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武帝第八子武陵王萧纪,父亲给他奠定了成就霸业的基础,但偏偏极吝啬。萧纪出征前,熔金成饼,100个金饼装一篮,足足挂了100多篮,说是论功行赏,激励将士杀敌。但战后萧纪就是不发,金银财宝不过是让大家瞧瞧!萧纪率军攻打江陵,叛者十之八九,自己也死于乱军之中。
南梁后废帝萧纪(508年—553年8月5日),字世询,又字大智,为梁武帝萧衍第八子,梁元帝萧绎之弟。萧纪自小勤学,不好轻华。后封武陵郡王、彭城太守、扬州刺史等职,后出任益州刺史;侯景之乱时,萧纪坐拥四川军政资源,不前往平乱;梁武帝死后,萧纪在世子萧圆照的提议下,于公元552年于成都即帝位,年号天正。萧纪称帝之后就面临西魏的进攻与梁元帝的讨伐;最后萧纪被被梁元帝的部将樊猛所俘,与其第三子萧圆满被杀于硖口,萧纪享年四十六岁。
梁代宗室死亡情况调查报告
萧衍8男
1、长子:萧统,早逝。有五子萧欢,善终(欢有三子萧栋、萧桥、萧樛,被侯景关押,后被萧绎害死,均无子记载。)萧誉(被萧绎所杀,无子记载)
萧察,善终。(又作萧詧,被西魏奉为西梁皇帝)萧察有八个儿子,三个早逝。萧嶚,善终,萧岿,善终。无子记载。萧岩,萧岌,萧岑,善终,无子记载。
萧譼[jiān],善终,无子记载。
萧鉴?
2、次子:豫章王萧综,一说为东昏侯萧宝卷遗腹子,统计在南齐了,这里就不算了。
3、三子:梁简文帝萧纲,被侯景所杀。
4、四子:南康简王萧绩,因病早逝。有六个儿子,其中三子无记载。另外,三子为萧会理,被侯景所杀,无子记载。萧通理,被侯景所杀,无子记载。萧乂理,被侯景所杀,无子记载。
5、五子:萧续,善终。有二子,长子萧凭因罪被诛,次子应,不慧,善终。均无子记载。
6、六子:邵陵携王萧纶,被西魏人杀死。有二子,萧坚,萧确均被侯景所杀。
7、七子:梁元帝萧绎,被杀死。
8、八子:武陵王萧纪,与萧绎正皇位,被杀。他有五个儿子。第三子萧圆满一同被杀。萧圆照、萧圆正被萧绎饿死。萧圆肃,善终。这四子无子记载。萧圆普,无记载。
1+8+5+3+ 8+6+ 2+ 2+5? 共四十个。
被杀19个
无详细记载5
病死1个
善终10个
早逝5个?
共四十个
萧纲20男
1、长子,萧大器,为侯景所杀,无子记载。
2、二子,萧大心,被侯景所杀,无子记载。
3、三子,萧大款,被西魏所杀,无子记载。
4、四子,萧大临,死于侯景之乱,无子记载。
5、五子,萧大连,被侯景所杀,无子记载。
6、六子,萧大春,被侯景所杀,无子记载。
7、七子,无记载。
8、八子,萧大成,被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9、九子,萧大封,被西魏所杀,无子记载。
10、十子,无记载。
11、十一子,无记载。
12、十二子,萧大雅,为西魏所害,发愤感疾,无子记载。
13、十三子,萧大庄,为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14、十四子,萧大钧,为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15、十五子,萧大威,为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16、十六子,萧大训,为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17、十七子,萧大球,为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18、十八子,萧大昕,为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19、十九子,萧大挚,为侯景所害,无子记载。
20、二十子,萧大圜,入西魏做官,善终,无子记载。
共二十个
被杀死16个
善终1个
无记载3个
萧绎十男
1、长子,萧方等,出征萧誉而战死。儿子萧庄被立为皇帝,后逃北齐,自缢死。无子记载。
2、次子,萧方诸,被侯景杀死。
3、三子,早亡。
4、四子,萧方矩,曾被立为太子,西魏攻陷江陵被杀。
5、五子,早亡
6、六子,早亡
7、七子,早亡
8、八子,早亡
9、九子,梁敬帝萧方智,为陈霸先杀死,儿子萧文华,无记载。
10、十子,始安王萧方略,西魏攻破江陵,被杀,无子记载。
共10人
无记载1
早亡5
被杀4个
共70人
被杀39
早亡10
无记载9个
善终11个
病死1个
?
原文 :
樊猛,字智武。幼倜傥,有干略;既壮,便弓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猛自旦讫暮,与虏短兵接,杀伤甚众。台城陷,随兄毅西上京,累战功为威戎将军。
梁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猛为司马。会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方矩遣猛率湘、郢之卒,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拒之。时纪已下,楼船战舰据巴江,争峡口,相持久之,不能决。法和揣纪师老卒堕,因令猛率骁勇三千,轻舸百馀乘,冲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薄之。纪众仓卒惊骇,不及整列,皆弃舰登岸,赴水死者以千数。时纪心膂数百人犹在左右猛将部曲三十馀人蒙楯横戈直登纪舟瞋目大呼纪侍卫皆披靡相枕藉不敢动。猛手擒纪父子三人,斩于絺中,尽收其船舰器械。以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仍进军抚定梁、益,蜀境悉平。
军还,迁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并前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为王琳所获。琳乘胜将略南中诸郡,遣猛与李孝钦等将兵攻豫章,进逼周迪,军败,为迪斩执。寻遁归王琳。王琳败,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迁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迁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领长沙内史。寻隶章昭达西讨江陵,潜军入峡,焚周军船舰,以功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散骑常侍,迁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即位,增邑并前一千户,馀并如故。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之济江也,第六子巡摄行州事,擒虎进军攻陷之,巡及家口并见执。时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于白下游弈,以御隋六合兵,后主知猛妻子在隋军,惧其有异志,欲使任忠代之,又重伤其意,乃止。祯明三年入于隋。
(节选自《陈书·樊猛传》,有删改)
译文 :
樊猛,字智武。幼时卓异不凡,有才干谋略。青壮年时,能射箭骑马,胆气过人。青溪之战,樊猛从早晨到傍晚,与敌短兵相接,杀伤敌人很多。台城陷落,随兄樊毅西上京城,因战功被封为威戎将军。
梁朝南安侯萧方矩为湘州刺史,以樊猛为司马。正值武陵王萧纪举兵自汉江东下,萧方纪派樊猛率领湘、郢之兵,随都督陆法和进军以抵抗萧纪兵。其时萧纪已东下,楼船战舰占据了巴江,争夺峡口,相持很久,不能解决。陆法和估计萧纪军队的士兵疲劳,便令樊猛率精兵三千,乘轻便战船百余艘,逆流直上,出其不意,鼓噪而迫近。萧纪众兵仓促间十分惊骇,来不及整顿战列,都弃舰登岸,落水而死者以千数。此时萧纪的心腹将士数百人,还在他的身边,樊猛率部伍三十余人,举着盾横着戈,直登萧纪的`战舰,瞪眼大呼,萧纪侍卫都应声而扑倒,相互枕藉而不敢动。樊猛亲手擒住萧纪父子三人,在船舱中将他们斩杀,将他们的船舰器械全部收缴。萧猛因功授游骑将军,封安山县伯,邑一千户。继而进军安抚平定梁、益二州,蜀境内全部平定。
军队回来,樊猛改任持节、散骑常侍、轻车将军、司州刺史,进爵为侯,增邑到二千户。
永定元年,周文育等败于沌口,被王琳所俘获。王琳乘胜将攻南中诸郡,派樊猛与李孝钦等率兵攻打豫章,进军逼近周迪,失败,被周迪所擒。不久逃归王琳。王琳失败,还朝。天嘉二年,授樊猛通直散骑常侍、永阳太守。改任安成王府司马。光大元年,授壮武将军、庐陵内史。太建初年,改为武毅将军、始兴平南府长史,兼任长沙内史。不久隶属章昭达向西讨伐江陵,潜伏军队入峡,焚烧了周军船舰,以功被封富川县侯,邑五百户。历任散骑常侍,改任使持节、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宣远将军、荆州刺史。入为左卫将军。
后主登基,增邑到一千户,其余都照旧。至德四年,授使持节、都督南豫州诸军事、忠武将军、南豫州刺史。隋将韩擒虎渡过长江的时候,他的第六个儿子樊巡代行州事,韩擒虎进军攻陷州城,樊巡及家人都被擒。当时樊猛与左卫将军蒋元逊率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在白下游弋,以防御隋军六合兵,后主知道樊猛妻儿在隋军中,怕他有异志,想命任忠代替他,又恐伤他的心,便停止了。祯明三年,樊猛降入隋朝。
人物生平 南朝齐中兴元年(501年),萧统生于襄阳。父亲萧衍时任雍州刺史,镇守襄阳,后乘南朝齐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梁朝。
天监元年(502年),十一月,萧统被立为皇太子。
天监八年(510年)九月,萧统于寿安殿讲《孝经》,尽通大义。讲毕,亲临释奠于国学。年十二,萧统极富同情心。他十二岁时,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刑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刑官向梁武帝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对他表示嘉许。
天监十四年(516年)正月朔旦,梁武帝临轩,冠太子于太极殿。旧制太子著远游冠、金蝉翠缨,至是诏加金博山。太子仪态优美,举止端正,读书数行并下,过目都记忆下来了。每游宴祖道,赋诗至十数韵,有的时候作剧韵,都思考一下便出来了,无所点易。帝大弘佛教,亲自讲说。太子亦素信三宝,遍览众经。乃于宫内别立慧义殿,专为法集之所,招引名僧。自立《三谛法义》。
萧统画像、塑像普通元年(519年)四月,甘露降于慧义殿,都认为是至德所感。时俗稍奢,太子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
普通七年(526年),萧统因为蜡鹅厌祷事件与父亲有嫌隙。
中大通三年(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葬安宁陵。有子萧欢、萧誉、萧、萧譬、萧鉴。
天正元年(551年),侯景立豫章王萧栋即位,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
大定元年(555年),其子萧建立西梁,追尊萧统为昭明皇帝,庙号高宗。
主要成就
梁普通年间,由于战争爆发,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的人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在主管军服事务时,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当时世风好奢,萧统“欲以己率物,服御朴素,身衣浣衣,膳不兼肉。”萧统 *** 山水,不好音乐。曾经泛舟后池,番禺侯轨盛称宜奏女乐。萧统不答,咏左思招隐诗:“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永福省他母亲的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去世后,他悲切欲绝,饮食俱废。他父亲几次下旨劝逼,才勉强进食,但仍只肯吃水果、蔬食。他本来身材健壮,等守丧出服后已变得羸瘦不堪,官民们看了,无不感动落泪。
个人著作
选的标准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即情义与辞采内外并茂,偏于一面则不收。萧统有意识地把文学作品同学术著作、疏奏应用之文区别开来,反映了当时对文学的特征和范围的认识日趋明确。后世注本主要有两种:一是唐显庆年间李善注本,改分原书30卷为60卷;一是唐开元六年(718)吕延祚进表呈上的五臣(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注本。近代以来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及中华书局以胡刻本断句,于1977年出版的影印本。
《三妇艳》
《饮马长城窟行》
《上林》
《诒明山宾诗》
《玄圃讲诗》
《咏同心莲诗》
《咏弹筝人诗》
《貌雪诗》
《示云麾弟》
《饯庚仲容》
《细言》
《上朝值雪》
孙承恩:睿资天启,令德夙闻。恭俭自居,仁柔爱人。纂辑辞章,博典籍。潜文梵教,兹其蔽惑。
赵翼:创业之君兼擅才学,曹魏父子固已旷绝百代。其次则齐梁二朝,亦不可及也。……至萧梁父子间,尤为独擅千古。
司建平:萧统,是个很渊博的学者。
轶事典故 古玄圃
“古玄圃”建于齐,改建于梁,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私园。太子于园中建亭馆、凿善泉池。邀集各人文学史泛舟湖上。游咏其间,并在此编著《昭明文选》。
顾山红豆
当时南梁武帝笃信佛教,在国内兴建了四百八十座寺院,顾山兴建的是 "香山观音禅寺",寺内还建造了一楼阁,名为“文选楼”。太子萧统代父出家来香山寺,一则为回避宫廷斗争,二则精心修编文选。一日,太子下山来到当时的集市古塘视察民情。偶见一秀丽的尼姑法号叫慧如的,无意中谈及释家精义,太子见慧如才思敏慧,顿生爱慕之情,跟踪到草庵,又就释家经义深淡而不舍,以后多次去草庵谈情说爱,但由于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尼姑,终难成眷属,尼姑相思成疾而终。太子闻讯,痛哭不已,含泪种下双红豆,并将草庵题名红豆庵,满怀相思悲苦离去。此树历经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败成枯树,但到乾隆年间忽又在主干上萌生四株新枝,一直长到现代,犹如虬龙老树了。
衣冠冢太子庙
昭明太子长期深受秋浦池州人民爱戴,是因为昭明太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关注百姓生活。519年以前,池州一直大旱,田间颗粒无收,在池州百姓发生严重的饥荒时,萧统(昭明太子)目睹这一切,多次上书给皇上,亲自安置送粮赈灾,才使池州百姓度过劫难。在萧统逝后,池州百姓哭声一片,因敬昭明之德,仰昭明之才,特向朝廷请来了昭明的衣和帽子,在昭明生活过的秀山建造了昭明太子的衣冠冢和太子庙。世世代代都供奉着昭明的牌位(称作“案菩萨”)至今。
昭明钓台
昭明太子与贵池有着特殊的关系,贵池当年叫石城,是昭明的封邑,昭明是贵池人民心目中的救世主。天监年间,石城大旱,田地龟裂,禾苗枯死,赤地千里,饿蜉遍野。昭明太子闻讯赶来石城,开仓放粮,救济灾民,深受百姓爱戴,颂为救星,视作神灵。
萧统求雨萧篁塘
在义西萧皇塘村一带的地里劳动,经常可以挖掘到一些破碎的砖瓦。而民间传说,在很久以前,这一带经济曾经较发达、人口众多,不到四五平方公里的山沟,就有村庄18个。可是到了南北朝的梁朝时,天遇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再加上瘟疫流行,村民饿死病死的很多,村落就此衰败萧条。
此时梁朝大兴佛教,昭明太子萧统巡视各地,代父亲在全国各地选择地方建造寺庙。这一天他来到义乌,听人说义西大旱又生瘟疫。他为救民于水火,立即赴义西赈灾。
他从吴店经野毛山往里走,沿途只见百姓纷纷外逃谋生,一路上他费尽口舌劝说百姓回乡居住。当他来到萧皇塘一带,只见十室九不全,村民个个有病色,已无法再正常生活。他立即放粮赈灾,然后又亲自进山寻找草药。他不顾山路崎岖陡峭,荆棘遍野,为此他还扭伤了脚。经过众人一起艰辛的努力,他们找到了治疗瘟疫的药。回村后他又亲自为村民们熬药送药。村民服药后疫情得到了控制。他又与村民一起在村子西北面的一口圆塘边筑坛做法事,亲自诵经求雨。法事做了7天7夜,天开始转阴,但雨还是不见下来。他觉得可能上苍怪他不诚心,又向村民打听是否有更清静的地方,村民说覆釜岩景色雄奇,清静秀丽。
他一听不顾脚痛,拖着伤脚一拐一拐上山。一路上他顾不上欣赏沿途美景,一口气登上岩顶。站在山顶,但见四周崖石陡峭,壁立千尺,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石径通岩顶,再无他途可攀。脚下辟峰村落尽收眼中,崖边幽竹秀木,清风徐徐,顿感心旷神怡。萧统不由赞叹道:“真是孤峰独秀,佛门圣地。”于是他就跪在岩头诵经求雨,老天终于下起了雨,旱情得以解除。
昭明太子见18庄人烟稀少,就动员幸存者搬迁集中居住,他还亲自为村民选择安家之所,规划村子布局。从清朝光绪23年绘制流传至今的萧皇塘村阳宅图看,该村仍显得错落有致,布局美观合理。
村民们为了不忘太子恩德,就在覆釜岩筑庙供奉他的塑像,并把此岩改名为萧皇岩,而把做法事的那口塘和村子都称为萧皇塘。
昭明太子读书处
萧统镇江招隐山读书台据清乾隆《乌青镇志》记载,梁天监二年(503年),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古池州城秀山门
秀山门是古池州城的一座城门。历史上秀山门,是宋朝池州太守为纪念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将原城西秋浦门易名秀山门。
襄阳古城昭明台
昭明台是襄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襄阳古城正中。为纪念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而建。昭明台为襄阳标志性建筑。史载:“楼在郡治中央,高三层,面南,翼以钟鼓,为方城胜迹。”
萧统读书招隐山
镇江市的南郊,有座招隐山,山上有一处坐北朝南的三间平房,窗明几净。窗外有古松修竹,窗下是清泉幽涧。这就是梁太子萧统的读书台。
家庭成员
母亲:贵嫔丁令光
三弟梁简文帝萧纲,字世赞,晋安郡王→皇太子→皇帝,谥简文皇帝
四弟南康简王萧绩,字世谨,南康郡王,谥简王
五弟庐陵威王萧续,字世,庐陵郡王,谥威王
六弟邵陵携王萧纶,字世调,邵陵郡王,谥携王/忠壮王
七弟梁元帝萧绎,字世诚,湘东郡王→皇帝,谥孝元皇帝
八弟武陵王萧纪,字世询,武陵郡王,谥贞献王
次子萧誉:字重孙。普通二年被梁武帝封为封枝江县公。中大通三年改封河东王。550年被叔父萧绎杀死。
三子萧:字理孙。中大通三年被梁武帝封为岳阳王。549年被叔父萧绎击败,逃亡西魏,西魏封其为梁王。西魏再于555年立其为梁帝,于562年去世。
四子萧譬:武昌王。
五子萧:义阳王。
史料记载 《南史》
《梁书》
《资治通鉴》
墓葬纪念昭明太子墓
南京栖霞狮子冲南朝大墓为2013年发现的两座罕见的带有明确纪年的大型南朝砖印壁画墓,具有很高学术价值,墓室曾遭严重盗毁,墓主推测为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萧统及其生母丁贵嫔。但由于种种原因,墓室发掘工作还未完成的情况下就被国家文物局下令回填了。
根据出土文物,考古工作者虽然因为专家教授与民间爱好者或错过最佳抢救性发掘时间,但正式排除了狮子冲南朝大墓是陈文帝永宁陵的可能性,而认为墓主极有可能为梁昭明太子萧统及其母丁贵嫔。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97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十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