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政坛上,曾国藩和李鸿章都是知名度极高的人物。这两个影响了近代中国半个世纪之久的军政重臣,人们都知道他们是靠军功起家,后来又都封侯拜“相”(清代没有宰相,所以必须打上引号),但许多人不一定知道,他俩既是师生,又有宾主关系,因为李鸿章不仅师从过曾国藩,而且做过曾国藩的高级幕宾(友)。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李鸿章曾经做过曾国藩的政治秘书。曾国藩去世时,李鸿章闻讯悲痛不已。在致曾国藩之子曾纪泽等人的书信中,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怀着难以言状的悲痛心情,尽情追念老师对他的知遇之恩、师生之情;又从千里之外派专人送来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代难逢天下才”。(摘自人民网文史)
1825年,时令正是寒冬,一个十五岁的孩童正在屋内挑灯夜读,他今晚要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背熟,这篇文章四百多字,普通人半个小时就差不多拿下,但是这个小孩背了一个多小时还是背不过。
他只顾背书,却不料房梁上潜伏着一个梁上君子。那人黄昏时分偷偷溜进家门趴在梁上,静静等着小孩背完书睡觉后再行窃。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小孩一遍又一遍的读书声折磨着那个贼的耳膜,他已经在梁上呆了几个钟头,腿脚早就酸麻了,他实在忍不住就翻身从梁上跳下来。
那贼指着被吓的不知所措的小孩,数落道: “像你这么笨的人,还读什么书,简直是耻辱!我都能倒背如流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小贼一口气背完《岳阳楼记》后扬长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小孩在烛火中凌乱...
二百年过去了,背书烂熟的梁上君子早已不知所踪,而那个笨小孩却成为了流芳千古的圣贤。他就是被誉为 “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曾国藩。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1872年,曾国藩去世,身后的哀荣,在清朝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朝廷闻讯,辍朝三日。慈禧太后亲自赐谥号“文正”——这是一个文臣所能获得的最高等级谥号。各地收到上千副挽联。其中,两副最精彩。
第一副挽联,是曾国藩门生直隶总督 李鸿章 所送。
在上联里,李鸿章以门生的口吻,自视为曾国藩的衣钵传人。
在下联里,李鸿章写尽曾国藩的丰功伟绩,恰如其分,他本人也一生继承老师的遗志,背着骂名为清政府做了很多实事。
第二副挽联,是曾国藩的对头,陕甘总督左宗棠所送。
左宗棠 和曾国藩早年时是朋友,后分道扬镳,他的挽联写的出人意料,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说的是左宗棠用兵陕甘,急需大将,曾国藩派得力干将刘松山前去效力,成为左宗棠的得力助手。
攻错若石,指如投石一样不留情面指出错误。左宗棠承认了他们过去不和之事,曾经互相批评过。可是,大家都是公忠体国,各行其志,总之,这是君子之争,并不妨碍私人友谊。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左宗棠在挽联中自称“晚生”,足见他对曾国藩的倾服之意。
能得到这么重量级人物的钦佩,曾国藩必然有过人之处,其实他最让后人钦佩的是他的勤奋刻苦。
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者,大体上有两种人:一是聪明用功者,如四岁能让梨的孔融、砸缸救人的司马光、12岁当宰相的甘罗;二是虽资质愚钝却极用功之人,如背书不如贼的曾国藩。
平心而言,聪慧早熟、天赋突出者,在做学问建功业方面会捷足先登,然而事实上,许多过目成诵、聪明过人者固然占尽先机,却不一定能走多远;倒是那些看似愚笨、资质平庸却肯下苦功、锲而不舍者,最终获得大的成就。
晚清有中兴四大名臣,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其中曾国藩、左宗棠虽然互相钦佩对方的能力和才干,但是却因为一件事交恶了许久。一直到曾国藩去世,左宗棠送来了一副挽联,当时曾家人都很担心是不是不好的词句,但是上面左宗棠的落款却让人欣慰不已。
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从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并因此逐渐在仕途上脱颖而出的。曾国藩靠着洪秀全的金田起义,为自己建立湘军,创造了机会。而左宗棠则是1852年,在太平天国的军队围攻长沙的时候,成为了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为他出谋划策,最终在他的指导下,长沙城整整坚守了三个月,使得太平军败兴而归。
作为同样出身于湖南的老乡,再加上两人兴趣相投,曾国藩和左宗棠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越来越亲近。左宗棠甚至在还是做骆秉章幕僚的时候,冒险逃出长沙城,为的就是安慰当时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打败的曾国藩。
1860年,左宗棠因为樊燮的诬陷,离开了骆秉章,甚至还差点丢了性命。据《清史稿·卷四百十二·列传一百九十九》记载,“朝命国籓节制浙江,国籓荐宗棠足任浙事。”也就是说,左宗棠离职后,曾国藩念及左宗棠与自己的情谊,将左宗棠带到了自己的身边,并且向朝廷大力举荐左宗棠,让他做上了浙江巡抚,从此之后,左宗棠的仕途越发顺利,不过一年就当上了封疆大吏。
只不过,这个时候,左宗棠和曾国藩的关系却越来越差。1864年,曾国藩和曾国荃一起围攻天京,最终成功将天京攻破。而曾国荃急于邀功,直接报告朝廷说“伪幼主洪天贵福积薪自焚而死”,却根本没有发现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已经在保护下逃出了湘军的包围。而逃跑的洪天贵福最终在由左宗棠管辖的浙江被发现,于是,左宗棠就直接越过曾国藩,向慈禧参了曾国藩兄弟二人一本,而曾国藩也因此受到了慈禧的责罚。曾国藩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也直指左宗棠当年攻破杭州时虚报了逃亡人数,两人从此交恶。
1872年,曾国藩在散步的时候突然脚麻,休息了三刻钟以后就去世了。曾国藩去世之后,收到了很多亲朋好友送来的挽联。
而与曾国藩交恶的左宗棠竟然还送来了一副挽联,上面写的是: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而落款则非常谦卑,写的是“晚生左宗棠”。
要知道,一直心高气傲的左宗棠即使在自己还是幕僚,曾国藩已经是大学士的时候,还与曾国藩称兄道弟。他认为,“依例应‘晚’,惟念我生只后公一年,似未为‘晚’,请仍从弟呼为是。”自己只比曾国藩小上一岁,还不至于到自称为“晚生”的地步,因此,左宗棠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件上的落款都是“愚弟”。
而左宗棠在曾国藩去世之后,为他写的挽联上的落款竟然是“晚生”,可见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深厚情谊。曾国藩去世之后,左宗棠对他的家人也是非常的照顾,丝毫不见曾经的针锋相对,由此可见左宗棠的胸襟之宽大,为人之坦荡。
晚清历史上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第1个是曾国藩,第2个是李鸿章,这两个人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而且对晚清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影响力很大。
曾国藩,是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也是湘军的创始人,更是晚清的四大名臣,他的成功跟自己的刻苦努力分不开,从小官一步一步做到了武英殿大学士的位置。为官期间他做了件大事,就是平定了太平天国起义,得到了皇帝的恩宠。
李鸿章,也是晚清名臣,还是淮军的创始人,主要负责洋务运动。而曾国藩是他的师傅,曾经给过他帮助。但后来的李成忠又告诉新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等很多丧权辱国的条约,世人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
师徒两人同时在朝廷为官,有时候会有纷争,但有时候也会形同失声,所以关系非常的复杂。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6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林则徐请洋人吃粤菜
下一篇: 曾国藩:旧道德楷模、新洋务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