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蔡邕的生平简介蔡邕的历史评价如何,他是怎么死的,

话历史 2023-07-22 01:58:50

蔡邕,字伯喈,人称“蔡中郎”,是大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也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擅长音律。中国古代历史上不缺才子,蔡邕被人们视作东汉的一枚旷世奇才,那他的才到底体现在哪里呢?

蔡邕涉猎广泛,在文学、数术、天文、音乐方面都有建树,因此朝廷才几次三番的征召他。汉桓帝时期的中常侍徐璜、左悺等五侯听说了蔡邕的高超琴技后,将其推荐给汉桓帝,但是蔡邕不肯替这群人弹琴,于是走到半路的时候他假装有病,又返回到家中。

蔡邕作为汉代最后一位辞赋大家,共有104篇文章传于世,生前藏书多达上万册,创造了“飞白书”这种字体。传说中国四大古琴之一的焦尾琴就是蔡邕所打造的,蔡邕能弹会唱,还能听出音乐中的杀意。

除了才能,蔡邕被大家记住的更多的是他高尚的情操。蔡邕的长辈们都有很好的德行,在当地名气很高,到了蔡邕这一代,蔡邕也格外遵守孝道,是个有名的大孝子。他的母亲病重时,蔡邕天天服侍,没有丝毫怨言。

另外,蔡邕在朝堂上还敢于仗义直言,一看就是个直肠子,有什么说什么,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那时,汉灵帝喜欢作辞赋,谁能写出好的辞赋,谁能给他讲有意思的故事,那他就升谁的官,因此有很大一批市井小民谎称他们是当地的孝子,从汉灵帝这里获得了封赏。177年,全国灾害频发,汉灵帝下诏自省,蔡邕趁机上奏密言七事,坦率讲出自己对朝政的一些见解,举报了那群谎报孝子之名的人。

鲜卑首领檀石槐率兵侵犯汉朝边境时,汉灵帝派人出征鲜卑,蔡邕极力阻止,但是没有成功,结果汉朝军队大败。汉灵帝问政蔡邕,是什么原因使得上天降下这些灾害呢?蔡邕称是后宫女子以及宦官干政造成的,并上奏弹劾好几个官员贪赃枉法。汉灵帝看了蔡邕的答案,想了很久,想到想上厕所,于是在汉灵帝如厕的时候,曹节偷偷看了蔡邕的奏章,并将内容泄露出去,被蔡邕弹劾的人都记恨上了蔡邕。

之后不久,蔡邕就被人诬告到了灵帝面前,本来灵帝是打算处死蔡邕的,但是中常侍吕强怜悯蔡邕的经历,在灵帝面前替他说了许多好话,就这样,蔡邕才逃过一劫,死罪虽免,但是被全家流放到朔方。

灵帝在第二年大赦,蔡邕解放了,他想继续到灵帝身边侍奉,但是灵帝身边的宠臣们都在说蔡邕的坏话,蔡邕担忧小命不保,于是逃到吴会之地。

灵帝去世以后,董卓擅权专政,董卓欣赏蔡邕的才名,于是征召蔡邕到京城去,蔡邕一开始并不答应,结果董卓发怒,称要是蔡邕不响应征召,他就灭了蔡邕的三族,蔡邕没办法,赶紧收拾包袱去了京城。董卓也是一个惜才之人,对蔡邕自然是各种喜欢,以致于董卓死后,蔡邕还感叹他的死,颇有些遗憾的感觉。

当时王允认为蔡邕和董卓都是逆贼,把他关押起来准备杀掉,蔡邕请求不要杀他,就算砍断他的腿,但留着他的命也好,他想完成汉史的编写。马日磾也请求王允放过蔡邕,他说可以好好利用蔡邕的才能为朝廷效力。王允不肯答应,可杀了蔡邕以后他又有些后悔,但是蔡邕已经死了。

蔡邕死的时候六十岁,当时的人们听说他的死讯,都感到伤心。

蔡邕是个什么样的人?蔡邕听琴典故介绍

蔡邕是蔡文姬的父亲,也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一生几经周折,早年曾拒绝朝廷征召,后来迫于无奈只能入仕,但又因获罪被流放。直到董卓入住朝廷蔡邕才被赦免,官至祭酒。蔡邕不仅书法造诣高,还精通音律,蔡邕听琴的典故广为人知,他不仅能听懂琴声内在的含义,还能洞悉琴的弦外之音,可见其功力之深厚。这次我们就准备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蔡邕,看看他有哪些著名事迹。

历史上的名人,有许多人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因为儒家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一种崇尚礼乐的文化。

音乐,启迪心灵,激发想像。

在古代,人们根据旋律的进行与音调本身的抑扬变化,唤起心灵的丰富想像,来演绎和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

历史上懂音乐又痴迷音乐的人很多,高山流水谢知音的故事,比今日的“发小”与“闺蜜”,更能体现灵魂的相投。

古代,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古朴的思维让人更能拥有精神的真髓,无论抚琴长啸还是琴瑟之趣,一张琴,浪漫出无尽的美好,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感觉与意境,是大美的享受呀。
一、蔡邕赴宴辨琴声
东汉末期的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一直是令我敬慕的东汉名臣,早年拒绝朝廷征召,后出任司徒掾属,升任郎中等职,参与续写《东观汉记》。

蔡邕名气大,威望高,为人温良厚道,耿直正义,深得一部分人敬重,也令一些人厌恶,遭奸佞小人打击报复而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载。

董卓掌权后,慕其才强召为祭酒,随后三日内连续加官为侍中,左中郎将,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

董卓被诛,蔡邕因同情董卓,感叹知遇之恩,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岁。

蔡邕的才华横溢,其书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首创“飞白”书体,“妙有绝伦,动合神功”,生平藏书过万卷,著有文集二十卷。

蔡邕的才华不仅体现在文学书法上,更是精通音律,是一位弹琴高手。

据说某日,蔡邕应邀到一位朋友家中参加宴会,由于他有点事,去的稍晚了一点,当他来到主人的家门口,里面的酒席已经开始了,丝丝缕缕从室内传出了琴韵。

原来这主人特意邀请了一位善于弹琴的乐师,为客人们助兴演奏。

蔡邕对音乐的素养天份极高,还没有进屋,但被琴声吸引,如痴似醉,不由地停下来仔细聆听。

谁知不听还好,这一听着实吓了他一跳,一开始琴声悠扬,但随一波又一波的琴声,突然琴声变得高昂紧绷,沉重浑浊有压迫感,隐隐约约露出一股杀气。

主人们是请大家来作客的,怎么又暗藏杀机呢?

敏锐的蔡邕深感这事情有点蹊跷,心情无限紧张起来,他大惊失色,友人相邀,为什么这琴声杀机四伏,难道是鸿门宴?

想到那些嫉妒诽谤他的小人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当机立断,便回转身,悄悄离开了。

蔡邕是声望极高的大人物,主人听到下人报告说这位贵宾已经来到了自己家的门口,却又悄悄折回了,连忙追了出来,问个究竟,是不是礼数不够让他挑礼了。

蔡邕就直言不讳地说出了原因。

主人便拉着蔡邕来到酒席上,让弹琴的乐师来见蔡邕,并说了蔡邕来了又想走的原因。

乐师听了主人的解释,望着蔡邕不由地失声笑了,对蔡邕说:“先生莫非是刚才我看到螳螂捕蝉的缘故?”

原来,乐师在屏风后面演奏的过程中,恰好瞥见有一只螳螂,正打算捕食一只鸣蝉。那蝉已经要飞走了,而那只螳螂却迟迟没有下手,乐师心中不禁替螳螂暗暗着急。

“先生一定听出来当时我的情绪,不由自主地流露在琴声里,让先生产生了怀疑?”

蔡邕听了这番话,爽朗地笑了:“就是呀,隐隐有杀机!”

看来这琴韵真的与心境有关呀,只有精通音乐的人才会从细微处察觉到不同。
二、《焦尾琴》与《柯亭笛》
蔡邕在江南地区避难的时候,看到一户人家正在做饭,主人往灶膛中填加一块又一块的桐木做燃料,偶尔取了一块木板,随手丢入火中燃烧起来后,猛地爆发出一种非常清脆又响亮的声音。

尽管声音十分短促,而蔡邕却从桐木板爆烈燃烧的声音中瞬间敏锐地感到,这不是一块普通的木板,是一块绝佳的制琴好材料。

他迅速跑到灶膛前,从灶膛中把那块木板扯了出来,买了下来,带回家后,他用这块木材精心制作成一架琴,安上琴弦后一试,这琴声果然非同一般,声音响亮而深沉,唯一的缺欠就是琴板的尾部还残留着被火烧过的焦痕,蔡邕给这架琴起名为“焦尾琴”,于是,“焦尾”成了后世形容好琴的一个术语,演成一个典故。

蔡邕有一年到会稽的柯亭。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就地取材,都使用竹子作为建筑房屋的材料,连屋檐下的椽子都是一根根的竹子制成的。

蔡邕好奇,经过认真观察,蔡邕发现这些竹子的质地非常适应做乐器,是上佳材料。为了验证自己的判断,他随手抽出一支,凿了几个小眼,制作成笛子,随口一吹,声音悦耳动听,果然非同寻常,被人称之为“柯亭笛”,伏滔在《笛赋序》中说:“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

蔡邕是中国历史上音乐造诣颇高的人,他的女儿蔡文姬深得家传,颇有天赋,撰写了著名的《胡笳十八拍》流传于后世。

一代枭雄曹操就是倾慕蔡邕的才华,不惜重金将蔡邕的女儿蔡文姬从北地赎回来,也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

蔡邕这个人怎么样

蔡邕这个人怎么样

蔡邕这个人怎么样,蔡邕,字伯喈,是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也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蔡文姬的父亲,他在当时非常有名望,是天下皆知的名士,他对于琴和艺术有着非常高深的造诣。

蔡邕这个人怎么样1蔡邕少年时期,拜在太傅胡广门下,聪慧过人的他很快就学精了文学、数术、音律等学科。

成年后,蔡邕被征任为郎中、议郎等职,并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来,蔡邕得罪司徒刘郃等人,被流放到朔方郡,最后跑到江南避难十二年。

董卓掌权时,蔡邕被强行召为祭酒、侍御史、尚书等职,最后封为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为在王允面前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

蔡邕不仅精通音律,辞赋经史,还擅长各类书法,尤其是隶书的造诣最为深,素有“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的评价。此外,蔡邕还独创“飞白”的书体,对后世影响也非常大。

蔡邕这个人怎么样2 焦尾琴

蔡邕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

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柯亭笛

柯亭笛,也简称“柯笛”、“柯亭”。相传为蔡邕拆柯亭第十六根竹制笛,其音色优美。后泛指美笛,也比喻良才。

伏滔《笛赋序》:“柯亭之观,以竹为椽,邕取为笛,奇声独绝。” 及《晋书·桓伊传》:“(桓伊)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蔡邕柯亭笛,常自吹之。”等皆有记载。

三国著名学者蔡邕一个被冤死的举世闻名的天才



三国中的次要人物,一个悲剧人物,一个事实上的文化巨人,一个被现代人遗忘的人,就是蔡邕和蔡中郎。


图片来自网络。


蔡中郎是陈人。他是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书法家,伟大的音乐家。他是著名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作为儒家思想的实践者,他年轻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一生坎坷,当了灵帝就入朝了。他在东方读书时,整理经典,亲自立碑立书,立于国子监,为社会树立了典范。牌匾建成时,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前去瞻仰,挤满了大街小巷。他觉得这是国家事务中的腐败,于是写了一封信批评国家事务。他差点被杀,并被流放到边境.知道董卓身体不好,就埋怨他有病。但董卓的一句话让他无可奈何:我可以灭族。我没办法,只能去了,这次旅行在我的仕途上是成功的。人们说,在三天之间,有三个周历。我做到了书顶,最后我做到了左顶,这也是他被称为蔡中郎的原因。


在人妖颠倒的年代,他得到了董卓的特殊对待,埋头写作,为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董卓被杀,王允上台,对他的恩情心存感激,在酒席上叹息。王允勃然大怒,对他大吼:“董卓是国家大盗,差点推翻汉朝。作为臣子,你们应该一起怨天尤人,你却想着自己的礼义,忘记了自己的气节!既然上帝已经杀了那个有罪的人,你反而为他感到痛苦。那不是和他一起造反吗?”然后把蔡邕收押起来,交给廷尉处罚。


图片来自网络。


蔡邕递上谢罪书,要求刻墨斩脚的惩罚,以继续完成汉朝历史。大多数文人同情他,试图挽救他,但都失败了。邱听了,急忙跑到王允面前说:“伯杰是一个前无古人的奇才。他对汉朝了解很多,应该继续写下去,解决后来的历史,使之成为一代人的重要著作。而且他忠孝的名声一向可圈可点,没有理由翻案。杀了他岂不是失了威信?”


王允说:“过去汉武帝不杀司马迁,是为了写谗言,流传后世。如今国家正处于衰微之中,政权不稳,不能让奸诈谄媚的朝臣在年轻主的身边写文章。这不仅会增加圣仁,还会使我们遭受诽谤。”


离开后,马日_告诉其他人,“王云可能不会永远持续下去。有道德的人是国家的纪律;文字是民族经典。荒废的学科和经典,能长久吗!”于是蔡邕死在狱中。王允后悔了,但要阻止他已经来不及了。蔡邕六十岁。没有王子和学者不为他哭泣。著名学者郑玄听到蔡邕去世的消息后,叹息道:“汉朝由谁来决定?”


所以,蔡邕之死是中国文化的损失,他所主修的续汉书也没有最终完成。否则,我们今天读的就不是叶凡的后汉书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43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