使王然于等人乘坐驿车,用巴、蜀两郡的官府财物收买西夷。邛、筰、冉駹、斯榆各部族的酋长,都请求做朝廷的臣属。朝廷废除了原有的边关,设立新的关界,西至沫水、若水,南至牂柯江,开通了零关道,在孙水上架起了桥接邛都,共设立了一个都尉、十多个县,隶属于蜀郡。武帝很高兴。
这一年,汉武帝下诏调集一万士卒修治雁门关隘。
秋七月,大风把树木连根拔起。
女巫师楚服等教陈皇后“祠祭厌胜,挟妇人之道”,就是法术诅咒其他姬妾,企图自己一人获得皇帝的宠幸。这里应该是陈皇后诅咒卫子夫。事情败露后,武帝指派御史张汤彻底查处。张汤进行了深入调查,被处死的有三百多人,楚服在街市被斩并悬首示众。七月十四日,武帝赐给陈皇后册书,收回了皇后的印玺、授带,废皇后号,贬入长门宫。陈皇后的母亲窦太主羞愧恐惧,向武帝叩头请罪。武帝说:“皇后所为不合大义,不得不废。你应该相信道义而自慰,不要轻信闲言而产生疑虑和恐惧。皇后虽然被废了,仍然会按照规定受到优待,居住在长门宫与居住在上宫并无区别。”
当初,武帝曾经在窦太主家中摆设酒席,窦太主把她宠幸的珠宝商人董偃引见给武帝,武帝赏赐给他衣冠,为了表示尊重,不称他的名字而称他为“主人翁”,让他陪侍饮酒,从此董偃尊贵受宠,天下人没有不知道的。董偃经常陪同武帝在北宫游戏,在平乐观骑马,斗鸡、踢球(鞠),赛狗、赛马,武帝十分高兴。武帝在未央宫的宣室殿摆酒款待窦太主,派谒者把董偃领来。当时,中郎东方朔持戟立在殿下,他放下戟走近武帝说:“董偃犯有三项死罪,怎么能让他进来!”武帝说:“怎么说?”东方朔说:“董偃以人臣的身份私通公主,这是第一条罪状。败坏男女风化,乱婚姻礼数,破坏朝廷律例,这是第二条罪状。陛下年轻,正集中精力学习《六经》,董偃不遵循经书教诲劝勉学习,反而崇尚糜丽,以奢侈为务,以斗狗赛马为乐,只想玩乐,是国家的大贼,君主的大害,这是第三条罪状。”武帝沉默不答,过了很久才说:“我已准备好酒宴了,以后自己改正吧。”东方朔说:“宣室,是先帝处理政务的地方,无关法度政务的人不得进入。淫乱发展下去,就会篡夺君位。所以当年齐桓公因信任竖貂和易牙而受害,鲁国因庆父死而得以保全。”武帝说:“好!”下诏让董偃停止来宣室,在北宫重置酒宴,领董偃从东司马门入宫。武帝赏赐给东方朔黄金三十斤。董偃自此以后日益不受宠幸。但是,这件事以后,公主、贵人大多越礼制而行事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邦能统一天下为何曹操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