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宋代福州人过初一:女人尽可上赌场下馆子

话历史 2023-07-20 20:53:36

正月初一,也叫“新正”。过着老春节,今天就聊聊旧节俗吧!

在1000年前,福州人是怎么过大年初一的?宋代福建地方志《三山志》有两条有趣的记载。一条是关于大年初一早上要喝酒,说“渍酒东向而饮,自幼至长为序,可避瘟疫”——

这酒嘛,叫屠苏酒,配方是这样的:大黄、蜀椒、桔梗、桂心、防风各半两,白术、虎杖各一分,乌头半分。除夕那天,把这八味药装在红布袋里,在井水里浸一整天。初一五更以后,就来泡酒啦。

现在,全家到齐了,都朝着东边太阳升起的地方,大家按年龄排排队,一人喝一口,最小的先喝,最老的排最后,苏东坡兄弟俩为这风俗都写过诗。苏东坡爱认老:“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爽快豁达;他弟弟苏辙怕老,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感慨多多。宋朝的福州人喝了这酒,还把酒渣在中门上挂3天,到正月初四,才抛入井里——说这药酒喝了以后,全年不得瘟疫。

另一条就是“却荤食,率食素一日”。单从养生来说,除夕大鱼大肉确实腻,吃一天素让胃肠休息下,合理。150年前,美国传教士卢公明发现这风俗还在,说:“……大约百分之九十的福州人在正月初一这一天不吃荤,这个习俗是出于对天地的敬畏,叫做‘吃菜敬天地’,被认为是一种美德。”嗯,今天,你吃素了吗?

女子与小人,尽管顽皮吧

在宋代,正月初一是女人们一年里的三大“开放日”之一(另两天是寒食和冬至)。宋朝文学家孟元老记录了当时的盛况:“向晚,贵家妇女纵赏关赌,入场观看,入市店饮宴,惯习成风,不相笑讶。小民虽赤贫,亦须新洁衣服,把酒相酬尔。”看,我们印象里不许抛头露面的女人们,今天可以自己去下馆子喝酒,去赌场看热闹,甚至上场赌一把!富婆贵妇们这晚上要三五成群出街公然放肆一回;穷家女也要打扮清楚了,出门喝酒散散心。

爱下馆子、“点外卖”,宋朝人怎么过得那么精致?

宋朝可以说是最具现代生活气息的朝代了,在那里,有琳琅满目的美食;有从不宵禁的城市;有层出不穷的娱乐;有方便快捷的各式服务;有精致丰富的物质文化与艺术追求? ?也许细节上会有所不同,但是宋朝百姓的生活状态,无疑在众多封建王朝中是最接近现代人的感觉。

在那样一个商业渐次繁华,商品经济逐渐取代自然经济的朝代,人们有了更多享受的空间与机会,就拿为我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外卖服务来说,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就开始叫外卖了。那么,宋人真的酷爱下馆子、?点外卖?吗?今天,本文就来细谈为何宋人的生活过得如此精致?

一、全民喜好下馆子

古时候的中国人基本上是采取两餐制,晌午与傍晚各一餐,到了北宋初年,随着宵禁的解除,人们渐渐的养成了吃夜宵的习惯。宋朝人是很喜欢下馆子的,仅《东京梦华录》一书中提到的酒楼与各种饮食店就占总店铺的半数以上。《梦梁录》中说,寻常都城百姓的家中都是不开灶的,市民们的三餐基本上都在外面解决。

饮食生活

五更时分,城中的许多铺子就已经开始营业了,有供应灌肠、炒肺、粥饭点心的早点摊,有当街宰杀牲口的屠宰摊,还有煎茶汤和煎药的摊位。到了傍晚时分,街头各家酒楼里的顾客逐渐多了起来。宋人对饮食是非常讲究的,可以说是?不较其值,惟得享时新耳?,为了尝到新鲜的美味佳肴,可以不惜金钱。

不过在当时下馆子可不是有钱人的专利,除了家底丰厚的小市民们,那些处于城市底层的人们同样喜欢下馆子。因为当时的饮食店中有专门为下层人士准备的既物美价廉又能够有效充饥的菜肴。

如在《梦梁录》中有记载:?专卖家常饭食,如撺肉羹、骨头羹、?,兼卖蝴蝶面、煎肉,?,此等店肆乃下等人求之粗饱,往而市之矣?。

可以说宋朝社会的各个阶级都喜好下馆子,无论经济实力雄厚与否,总有适合自己的饮食之所。

二、火爆的外卖行业

宋人究竟有多爱点外卖呢?宋朝经济发达,物实丰盈,据《东京梦华录》讲:?市井经纪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菜?,可见宋朝的中产阶级跟现代人一样,喜欢下班后直接打包饭菜回家,或者点个外卖,特别是极具小资情调的富庶人家,更是鲜有开灶,正如《梦梁录》中所言:?旋买见成饮食,此为快便耳?,如此方便快捷的服务自然受到许多宋人的喜欢与追捧,这也为外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商业良机。

1、宋朝的外卖服务

在当时,很多饭店都提供像?逐时施行索唤?的服务,当时的外卖服务是需要食客提前到饭馆点菜,点好后饭馆负责在约定好的时间差人送上门,收费也采用货到付款的方式,但是不得不说,这已经极大的便利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了。宋代称呼职业送外卖的人为?闲汉?,?闲汉?专门负责承担酒楼茶肆中的跑腿业务,在《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家脚店门前,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一位?闲汉?正手端着两只碗要出门送外卖去呢。

2、皇帝也喜欢点外卖

宋朝的外卖行业究竟有多么受到当时人的欢迎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宋朝的外卖连皇帝都爱吃。宋太祖是第一个提出要点外卖的宋朝皇帝,据史料记载,太祖皇帝寿宴上提出要大宴群臣,可御膳房的厨师们并未提前准备好材料,就在众人皆犯难的时候,皇帝提出要官员们到都城的各大酒店中点外卖,从此,便开了皇帝叫外卖的先河。后来的宋高宗赵构,宋宁宗赵括都对外卖甚是喜。

据宋代文人周密的著作《癸辛杂识别集?德寿买市》载:?孝宗冬月正月孟享回,宣押市食歌叫直一贯者,犒之二贯?,书中还记载了当时流行于京师的外卖有?李婆婆鱼羹?、?南瓦张家圆子?一类的美食。

三、宋瓷一样精致的生活

宋人的生活是十分精致的,从上文宋人酷爱下馆子与点外卖便可知他们在饮食文化方面较之前有很大发展。常言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在宋人的生活日趋精致,奢华的背后,又是由哪些因素起到的助推作用呢?

1、饮食文化与餐饮业的发展

饮食习惯与烹饪技术的进步

在中国饮食史上,两宋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时期水稻早熟品种的引进和复耕技术的推广,宋朝的农业生产力获得了革命性的提高,中国人的食物开始从匮乏向丰盛过渡。在北回归线温暖气候的作用下,宋人利用农作物通过精耕细作技术创造出了更加丰富的食品,并将其通过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输送到各地。这一时期平民的饮食习惯也从二餐制变成了三餐制。

宋朝南方的稻田亩产最高时能够达到唐朝的三倍,当时民间有谚:?苏湖熟,天下足?。摆脱了饥饿威胁的宋人有了更加从容的心思来研究饮食,琢磨烹饪之道,通过发明各种美食来满足舌尖上的享受。例如,在今天家家户户做菜都离不开的烹、烧、烤、炒、爆、炖、煮等烹饪技术,正是在宋朝成熟起来的;再比如,今天我们常吃的火腿、东坡肉、刺身(宋时叫做?脍?)、油条、汤圆,还有各类糕点与美食小吃,都是在宋代发明与流行的。

酒店业的飞速发展

宋代,原本束缚了商业自由的市坊制度彻底瓦解,街市制度开始形成。史书中记载?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皆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这些是在宋代以前所没有的。与此同时,宋人经济上的富裕还对酒店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北宋文学家孟元老形容当时的宋朝?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可见当时浓郁的商业氛围,极大的带动了餐饮文化。

宋朝的酒店业究竟有多发达呢?首先,高端大气的豪华酒店比比皆是。《东京梦华录》中就曾描写过一家高档饭店,文中写道:?其门首,以枋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每店各有厅院,东西廊庑,称呼坐次?。

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酒店可不光是靠造型与摆设来吸引食客,而是以丰盛的菜肴与周到的服务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的,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将顾客当做上帝,任顾客挑选,尽管每个人的要求各不相同,甚至时常会有些刁钻的要求,但饭店伙计都能做到?散下尽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错?。饭店伙计如果因为服务不周到引来顾客投诉,就会受到老板的叱责,或者被扣工资,更有甚者会直接被炒鱿鱼。在这样的环境中,宋人的生活似乎是想不精致都不行了。

2、消费主义的兴起

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拜金主义与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纷至沓来。虽然程朱理学想要通过抑制人的本性以图救弊,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宋代的社会就犹如近代之世,物欲横流,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商业的发展让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金钱,丰富的物质生活也给宋人创造了更大的享受空间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此时的人们不再以商业与金钱为耻,相反,消费主义的兴起成为了促使人们光明正大的追逐财富的精神动力。

既有消费能力也喜欢消费的宋人开始越来越喜欢与重视高品质的商品,一时间,市井间盛行起了奢侈之风,产品的做工与样式成为了顾客在选择时的重要指标。真可谓是?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妇人们也十分喜爱佩戴那些名贵且做工精巧的簪饰,宋人在穿戴方面的精致程度从她们头上的装饰中也可见一二。一方面,宋人的生活消费主要依赖于市场供应,这样的消费主义促进了市场经济的繁荣,反过来,丝织手工业与城市商业的繁荣也为宋人精致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3、社会福利事业的完善:

宋人的生活过的如此精致还离不开一项内容,那就是宋朝政府建立起的一套完整的?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救济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宋朝的福利制度可以说是最发达的,真正做到了生有所养,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就拿教育来说,宋代教育分为官学和私学两种,官学顾名思义就是官府开办的学堂,覆盖面极高,可面向全民开放,开始每年收纳学费2000文,后来干脆取消收费成为了免费教育,以便出身寒微的子弟也能够有学可上,在学生念到太学时,国家还会提高教育补助来资助那些贫困学生们。

此外,宋代官方还设立了一个叫?楼店务?的机构,专门负责管理那些国有财产,并拿出部分房屋面向公众招租(有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廉租房),以解决那些较为贫困的城市居民们的住房问题。当时都城开封每间房的月租金仅需170文,在那样一个高房价的城市来说这样的租金价格可以说是非常良心的了。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宋代人的幸福指数之高。种类繁多的饮食店解决了绝大部分宋人的一日三餐,忙碌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后不用再发愁点火开灶,服务周到的外卖行业在极大程度上便利了宋人的生活。

宋代人民的精致生活是有目共睹的,陈寅恪先生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与赵宋之世?,两宋时期发达的农业与商品经济为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无微不至的社会福利制度也在为这一?黄金时代?保驾护航。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能够穿越时空,我想宋朝会是最适合现代人的选择。

宋代福州人是如何过初一的,女人也可以上赌场下馆子吗?

在一千多年以前,也就是宋朝时期,福州人是如何度过大年初一的呢?真的是像传言说的那样真的可以上赌场,下馆子的吗?其实历史上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女人在大年初一真的是这么开放的,接下来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一、喝酒下馆子。

女人在这一天是可以喝酒的,喝的这个酒叫做屠苏酒,除夕那天,把这八味药装在红布袋里,在井水里浸一整天。初一五更以后,就来泡酒啦。宋朝的福州人喝了这酒,还把酒渣在中门上挂3天,到正月初四,才抛入井里——说这药酒喝了以后,全年不得瘟疫。所以说他们喝这种酒也是有一种祈福的意味在里面。在这一天是必须要喝这种酒的。

下馆子也是有讲究的,据说福州人这一天全天不吃素,因为除夕一天吃的全是大鱼大肉,初一确实是也该吃一些素食让自己的肠胃休息一下,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这个习俗是出于对天地的敬畏,叫做‘吃菜敬天地’,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二、进赌场赌博。

在古代跟现代不一样,城里面都是设有赌场的,而且当时这个还是一种很火热的经营项目,每天去的人络绎不绝,然而其实去的人都是男人,基本上是没有女人的,但在初一这一天就不一样了,赌场里可以看到女人的身影,而且去的人还是很多的,女人们在这一天也可以上手赌上几把。

娶女不娶初一女,男十五可以娶女初一吗

娶女不娶初一女俗话说:“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老祖宗告诉你如何娶好妻?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留下众多俗语,如 “好男不得初一,好女不得十五”“ 好男一身毛,好女一身膘”“男怕属鸡,女怕属羊”“宁要男大一春,不要女大一辰”“好男不娶生妻,好女不嫁六郎”等等。这些俗语都饱含了古代人们 嫁娶的智慧,虽然通俗易懂,但有些让我们绞尽脑汁很难理解通透。既然能够历尽千年岁月沧桑而长盛不衰,肯定有它的道理,就让我们了解一下也无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语一:男凹女凸,不寡就孤

男凹,是指一个男人胸无大志,颓废不堪,毫无气场可言。喻指那些不自信的男人,他们资质平庸,又不肯上进,注定难以追到心仪的女孩,很有可能会孤独终老。女凸,指女人身材过于肥胖臃肿,蠢笨而毫无。喻指那些无法控制自己体重,而又好吃懒做,干事拖拉懒散的女人,没有男人愿意娶这样的女人回家。老祖宗就是要告诫我们:好男人顶门立户,好女人勤于家务,否则不寡就孤。

俗语二: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

女看男看毛。从古代中医上讲,毛发是精血盈亏的表现,男上毛发浓密,说明这个男子的气较旺盛,身体素质好,更好是三粗型,这也是多子多福的象征。男看女看膘。古人讨老婆也比较务实,认为女人比较壮实一些,不仅能够更好地分担家务,还好生养,能够让家族香火旺盛。

俗语三:宁娶从良女,不娶过墙妻

何为“从良女”?就是那些古代女子赎身从良,重归家庭。这些女子,大都被生活所迫,无奈以身侍人。很多女子从小刻苦学习才艺,可以说,吹拉弹唱无一不精。自古以来, “从良女”的爱情佳话比比皆是。比如著名的“秦淮八艳”,柳如是、顾横波、马湘兰、陈圆圆、寇白门、卞玉京、李香君、董小宛,还有杜十娘、李师师、王朝云、赛金花等等,她们个个风华绝代、才情俱佳,颇受文人雅士、英豪俊杰的追捧。尽管她们都有不堪回首的往事,但这丝毫没影响她们对爱情的忠贞、对幸福的追求,她们敢爱敢恨,值得尊重!

何为“过墙妻”?宋代叶绍翁《游园不值》将这个“过墙妻”形容的尽致“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过墙妻”本就衣食无忧,生活富足,但还一心向往外面的,这纯粹是内心欲望在作怪。古代婚姻中对犯错的女子有“七出”(不顺父母去,无子去,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之说,其中“去”就指“过墙妻”。当然,对“过墙妻”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可能不仅包括婚后,也包括婚前女子、等等。古时女子一旦红杏出墙,便恶名远播,她们可以出轨一次,也会有很多次,防不胜防,没有男人会愿意娶这样的女子为妻。

老祖宗总结出的这些俗语,不仅仅告诉我们如何嫁娶,更是告诉我们生活的原则和底线,不要小看了这些俗语老话,这其中蕴含了老祖宗大量的生活智慧。多读读这些俗语,对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启迪和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您有任何想法欢迎在评论留言。

参考资料:

以上就是与娶女不娶初一女相关内容,是关于婚姻的分享。看完男十五可以娶女初一吗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