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太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指的是唐朝的郭太后,她历经七朝,做了五朝的太后,是唐朝最尊贵的人。皇帝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郭氏一直不倒,稳居后宫。
郭氏,她能够在动荡的朝堂更迭之中,一直笑看唐朝的风云,始终保持自己的体面,拥有权势却从不贪恋权势,可谓是大唐风华下的一个奇女子。
郭氏出身极其的尊贵,她作为公主与权臣的嫡女,从呱呱坠地的那刻起就注定了,她这尊贵的一生。在当时的长安城内,郭氏在贵女圈地位不低于公主,京城少有公子能在身份上配得上她;
这就意味着,荣华富贵对郭氏来说唾手可得,她不需要像武则天那样要靠拼靠抢,才能将权势掌握在手中;郭氏只要动动手指头,就会有人将她想要的送到手中。
在丈夫李纯继任皇位之后,郭氏本该成为皇后;但唐宪宗碍于郭氏的身份,生怕郭氏会阻碍他广纳后宫,宁愿后位空悬也不敢立后。“帝后庭多私爱,以后门族华盛,虑正位之后,不容嬖幸,以是册拜后时”。但对郭氏而言,她是不是皇后都没有关系,反正作为李纯表姑的她,这宫中谁能尊贵过她去?
她不在乎权势,因为她就是权势的代表,所以在孙子唐敬宗李湛即位之时,有百官唆使郭氏上朝垂帘听政,郭氏反而拒绝了。对她而言,效仿武则天的临朝专制,一点诱惑都没有,反而是一种负担,看惯繁华的她不愿沾染半分的权势,她只要负责享受就好,“后怒曰:“吾效武氏邪?今太子虽幼,尚可选重德为辅,吾何与外事哉?”
后来,尽管朝政变更,郭氏在后宫之中,依旧无比尊贵,无论哪个皇帝即位,她都是宫里不可逾越的存在,所有的皇帝都对郭氏毕恭毕敬,不敢有半点的怠慢。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逐权利。譬如武则天;有的人,一出生就是权势本身,例如郭太后。
郭氏能够稳居后宫之中,一直没有人能够动摇她的身份,靠的不只是自己的地位,在宦官开始把持朝政的唐朝,郭氏立于后宫不倒依靠的还有那份独特的处世智慧。她从不沾染朝政,除了不贪婪之外,也是明白一旦沾染权利,或许会让自己更加风光,但是等到皇帝羽翼丰满之后,武则天的晚年下场,就是她最后的归宿。
郭氏并不是一个空有身份的草包,相反她十分的聪慧;要知道能够得到所有的皇帝的敬重,身份并不是最大的依仗,智慧才是;只有身份与智慧并存的人,才能够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当时郭氏的孙子唐敬宗李湛被宦官给害死之后,李悟成为了宦官的傀儡;然而李悟屁股还没有坐热,就又被宦官所害。这时的朝纲已经不稳,人心惶惶,只有郭氏站出来力挽狂澜,将李昂迎上位,虽然史书没有描写郭氏是如何在宦官的阻拦之下迎接唐文宗即位的,但这件事之中隐约可见郭氏的聪慧。“后召江王嗣皇帝位,是为文宗”。
而另外一件可以证明郭氏聪慧的事情,是唐武宗问政。从不参与政治的郭氏,在唐武宗的“如何可为盛天子?”问题之下,看到了唐武宗想要兴复王室成为明君的决心。她没有丝毫的思索,就将唐武宗的问题回答出来,“谏巨章疏宜审览,度可用用之,有不可,以询宰相。毋拒直言,勿纳偏言,以忠良为腹心,此盛天子也。”
郭氏的直言让唐武宗李炎受益匪浅,李炎早知祖母聪慧,却不知祖母聪慧至此。从李炎问政开始,唐朝的朝政也得到了短暂的稳定,可见郭氏的聪慧。郭氏之哀
郭氏,作为升平公主的女儿,权臣郭子仪的孙女,唐顺宗李诵的表妹,丈夫唐宪宗李纯的表姑,其身份之尊贵实在是常人所不能及。她历经六朝却从不沾手朝政,淡泊却又聪慧,本该继续享受荣华,继续笑看大唐风云,可偏偏郭氏折在了婢女之子李忱的手中。
唐宣宗李忱是一个爱好儒家经典的“老儒生”,他孝敬自己的母亲郑氏,尊敬已经过世的唐宪宗李纯,却独独不尊敬嫡母郭氏。尊贵了一辈子的郭氏,哪里能受到这样屈辱,直接从钟楼上跃下,了却了这一生。
郑氏是郭氏的婢女,因被唐宪宗宠爱生下了李忱,在唐武宗李炎死后,李忱勾结宦官将自己推上了皇位。但对于李忱而言,从不沾染权利嫡母郭氏,是自己母亲过去的耻辱(郑氏为其婢),他并不愿尊敬郭氏,甚至在礼节上怠慢郭氏。在郭氏死后,李忱还一度将为郭氏说话的朝臣流放。
而对郭氏而言,这第七朝的皇帝不过是一个庶子,与他的母亲享受同等地位,本就是屈辱;再加上李忱的怠慢,郭氏又怎能忍受这巨大的心里落差;从小就被人尊敬的她,就连丈夫都不敢怠慢,怎能忍受一个婢女与一个庶子明里暗里的排挤。
除却身份的原因,郭氏本就聪慧,她早就明白李忱的格局不够,虽在治国方面比较有才能,但是为人比较虚伪,善于伪装,“哀毁满容,接待群僚,决断庶务,人方见其隐德焉”。如今李忱得势,必定日后还会受更多屈辱,倒不如一跳了之,至少全了自己的体面。
历经七朝的郭氏,聪明且善于保全自己,历经七朝,却始终尊贵体面,可谓是唐朝的一个传奇。
宋仁宗共有三个皇后,分别是郭皇后、曹皇后以及温成皇后。
除了以上三个皇后之外,宋仁宗的嫔妃之中另外还有一人好像也曾被追册为皇后。这位嫔妃同样姓张,与郭氏同年入宫,入宫之后很得仁宗宠爱。她先是于1026年被封为才人,接着又于1028年受封为美人。结果就在成为美人之后没多久,张氏便病逝了。后来在1034年的时候,张氏兄长曾上书奏请仁宗追册张氏为皇后,但是后续如何未有记载。
魏明帝曹叡的第二任皇后郭氏(明元郭皇后),和他的养母,曹丕的郭皇后(文德郭皇后),只是同姓,并非一族。
史有明文记载,文德郭皇后是寒门出身,因此在曹丕欲立她为后时遭到许多大臣反对。
而明元郭皇后出身的西平郭氏,则世代都是河西的名门望族。
【中郎栈潜上疏曰:“今后宫嬖宠,常亚乘舆。若因爱登后,使贱人暴贵,臣恐后世下陵上替,开张非度,乱自上起也。”文帝不从,遂立(郭氏)为皇后。】【明元郭皇后,西平人也,世河右大族。黄初中,本郡反叛,遂没入宫。】
文德郭皇后论年龄,其实比曹丕还大三岁,在曹丕和曹植争夺储君之位的争斗中,她在幕后发挥了重要辅弼作用,是凭自己的心机智谋而非美色,赢得了曹丕的信任和宠爱,最终力排众议,立她为后。
【后有智数,时时有所献纳。文帝定为嗣,后有谋焉。】——《三国志·卷五》
魏明帝曹叡本是曹丕的嫡长子,然而他的生母甄姬在曹丕登基时就已经失宠,被留在邺城而不能随同前往大魏皇朝的新都洛阳,甄姬因有怨言,郭皇后趁机进言,甄姬被曹丕下令赐死,更以发覆其面,糠塞其口,死状甚惨。
甄姬(文昭皇后)
【甄夫人留邺不得见,失意,有怨言,郭贵嫔谮之,帝大怒,六月,丁卯,遣使赐夫人死。】——《资治通鉴·魏纪》
曹叡作为“罪人之子”也被废为平原侯,因为郭皇后无子而为其养子。此时已经十四岁的曹叡,将母亲被杀之事埋藏于心,曲意侍奉养母,两人表面上倒也“母慈子孝”。曹丕倒是一眼就洞悉曹叡内心想法,始终不肯立他为太子,打算立其他幼子为嗣。
【文帝(曹丕)以郭后无子,诏使子养帝(曹叡)。帝以母不以道终,意甚不平。后不获已,乃敬事郭后,旦夕因长御问起居,郭后亦自以无子,遂加慈爱。文帝始以帝不悦,有意欲以他姬子京兆王为嗣,故久不拜太子。】——《魏略》
然而,曹丕所生儿子虽多,却一个个早夭,等到他四十岁就英年早逝时,除了曹蕤、曹霖两个幼子,只有曹叡这个成年儿子可选。而三国乱世三足鼎立,让幼子即位如同小儿持重金于闹市,加上郭皇后也一直为自己的养子说话,因此,曹丕不得不选择曹叡做了魏国新君。
曹叡为了收揽朝堂权柄,原本大力扶持他首任皇后毛氏的亲族,然而作为外戚的毛氏,在朝堂斗争中实在不堪大任,最终被曹叡当做了弃子。所以毛皇后失宠后,才会仅仅因为一句对曹叡和郭夫人的牢骚“昨日游宴北园,乐乎?”就被勃然大怒的曹叡赐死。
这位出身河西大族的名门千金,因家族涉及叛乱而亲族被杀、自己沦为俘酋被送入皇宫的郭夫人,也就从女奴一步步登上凤位,是为明元郭皇后。
明元郭皇后并无子嗣傍身,在曹叡死后从皇后到太后,为其母家私利,和权臣司马氏一次次做政治交易。司马氏掌权期间,郭后的叔父郭立,堂叔郭芝,堂兄弟郭德,郭建,皆为将军、校尉,并封列侯。
明元郭太后作为司马氏的最重要政治招牌,全面参与了司马氏的从高平陵之变,一直到废黜齐王曹芳,杀死高贵乡公曹髦的历次夺权阴谋;甚至可算是魏朝灭亡的主要帮凶之一。
当曹髦以大魏天子之尊,发出「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的决然呼声时,
曹髦戎装,讨伐司马昭
当司马氏一向的政治盟友,陈群之子陈泰,甚至是司马懿的亲弟弟司马孚,也为曹髦抚尸痛哭时,身为魏朝皇太后的郭氏却反应及其冷淡,直接下诏痛斥曹髦如何忤逆不孝,废其为庶人,为司马昭的弑君行为洗白。
到郭太后去世之时,魏朝大权尽落入司马氏之手,名存而实亡,对此情形,若解释成一个从女奴到太后的弱女子,最痛快淋漓的复仇,颇快意否?
然而,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曹魏诸帝的元妻和诸皇后中,竟也只有明元郭皇后一人,做到了一生尊荣。
魏文帝曹丕的文昭甄皇后,被逼自尽;文德郭皇后,无子嗣,亦有史料称是被养子曹睿逼死;
魏明帝曹睿的明悼毛皇后,无子嗣,后触怒明帝被赐死;
齐王曹芳的怀皇后甄氏早死,张皇后因受其父张缉事牵连,被权臣废掉;王皇后只当了几个月皇后,就和曹芳一起被废,迁居河内郡做实际上的囚徒了;
高贵乡公曹髦的卞皇后,仅仅为皇后五年,丈夫曹髦被权臣当街弑杀,并且被废为庶人,她也一同被废;
魏元帝曹奂卞皇后是曹髦卞皇后的堂姑,仅仅做了两年皇后,就随着魏朝的灭亡,而失去后位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