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嫱王昭君,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而其中昭君出塞,是王嫱最令人佩服的地方。自请和亲,维护汉匈关系稳定近半个世纪。
人们对于昭君出塞的故事,应当都有所了解,但是王昭君出塞之后到底过的怎么样,就很少知道了吧。
王昭君出塞抵达匈奴,嫁给呼韩邪单于。两人之间的婚姻还算可以,王昭君还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了一个儿子伊督智牙师,后来被封为右日逐王。
按照正常情况下,王昭君应该就会与呼韩邪单于过一辈子,呼韩邪单于去世之后,她就要依靠自己的儿子。但王昭君出嫁三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
呼韩邪单于去世之后,雕陶莫皋继承单于之位。依照匈奴的规定和习俗,上一辈单于的妻子会被下一位单于继承,所以王昭君也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
这样的习俗违背汉族礼制,王昭君一时间不能接受。加之思念故土,因此就给汉成帝递去一封书信,请求回归故土。
《王嫱报汉元帝书》:
“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
汉成帝看完信之后,遣使者递去消息,敕令王昭君“从胡俗”。王昭君无可奈何,只能嫁给雕陶莫皋,也就是新上任的复株累单于。
年轻的复株累单于对王昭君十分怜爱,两人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先后生两女,长女“云”,次女“当”,都嫁给了匈奴贵族。
复株累单于去世之后,此时已经不再被婚姻关系牵绊的王昭君,开始渐渐参与到匈奴的政治生活中。她传播中原文化,为匈奴和汉廷之间的友好关系,做出重大贡献。
王昭君的兄弟被汉朝封为侯爵,曾多次奉命出使匈奴。而王昭君的两个女儿,也曾来到长安,甚至还曾入宫伺候过太皇太后。
本来一切都挺好,但是后来却出了一个“王莽”。王莽后来夺取西汉政权,以所谓尧、舜、禹时代的“禅让制”登基称帝,建国“新”。
王莽上位之后,匈奴单于认为“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于是发动战争,边疆烽火骤起,祸乱无穷。
眼见着自己一手创造的和平,因此而毁去,王昭君幽怨凄清,最终抱憾而终,死后葬在大黑河南岸。
不过有《怨词》言: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苞桑。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个人认为,王昭君在匈奴的生活,也许远没有宣传的那般美好。她内心里急迫的想要回归自己的国家,可惜身负两朝和平使命,最终只能在匈奴过完自己的一生。
关于王昭君的出生年代、死年和死因,史料都没有明确记载。因而与王昭君的绝世美貌一样成为千古之谜,存在各种动人的传说与猜测。今人的解读更是五花八门。笔者在阅读史料之余,闲聊几句粗浅看法。 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后母的风俗,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死后当年,王昭君嫁给呼韩邪的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又死,其弟弟且糜胥即位单于,号为:搜谐若鞮单于。据《汉书。匈奴传》记载:搜谐若鞮单于且糜胥是呼韩邪单于第三个儿子,公元前20---前11年在位;在位共计8年;每两年到汉朝朝会一次;前11年到汉朝朝会途中病死。且糜胥在位期间为汉成帝时期,汉朝政局相对稳定,西汉著名文学家、目录学家刘向、刘歆父子都还健在,却没有留下王昭君死年和死因的的任何记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所著《汉书》和宋代历史学家范晔所著的《后汉书》都没有相应记载。如果王昭君再次改嫁,史料理应有所记载,公元前20年,王昭君第二任丈夫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死后,因无王昭君殉葬的相关记载,可以推定王昭君自此寡居。有人说复株累单于死去一年后,王昭君去世,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因无任何依据,此说难以令人信服。 笔者认为,根据《汉书。匈奴传下》中相关史实记载,王昭君最有可能死在呼韩邪单于第七个儿子舆单于即位之初,也就是她与呼韩邪单于的儿子伊屠智邪斯被杀之后一两年。对应年代为公元18年到20年左右。理由: 一.王昭君入宫时年已十九岁,照此上推,当出生在公元前52年左右,到公元19年前后,王昭君已经年过古稀。网上有资料说王昭君生卒年代为公元前52---前19年,笔者在对应年代史料中看不出任何王昭君去世的背景痕迹。 二.伊屠智邪斯是她和呼韩邪单于唯一的儿子,伊屠智邪斯之死是王昭君出塞后唯一的、最大的精神打击事件。公元18年,王昭君两个女儿等亲眷进京奉献前后再没有提到王昭君的任何事迹。有人说塞外气候恶劣,王昭君活到三十来岁已经不错了,此说更不可信。 据史料记载,出生于民风淳朴的荆楚民女,历经大汉后宫三年之久的磨砺,挺身而出自荐和亲匈奴的王昭君,绝不似第一个远嫁乌孙的细君公主那样身体纤弱、性格柔弱,同样是生活在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五、六十多岁去世,解忧公主生活在乌孙,古稀之年回归汉朝,为何塞外的气候偏偏不能眷顾深爱塞外大草原的王昭君呢?可见气候之说难以成立。此外还有殉情之说,也就是说王昭君先后嫁过的两个丈夫都去世了,没必要再嫁给第三个丈夫,也没有人逼迫她改嫁新单于,王昭君在孀居生活的幽怨凄清中撒手人寰,此说近乎以今代古的怜爱式揣测。 “绝望服毒”、“投水自尽”之说来源于近千年之后的文学作品,而马致远创作的《汉宫怨》这部戏曲源自唐代《敦煌变文集》中的《王昭君变文》,是在民间传奇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历史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思想加工虚构的,不足为信。正史的记载是:在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所生之子伊屠智邪斯被杀之前,汉朝与匈奴关系很好,匈奴也不存在内乱,所谓昭君绝望就是无根之水。 三.王莽后期的汉朝已经分崩离析,咸单于是王昭君大女婿须卜当拥立的单于,按照呼韩邪单于临终与大小阏氏约定的单于继承制度,理当由舆即位。囊知牙斯单于死后,王昭君的大女婿须卜当是匈奴主政大臣,他希望能与汉朝再度和亲,平常又与咸的关系很好,当他看到咸受到王莽的宠爱、任命,于是越位改立咸为匈奴单于。舆在咸死后即位单于,舆单于即位后不计前嫌,派遣王昭君两个女儿女婿等进京朝贡,主要是贪图王莽的金银赏赐。王莽死后,西汉灭亡,王昭君及其子女已经失去利用价值。光武帝初年,舆单于骄横无比,自比冒顿单于,对汉朝使者言词违逆傲慢。从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开始,囊知牙斯单于就认为王莽不是刘氏子孙,何以可为中国皇帝?从此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日益下降,矛盾迭起,祸乱无穷。从上述历史背景看,咸单于的即位是由王昭君的大女婿须卜当扶持上台的,足以断定那时王昭君已经不在人世。 四.《王昭君变文校注》称,昭君死后,汉哀帝曾派使者杨少前往吊祭。笔者认为可信度很小。 一是《王昭君变文》来源于唐代《敦煌变文集》,此文集属于民间文学集子,具有浓厚的传奇特色,从变文中对王昭君思乡幽怨、盛极葬礼等情景的叙述描写、歌咏歌词文采,以及汉朝皇帝的祭辞都具备较为深厚的骈文文学功底来看,绝非汉代人所为。 二是《王昭君变文》中提到相关大事与史实相差甚远;诸如汉哀帝遣使吊祭王昭君没有对应史料印证,汉哀帝在位六年时期为匈奴囊知牙斯单于在位,史料中可见汉哀帝去世当年[公元前1年],囊知牙斯单于和乌孙大昆弥伊秩靡[解忧公主的孙子]一同到长安觐见,汉朝以此为荣。囊知牙斯单于入朝从上书请求到成行,经历了三年的曲折。 《汉书。匈奴传》对汉哀帝时期囊知牙斯单于入朝记载的十分详细,看不出王昭君病故的蛛丝马迹。汉朝对匈奴的赏赐极为丰厚,单于随行进京的人员也从以往的二百多人增加到五百多人。当年二月,囊知牙斯单于朝见归国,汉哀帝在当年六月病逝,年方九岁的汉平帝即位,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先前失宠的王莽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重新得势,并且主持朝政。王莽想讨好太皇太后,便让人侧面捎话给囊知牙斯单于,要王昭君的大女儿须卜居次云进京侍奉太皇太后。此时在公元1年,按王昭君出生于公元前52年推算,年龄恰好是52岁,汉哀帝在位期间的记载比较详细,史料中从未提及王昭君病危、病故的信息,因此王昭君死于公元前一两年之说难以采信。 此外,在我国古典文献中,最早提到昭君墓的是唐代杜佑所著《通典》。《通典》中并无具体情况的详细记载,直至清初钱良择的《出塞纪略》,才有关于昭君墓的具体描绘。昭君墓及其传说的真伪以及成型年代都不足以证明昭君死去的年代,恰恰是悠悠千古,各族人民对王昭君自荐和亲、远嫁匈奴非凡事迹的无尽缅怀。 五.与和亲乌孙古稀归汉的解忧公主相比,王昭君的生平及其儿孙的遭遇,更加令人同情感喟。虽然王昭君及其子孙的历史贡献不及解忧公主和他的子孙,虽然中原王朝的帝王们在历史的纷繁变迁中渐渐淡忘了这些非凡的和亲公主,同样幸运的是怀有爱国之心的中原汉族人和那些塞外绝域不断迁徙的游牧民族都永远铭记着她们的名字。
我们经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我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沉鱼”、“闭月”、“羞花”分别借指西施、貂蝉、杨玉环之美。而“落雁”则指王昭君之美。
王昭君在竟宁元年(前33年),由汉元帝赐婚嫁与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在北去匈奴的征途中,王昭君难舍故土,心潮难平,满腔哀怨诉之于一曲《琵琶怨》。天空中的大雁惊艳于王昭君的明丽动人和琴声的凄婉,竟忘记了舞动翅膀,落于地上。于是后人就用“落雁”来形容王昭君的美丽。王昭君辞别故土,远嫁大漠,出塞数十年,她在匈奴生活得如何,她的最终结局又怎样呢?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出生于汉南郡姊归,也就是今天的湖北兴山县。公元前36年,汉元帝在民间海选宫女,十七岁的王昭君入选入掖廷。 王昭君明艳动人,被选入掖廷后,却没有被汉元帝纳入后宫,只是做了一个普通的宫女,传说是因为宫廷画师毛延寿从中作梗。
汉元帝日理万机,不可能对众多的宫女一一面试。于是令画师毛延寿给宫女一一画像,汉元帝再按画像挑远后宫人选。宫女们为能进入后宫,纷纷给毛延寿点小好处,以求毛笔下美化一下自己。而王昭君却自信十足,自以为国色天香,美冠群芳,偏偏不吃这一套,没有私下给毛延寿好处。毛延寿于是就徇私,画笔一转,故意丑化了王昭君。就是这笔锋一转,王昭君落选后宫,改变了一生的命运。 有汉一朝,北方的匈奴不断强大,进犯骚扰边境。汉武帝时期,匈奴兵败退缩至漠北。至汉昭帝时,匈奴与汉关系相对缓和,扣留了19年的汉使苏武也被释放。但在边境,汉朝与匈奴仍时有冲突。?
汉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因匈奴侵犯与汉联姻的乌孙,汉大举进攻匈奴,匈奴损失惨重。后匈奴贵族又深陷内部权力争斗,实力大减。公元前58年,呼韩邪单于即位,匈奴贵族内部的争斗仍在继续。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呼韩邪单于遣其子入汉,依附汉朝,对汉称臣。至竟年元年(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入汉,请求与汉和亲。 呼韩邪单于请求汉元帝将大汉公主赐婚与他,但匈奴地处荒夷漠北,皇帝是舍不得自己的金枝玉叶远嫁他乡的。汉武帝时与乌孙国王和亲的细君公主也只是皇亲宗室的女儿,她的父亲是江都王刘建。所以,这次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汉元帝同样低规格处置,决定选派一名宫女与匈奴联姻。?
于是,王昭君就被选中下嫁与呼韩邪单于。当汉元帝面见美貌动人的王昭君时,顿生悔意。但圣旨已下,覆水难收,元帝只得忍痛割爱,为其备下丰厚嫁妆,欢送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返回大漠。相传,痛失所爱的汉元帝一怒之下,把毛延寿砍掉了脑袋。 王昭君年轻貌美,极为呼韩邪单于钟爱,呼韩邪单于封她为“宁胡阏氏”。王昭君也受到匈奴人的热情欢迎。王昭君远嫁大漠,随遇而安。她教匈奴人织布、种地,与当地人和睦相处,赢得了匈奴人的广泛尊重。王昭君婚后与呼韩邪单于育有一子,名伊屠智伢师。遗憾的是,在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仅仅三年,此时王昭君年仅24岁。?
在古代匈奴,实行的是“收继婚制”。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也就是说,呼韩邪单于死了,他的儿子可以将后母王昭君娶为妻。这种风俗在中原文化看来就是乱伦,王昭君自然接受不了。于是她上书汉帝请求归汉。汉元帝在王昭君出塞后几个月就去世了。当时王昭君上书的是汉成帝。一个朝廷的帝王,考虑的一定是国家的整体利益,根本不会顾及一个小女子的个人感受。于是,汉成帝下诏命王昭君遵从匈奴的风俗。无奈之下的王昭君,强忍内心的极大屈辱,被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纳为妻。复株累单于对王昭君也宠爱有加,与王昭君育有两女。但在与王昭君共同生活了十一年后,复株累单于去世。二年后,王昭君病逝。
王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联姻后,汉、匈之间和睦相处达40余年。王昭君的委曲求全,换来了汉匈的和平与繁荣。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南岸,伫立着巨大的昭君墓“青冢”。此外,在大青山南麓还有多处昭君墓。究竟王昭君葬在如何处,现在还不得而知。但如此多的昭君墓的出现,可见王昭君深为人们爱戴。
王昭君的一生的经历是:
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与貂蝉、西施、杨玉环(杨贵妃)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汉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选入宫,成为宫女。竟宁元年(前33年)正月,时为匈奴单于的呼韩邪第三次朝汉自请为婿,王昭君奉命嫁与其为妻,号为宁胡阏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师,后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两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后,葬于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到了晋朝,为避晋太祖司马昭的讳,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入宫待御
王昭君出生于南郡秭归县(今湖北兴山县)的一户平民之家,汉元帝时,以民间女子的身份被选入掖庭,成为了一名宫女。汉宣帝时,匈奴发生内乱,五个单于分立,相互攻打不休。其中有一个呼韩邪单于,被别的单于打败,逃到汉朝来,亲自朝见汉宣帝。呼韩邪单于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
出塞和亲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正月,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请求娶汉人为妻。元帝遂将昭君赐给了呼韩邪单于,并改元为竟宁。单于非常高兴,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公元前33年昭君抵达匈奴后,被称为宁胡阏氏。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右日逐王。
匈奴生涯
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去世,大阏氏之子雕陶莫皋被立为复株累单于。依照匈奴婚俗,父死,子可以娶后母,于是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
(据《后汉书》记载,呼韩邪单于死后,复株累单于想娶昭君为妻。昭君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中原,成帝拒绝了她的请求,敕令昭君遵从匈奴习俗。)
鸿嘉元年(公元前20年),复株累单于去世,且糜胥继任为搜谐若鞮单于。昭君与复株累单于共同生活了十一年,生有二女,长女名须卜居次,次女名当于居次。
婚后
王昭君先后被迫嫁给匈奴王父子。昭君嫁三年,呼韩邪单于去世,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习俗昭君应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 昭君向汉廷上书求归,汉成帝敕令“从胡俗”, 于是昭君复嫁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单于雕陶莫皋,两人被迫再次共同生活十一年,复株累单于去世。
抵达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并为呼韩邪单于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师,封为右日逐王。婚后的第三年,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逝世。
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继承了单于的职位,依照匈奴的礼俗,王昭君成了雕陶莫皋的妻子。生下两个女儿,长女叫云,次女叫当,后来分别嫁给匈奴贵族。
雕陶莫皋与王昭君过了十一年的夫妻生活而去世,这时是汉成帝鸿嘉(元年前20年)王昭君已经三十三岁,正是绚烂的盛年,公元前33年,王昭君奉汉元帝之命出塞和亲,嫁给南匈奴的呼韩邪单于。两年之后,即西元前31年,呼韩邪单于就抛下娇妻幼子撒手人寰。按照匈奴的祖制,王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的长子,新即位的复株累大单于。生育了两个女儿,但昭君的悲剧并未到此为止,十一年后,第二个丈夫也先她而去了。据野史记载,她又被命嫁给新单于,复株累的长子,也就是呼韩邪的孙子,昭君终于承受不住,彻底崩溃了,她最后选择了服毒自尽。但在正史中,王昭君一直活到53岁,在当时可算十分长寿。
身后之事
元始二年(2年),王莽掌握朝政,取得王太后,赏赐乌珠留若鞮单于,令其送昭君长女须卜居次返回中原,进宫服侍王太后。初始元年(8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次年,王莽换单于玺,改授新匈奴单于章,匈奴不满,遣将兵众万骑,屯兵塞下,汉匈关系恶化。
天凤元年(14年),须卜居次夫妇劝单于议和,汉廷派昭君侄王歙为和亲侯。次年,汉匈议和,王莽改匈奴为“恭奴”,单于称“善于”,赐以印绶。
泰始二年(266年),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昭为文帝,为避司马昭的讳,王昭君被改称明君,史称“明妃”。
王昭君(约前52年—约前15年),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王明君。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
人物评价:
王昭君的历史功绩,不仅仅是她主动出塞和亲,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后,使汉朝与匈奴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增强了汉族与匈奴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是符合汉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与她的子女后孙以及姻亲们对胡汉两族人民和睦亲善与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她得到历史的好评。元代诗人赵介认为王昭君的功劳,不亚于汉朝名将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34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汉宣帝为什么能彻底打败匈奴,
下一篇: 历史上真实的蔡文姬蔡文姬与曹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