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陆贾简介:西汉陆贾有哪些功绩,(陆姓的来历?)

历史典故 2023-07-22 02:09:03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曾写过这么一首诗,“郦烹未久蒯几烹,陆子优游享令名。南帝称臣橐金返,更推馀智教陈平”。诗中所提到的郦食其与蒯通都是西汉著名谋士,其善辩之能可下万乘之国,但却逃不出一个被烹杀,一个几被烹的命数。而相比之下的陆子陆贾却得以“优游享令名”。与众多谋士相比,陆贾一生不仅功名显著还能得以善终。他曾随高祖建立功业,又撰写《新语》开启了汉初“无为而治”的政治指导思想,还助陈平出谋划策翦除诸吕势力,甚至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俯首称臣,安定了汉朝南越地区的万里疆土。

一、陆贾分金

陆贾原为楚地人,早年以谋士身份追随刘邦,凭其口辩之才常被刘邦派往游说各路诸侯,深得刘邦的赏识。

陆贾的巧辩之道向来奇诡难测,这与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也是有关系的。汉代是一个注重孝道伦常的朝代,帝王以孝治天下,倡导儿女对父母的奉养。而陆贾偏就独树一帜,不喜欢被血缘人伦所牵绊,只享受洒脱不羁的生活。

孝惠帝时吕后掌权,陆贾不能接受诸吕干政的局面但又自度无法力争,便借病居家中。他拿出千金之财均分给了五个儿子,让他们各自谋生。自己则只留一辆马车、十名歌姬侍从和一把价值百金的宝剑,就此开启了环游之旅。

陆贾曾与五个儿子约定:“等日后我途径你们家的时候,你们要负责给我的人马供应酒食,并保证让我得享安乐,不过十日我就会离开。一年中我还会去很多地方,能到你们家里的机会最多只有两三次,与你们见得多了彼此都会厌烦,所以绝不会久扰。等我死的时候,接待我的那一家就把我的宝剑车骑和侍从都拿去吧!”不走寻常路的陆贾似乎显得不那么合时宜,但正因为这不同寻常的思想,才造就了他非比寻常的口辩之才。

二、初使南越

南越王赵佗本是秦朝时的南海龙川令,秦朝末年天下扰乱之际,赵佗倚仗南越地区的山海险阻自立为王。高祖初定天下,考虑到中国劳苦,便派陆贾前往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此次陆贾的任务并非只是为赵佗送去印信,更重要的是要让赵佗心悦臣服地接受汉朝给他的封号,收复南越地区。

陆贾刚见到赵佗的时候,赵佗“魋结箕踞”,结着椎形的发髻,岔开两腿坐着,充满了不屑和敌意。可陆贾仅一番话就让赵佗立马“蹶然起坐”并自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那么陆贾究竟说了什么,能让南越王前后态度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陆贾首先说,“足下本是中原人,且您亲族的坟墓尚在真定。而您如今却一反天性,丢弃了中原的礼仪文化,竟还想以区区越地与中原天子抗衡,这是自揽其祸”。这句话意在点醒赵佗他本就来自中原,受到中原大一统王朝的庇护,所谓南越也不过是汉朝疆土的一部分,这是陆贾先软后硬心理战的第一步。他接着说到,“秦末纷乱,诸侯四起,唯有汉王刘邦最先进入关中,随后又翦灭诸侯,诛除项羽,一统天下,致使如今四海平定,这都不是人力所能及而是天之所授啊”。陆贾想要告诉赵佗汉帝国之所以能崛起是天之所归,暗示赵佗是无法与天命相对抗的。

更多>>(接下文评论)

陆姓的来历?

,??????陆姓的来源有以下两种:

1、出自允姓:

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

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2、出自他族改姓:

古代陆姓起源,除了主要以陆通为始祖的“平原之陆”外,还有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推行改革,由鲜卑族步六孤氏改姓所致,称“河南之陆”。

扩展资料:

陆姓名人:

1、陆贾

陆贾(约前240年—前170年),汉族,汉初楚国人,西汉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陆贾早年追随刘邦,因能言善辩常出使诸侯。刘邦和文帝时,两次出使南越,说服赵佗臣服汉朝,对安定汉初局势做出极大的贡献。吕后时,说服陈平、周勃等同力诛吕。著有《新语》等。

陆贾是汉代第一位力倡儒学的思想家,他针对汉初特定的时代和政治需要,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为西汉前期的统治思想奠定了一个基本模式。

2、陆云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

凭借特殊技能,收复我国万里国土的西汉功臣是哪位?

南宋著名诗人刘克庄曾写过这么一首诗,“郦烹未久蒯几烹,陆子优游享令名。南帝称臣橐金返,更推馀智教陈平”。诗中所提到的郦食其与蒯通都是西汉著名谋士,其善辩之能可下万乘之国,但却逃不出一个被烹杀,一个几被烹的命数。而相比之下的陆子陆贾却得以“优游享令名”。与众多谋士相比,陆贾一生不仅功名显著还能得以善终。他曾随高祖建立功业,又撰写《新语》开启了汉初“无为而治”的政治指导思想,还助陈平出谋划策翦除诸吕势力,甚至两次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俯首称臣,安定了汉朝南越地区的万里疆土。

一、陆贾分金

陆贾原为楚地人,早年以谋士身份追随刘邦,凭其口辩之才常被刘邦派往游说各路诸侯,深得刘邦的赏识。

陆贾的巧辩之道向来奇诡难测,这与他不按常理出牌的性格也是有关系的。汉代是一个注重孝道伦常的朝代,帝王以孝治天下,倡导儿女对父母的奉养。而陆贾偏就独树一帜,不喜欢被血缘人伦所牵绊,只享受洒脱不羁的生活。

▲陆贾塑像

孝惠帝时吕后掌权,陆贾不能接受诸吕干政的局面但又自度无法力争,便借病居家中。他拿出千金之财均分给了五个儿子,让他们各自谋生。自己则只留一辆马车、十名歌姬侍从和一把价值百金的宝剑,就此开启了环游之旅。陆贾曾与五个儿子约定:“等日后我途径你们家的时候,你们要负责给我的人马供应酒食,并保证让我得享安乐,不过十日我就会离开。一年中我还会去很多地方,能到你们家里的机会最多只有两三次,与你们见得多了彼此都会厌烦,所以绝不会久扰。等我死的时候,接待我的那一家就把我的宝剑车骑和侍从都拿去吧!”不走寻常路的陆贾似乎显得不那么合时宜,但正因为这不同寻常的思想,才造就了他非比寻常的口辩之才。

二、初使南越

南越王赵佗本是秦朝时的南海龙川令,秦朝末年天下扰乱之际,赵佗倚仗南越地区的山海险阻自立为王。高祖初定天下,考虑到中国劳苦,便派陆贾前往南越立赵佗为南越王。此次陆贾的任务并非只是为赵佗送去印信,更重要的是要让赵佗心悦臣服地接受汉朝给他的封号,收复南越地区。

陆贾刚见到赵佗的时候,赵佗“魋结箕踞”,结着椎形的发髻,岔开两腿坐着,充满了不屑和敌意。可陆贾仅一番话就让赵佗立马“蹶然起坐”并自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那么陆贾究竟说了什么,能让南越王前后态度产生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赵佗塑像

陆贾首先说,“足下本是中原人,且您亲族的坟墓尚在真定。而您如今却一反天性,丢弃了中原的礼仪文化,竟还想以区区越地与中原天子抗衡,这是自揽其祸”。这句话意在点醒赵佗他本就来自中原,受到中原大一统王朝的庇护,所谓南越也不过是汉朝疆土的一部分,这是陆贾先软后硬心理战的第一步。他接着说到,“秦末纷乱,诸侯四起,唯有汉王刘邦最先进入关中,随后又翦灭诸侯,诛除项羽,一统天下,致使如今四海平定,这都不是人力所能及而是天之所授啊”。陆贾想要告诉赵佗汉帝国之所以能崛起是天之所归,暗示赵佗是无法与天命相对抗的。

陆贾说,“而朝内将相闻听你在此称王,争相请兵诛讨,但天子怜惜百姓劳苦,天下初定,派我给你送来印信,望两地交通”。汉朝在拥有如此强大的威势下,却并不愿意派兵来攻打南越而是选择授予王印,剖符通使,这对于南越已是莫大的恩荣。这又是在心理上向赵佗施压,同时也给了他一个台阶顺势而下。陆贾又说“您不但没有出郊远迎,俯首称臣,竟然还想倚借这新集结之势在此顽抗,若是朝廷知道了,必先掘冢夷族,再派遣副将领兵十万立杀无赦,这只不过是易如反掌的事”。至此,赵佗的心理防线被完全击溃。此后两人相谈甚欢,佗“大说(悦)陆生,留与饮数月”。

陆贾之所以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因为他找准了赵佗的特点,也把握住了他的心理弱势。赵佗本是中原人,从小受的是中原礼制文化的影响,即便偏安一隅多年但始终无法割断与中原的联系,这是他的天性。赵佗在乱世中自立,而如今天下已经归于一统,没有人能对抗大一统的趋势。陆贾通过软硬兼施与恩威并济的口辩,让赵佗最终心悦诚服地接受汉王朝的统领,成为其下的一个藩国,收复了南越的万里疆土。

▲塑像:陆贾说赵佗

三、再使南越

吕后执政之时,禁南越关市铁器,赵佗于是重又自尊为南越武帝,距汉兵,举用天子制式。汉文帝即位后派遣陆贾再次出使南越。

此次出使与第一次出使的目的看似相同,其实不然。表面上看,两次都是为了平定南越,但前者是为了收复,后者则是为了维护。赵佗曾说:“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馋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依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赵佗认为,“别异蛮夷”首先否定了他的中原人身份,这就等于是否定了他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而将他与蛮夷等而视之;而“隔绝器物”也就切断了汉朝与南越的交往与恩荫,将他从汉王朝的统治中隔绝了出去。这是赵佗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此次出使,不论是汉朝廷还是南越,他们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希望能恢复汉朝与南越间的剖符交通。陆贾与汉文帝都看准了这一点,于是文帝首先应赵佗要求罢免了长沙将军,接着还遣人存问赵佗在真定的族人并修治其坟冢。第二次的出使十分顺利,陆贾带上文帝的《赐佗书》,也带上了汉王朝的诚意与恩惠,很快便让赵佗顿首自谢。陆贾的出使又一次安定了汉朝南越的疆土。

▲塑像:陆贾说服了赵佗

秦汉之际,南越疆土广阔,鼎盛时期的疆域北达岭南,南抵越南中部,东到福建,西至广西,堪称“东西万余里”。其地理位置又有山海之险,易守难攻,这样特殊的地势使南越国得以常年偏安一隅。而陆贾不费一兵一卒就使南越自愿成为汉室藩臣,不仅保障了汉初天下的安定,还开启了边地民族新的治理模式,可谓意义深远。

陆贾一生凭借自己的口辩之才为汉朝的兴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为维护刘氏宗族的统治鞠躬尽瘁,还为收复和安定汉帝国的疆土奔走辛劳,是辩士中不多见的传奇人物,且陆贾倚仗自己的才学谋略一生优游自在,与世无争,方能得以善终。

马上得天下的故事

汉朝初年,有一个人叫陆贾,是汉高祖刘邦身边的谋士。在西汉建立之前,他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刘邦征战天下。

陆贾口才很好,能言善辩,成为当时有名的“舌辩之士”。刘邦十分欣赏其才能,经常派他出使各诸侯国,并且让他常居于自己左右,一起讨论一些国家大事。陆贾勇于直谏,敢对一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陆贾和刘邦在一起交谈时,经常引用《诗经》、《尚书》等典籍中的句话。一次两次刘邦还不在意,次数多了,刘邦就有些反感了。有一次,陆贾又一次在刘邦面前提起《诗经》、《尚书》的作用,刘邦不耐烦地挥挥手,责骂他说:

老子的天下是骑在马上征战得来的,哪还用得着谈什么《诗经》、《尚书》呢?”

陆贾听了刘邦的责骂,不急不慌,沉着冷静地回答说:

“陛下骑在马上得来的天下,难道还要骑在马上治理它吗?商汤周武都是以武力夺得天下而以文治来管理天下,文武并用,才是长治久安的策略。秦朝滥用残酷的刑法,导致了人民起义而灭亡。假使秦在统一天下之后,推行仁政,以道义来规范臣民的行为,效法先圣们的统治政策,宽厚地对待老百姓,那么秦朝的江山就一定会很牢固,那陛下您还怎么能推翻秦朝而夺得天下呢?”

刘邦听了陆贾的这番话,面带愧色,对陆贾说:

“我要你为我写些文章,论述一下秦为什么失去天下,我为什么能夺取天下,以及古往今来各个国家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

于是,陆贾写了十二篇文章,试图阐明古今政权存亡之道。他每奏上一篇,刘邦都赞不绝口,并把陆贾写的书命名为《新语》。

汉初统治者一直奉行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这与陆贾向刘邦所提的建议是分不开的。

后来,“马上得天下”这一典故,用来表示通过征战、拼杀夺得国家政权。(魏子任)

【注音】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

【出处】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解释】喻指武功建国。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凭武功建国

【结构】联合式

【相近词】马上功成

【押韵词】物众地大、水广鱼大、才疏志大、女长须嫁、狂妄自大、度量宏大、耽惊受怕、堂皇正大、赶鸭子上架、霄鱼垂化、......

【年代】古代

【英文】at once; right away; on the moment; by the run; in half a shake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陆生经常在人面前谈到《诗书》。高帝十分反感说:“乃公居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生不服气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成语示列】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元·萨都刺《登歌风台》诗。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3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