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五代十国简介

话历史 2023-07-21 23:19:35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是五代与十国的合称,五代指的是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五个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唐末、五代及宋初,其余十个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统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上承唐末乱世,下顺宋朝承平,这阶段政局混乱,政权林立,政权更迭频繁;最有名的皇帝要属李煜,虽然不是做皇帝的料,但他诗词天赋极高,文学达到一个高峰,为战乱不已的五代十国增添一抹色彩。

五代皇帝列表

五代-后梁(907-923)

太祖朱温(852-912)907年称帝在位6年朱温,877年参加黄巢起义,后出卖起义军,成为唐朝封疆大吏,后杀唐昭帝,废唐哀帝自立,建立后梁。各朝各代,没有一个皇帝象朱温这样,建立王朝后没几年就毁在自己手里,原因竟是“扒灰”,朱温强纳自己的儿媳,后被儿子朱友珪杀死,时年61岁。
郢王朱友珪(——913)912年即位在位8个月郢王,朱温的儿子。912年,杀朱温自立,后被朱友贞杀死,时年30岁。
末帝朱友贞(888-923)913年即位在位10年朱友贞,朱温第三子,913年杀郢王自立,923年,被后唐所灭,死时他36岁。

五代-后唐(923-936)

庄宗李存勖(885-926)923年称帝在位3年李存勖,父李克用,唐朝时封晋王,死后,李存勖袭爵。923年称帝,建立后唐,定都洛阳。称帝后大修宫舍,广采美女,滥用酷刑,于926年,被宫内伶人所杀,时年42岁。
明帝(867-913)926年即位在位7年明帝李嗣源,李克用义子。926年,杀庄宗自立,死于933年,时年67岁。
愍皇帝(914-934)933年即位在位4个月愍皇帝李从厚,明帝第五子。被李从珂所杀,时年21岁。
末帝(876-936)934年即位在位3年末帝李从珂,明帝义子。936年,石敬瑭引契丹攻后唐,末帝自焚,时年61岁。后唐亡。

五代-后晋(936-946)

高祖石敬瑭(892-942)936年称帝在位7年石敬瑭,后唐明宗的女婿。936年他割让燕,云十六州与辽,并任比自己小11岁的契丹耶律德光为父,被契丹封为大晋皇帝,是一个十足的无耻卖国贼,遗臭万年。死于942年,时年51岁。
出帝(914-964)(942-946)年在位,在位4年出帝石重贵,石敬瑭子。即位后加强对人民的勒索。947年初,契丹攻入开封,后晋亡,出帝受尽凌辱,死于964年,时年51岁。

五代-后汉(947-950)

高祖刘知远(895-948)946年称帝在位1年刘知远,后晋时任河东节度使。947年,契丹陷开封,他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刘知远一介武夫,不懂治国,任用酷吏,使后汉成为五代中最短的政权。他死于948年,时年54岁。京剧《白兔记》等是描写刘知远的故事隐帝(930-950)948年即位在位3年隐帝刘承祐,高祖子。950年,郭威攻入开封,后汉亡。隐帝死,时年21岁。

五代-后周(951-960)

太祖郭威(904-954)951年称帝在位4年郭威,后汉时任枢密使,950年,攻入开封,951年称帝,建立后周,他在五代的皇帝中较有文化,能招贤纳士,革除弊政,保持节俭,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
世宗郭荣(921-959)954年即位在位6年郭荣,郭威义子。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取得成功。史称“周世宗英毅雄杰,以衰乱之世,区区五六年间,威武之声,震慑夷夏,可谓一时贤主”他死于959年,时年39岁。
恭帝(950-973)(959.6-960.1)在位,在位不到1年恭帝郭宗训,世宗子。即位时才7岁。禁军首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恭帝逊位,死于973年,时年24岁。

十国皇帝列表

十国-前蜀(891-925)

高祖(847-918)891年执政蜀地,在位17年高祖王建,903年,唐昭宗封他为蜀王,907年,他建立蜀国,史称前蜀。死于918年,时年72岁。
后主(899-925)918年即位在位8年后主王衍,王建子。他贪淫好色,穷奢极欲,被后唐所灭。死时28岁。

十国-后蜀(925-965)

高祖(874-934)934年称帝在位半年高祖孟知祥,后唐时西川节度使。934年称帝,半年后死。时年61岁。
后主(919-965)934年即位在位30年后主孟昶,高祖第三子。965年,宋军入蜀,后蜀亡。

十国-吴(892-937)

太祖(852-905)892年任淮南节度使在位14年太祖杨行密,892年任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死于905年,时年54岁。
烈祖(887-909)905年即位在位3年烈祖杨渥,太祖子,905年继位为吴王,909年被徐温所杀。时年23岁。
高祖(897-920)910年即位在位11年高祖杨隆演,太祖二子。死于920年,时年24岁。
睿祖(901-938)920年即位在位17年睿帝杨溥,太祖第四子,937年,徐知诰废睿帝自立,建立南唐,吴亡。

十国-南唐(937-975)

烈祖(888-943)937年称帝在位6年烈祖李昪,即徐知诰。杨行密义子。后废吴主自立,建立南唐,即位后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但他常服丹药,终于中毒而死。时年56岁。
元宗(916-961)943年即位在位19年元宗李景。烈祖长子。他是一位昏庸无能的皇帝。但他诗词写得好,书法也不错。其“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千古名句。他死于961年,时年46年。
后主(937-978)961年即位在位14年南唐后主李煜,李景第六子。他政治上无能。但诗词成就极高。本人也极为欣赏他的作品。974年,宋军灭南唐。978年李煜被杀。时年42岁。

十国-吴(892-937)

太祖(852-905)892年任淮南节度使 在位14年太祖杨行密,892年任淮南节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为吴王。死于905年,时年54岁。
烈祖(887-909)905年即位在位3年 烈祖杨渥,太祖子,905年继位为吴王,909年被徐温所杀。时年23岁。
高祖(897-920)910年即位在位11年 高祖杨隆演,太祖二子。死于920年,时年24岁。
睿祖(901-938)920年即位在位17年 睿帝杨溥,太祖第四子,937年,徐知诰废睿帝自立,建立南唐,吴亡。

十国-闽

909年-945年(当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太祖 忠懿王 王审知 909年-925年 无
-- ---王延翰 925年-926年 无
太宗 惠帝  王延钧 926年-935年 龙启 933年-935年 永和 935年
康宗 --- 王继鹏 935年-939年 通文 936年-939年
景宗 --- 王延羲 939年-944年 永隆 939年-944年
-- 天德帝(殷王) 王延政 943年-945年 天德 943年-945年

十国-楚

武穆王 马 殷 897年-930年
衡阳王 马希声 930年-932年
文昭王 马希范 932年-947年
废 王 马希广 947年-950年
恭孝王 马希萼 950年
马希崇 950年-951年

十国-南汉

高祖 天皇大帝 刘龑 917年-925年 乾亨 917年-925年 白龙 925年-928年 大有 928年-941年 无 殇 刘玢 941年-943年 光天 941年-943年
中宗 文武光圣明孝皇帝 刘晟 943年-958年 应乾 943年 乾和 943年-958年
后主 无 刘鋹 958年-971年 大宝 958年-971年

十国-南平-荆南

武信王 高季兴 909年-928年
文献王 高从诲 928年-948年
贞懿王 高保融 948年-960年
侍中  高保勖 960年-962年
高继冲 962年-963年

十国-吴越

太祖 武肃 钱镠 904年-932年 天宝 908年-923年
宝大 923年-925年
宝正 925年-932年
世宗 文穆 钱元瓘 932年-941年 无
成宗 忠献 钱佐 941年-947年 无
无  忠逊 钱倧 947年 无
无  忠懿 钱俶 947年-978年 无

十国-北汉

世祖 神武帝 刘旻 951年-954年 乾祐 951年-954年
睿宗 孝和帝 刘承钧 954年-970年 乾祐 954年-957年 天会 957年-970年
少主 无 刘继恩 970年 无 无
英武帝 刘继元 970年-982年 广运 970年-982年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后唐闵帝李从厚简介

【五代十国皇帝列表】后唐闵帝李从厚简介

后唐闵帝李从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五代时期后唐第三位皇帝,小名菩萨奴,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母为昭懿皇后夏氏。长兴元年(930年)封宋王,长兴四年(933年)十月即位,应顺元年(934年)四月被废为鄂王,不久遇害。在位一年,时年21岁,后晋天福元年(936年)追谥曰闵皇帝。

生平概述

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明宗李嗣源临死前,派人将李从 厚从天雄召回(当时任天雄节度使,封宋王)继承帝位。他即位后,一直把潞王李从珂和石敬瑭当成眼中钉。因为李从珂是明宗李嗣源的养子,但是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因此被明宗封为潞王,任风翔节度使。闵帝李从厚一直对潞王李从珂放心不下,担心他起来造反,夺取皇位。因此.他把李从珂的儿子李重吉从朝中调到亳州任团练使,把李从珂一个已经削发出家当尼姑的女儿召进宫中作人质。就是这样,李从厚还是不放心,又将李从珂改镇河东,将河东节度使石敬瑭改镇成德,将成德节度使范延光改镇天雄,让自己的堂兄弟李从璋调任凤翔,接替李从珂的节度使职务。对此,李从珂心里非常恼怒,在部下的鼓动下。于是便拒绝朝廷命令,起兵造反。闵帝李从厚急忙派兵前去镇压。

后唐长兴五年(934)三月,朝廷军队兵临风翔城下。潞王情况危急,正在这时.朝廷军中羽林指挥使、偏将扬思权突然反戈,率众投降潞王李从珂。李从珂于是便重整旗鼓,率领兵马直接攻打洛阳。不久,李从珂率军攻打并夺取了陕州。闵帝听说陕州失守.便打算逃到魏州,召见盂汉琼,让其去魏州安置。但是,盂汉琼不 *** 命,闵帝只好只身匹马逃出洛阳,奔向魏州。四月一日,闵帝到达卫州(今河南汲县)时。遇见石敬瑭.认为得救,于是没有再去魏州。石敬瑭原来也和潞王李从珂一样,是被闵帝不相信的将领之一。

现在看见闵帝单身逃来,便把他安置在驿馆之中,自己却率军向洛阳进发,与李从珂会合。四月四日,李从珂进入洛阳。六日即皇帝位。是为末帝。末帝废闵帝李从厚为鄂王。派王弘贽将驿馆迁至卫州州署。九日,末帝派王弘贽的儿子王峦用药酒去杀闵帝。闵帝知是药酒不肯喝,王峦就用绳子将闵帝活活地勒死了。后晋高祖石敬瑭称帝后,将他谥为闵皇帝。

李从厚个性仁慈,对兄弟很和睦,虽遭李从荣忌恨,却能坦诚相待,所以当时才能逃过一劫。等到即帝位后,本来与李从珂也没有过节,只是因轻易地听信周遭人的谗言,才会招来大祸。

中国古代各朝代顺序表!

虞→夏→有穷→寒→夏→商(殷)→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秦→西楚→汉【西汉】→新→汉【玄汉、东汉、蜀汉(曹魏、孙吴)】

三国【魏、蜀汉、吴】→晋【西晋(东吴)、东晋(北魏)】

南北朝【南朝、刘宋(北魏)、南齐(北魏)、梁(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陈(北齐、北周、隋)】、北朝【北魏(刘宋、南齐、梁)、东魏(西魏、梁)、西魏(东魏、梁、北齐)、北齐(西魏、梁、北周)、北周(北齐、陈)】→隋(陈)→唐(武周)

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宋 (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大蒙古国、元、北元)→明(明、南明)→清→近代(中华民国)→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

虞朝:约前36世纪初-约前21世纪初 有虞(今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 黄帝 颛顼 虞幕。

夏朝:约前2070年-前1600年斟鄩阳城(今河南洛阳) (今河南登封)夏王禹 夏王启 夏王少康。

有穷:前1981年-前1973年鉏(今河南滑县) 有穷王夷羿。

寒朝:前1973年-前1933年寒水(今山东潍坊)寒王寒浞。

商(殷)朝:前1600年-前1046年前1600年-前1300年(商) 约前1300年-约前1046年(商(殷))亳 殷(今河南商丘)(今河南安阳)商王汤 商(殷)王盘庚。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周文王姬昌,西周武王姬发。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平王姬宜臼。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战国:前475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咸阳(今陕西咸阳) 秦始皇嬴政。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彭城(今江苏徐州) 西楚霸王项羽。

汉朝:前202年-263年(包括蜀汉)。

西汉:前202年-公元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汉高祖刘邦。

新朝:公元8年-公元23年长安(今陕西西安)新太祖王莽。

玄汉:公元23年-公元25年长安(今陕西西安)玄汉更始帝刘玄。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汉光武帝刘秀。

三国时期:220年-280年。

曹魏:220年-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魏武帝曹操 魏文帝曹丕。

蜀汉:221年-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蜀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222年-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吴大帝孙权。

晋朝:265年-420年。

西晋:266年-31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西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年-420年建康(今江苏南京)东晋元帝司马睿。

十六国:304年-420年。十六国末期:420年-439年。

南北朝:386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

刘宋:420年-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刘宋武帝刘裕。

南齐:479年-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南齐高帝萧道成。

南梁:502年-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梁武帝萧衍。

南陈:557年-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陈武帝陈霸先。

北朝:386年-589年。

北魏中后期:420年-557年平城 洛阳(今河南洛阳)(今山西大同)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孝文帝元宏。

东魏:534年-550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532年-556年长安(今陕西西安)西魏文帝元宝炬。

北齐:550年-577年邺城(今河北邺镇) 北齐文宣帝高洋。

北周:557年-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隋朝:581年-618年长安(今陕西西安)隋文帝杨坚。

唐朝:618年-690年 705年-90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唐高祖李渊唐中宗李显。

武周:690年-705年神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武周圣神皇帝武则天。

五代:907年-960年。

后梁:907年-923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梁太祖朱温。

后唐:923年-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晋:936年-947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晋高祖石敬瑭。

后汉:947年-95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 后汉高祖刘知远(暠)。

后周:951年-960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周太祖郭威。

十国:907年-979年。

辽朝(契丹):907年-1125年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西辽:1123年-1218年,都虎思翰耳朵,辽德宗耶律大石。

宋朝:960年-1279年。

北宋:960年-1127年东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太祖赵匡胤。

南宋:1127年-1279年临安(今浙江杭州)南宋高宗赵构。

西夏:1038-1227年兴庆(中兴)(今宁夏银川)西夏景宗李元昊。

金朝:1115年-1234年中京(今北京市)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大蒙古国:1206年-1260年曲雕阿兰(今蒙古国肯特省)蒙古(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朝:

元:1271年-1368年大都(今北京市)元(蒙古)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北元:1368年-1489大都(今北京市)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韩宋:1355年-1366年,都开封,小明王韩林儿。

明朝:

明:1368年-1644年应天(今江苏南京) 京师(今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 明成祖朱棣 南明 1644年-1683年 行在 (今北京)明安宗朱由崧。

南明:1644-1683年

清朝:1636年-1912年盛京 京师(今辽宁沈阳)(今北京市)清(后金)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北平 (今北京市)袁世凯(北洋军),(后南京)孙中山,蒋介石。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悠久,朝代更是零星纷繁。每朝的创建者要首办的事就是确立国号,即朝代名称,简称朝名。

朝代名称是由什么决定的

大致有五个来由:由部族、部落联盟的名称而来,来自创建者原有卦号、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

夏:据传禹曾受封于夏伯,因用以称其政权为“夏”。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夏”,姒少康在纶城(今河南商丘虞城西)中兴夏朝,恢复夏朝的统治,史称“少康中兴”。

商:相传商族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今河南商丘南),以后就以“商”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商”作为国名,定都亳(今河南商丘谷熟镇)。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又以“殷”或“殷商”并称。

周:周人到古公亶父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周”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西周”和“东周”的称号。

秦:据《史记》记载,本为古部落,其首领非子为周孝王养马有成绩,被周孝王赐姓为“嬴”,并赐给了一小块土地(今甘肃天水县,另说是陇西谷名)。后来襄又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皇统一六国,始建秦国。

汉: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其封地在汉中。后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汉”。汉朝前期都长安,后期都洛阳,故从都城上有“西汉”和“东汉”,从时间上有“前汉”和“后汉”之分。

新:王莽所创的朝代(国号)“新”的含义:新的本义是改旧、更新。西汉后期在天人感应的五德终始学说支配下,社会政治涌动着一种新德代替旧德的思潮,在这样的背景下,王莽以新德的代言人自居,“革汉而立新、废刘而兴王”,并最终完成“再受命”的代汉过程。

汉为火德,为赤帝,王莽为土德,自称是“托于皇初祖考黄帝之后”,依照五行相生之理,土德代火德,意在赤帝传黄帝,天命授之。

魏:汉献帝曾封曹操为“魏公”、“魏王”爵位,曹丕代汉后便称“魏”。以皇室姓曹,历史上又称“曹魏”。曹操谥号魏武帝。

蜀(汉):刘备以四川为活动地区,蜀指四川。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又称“季汉”。

吴:孙权活动于长江下游一带,历史上曾建吴国,曹魏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史称“孙吴”;又以地位在东,也称“东吴”。

晋: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灭蜀后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他的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皇帝,国号“晋”。

隋: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为“随朝”。他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改为“隋”。

唐: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称“唐王”,后废杨侑建唐朝。

辽:辽原称“契丹”,契丹是族名,改“辽”是因居于辽河上游之故。

宋:后周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史,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赵匡胤为宋州节度使。故陈桥兵变后,发迹在宋州,国号曰“宋”。

西夏:拓拔思恭占据夏州(今陕西横山县),建国时以夏州得名,称“大夏”。因其在西方,宋人称“西夏”。

金:金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位于按出虎水(今阿什河),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为“按出虎”。

元:据《元史》记载:“元”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是取《易经》上“大哉乾元”句中的“元”,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与图腾有关,有的认为与佛教有关。

明: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

所以又称“光明教”。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称“明王”(他的儿子韩林儿称“小明王”),都体现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国号称“明”。

清:满族是女真族的一支。女真族在北宋时建立金国。明末女真势力复强,重建金国(后金)。

后金为了向外扩展,割断了同明朝的臣属关系,清太宗皇太极把“女真”改为“满州”,把“金”改为“清”。

在宋时女真人受制于契丹人,他代针对“辽”字在契丹语中是 “铁”的意思,因此命名“金”,表示比铁更坚强有力,可以压倒“辽”。“金”改“清”的原因,史学家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皇太极要避免引起尖锐的矛盾。

-中国历史朝代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9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