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光绪和慈禧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可能灭亡得更快些。
光绪新政,当然是为了国家富强。但国家富强,并不是唯一的目的,甚至不是最直接的目的。最直接的,他是为了通过政治改革,实际地掌握权力——在此之前,他一直是个傀儡。
慈禧反对变法,也不是反对国家富强——她是大清国最有权势的人,大清国富强,对她有什么坏处?她只是不想被夺权,反对光绪为夺权而进行的行动。
搞清楚这个,再来看题目中的问题,是不是角度就不一样了?
大清亡国,是历史的必然。而直接原因,并不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像中国这样体量巨大的庞然大物,谁也没有一口吞下的把握。对列强而言,找一个代理人,通过代理人来统治中国,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就是为什么慈禧想废除光绪帝位,居然遭到列强反对的原因:慈禧是对列强宣战过的,并不是一直俯首帖耳温顺听话。如果换一个小皇帝,慈禧更加大权在握,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来一次“全面宣战”。而相比之下,让光绪帝与慈禧互相牵制,中国腾不出手来对付列强,更符合列强的利益。
清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是一场来自国内的、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武昌义旗一举,全国各地响应,帝国迅速陷入到人民运动的海洋之中。从这个事实可以看出,清朝的灭亡,首要原因是中央政府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
换言之,如果中央政府强大有力,清朝的灭亡会晚几年;如果中央政府软弱,清朝的灭亡就会早一点。只是时间早晚的区别。
再回到题目中的两个人物上来,光绪和慈禧,谁代表着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谁更加软弱无力?这是不言而喻的。
光绪的理想很丰满,但是现实很骨感。他的变法图强,是为了国家,却不可避免要损害一部分既得利益者。而这些既得利益者,正是管理帝国的中坚力量。同时,光绪又没有在下层人民中建立起崇高的权威。除了康有为这几个兼具投机色彩的热血青年,光绪几乎是孤家寡人。
如果光绪变法成功?事实是,如果光绪侥幸杀了慈禧,他也没办法成功地实施变法,只会更快地失去中央政府对全国的控制,让清朝更快地土崩瓦解。
当然,清朝早几年灭亡,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未见得是一件坏事。
光绪皇帝的新政,甚至他所发动的戊戌变法,追根究底的来讲,其实也是为了国家的富强!然而,国家富强起来并非是唯一的一个原因,当然更非最为直接的。光绪想要通过政治改革,让自己实际的掌握权力,可是,在这个之前,光绪作为一国之君,却一直都是一个傀儡的存在!
光绪皇帝搞戊戌变法,慈禧就反对他进行变法,但慈禧也不是要反对国家变得富强,慈禧毕竟是大清朝最有权力的女人,如果国家顾强了,对于生活一向奢侈的她而言,百利而无有害!她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慈禧就是不想自己的权力被剥夺,为了反对光绪皇帝夺取权力,所以她才反对光绪搞变法!
我们了解清楚上面所讲的内容,我们再重新来审视一下今天要讲的话题:假如光绪杀了慈禧,自己亲政的话,大清朝还会走向亡国吗?
答案是很肯定的,而且亡国也是历史的必然。最为直接的一个原因,其实并非是来自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像中国如此巨大,没有任何一方能够百分百的彻底侵占,对于外国列强而言,寻求一个代理人来管控中国,也并非是一件坏事!
而这个也就是为何慈禧想废光绪,却遭到外国列强拒绝的原因所在。慈禧也是对列强宣过战的,她作为大清朝最有权势的女人,也并不是乖乖的俯首帖耳。
假如换上一个小皇帝,那么慈禧就更是大权在手了,并且谁也不能保证是否会再来一次“全面宣战”。因此,让光绪和慈禧太后彼此牵制,使得中国根本无法腾出空来对付列强,而这更能保证列强的利益。
而大清彻底亡国的直接因素是辛亥革命,这是一场来自国内由上而下的运动。武昌起义打响了武装革命的第一枪。而全国各地也纷纷响应,使得帝国立刻就陷入到人民运动的海浪之中。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清亡国,首要因素就是中央政府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掌控了。
换句话来讲,假设中央政府强大而且有力,那么大清一定会延缓其灭亡的速度,至少会晚几年;反之,中央政府软弱无能,大清亡国就会提前,亡国是必然的,无非就是迟与早的问题。
我们在回到光绪和慈禧本人身上来分析分析。光绪是软弱无能,而慈禧才是真正代表着那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
光绪皇帝的理想是非常丰满的,奈何现实也是非常骨感的。光绪的变法图强,目的是为了大清朝,但是在变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损害一部分的既得利益。
而这些所谓的既得利益者,其实就是管理国家的中坚力量。另外,光绪并没有在中下层人民心中建立一个帝王应有的权威,除掉康有为等部分热血男人,光绪不过就是独自一人在奋战了。
不能,光绪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但是有理想不等于有能力。如果让光绪来挽救清朝,确实有点难。
首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朝代的灭亡并非是瞬间崩塌,其中的原因是长期积累而来的。当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发生质变。慈禧的出现,只是起到了一定的催化作用。清朝灭亡的种子在康乾盛世之时已经埋下了。在虚假的盛世繁荣下,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清朝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远。
其次:贪污腐败,大堤蚁穴从秦始皇称帝开始,到溥仪退位。各个朝代都在经历建立、兴盛、衰落、灭亡的循环,只不过有的朝代在经历这个循环的时候,时间有长有短。
历朝历代最不缺的就是贪官污吏。吏治的腐败也是一个王朝走向毁灭的主要原因之一。
清朝的吏治从乾隆统治的中后期就开始腐败,吏治的腐败的根源在于犯罪的成本太低,以及缺乏有效的监察机制。
贪污并不会因为杀一个和珅或几个大贪官就能制止的了的。
贪污腐败就像大堤上的蚁穴,蚁穴虽小危害却无可限量。
最后:光绪执政能力有点纸上谈兵改革,会涉及保守派的既得利益,这些人大多数是皇亲贵胄,以光绪的能力根本无法动摇这些权贵。从商鞅变法到戊戌变法,失败多成功少的原因就是利益的平衡与执政者是否有强劲的铁腕支持,很明显光绪并不是一个铁腕的政治家,他空有满腔的理想,手底下却没有控制大局的能力。所以戊戌变法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并不是单单因为慈禧的掣肘。
一开始,慈禧并不反对变法,否则变法根本也不会坚持一百天。
作为维新派首脑的光绪与维新派骨干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只有一面之缘,在百日维新中,所有的决定都取决于光绪,他缺乏执政经验又操之过急,没有规划、没有步骤的变法注定试一次失败的尝试。
综上所述:晚清的问题不只是在慈禧一个人身上,除掉她可能清朝灭亡会晚一点,但是治标不治本。光绪只有热血、很努力但是缺乏政治经验和政治手段,所以说,光绪根本没有改变清朝命运的能力。相反,在某些方面,光绪身上还有一点崇祯的影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