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刺客是《史记·刺客列传》一些著名刺客的合称。一般认为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一说是要离、专诸、聂政、荆轲)专诸,春秋时吴国棠邑(今南京市六合区西北)人,吴公子光(即吴王阖闾)欲杀王僚自立,伍子胥把他推荐给公子光。公元前515年,公子光乘吴内部空虚,与专诸密谋,以宴请吴王僚为名,藏匕首于鱼腹之中进献(鱼肠剑),当场刺杀吴王僚,专诸也被吴王僚的侍卫杀死。公子光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闾,乃以专诸之子为卿。
聂政(公元前276年—公元前397年),战国时侠客,韩国轵(今济源东南)人,以任侠著称,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一。
聂政年青侠义,因除害杀人偕母及姊荌避祸齐地(今山东境),以屠为业。韩大夫严仲子因与韩相侠累(名傀)廷争结仇,潜逃濮阳,闻政侠名,献巨金为其母庆寿,与政结为好友,求其为己报仇。聂政待母亡故守孝三年后,忆及严仲子知遇之恩,独自一人仗剑入韩都阳翟,以白虹贯日之势,刺杀侠累于阶上,继而格杀侠累侍卫数十人。因怕连累与自己面貌相似的姊姊荌,遂以剑自毁其面,挖眼、剖腹自杀。其姊在韩市寻认弟尸,伏尸痛哭,撞死在聂政尸前(一说因悲伤过度,暴死于聂政尸前)。其事迹见《史记·刺客列传》。
豫让,姬姓,毕氏。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卿智瑶(智伯)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共灭智氏。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
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於期之头及燕督亢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於期,荆轲只好私见樊於期,告以实情,樊於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头颅,献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之地图,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
—————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彩最璀璨的时代,诸子百家,互相辩论,哲学思想大放异彩;游说敌国的辩士,舌吐莲花,就能化解一场战争。香港文汇报刊载王东峰的文章称:不过,除了“文争”及大张旗鼓的“武斗”之外,还有一些奇人义士,为了报恩或替他人复仇,甘愿冒死做杀手,为了使谋杀取得成功,其筹划之阴毒,行事之决绝,实在是惊心动魄!其中,四大刺客的故事,更是流传甚广。
春秋时的晋国人豫让,是权臣智伯的门客。智伯赏识豫让的才干,非常器重他。智伯比较贪暴,总想设法灭掉晋国其它三个家族,独霸晋国。结果反被以赵襄子为首的三个家族灭亡了。智伯被杀死后,豫让逃进山中。为了给智伯报仇,豫让拔掉胡须和眉毛,全身涂上漆,使皮肤上长满了癞疮,又忍痛吞下一块火炭,弄哑了嗓子,以免赵襄子认出自己。遗憾的是,豫让的多次谋杀均没有成功。最后,壮志未酬的他拔剑自刎。不过,赵襄子不久亦因忧虑惊惧而染病不起,一年多后就死了。
春秋末期,阖闾派专诸杀死了吴王僚,自己当上了吴国国王。阖闾害怕出逃的吴王僚的儿子庆忌回来报仇,就找伍子胥商量。伍子胥向阖闾推荐要离。为了能接近庆忌,赢得其信任,要离故意在朝廷上指责阖闾。阖闾命令卫士砍断要离的右臂,将其打入死牢,还把他的妻子儿女都杀死,并在街上焚尸。几天后,阖闾故意放跑要离。要离逃到躲藏在卫国的庆忌处,向他哭诉了事情经过。庆忌相信了要离,将他留在身边,最终,死在要离的长矛之下。要离亦自杀身亡。
战国时期,韩国的丞相韩傀与大臣严遂不和。因为韩傀是韩王的叔父,位高权重,严遂畏祸出逃,寻找刺杀韩傀的勇士。这项暗杀任务就落到了聂政头上。聂政不负重托,刺杀死韩傀和韩王,却被卫士团团围住。聂政知道自己没有生还的希望,为了不连累自己的姐姐,聂政用宝剑划烂脸皮,挖出眼珠,剖腹自杀。不过,聂政的姐姐还是辨认出他的尸体,痛哭不已,最后在弟弟的身旁自杀。
战国末年,秦国势力日渐强大。燕国太子丹广散家财,招募天下勇士,刺杀秦王。燕国名士田光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为了激励荆轲的斗志,田光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都告诉荆轲后,便拔出宝剑自刎而死。太子丹为荆轲修建了一座“荆馆”,让他居住。有一次,太子丹让自己宠爱的美人为荆轲献酒,荆轲称赞了一句“手真美”,太子丹就命令卫士把美人的双手砍下来,用玉盘呈送给荆轲。为了能接近秦王,起兵造反、兵败后奔逃到燕国的秦将樊于期,拔剑自刎,让荆轲带着自己的首级面呈秦王。可惜的是,付出这么多残忍的代价,荆轲的谋杀却失败了。燕王喜为了平息秦怒,用计将太子丹灌醉后杀死,将其首级送与秦王,秦国才罢兵。
春秋战国时期,感觉是一个非常有神秘感的时代,不管是文化哲学方面的突然爆发,还是完成中国第一次统一,春秋战国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重要的大爆发和历史时期。不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比较出名的刺客,最有名的肯定就是荆轲,毕竟敢刺杀秦王,想不出名都不行了。不过荆轲并不是刺客里武艺最高强的,这几位比起来可能就厉害多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给四个刺客立了传。第一个名叫曹刿,就是中学课本里曹刿论战那个曹刿,别看他论战有一套,打仗可不行,跟齐国人打了好几仗,丢了三座城池。鲁庄公怕了,就约齐桓公谈判,准备再献给齐国一座城池讲和。到了会盟时候,两人正要签合同,曹刿拎一把匕首上了台,一下架在齐桓公脖子上,齐桓公的左右侍卫弄了个措手不及,都不敢动。齐桓公说你别乱来啊,你想干啥。曹刿说你们齐国吃了鲁国的,抢了鲁国的,统统给我吐出来。齐桓公说行行行都依你,你说咋地就咋地。曹刿扔下匕首归队了。齐桓公那叫一个气,准备让手下人一拥而上把鲁国这帮家伙都灭了,但是管仲把他拦住了。不行,咱们既然已经答应了人家,怎么能出尔反尔呢。于是把侵占鲁国的三座城池都还了回来。
第二个名叫专诸。吴国公子光准备杀死吴王僚夺取王位,就让伍子胥找个杀手,伍子胥就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一切就绪之后,公子光请吴王僚吃饭,公子光的老爸和吴王僚的老爸是亲兄弟,所以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叔伯兄弟。吴王僚也觉得这顿饭不好吃,就把所有的卫队都带上了,从王宫门口一直排到公子光家里的饭桌前。吃得差不多了,公子光假装脚疼,回去关门放专诸。专诸假装成一个厨师,给吴王僚上烤鱼。那时候的烤鱼都是现烤现吃,需要厨师现场操作。专诸进门时被脱光衣服搜了身,确保他身上没带武器之后方才来到吴王僚跟前,专诸猛地从鱼肚子里掏出一把匕首,一下就把吴王僚刺死了。吴王僚左右侍卫也把专诸杀死了,公子光的人冲出来把吴王僚的亲信杀死了。然后自立为王,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
第三个名叫聂政。聂政是个杀狗的屠夫,魏国杀了人之后跑到齐国避难。赵国的严仲子得罪了宰相侠累,怕侠累报复他,于是先下手为强,跑到齐国找到聂政,让聂政去把侠累杀死。聂政说小菜一碟。严仲子说我再给你找几个帮手同去。聂政说不用,人多碍事。拎一把长剑到了韩国,光天化日,侠累正在上班,聂政从大门杀进去,一直杀到大堂,把侠累一剑穿心。又杀了出来,其实他能全身而退,但怕最终走漏风声连累了严仲子,于是毁容自杀。
最后是荆轲刺秦王。荆轲是卫国人,跑到燕国讨生活,燕国太子姬丹和秦王嬴政小时候都在赵国当人质,两人是患难与共的生死兄弟,后来嬴政成了秦王,姬丹又被燕王派到秦国做人质,没想到嬴政是个白眼狼,不仅忘了旧日友谊,而且冷眼相待。姬丹很生气,悄悄跑回了燕国,满大街找刺客准备杀死嬴政。于是有人向他推荐了荆轲。没想到荆轲是个耍嘴皮子的,向太子丹要了樊於期的人头和淬了剧毒的匕首以及帮手秦舞阳之后,还磨蹭不走。太子丹说你是不后悔了不敢去,没事,我先派秦舞阳去。荆轲怒了,我是那种说了不算的小人吗。我是在等一个高手和我同去,既然你等不及,这就走。其实荆轲和秦舞阳的分工很明确,荆轲负责搞公关接近秦王,秦舞阳负责一匕首把嬴政刺死。没想到秦舞阳到了大殿吓得尿了裤子,荆轲只好赶鸭子上架,来到嬴政跟前展开地图抽出匕首,一把扯住秦王袖子一把用匕首往前一刺,嬴政一下挣脱,两人绕着柱子跑了几圈,嬴政抽出长剑把荆轲大腿砍断,接着刷刷刷刷连砍八剑,荆轲吹了几句牛逼,被乱刀砍死。当时一个剑术高手鲁勾践评价荆轲,勇气可嘉,只可惜练剑不用心啊。汉朝人评价,荆轲主要是匕首短,不如嬴政的剑长,一寸长一寸强,他输在武器上。
这四个人都是拎把匕首刺杀(挟持)护卫森严的国君或者宰相,曹刿专诸聂政都成功了,唯独荆轲没成功,没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剑术不高。因为其他三人都是专业的刺客,而荆轲却是业余的。他的专长是动嘴而不是动手。但从后世来看,荆轲的名头却最响。荆轲之所以名头最响,是因为司马迁写的最详细。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写的最详细,是因为司马迁的朋友亲耳听当时嬴政的御医夏无且说过这事。而夏无且亲眼目睹了荆轲刺秦王全过程。
中国四大刺客——专诸、要离、聂政、荆柯
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
要离
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荐赢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专诸和要离成就了一代霸主吴王阖闾(春秋五霸之一)。
聂政
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
荆轲
荆轲(?~公元前227年),战国末期卫国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后游历到燕国,被称为“荆卿”(或荆叔),随之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与田光密谋,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荆轲献计太子丹,拟以秦国叛将樊于期之头及燕督亢(今河北涿县、易县、固安一带,是一块肥沃的土地)地图进献秦王,相机行刺。太子丹不忍杀樊于期,荆轲只好私见樊于期,告以实情,樊于期为成全荆轲而自刎。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于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荆轲来到秦国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荆轲在献燕督亢地图时,图穷匕现,刺秦王不中,被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8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