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五代十国武将排名:五代十国的名将有哪些,

人生百味 2023-07-21 23:18:21

1、李存孝:为晋王李克用养子之一,号十三太保,拜飞虎将军、勇南公,领三千飞虎军。此人身材瘦小、力大无穷,擅使一柄毕燕挝,天下无人能在他手上走过三回合,是一李元霸式人物。李存孝收服的两员左右部将,一个叫薛阿檀,一个叫安休休,均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讨伐黄巢起义军时,李存孝曾率十八骑冲杀黄巢八万人马,并且冲进长安、焚烧粮仓,把黄巢军杀得片甲不留。

2、史建瑭:为白袍将军史敬思之子,雁门人,擅使一口花刀,在与王彦章大战二百合后,抽铁鞭猛击王彦章后背,将其打得抱鞍吐血落荒而逃。

3、王彦章:号铁枪将,擅使一条大铁枪,为后梁大将,威震五代各国。李存孝死后,王彦章率弟与晋王李克用大战,杀其上将四十三员,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大败李克用军。后在与高思继的交战中,使用回马枪枪挑高思继,令唐军闻风丧胆。

4、高思继:“白马银枪”高思继,与王彦章并列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家枪威震天下。在与王彦章的战斗中,二人大战三百回合不分胜负。第二次交锋时,王彦章只得使计诈败诱高思继追来,遂使回马枪杀之。

5、刘知远:为后汉王,沙陀部人,继位之后又改名为刘嵩。刘知远擅使一口金刀,号“金刀王”,文武双全,勇贯三军。刘知远早年投到李嗣源的手下当兵,由于作战勇敢,被升为偏将,和石敬瑭一起共事。在李嗣源和后梁军队激战于黄河岸边的德胜的时候,石敬瑭的马甲突然断裂,几乎就要被后梁军队赶上了,这时,刘知远将自己的马换给了石敬瑭,自己则骑上石敬瑭的马,掩护石敬瑭后撤。事后,石敬瑭非常感激他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他担任河东节度使后,石敬瑭就将刘知远要到自己手下任职,做了他的亲信大将。

6、王彦童:铁枪将王彦章的弟弟,与其兄一样异常勇猛。在与晋王李克用的会战中接连杀死李家六名太保,但却在单枪匹马追击李克用时,被李克用的军师周德威用计,使人装扮李存孝,扯出飞虎将军旗。王彦童以为李存孝复生,惊惧气恨交并,竟然吐血身亡。

7、高行周:“白马银枪”高思继之子,继承了祖上的高家枪,英勇无敌。高行周出道后为替父报仇,大战王彦章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其子高怀德、高怀亮,亦是子承父志,作战勇猛,为北宋开国功臣。

8、庞师古:后梁王朱温的护卫将军,曹州南华人,使一对流星锤,勇猛过人。朱温被刘知远杀败围困后,庞师古单人独骑杀入重围,救出朱温。

五代十国武将的排名:五代十国的名将有哪些?9、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阳五,朔州马邑人。周德威最初跟随李克用,骁勇而擅骑射,并且兼为军师之职。他不但勇猛过人,而且智谋和胆略也非常出众。因为长期在边塞地区,所以军事经验非常丰富,他仅凭观看烟尘便可以判断出敌人的数量。周德威长得人高马大,面皮黝黑,平时表情就很严肃,即使在笑的时候也不改变。在杀敌的阵前更是凛凛然充满肃杀之色。出众的胆识和智谋使周德威在五代成为一员猛将、一员名将。

10、葛从周:字通美,濮州鄄城人,祖父葛阮,父亲葛遇贤,曾被授兵部尚书之职。葛从周少年时就很豁达,而且极有智谋,最初参加了黄巢的起义军,在军中逐渐升至军校。朱温在王满渡大败黄巢军队后,葛从周便和霍存、张归霸等人一同投降了朱温,此后就一直为朱温的霸业四处征讨,成为朱温的一员勇将、一员常胜的大将。葛从周是个百分之百的武将,从来不参与政治斗争,只知如何完成作战任务,建功立业。所以他深受朱温的器重。

11、石敬瑭:唐朝沙陀部人,父亲名叫臬捩(音聂列)基,据说是汉景帝时丞相石奋的后代。曾在李嗣源手下担任河东节度使,跟随李嗣源转战各地,成为李存勖的一员骁将。在和刘寻对阵交战时,刘寻袭击还没有列好阵势的李存勖,军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领十几名亲军驰入敌阵,东挡西杀,左冲右突,遏止住了敌人的攻势,掩护李存勖后撤。事后李存勖对他也大加赞赏,石敬瑭由此而名声远扬。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还多次救过他的岳父李嗣源。在晋军和后梁军队激烈争夺黄河沿岸时,晋军先攻下了杨柳镇(今山东东阿东北),李嗣源却中了梁军的埋伏,危急时刻又是他这个爱婿率军拼死掩护他撤退,才得以领兵突出重围。不久后,梁晋又大战于胡柳陂,由于李存勖的冒险出战,使军师周德威不幸战死,石敬瑭又率领他的左射军和李嗣源一起重整军队,将后梁军队杀得损失殆尽。

12、李嗣源:为后唐明宗,是唐朝沙陀部人,本名邈佶烈,成为李克用的养子后改名为李嗣源。父亲李霓原是李国昌的部下。在父亲死后,仅仅十三岁还是个少年的李嗣源就因为勇武超群而被李国昌收到自己帐下,做了他的侍卫。每次围猎时,李嗣源仰射飞鸟,拉弦必中。不久,李克用便将他要到身边,更加器重,而且收他为养子。李克用的眼光确实不错,在上源驿事件中,李克用被朱温派兵围攻,险些丧命,就是他的这个养子李嗣源,一个刚刚十七岁的小青年,竟在乱军之中拼死保护着李克用躲开雨一般的飞箭翻越高墙,逃出虎口,而且自己毫发无损,其他许多勇将却战死很多。等李克用镇守河东时,李嗣源率领李克用的骑兵卫队随同征战,屡立战功。当时的李存信是蕃汉大将,但他每次出兵作战总是战绩不佳,李克用便让李嗣源做了他的副将,一同出征,有了李嗣源的帮助,李存信每次都能大胜而归。

13、李罕之:晋王李克用手下官拜河阳节度使,擅使一条镔铁棒。曾与符存审二人双战李存孝,被李存孝将镔铁棒弯成一个圈状。李存孝爱惜他的勇力,将其二人收服于帐下。

14、符存审:擅使一条镔铁戟,由李存孝收到帐下,也是一位富有机略的名将,在当时的兵荒马乱之中,从庄宗破梁军,赶走辽兵,大败刘酃,前后大小一百余战,未偿败绩。

五代十国武将的排名:五代十国的名将有哪些?符存审

15 景延广:字航川,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人,为残唐五代时期的神射手。父亲景建,精于箭术,常对儿子说:“如果射箭不能射进铁中,那就不如不射。”所以父亲对景延广从小就要求很严,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景延广的箭术也很出众,而且臂力过人,用的都是硬弓。后来,景延广和当时其他人一样也投入军队中谋求前途。他开始进的是后梁的军队,在驻守陕州的朱友诲的部队里任职,但后来朱友诲因为谋反引祸上身,景延广为了躲避灾难,就赶忙逃走了。开始在华州将领尹皓手下做属将,不久又到了大将王彦章的部队里,在后梁和后唐黄河岸边的激战中后梁军队大败,景延广身上也几处负伤,最后逃回了后梁首都汴州。

16 邓天王:曾与李存孝交锋二次,第一次李存孝念其孝敬父母,将其释放,说定数年后学好万人敌的枪法后再与李存孝交战。结果邓天王投到朱温帐下,与李存孝再次交锋,仍然被存孝温酒活擒,最后被晋王下令斩首。

五代十国的名将有哪些?

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将领。字德详。本姓符,名存。陈州宛丘(今河南淮阳)人。足智多谋,骁勇善战。初投唐光州刺史李罕之,后归晋王李克用,为义儿军使,赐姓名李存审。从晋王征战,屡立战功,累擢蕃汉马步副指挥使。李存勖继晋王位后,从周德威于潞州之战中大败后梁军,授忻州刺史,领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后梁乾化二年(912),随李存勖攻幽州(今北京),奉命于蓨县(今河北景县)阻击后梁援军,获其樵刍者,断臂纵归,令其传言晋王大军至。继遣600骑假后梁军旗帜、服色,乘黄昏奇袭其营,后梁军惊骇,烧营夜遁。贞明二年(916),从晋王在故元城(今大名东北)围歼7万后梁军,取卫(今河南卫辉)、洺(今河北永年东南)、邢(今邢台)等州,授安国军节度使。三年,契丹攻幽州,奉命与李嗣源率军赴援,大败契丹军。四年,在胡柳陂之战中,率部力战,击败后梁军。五年,任内外蕃汉马步军总管。六年,率部援同州(今陕西大荔),缓师示弱,伺机出击,败后梁将刘(左寻右阝),解同州围。龙德二年(922),平镇州(今河北正定)张文礼之乱,以功加检校太傅兼侍中。后唐建立后,因遭排挤,出任卢龙节度使,年内病卒。(陈可清)

称号始祖第五代十国五将排名第二号称天下第一远超李元霸


唐朝五大统帅:第二个号称“天下第一炮”,但也不比第一个敌人强!

第五名:石建堂。五十代名将,沙陀将军。因为李克用的重用,他逐渐在部队崭露头角。每次战斗他都身先士卒,很快成为屡建战功、智勇双全的名将。他被世界称为“历史的先驱”,并被授予校对员的称号,被任命为北、项刺史。隆德元年,卒于张,属燕镇。

第四名:夏。五十年代一位著名的武将,原名宣武军校,后向李投降。他因勇敢而出名。他在守卫庄宗时一个人就杀了100多人,被授予李少奇勋章。后破后梁,擒铁枪王。长兴二年,随州被西川将军李攻破,夏自杀。

第三名:高思继。五十代名将,号称“五代十国第一炮”,五代时在亮银枪威震天掌中。高继初是李匡威、幽州节度使的统帅,后来归李克用。他是钟君的指挥官,昆仲掌管闫冰。他是四季拳的创始人,他创造了“高架棍”。后来世人尊称他为“枪祖”。他的儿子高行舟、孙子高怀德、高怀良是北宋开国名士。

第二名:王。作为第50代著名的战士,他以勇敢和对侯亮的忠诚而闻名。王是在后梁时的一位亲将军。他勇敢而强大,在每次战斗中他都是先锋。他拿着铁枪冲过来,他的名字叫“王铁枪”、“铁枪之王”、“天下第一枪”。不幸的是,他最终被夏俘虏,但却被斩首。

第一名:李存孝。唐末五代名将,原名安景嗣,武侠大话西游,骁勇善战,百战不殆,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李实存孝被称为“最勇敢的人,总是骑着马当先锋,从不灰心丧气”。李存孝在《残唐五代史演义》的形象极其高大,被列为第一英雄。他的地位与《说唐》年的李元霸相当,但他的智慧和勇气却优于李元霸,天下无敌。号称“铁枪之王”、“天下第一枪”的王,在他手下打不了多少仗。无论是正史、野史还是传说,李存孝都是唐朝第一猛将。

五代十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将领以及事迹

李存孝,前晋最猛将,随晋王李克用奠定晋国基础,为后来晋国统一北方,建立后唐付出了很大的贡献,但被车裂惨死;
李存勖,前晋猛将,父亲晋王李克用死后继位,留父亲三支箭,为父报仇,打败契丹,灭亡燕国、后梁,统一北方;
赵匡胤,随周世宗郭荣(柴荣)南征北战,夺取南唐长江以北14州以及后蜀国3州,多次打败契丹(辽),扩大了中原王朝版图及国力,为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赵匡胤“陈桥兵变”夺得后周政权,称帝建立宋朝;
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9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