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怪物群体”,鲁迅先生称其为“半个女人”。由于受了阉割,生理上的缺陷使心理也随之变化,自卑自怨而导致心灵扭曲,往往故意做些出格的坏事。历史上,除了像巨奸赵高、魏忠贤、刘瑾等祸国殃民的大太监无恶不作外。有些太监虽“名不见经传”,却因能接近皇帝太后,偶尔逮着机会,也能“见机使坏”。其中“奉旨骂人”就是明显的例证。
清朝时期,有些官员犯了某种错误,或触犯了皇帝、太后,又够不上犯罪的,朝廷就会给予一种特定的处罚,叫“申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严厉批评。凡外地官员犯错,受到“谕旨申斥”者,由督抚等地方大员宣示。在京城的官员,不管职位高低,“申斥”一律由太监执行。先由皇帝或皇太后将要训斥的内容大致说一遍,然后由太监去“代言”。
捞到此美差的太监“大权在手”,可以“酌情处理”,斥骂方面可轻可重。“余地”特大,这就要看挨训者自己“懂号不懂号”了。“懂号”的,送上足够的“打点费”,“敬请关照”,就可以使自己少挨点羞辱嘲弄,祖宗八代少挨点骂。
太监代皇帝太后骂人可谓刁钻古怪,五花八门,下面就讲几则太监骂人的龙门阵。
无骂
清朝末年,初设立邮传部,其主要领导人尚书张百熙和侍郎唐绍仪不和,争权夺利,互相攻击,闹得不可开交,各自不断向朝廷打小报告。朝廷被他们惹烦了,干脆来个“王八四十龟四十”,两人“均着传旨申斥”。世故圆滑的唐绍仪得到消息,马上给传旨太监送了400两银子,又说了一大堆奉承话。太监宣旨时,轻描淡写地说几句,一下也没骂,最后只说:“皇上说啦,你以后办事要小心呀,下去!”就算申斥已毕。结束时还来个“川剧绝活——变脸”,皮笑肉不笑地说了一声“给大人请安”,寒暄一下,滚蛋而去。这是最优待的一种,叫“无骂”申斥,虽然很有面子,却代价不菲。
全骂
尚书张百熙就不同了,他自恃资格老,瞧不起太监。根本“不尿他那一壶”,一分钱也不送,看你这奴才有什么把戏玩。结果,跪听宣旨时被太监咬牙切齿顿足痛骂,直骂得祖宗翻身,狗血喷头。张百熙义愤填膺又不得不忍,只能老老实实听骂,不敢吭声。太监骂过瘾了,最后说:“皇上说啦,你以后再要无事生非,非狠狠治你不可,什么东西!混账王八蛋,滚下去!”
就这样。俩人同样受申斥,内容、态度、轻重完全不同。人们称后者为“全骂申斥”。张百熙被羞辱得当场痛哭,叩首“谢恩”时浑身战栗,“面无人色”,未几,“忧愤成疾,一命归天”。
共2页:12下一页
这个被称为“鸣鞭”俗称“响净鞭”,而太监甩鞭子,其实是告诉大臣们皇帝要上朝了,让大臣们做好迎接皇帝并且要上朝的准备,用鞭子的话,其实是象征了皇帝的至尊之位,对皇帝的尊崇。
在古代,鞭子是由牧民族用来驾驭牲畜的,这种关系其实和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非常像的,就像是君王驾驭臣子。而和皇帝有关的东西都做“御”,比如御驾亲征,御用等等。其实就是表达对皇帝的尊崇以及他的威严,是皇帝尊贵身份以及无上权力的象征。
而这种用鞭子来表达对皇帝的威严的来源其实是很早的,大约在唐朝、五代就形成了,只是在清朝,成为了一种定式。而且在宋朝宋孝宗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个人甩鞭子,而是很多个人甩鞭子,来表达皇帝身份的尊贵。但是很多个人甩鞭子就会造成甩不齐的现象,所以后来元朝就做了硬性规定,说是只能甩三下。
而发展到了清朝,特别是发展到了康熙时期,就规定只能有一个人甩鞭子。而甩鞭子的人由侍卫变成了太监。不仅对鞭子的材质有要求,而且对它的长度也有要求,甚至对甩鞭子的人的力气也有要求,一般是在乾清宫门前,这种一般是重大的朝会,比如说皇帝的登基,或者是重大的典礼。还有就是上朝的时候,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殿会甩鞭子,散朝之后,同样也会甩鞭子。
犯了不太严重的错误是把他拖下去打臀部,严重的就会被流放到边疆。清朝的太监如果犯了错误,会有不同的处罚。如果错误严重,就交给内务府处理。如果错误比较轻,就直接交给首领太监处罚即可。清朝的时候,对宫中的太监处罚很少有死刑。只要不策划坏事或谋反,其他的罪行一般都是罚俸禄或者廷杖。最严重的罚款会罚到一年的俸禄,这样就代表一年的活白做了。而廷杖有很多种类,这都是根据首领太监的喜好,一般分为杖刑和板刑。杖刑就是用毛竹竿打,板刑就是用青毛竹板打。
执行廷杖时,探监要撅起臀部,一个人按住他的头,两个人按住他的双腿,还要两个人按住他的手,一个人负责打他,旁边还有一个人数次数。被打的太监也不会安静被打,他一边挨打,一边还会哭着求饶,如果不喊的话,就会被认为他不服,就会打得更多。之后,两个太监把他架到主子面前,让他给主子道歉后,这一系列的惩罚才算是真的结束了。
但是到了清朝末期,这种杖刑开始变得更加残忍,甚至会要了受刑人的命。当时有人发明了一种叫气毙的方法,就是在绵纸上沾水,把太监的口鼻耳朵全部封住,再施行杖刑。由于嘴和鼻子无法通气,所以受刑者很快就死了。据说慈禧对太监非常残忍,她会经常打太监。当时还有一种连坐,就是一个太监犯错,还会连累其他人。几十个人趴着打臀部,但是经常这样也相对比较容易混淆,为了区分,会在太监的臀部上铺一些东西。
有些太监的内心比较脆弱,由于无法接受杖刑,就选择上吊自杀,可是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他的尸体会被抛弃在荒野,还会连累家人,家人们会被流放到边疆。如果在宫中的太监无法忍受各种各样的管制,想要逃走。这种情况也很严重,他们也会被发配到边疆,甚至是终生监禁。所以,那个时候的太监无论多么难以忍受,也不能自杀或逃跑,否则只会罚得更严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61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