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宫,我们会发现这宫里的建筑大多都和“龙”有关,皇帝做的椅子叫龙椅,房梁上的彩绘叫“金龙和玺彩绘”,就连皇帝睡得床也冠以“龙床”之名。皇帝太爱龙了,自命为真龙天子,恨不得任何东西上都有龙,可要论故宫里哪座“龙”的建筑最为雄伟,精美的话,那非皇极殿前的“九龙壁”莫属。
啥是“九龙壁”?
这“九龙壁”位于故宫里宁寿宫区皇极门外,整个壁长29.4m,高3.5m,厚0.45m,之所以要建它,主要是为了让它当“照壁”用。古时北京城里的四合院都有一面“影壁”,又称“照壁”,它可以建在大门内,也可建在大门外,前者称为内照壁,后者称为外照壁。
为什么要建这种“照壁”呢?
因为古代房屋都讲风水,风水又尤其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利,而避免气冲的方法,就是在房屋大门前面建一面墙,同时为了保持“气畅”,这面墙还不能是整个儿封闭起来的,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
同时,这照壁具有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可以保护主人家的隐私,不让外人直接看见院里的人或事。
这“九龙壁”就相当于是寻常百姓家的“照壁”,可它“保护”的不是普通人的隐私,而是皇帝的,具体来说是乾隆皇帝。
这面”九龙壁“建于乾隆三十七年,位置就在宁寿宫皇极门外。宁寿宫,是乾隆皇帝准备退位后养老的地方,从下面这幅图上可以看出,宁寿宫完全是模仿着紫禁城来建的:
前朝以皇极殿为重心,仿乾清宫、太和殿的规制,前有皇极门、宁寿门,后有宁寿宫,仿坤宁宫的规制,还有养性殿,仿养心殿的规制等等,活脱脱就是一个“微缩版”的紫禁城,由此可以看出,乾隆皇帝根本不想“完全”退位,做太上皇他也要做有“实权”的太上皇。
宁寿宫,其实就相当于乾隆自个儿的“四合院”,所以也需要建一座“影壁”来挡风聚气,因此“九龙壁”诞生了。咱们现在看这“九龙壁”,庄严雄伟,立体感十足,这“九条龙”,中间那条叫“正龙”,黄色琉璃瓦建造,代表皇帝自己;而它两侧各色不同的龙叫“升龙”和“降龙”,代表着八旗子弟。
这九条龙,不论你从左还是右数,都会发现,中间那条黄龙永远是“第五条”,而九条龙的“九”是《周易》里的极阳数,代表帝王,因此,九和五加在一起,正是“九五之尊”的象征。所以,这“九龙壁”可不是随随便便建的,有着很深的寓意。
不过,这面奢华的九龙壁里还藏着一个“惊天秘密”:
家请看九龙壁上从东数的第三条白龙,尤其好好看看这条白龙的腹部,是不是有一块琉璃瓦的颜色和整体的白色有点不一样呢?这可不是年久失修掉色了,而是这块琉璃瓦根本就不是“琉璃瓦”。
啊?为什么会这样呢?
故事要从烧这块九龙壁的乾隆三十七年说起了。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令烧造九龙壁时,只给了很短的时间,而要烧造好不同颜色的琉璃可不是简单事,每块琉璃所用的土质、火候,烧造的时间错一点都烧不成需要的颜色。而就在工匠们日以继夜的烧造时,有一个小工匠却不小心将烧造好的一块白琉璃给打碎了,这下可糟了,如果要重新烧这块琉璃,会花费很多时间,必定误了工期,交不了工,就是杀头的大罪!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一位叫马德春的工匠急中生智,连夜用一块楠木雕刻成龙腹的形状,代替那块打碎的白琉璃构件安装到了白龙腹部,然后再刷上白色的油漆,如果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出那块是木头而不是琉璃。就这样,众人一齐“骗”过了乾隆皇帝,躲过了杀身之祸!
如今,这条白龙的腹部还保存着当年用楠木代替的“假琉璃”,如果不是年岁久了,木头上的白色渐渐褪去,你肯定也发现不了这块“假琉璃”。
神奇的故宫,神奇的九龙壁,古人留给我们的惊喜实在太多了。
当年建造九龙壁时,工匠们不慎烧坏龙腹构件。为顺利通过验收,一位师傅连夜赶制出一块木雕装了上去,油漆一刷锃光瓦亮,毫无破绽,故避免了灾祸。故宫的九龙壁精美而威严,它在皇极殿前,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专门烧制的大影壁。
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九龙壁有故宫九龙壁、大同九龙壁和北海九龙壁,被称为中国“三大九龙壁”。故宫的九龙壁主要使用琉璃、彩绘、砖雕等材质制作完成,整体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几种里面尤其数琉璃制作的九龙壁最为有气势,色彩也更加艳丽,是中国影壁、照壁建筑艺术的一大发展。
故宫的九龙壁精美而威严,它在皇极殿前,是乾隆皇帝改建宁寿宫时专门烧制的大影壁。这座大照壁长29.40米,高3.50米,壁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_。壁面以云水为底纹,分饰蓝、绿两色,烘托出水天相连的磅礴气势。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凝重。壁上面的九龙分为正龙、升龙、降龙三种,九龙翻腾自如,神态各异。九条龙均以高浮雕手法制成,最高部位高出壁面20厘米,形成栩栩如生的立体感。
阳数之中,九是极数,五则居中。“九五”的数字体现了中国古代“九五之尊”的规制。故宫九龙壁整座影壁的设计,不仅将“九龙”分置于5个空间,壁顶正脊亦饰九龙,中央坐龙,两侧各四条行龙。两端戗脊也有别于其他庑殿顶,不饰走兽,以行龙直达檐角。檐下斗_之间用九五之积数共45块龙纹垫_板,使整座建筑以不同方式蕴含多重九五之数。此外,九龙壁的壁面共用270个塑块,也是九五的倍数。
据说,在烧制这块琉璃砖是,工匠们不小心把这块砖烧坏了。皇家制造一般都是按件烧制,哪块被弄坏了,都不可能有多余的替代。这在当时可是杀头的罪过。正在大家一头莫展的时候,一位叫马德春的工匠急中生智,连夜用一块楠木雕刻成龙腹的形状,代替琉璃构件安装到白龙腹部,然后再刷上白色的油漆。结果,肉眼看上去居然与白色的琉璃一模一样,工匠们也因此躲过了一场杀身之祸。随着岁月的侵蚀,木料上的油漆纷纷剥落了,人们才发现这里原来是由一块木料制成的。
九龙壁虽然是为乾隆皇帝建造的,但由于乾隆皇帝长期居住在养心殿,所以九龙壁的秘密无人知晓。年深日久,龙腹上的白漆剥落,漏出了本来面目。在光泽流彩的琉璃拼图中,这块朴素的木质龙腹愈发显得深沉而凝重。而从乾隆三十七年九龙壁烧造完成到现在,这条被“移花接木”的“木腹龙”已经存活了整整240年。但从这件事情中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敏智慧和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
“四九城”中,屹立着一座辉煌巨大的“四合院”,人们通常称它为“故宫”、“紫禁城”等。
说起这个大院子,那可是一路“牛”过来的,从老朱家“猛人”朱棣迁都后,大明朝两百多年就住着它;清朝后,从威武耀世的太祖多尔衮再到骂声不绝的慈禧太后,也都住着它;如今,它从皇家园林摇身一变成了“故宫博物院”,游客依然络绎不绝的宠着它。
不过,也正是由于这座院子实在太大了,虽然每天都有上万计的人流量,可院子里隐藏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大家就不一定知道了。今天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讲故宫中隐藏的十个小秘密,尽管它们都藏在大家不太注意到的小地方,但小编保证绝对有料!
一、断虹桥上的捂裆狮
这个狮子实在比较出名!因为它造型奇特,竟然抓着头挠着腮,呲牙咧嘴显得表情痛苦,而最突出的是它有一只手还抓着自己的裆部。
是不是感到很怪异呢?这完全和故宫的整体风格不搭,“嘻哈”的作风还有点不合礼法。这只小狮子站立在一座名为“断虹桥”的石桥上,桥位置处于故宫太和门外、武英殿东,单卷石桥,桥身横跨于内金水河之上。关于这座桥的来历,据推测基本是建于明之前,为元代皇宫正前门的一座石桥。“断虹”二字与这座桥十分般配,这座桥就像断掉的彩虹一般。
传说,当年道光帝想培养长子奕纬为接班人,但奕纬不学无术,不听教导,有一次竟然当面顶撞师傅。道光闻后,叫来奕纬,愤怒之下一脚就踢中其裆部,没过几天,奕纬就一命呜呼了。后来道光后悔至极。所以每次在路过断虹桥时,看到这只狮子便会想起自己的儿子,想到伤心欲泣,遂命太监用红布把狮子盖上。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
二、九龙壁上的木头龙腹
九龙壁位于皇极殿前,是一个几乎每个来故宫的游人必到的地方。九龙壁是由复杂的玻璃工艺烧制而成,每一条龙都是由许多块玻璃构件拼装成的。而在九龙壁从东数第三条白龙的身上,却有一块构件不是玻璃烧成,而是木头雕刻而成的,你能看出来了吗?
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当时工匠想偷工减料?当然不是!要知道木头雕刻的成本要比玻璃烧制高得多。
事实是这样的,在当年建造九龙壁的时候,因为烧制工艺实在太复杂,有一块构件被烧坏了。可上头定的工期将近,再去重新烧制已经来不及了,这可怎么办呢?
众多工匠像热锅上的蚂蚁,急的团团转。突然一个工匠突发奇想,要是用木头雕刻好后,再涂上白漆不就可以假乱真了?
于是工匠们找了一位木工老师傅,用上好的楠木,连夜雕刻了这块木头龙腹,并刷好白漆拼在了白龙身上。你还别说,安好后还真看不出来,而这块木头龙腹也使众多工匠们免去了一场杀身之祸。
虽然木头龙腹在当时骗过了验收的官员,可却骗不过时间的流逝,经过几百年,木头上的白漆早已掉光,也让大家看到了这块不同寻常的龙腹。
在古代,为了给皇帝做工程,工匠们时常要会发挥他们各种逆天的智慧,当然,想不发挥也行,不过要时常冒着被咔擦的危险哦!
三、太和殿广场上的仪仗墩
在太和殿的北面,是巨大的太和殿前广场,面积足有三万平方米。而在广场地面,左右各有一行小方砖,整齐的排列在地上,呈“八”字形一直延伸到太和门。大家有没有很好奇它是干什么用的呢?
这种白色小方砖叫做“仪仗墩”。在古代,皇帝出宫或举行大朝的时候,那可不能是一个人溜溜达达、偷偷摸摸就出来了,而为显示皇威,必须得有一套叫做“法驾卤簿”的仪仗队伍。
队伍中有人举着旌旗、令牌、礼器等物,威风凛凛;也有的人抱着皇帝要用的椅子、尿盆什么的,也是气宇轩昂。(毕竟皇帝也是人,总得吃喝拉撒睡嘛)而这些人就站在这些小方块上,一个方块站一个人,就类似咱们小时候老师用白粉笔画的一个个小白点。
四、隆宗门匾额上的箭头
隆宗门是保和殿西面的一道门,是前三殿和后三宫通往慈宁宫的重要通道。
然而就在这么重要的一个门上,却插着一支1813年的箭头!
何人如此大胆?敢在这里射箭?
原来,在1813年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经过了康乾盛世之后,大清朝像是一个用力过猛的长跑运动员,虽然还在奋力向前奔跑,但已是强弩之末。
在嘉庆十八年,也就是1813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天理教起义。按理说起义嘛,在各朝各代都不新鲜,也就是个一般事件。但这支起义军却相当生猛,很不一般,竟然长驱直入打到了紫禁城的隆宗门附近。
隆宗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过了这道门就是三大殿和后三宫,就能直接打到嘉庆皇帝的的炕头了,天理教叛军眼看胜利在望,战斗积极。而清朝也知道隆宗门的重要性,也集结大批军队准备守城。双方都摆开了玩命的架势,打了一架后,由清军取得了胜利。
事后清军清理战场时发现,有一支箭射在了隆宗门牌匾上,嘉庆皇帝却并没有让人去除,而是将它保留了下来,以示警戒,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天下还有各种牛人都想抢他这个位置。
五、太和殿前水缸上的刀痕
故宫中几乎每个大殿的前面都有几口巨大的水缸,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救火而准备的。
这些大水缸名叫“太平缸”,有铁的、铜的,还有铜质鎏金的,每口缸都有一千多公斤重。
太和殿前面的四口大缸,如果你仔细看的话,会发现缸上面有一道道被刀刮过的痕迹。这是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留下的铁证!
那时候,一群侵略者围在水缸周围,拿出刀“咔呲咔呲”的刮金子,转眼一口金色大缸变成了黑色。紧接着一群人又扑向了另一口大缸……
小编突然想起来,好像蝗虫也是这样的工作流程!
六、保和殿后的云龙石雕
在故宫里每一个宫殿的前后两面,都有石制的台阶,在台阶的正中是一个斜制的长条石,上面雕刻着龙、凤、海水江崖等各种图案,这个东西叫做“灵墀”。
故宫里有一个最大的灵墀,非常值得一看!这块灵墀在保和殿的后面,是由一整块石头雕刻而成,据说开采于房山,重达三百多吨,被称为“云龙石雕”。
在没有起重机的当时,这个三百多吨重的大家伙是怎么运来的呢?
原来,这个大家伙在运送的时候足足出动了一万多名工人,而且特意选在了最寒冷的三九天。他们用的方法是——在房山到北京的路上,每隔一里工人们便凿开一口水井,在地面洒水成冰,利用冰的来减少摩擦力,再将巨石一点一点拉到北京。
现在来看,清朝工人的智慧已经逆天!
七、乾清门前面的耷耳狮
故宫里的狮子都是威风凛凛的,个个竖着耳朵虎视前方。但凡事总有例外,在乾清门前面就有两只“例外”的狮子!
这两只鎏金狮子乍看没什么区别,仔细看却发现,它们的耳朵是像哈巴狗一样耷拉着的…作为一只狮子,却摆这么个乖乖卖萌的造型,这样真的好吗?
其实呀,之所以这么设计,是有历史来由的。乾清门作为通向后三宫的门户,摆放两只耷拉耳朵的狮子正是想告诉后宫嫔妃们:不该听的别瞎打听,不该管的别瞎问。
有些事知道了也当没听到,这就是后宫中的生存之道。
八、太和门前的石盒与石亭
我们进入故宫后,一般都会迫不及待的穿过太和门,去看巍峨的三大殿和后宫诸殿,却忽略了太和门前的两个东西。
在太和门前面,一对石狮子旁,摆着一个石盒和一个石亭,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
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
据说,左边这个石盒是真的可以打开的,当然,如果你邀请十几个人一齐使劲,同时也没有保安来把你们赶出去的情况下。
史料记载,石盒里装的是五谷,红线和金银元宝等物,代表钱粮布匹,也就是一些镇物。
而右边这个石亭叫做“诏书亭”,皇帝颁发诏书时要先将诏书放在这个亭子里。
九、雨花阁殿顶的鎏金铜龙
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他们往往一生都与龙为伴。故宫中最多的便是关于龙的雕刻。有故宫专家做过一项尚不算完全的统计,故宫最主要的建筑太和殿,内外的龙纹、龙雕就有13844条之多。
故宫号称有宫殿8600多间,仅以每殿有6条龙计算,就有龙5万条,事实上的数目当然远不止此。
而在这片龙的时空里,雨花阁殿顶的鎏金铜龙尤为奇特,它身长3米,匍匐着身姿作势欲下,似乎只是暂停在檐角,所以被称为“跑龙”。
十、太和殿里的神龟仙鹤
走进故宫,走上太和殿,每个人都会首先去看看皇帝做的那尊宝座,其实,那没什么可看的,离得大老远,你也只能在门外瞅瞅。
其实太和殿这儿最值得看的就是殿门口矗立的一对铜龟、铜鹤。相信很多人都把他们忽略了,但它们却是太和殿这里最能体现皇帝们梦想的东西。
首先来说说铜仙鹤,古人们对于鹤有一种特殊的崇拜,仙鹤代表一种“成仙”的愿望,在咱们所知道的很多道教和佛教典籍里,谁成仙人了一般都是驾着一只鹤飞上天,驾鹤西去。
太和殿前,皇帝们安一座仙鹤,寓意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得道成仙,能永世统治帝国!
在仙鹤的后面,还有一只龙头龟,记好喽,这可是龙头的龟!可不是普通的乌龟。龟嘛!就是长寿的象征。
铜龟和铜鹤,强强联合,象征江山永固,万寿无疆。而且,这对龟和鹤身体里是空的!为什么做成空的呢?难道是铜不够了,工艺做不出来,只能搞个空心的?
完全错误,之所以做成空的,就一个原因,里面要焚香。
咱们知道太和殿是举行诸如皇帝登基大典、册立皇后、颁布诏书等这类重大典礼时才用的,当举行这种所谓的大朝礼时,文武百官跪候在太和殿前,而太和殿本来就很高,这时如果铜龟和铜鹤身体里焚香,香气弥漫出来,把整个大殿都笼罩在香气之中,大家想想,是不是非常像天上的天宫笼罩在仙气之中呢!
微不足道的小地方都可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小秘密,一段被后人忽视甚至遗忘的小历史,这才是故宫真正的魅力!了解了这些小秘密,大家是不是开始对故宫有了新的期待呢?
去逛逛吧,也许还有更多的发现!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7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