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冯唐的生平简介冯唐属于典型的找抽型人才吗,(冯唐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历史典故 2023-07-22 02:04:09

才子王勃曾说“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指的是老来难以得志,功高却不爵的郁闷不得志之情。当你还不了解冯唐这个人的时候,听到这句话你可能还会替他感到遗憾,等你了解过后你就会发现一件事,冯唐之所以会老了才受到重视,都是因为他的那张嘴,真的太欠抽了!

现在我们都说“双商高”才是真的人才,我们没办法说情商和智商哪个更好,但是情商往往比智商更好用这一点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吧。冯唐属于典型的欠抽型人才,他的情商真的不高,要不是他伺候的是汉文帝、汉景帝这种杀戮之气不重的皇帝,他能死上千万遍去了。

冯唐祖上是赵国人,汉朝时期,他以孝行著称于世,后来受人举荐做了中郎署长,得以近身侍奉汉文帝刘恒。

有一次,汉文帝乘车偶遇了冯唐,便叫住他问道:“老人家呀,你这么大年纪怎么还在当郎官?你是哪里的人呀?”冯唐如实回答了文帝的问题,称自己祖上是齐人,因他有孝行而受人举荐当了郎官。文帝听完以后不知怎的竟突然生出了很多感慨,便继续与冯唐聊到:“曾经我还在代国的时候,尚食监高祛总是向我提起赵国的将领李齐是多么贤能,讲李齐在钜鹿之战中的表现是多么英勇,以致于我现在天天想的都是李齐这样的将才,老人家听说过这个人吗?”稍微有点眼色的人冯唐的生平简介也知道,汉文帝对这个叫李齐的赵将很是欣赏,再不会接话也知道夸上两句吧,冯唐倒好,直接嫌弃般的回答道:“这人比不上廉颇、李牧!”

文帝感觉自己被当众打了一耳光,按冯唐这话的意思,他就是没眼光,放着好好的战国四大将之二的廉颇李牧不欣赏,居然看上李齐这等无名之辈!文帝气得脸色铁青,憋着杀掉冯唐的想法好言好语的问:“你凭什么这样说呢?”冯唐毫无察觉,回答:“我祖父曾与李牧交好,我父亲又曾与李齐交往甚密,所以他们俩的实力如何我都清楚。”

此时的文帝想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这聊天太尬了,实在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就对冯唐说:“要是我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人才就好了!有了他们我还需要烦恼匈奴的问题吗?”冯唐听了十分不屑,继续嘴欠:“想多了吧,就算有了他们您也不会重用他们!”这下汉文帝的怒气再也憋不住了,他甩甩衣袖果断决定离这个冯唐越远越好。

回去以后,汉文帝想了又想,虽然冯唐的话令人愤怒,但是他还是想知道他那样说的原因,便再次召见了冯唐。这一次文帝直接质问冯唐:“你胆子大啊,居然敢在那么多人面前侮辱我!”此时此刻冯唐才后知后觉的知道文帝这是生气了,他赶紧解释:“陛下啊,我这人说话就是不会拐弯,您别介意。”文帝:我杀了这人,百姓不会说我欺负老人吧!

后来匈奴大举侵犯汉朝边境,还杀死了北地都尉孙卬,文帝好奇的问冯唐:“你为何说我不会任用廉颇和李牧?”冯唐想也没想就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听说云中郡郡守魏尚因多报了几颗人头就被革职查办了,朝廷那么多人,他可是唯一一个能镇压住匈奴的人,您还不是把人抓了!换做李牧那样的,早在您手里死了好几遍了。”文帝:好气哦,但还是要保持微笑。文帝认为冯唐说的很有道理,便放了魏尚。

后来,景帝、武帝时期,冯唐都曾被举荐,但终因年龄太高而作罢。像冯唐这种情商不高的臣子,幸好他遇到的是文帝这种性情温和的皇帝,否则早就把自己作死了。

冯唐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名人王勃曾在他的名作《滕王阁序》中留下过这样一句名言: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顾名思义,这个八个字就是说冯唐此人容易老,李广该男难封侯。其实,关于飞将军李广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有所耳闻的,甚至曾或多或少地也感慨过其时运不齐。但对于冯唐,恐怕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再对于“冯唐易老”的原因,则更不知道那是什么鬼了……

1.

事情得从头说起。

早在汉文帝时期,冯唐同志就以孝闻名,入仕为官,任中郎署长,统领皇帝侍卫。官职不高不低,年纪却已不小。

某一天,文帝乘辇出行,经过中郞署时,有意让车驾停了下来,并与冯唐攀谈起来,先是家长里短,后又论及天下大事。闲谈中,文帝说起了赵国曾经的一个名将李齐,并大加赞赏,恨其不能为己所用。

照常理而言,领导说什么,下属自然就该应承什么,甚至还应赶紧搜肠刮肚,找更多的论据以加强领导的论点。

但,冯唐不同。他这个人比较直,也不太在懂什么与领导对话的艺术。因此当文帝还在那细细回味的时候,他竟突然来了一句:“李齐何值一提?赵将廉颇、李牧那才是将才”!

这话一说,文帝立即有点小尴尬,心思你特么是在怀疑我的品味……但文帝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反问了一句:“何以见得”?

冯唐当即说道:“臣之祖父在赵国时,为官率将,与李牧相善,臣之父亲在任代国丞相时,与李齐也很熟,故对其斤两,十分了然”。

斯时的文帝,正处在匈奴犯境的困扰当中,因此对旧时名将,都颇为倾慕,而及待冯唐说到李牧远比李齐强时,思贤之心更渴,于是一激动、一拍大腿就说到:“朕恨不能得到廉颇、李牧这样的大将,不然何患匈奴”!

可没想到,冯唐竟又吐出一颗炸弹:“即便陛下能得到这样的大将,也不见得能用的了”。这颗炸弹,当即将文帝炸得满脸乌黑,他勃然大怒、拂袖而去,那一刻,他真想亲手宰了冯唐。

2.

但文帝毕竟还是脾气好。在他回宫的一小段路上,将怒气也散去了一大半,心情渐趋平复。因为他一直以“好皇帝”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而好皇帝是得听得进去不和谐、甚至极不和谐的声音的。

当坐了一会儿后,文帝又命人将冯唐召来,心思继续跟其过过招,也了解了解自己为何这么不堪的原因。冯唐趋入后,俯首跪下,也不说话。文帝坐在上首,隔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冯唐啊、冯唐,朕恨不得杀了你”!

冯唐继续不说话。文帝这时缓和了一下语气又说道:“朕是不济,但毕竟大庭广众,你就不能给朕留点面子吗”?

冯唐这时才抬起头说道:“臣粗鲁,不懂得避讳”……

“粗鲁不粗鲁先搁在一边,朕倒是想听听为什么你觉得朕用不了廉颇、李牧”?

冯唐清了清嗓子说道:“上古时期的帝王的用将之道是:国门以内,听制于寡人,国门以外,由卿定夺。且意诚词卑”。“臣之此说,并非信口胡言,据臣祖父所讲,李牧为赵将时,边塞税收均由李牧全权处置,犒赏将士,朝廷不从中干预,也因此李牧能北逐单于、东破林胡,西抑强秦而南支韩魏……但当赵王迁上任后,情况就已大变,致使一代名将死于馋言之下”!

冯唐见文帝听的入神,于是借机继续说道:“再说当下,臣听闻云中太守魏尚也颇有李牧风范,尽将租税飨士卒,并出私钱,五日杀一牛,以犒赏军民。也正因此,将士用命、上下一心,匈奴不敢犯境。如此大功,未见陛下嘉赏,但却只因上报的数据与实际差了六颗人头,陛下就下其入狱。对此,臣实在不解,故也才有了方才一说。臣知道自己愚钝,不懂避讳,时下所说,更犯大忌,自知死罪,请陛下处置”……

3.

一番并不中听的言语,此时没有再激怒文帝,反让其大喜,因为文帝知道,冯唐是推心置腹,一片赤诚。当场,文帝持节令去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擢升冯唐为车骑都尉,掌管中尉和各郡、国的车兵。

汉文帝后的七年,汉景帝立,又任冯唐为楚国丞相,但不知何因,未久便免去。待武帝即位,大举求贤,此时又有人推举冯唐,可此时的冯唐,年已九十有余,是故武帝也没在任用。

说“冯唐易老”,是因为冯唐真正见用之时,年过花甲、几近古稀,所以王勃慨叹天不假年,才未早现。

当然,也有人对冯唐这一生命轨迹的评价是:“该”。而“该”的背后即是说其“作”,大架子、臭脾气,不懂得变通……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里的冯唐是谁?

冯唐: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人,西汉大臣,其祖父为战国赵国中丘人,他的父亲移居到了代地。其以孝行著称于时,为中郎署长侍奉汉文帝。因为冯唐出仕尚晚,有才能却一直不受重用。汉武帝时选求贤良,有人举荐冯唐,可是他已九十多岁,难再做官了。

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原文选段: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译文:

唉!命运不顺,路途艰险。冯唐容易老,李广封侯难。把贾谊贬到长沙,并不是没有贤明的君主:梁鸿到海边隐居,难道不是在政治昌明的时代吗?不过是君子能够察觉事物的先兆,通达的人知道自己的命数罢了。

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这样即使喝了贪泉的水。仍然觉得心清无尘;处在干涸的车辙中,还能乐观开朗、北海虽然遥远,乘着旋风还是可以到达;过去的时光虽然已经消逝,珍惜将来的日子还不算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高宗时,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年)的重九日,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作者南下探亲,路过这里,也参加了盛会,即席赋诗,并写了这篇序。

文章主旨:

文章由洪州的地势、人才写到宴会;写滕王阁的壮丽,眺望的广远,扣紧秋日,景色鲜明;再从宴会娱游写到人生遇合,抒发身世之感;接着写作者的遭遇并表白要自励志节,最后以应命赋诗和自谦之辞作结。

全文表露了作者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文章除少数虚词以外,通篇对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多,对得整齐;又几乎是通篇用典,用得比较自然而恰当,显得典雅而工巧。

-冯唐

-滕王阁序

冯唐的基本资料,谢谢

冯唐简介

冯唐,男,生于一九七一年,北京土著。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美国Emory大学MBA。
主要经历

曾就职于麦肯锡公司,从事旧时被称为军师、幕僚或师爷的工作。现居香港,供职于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国企,为国效力,为自家稻粱谋。已出版长篇小说《万物生长》和散文集《猪和蝴蝶》,即将出版长篇小说《北京北京》和长篇小说《欢喜》。

这个网站有很多关于他的消息,这些资料也是从那里找的,点进去看看:.cn/people/fengtang/

冯唐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为:汉文帝时的冯唐难道还不算是个奇伟的人才吗?可就因为出身微寒,白头发了仍不被重用.

全诗为:

咏史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此句涉及到一个典故:冯唐是西汉时期一位奇才,然而在文帝景帝是均得不到重用,待到武帝时期有被重用的迹象,可此时斯人已然九十多岁。固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等等感慨。

冯唐,西汉时赵国中丘(今邢台内邱)人,后徙居西汉代郡(今张家口蔚县),《史记》、《汉书》有传。文帝时,为中郎署长,年已老。曾在文帝前为云中守魏尚辩解,指出“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景帝任楚相。

冯唐经常因为这样几篇文字而被人提到:其中一篇是初唐四杰之一的少年天才王勃所作的《滕王阁序》,在这篇传世杰作中,王勃发出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感慨;一篇是苏轼的《江城子/江神子 密州出猎》中的一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也提到冯唐此人;还有一篇是左思在《史记》中所叹:“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详情请参考:/v519709.htm?ch=ch.bk.innerlink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34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