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赵光义用了什么方法害死了精明的宋太祖,

历史典故 2023-07-20 20:47:00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对于宋太宗赵光义的评价是不怎么高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他涉嫌杀害了自己的兄长也就是北宋的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然后窃取了原本应该是属于赵匡胤后代的皇位。但是我们如果抛开对他的个人道德的评价来看赵光义的皇帝生涯,应该说他还是做出了一定的政绩的,他的主要政绩应该是在开拓疆土方面。

赵光义于公元976年登基为帝。在即帝位之后,他继续致力于完成兄长赵匡胤来不及做的统一全国大业。在978年的时候,因为他的施压和威吓,占据附件漳州和泉州两州的陈洪进向北宋朝廷投降,割据两浙的吴越王钱俶也宣布归顺北宋。第二年,他御驾亲征太原,消灭了北汉政权,由此结束了自唐末以来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基本统一了中国南方地区。

在一统南方之后,赵光义又将目光对准了北方,他对于收复被辽国占领的燕云十六州一直抱有强烈的信念和决心,这不仅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一旦获得这块地方,北宋就可以大大加强对北方政权的防御,而且也是由于这里原本是属于汉人的土地。

于是在979年,赵光义不经准备和筹划,就贸然派兵攻打幽州,意图打辽国一个措手不及。不过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辽国知道之后,立即派遣精锐部队援救幽州,结果宋军因三面受敌而大败,连亲临战场的赵光义都受了箭伤。自此北宋再也没能收复这里。

应该说赵光义是做出了一番政绩的,不过他在朝政上也犯过不少的错误,但是我们并不能因为他所犯的错误就对他彻底否定,这是不科学也是片面的评价。公元960年,当时身为五代十国中后周大将的赵匡胤在陈桥这个地方被手下们拥立为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

之后,后周皇帝世宗柴荣被迫退位,于是北宋王朝正式建立。赵匡胤的一生是雄才大略的一生,也是开疆拓土的一生,他先后消灭了荆南、武平、后蜀等割据政权,进一步扩大了北宋的疆域和统治的基础。不过就是这样一个勤勉有为皇帝,却在976年猝然离世,终年五十岁。

关于赵匡胤的突然离开,后人大多数认为这并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一次有组织和预谋的谋杀。而这起谋杀的幕后主使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原因是他有时间和动机杀害赵匡胤,同时他也是赵匡胤之死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先假定赵光义就是凶手,然后来看赵匡胤暴死的全过程。

在976年10月19日的夜晚,赵匡胤宣召了赵光义入宫陪他喝酒。当晚赵光义就留宿在了皇宫中。没想到隔日的清晨,赵匡胤就突然离世了。这是正史中关于赵匡胤之死的记载。其中并没有讲到赵光义是如何杀死赵匡胤的。不过在一本叫做《湘山野录》的书中,记载了一个叫“烛影斧声”的典故。

讲到了赵光义是如何杀死自己的兄长的:在两人喝酒期间,有人曾在烛光喜爱可见赵光义有离席的举动,之后又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的声音,并大声说:“好为之”。这个故事曾经广为流传,不过似乎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个典故不是出自正史,真实性值得怀疑。

目前不说赵光义是如何杀死赵匡胤的,就算是连证明赵光义是凶手的决定性证据都还没有找到,更加不要说他杀死赵匡胤的过程了。赵光义,史称宋太宗,是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三弟。他在赵匡胤于公元976年猝然离世之后登基为帝。据他自己所说。

更多>>(接下文评论)

斧光烛影,赵光义是否杀了赵匡胤

关于这个事件现在有以下几种说法:
“弑兄夺位”说
持此说的人以《续湘山野录》所载为依据,认为宋太祖是在烛影斧声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当晚又留宿于禁中,次日便在灵柩前即位,实难脱弑兄之嫌。蔡东藩《宋史通俗演义》和李逸侯《宋宫十八朝演义》都沿袭了上述说法,并加以渲染,增添了许多宋太宗“弑兄”的细节。另一种意见认为,宋太祖的死与宋太宗无关,持此说的人引用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开脱。据《涑水纪闻》记载,宋太祖驾崩后,已是四鼓时分,孝章宋后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赵德芳人宫,但使者却径趋开封府召赵光义。赵光义大惊,犹豫不敢前行,经使者催促,才于雪下步行进宫。据此,太祖死时,太宗并不在寝殿,因而不可能“弑兄”。毕沅《续资治通鉴》即力主这一说法。

无法脱嫌说
还有一种意见,虽没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弑兄的凶手,但认为他无法开脱抢先夺位的嫌疑。在赵光义即位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即据《涑水纪闻》所载,宋后召的是秦王赵德芳,而赵光义却抢先进宫,造成既成事实。宋后女流,见无回天之力,只得向他口呼“官家”了。

《宋史·太宗本纪》也曾提出一串疑问:太宗即位后,为什么不照嗣统继位次年改元的惯例,急急忙忙将只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既然杜太后有“皇位传弟”的遗诏,太宗为何要一再迫害自己的弟弟赵廷美,使他郁郁而死?太宗即位后,太祖的次子武功郡王赵德昭为何自杀?太宗曾加封皇嫂宋后为“开宝皇后”,但她死后,为什么不按皇后的礼仪治丧?上述迹象表明,宋太宗即位是非正常继统,后人怎么会不提出疑义呢?

偶然致死说
近世学术界基本上肯定宋太祖确实死于非命,但有关具体的死因,则又有一些新的说法。一是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太祖死于家族遗传的躁狂忧郁症。一说承认太祖与太宗之间有较深的矛盾,但认为“烛影斧声”事件只是一次偶然性的突发事件。其起因是太宗趁太祖熟睡之际,调戏其宠姬花蕊夫人费氏,被太祖发觉而怒斥之。太宗自知无法取得胞兄谅宥,便下了毒手。纵观古今诸说,似乎都论之有据,言之成理,然而有关宋太祖之死,当前仍未找到确凿无疑的材料。

有专家认为赵光义早有篡位之意,当时开封府尹赵光义不断在帝都内培植党羽,贿赂御史中丞刘温叟、禁军殿前司控鹤指挥使田重进。赵普发现赵光义的亲信刘嶅贿赂冯瓒,事后刘嶅仅是免职。赵普很早就因姚恕、刘嶅事件与赵光义结怨,王禹偁《建隆遗事》道:“太祖将晏崩,方召赵普于寝阁,及赵普欲立太祖之子……其后太宗闻之,故与普有隙。”开宝六年(973年)赵普罢相,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不久赵光义成为开封府尹兼晋王。据吴蔚所著《宋史疑云》里之考证,“烛影斧声”之“斧”不指“斧头”,而是指“纸镇”。

烛影斧声,也称斧声烛影,是指宋太祖赵匡胤暴死,宋太宗赵光义即位之间所发生的一个谜案。由于赵匡胤并没有按照传统习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后世怀疑赵光义谋杀兄长而篡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31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