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温宪公主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清朝的那些公主,寿命长的实在是非常罕见,而且皇室的孩子一般出生没多久就会夭折,清朝的公主一般都走上了和亲的道路,而且很大一部分的公主都下嫁给了蒙古,所以说公主和亲已经是非常普遍的事情了。当然,康熙最宠爱的女儿,和硕温宪公主也是其中的一个和亲公主之一,温宪公主的生母是康熙的德妃,而,温宪公主的亲哥哥也就是雍正皇帝,温宪公主从小都不舍得费抚养长大的,而是皇太后亲手抚养的,所以说温宪公主最大的靠山是皇太后,皇太后不仅疼爱这个女儿,而且康熙也非常疼爱温宪公主,所以说这位公主的出生还有待遇,都是非常好的。
温宪公主从小的待遇就要高于其他姐妹的待遇,公主的待遇一般都是按照皇太后的标准来的,因为是由皇太后亲手抚养,所以很多东西都是保持一致的。而这位公主也是康熙很多子女当中唯一嫁给满人的公主,康熙的女儿当中有六个人远嫁到了蒙古,或者是去了西藏,很少有留在自己父母身边的,比较而言,温宪公主要比其他人幸运很多,温宪公主留下来的京城,依然是在父母的身边,再加上确实是有康熙和皇太后对温宪的疼爱,不舍得将她远嫁。
温宪公主在18岁的时候就被封了,和硕温宪公主,在康熙皇帝驾崩之后,公主的哥哥雍正皇帝追封为县公主为固伦温宪公主,很像公主的丈夫,出生在满人中的一个大家族,佟佳氏。这个家族是孝懿仁皇后的亲戚,所以说我们像公主,是当时康熙皇帝八个女儿当中嫁的最好的一个,大部分都是远嫁,唯一不行的事情就是温宪公主出嫁两年之后就病逝了,那一年的温宪公主才20岁。
温宪公主的母亲德妃乌雅氏为康熙生育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但是除了后来雍正皇帝,还有大将军王十四阿哥之外,其余的几个孩子都是没有过,20岁就已逝世了。皇七女出生不到两个月就夭折,皇12女稍微好一些,到12岁的时候病逝。温宪公主等到成人之后受封没有多久就去世了,对于公主突然的律师死因,也有非常多的猜测,但是翻阅了众多资料之后,大家都认为工作是因为身体虚弱,还有中暑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身亡的。
公主的出嫁,两年之后的夏天,那一年的夏天非常炎热,由于康熙是否找皇太后去热河行宫避暑,温宪公主也是从小跟着皇太后一起长大的,这一次的旅途当中,皇太后让公主和她一起前去,在途中,天气异常炎热的时候,皇太后虽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体弱的公主却因为中暑病倒了,当时的医疗状况实在是太差,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就去世了。因为从小就娇生惯养,不能累着,不能碰着的,抵抗力肯定很低,所以说活不了多久也是正常的。
德妃,乌雅氏,其父亲威武是正五品的包衣护军参领,相比出身显赫的赫舍里氏、钮钴禄氏、佟佳氏,她的起点实在是太低了。其实,乌雅氏的出身比八阿哥胤禩的生母良妃的辛者库出身,并没有高出多少。
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出身低的庶妃,凭借着自身的聪慧和倾城之貌,让康熙帝盛宠了十年,由此可见,康熙帝对乌雅氏是非常喜爱的。
于是,德妃和荣妃并肩成为康熙帝后宫生育子嗣最多的后妃。
乌雅氏共为康熙帝生育了三位皇子,所生的皇子中,六阿哥胤祚幼年早殇,另外两位皇子长大成人,他们分别是胤禛和胤禵,而且都是康熙晚年皇位继承的热门人选。因此,胤禛与胤禵在康熙时代就斗得你死我活。
除此之外,乌雅氏还为康熙帝生了三位公主,分别是皇七女、皇九女和皇十二女。三位公主中,皇七女只活了两个月,皇十二女活到十二岁便去世了,只有皇九女活到成年。而这位皇九女就是固伦温宪公主。
1、固伦温宪公主温宪公主,生于1683年,是康熙帝的第九女。虽然乌雅氏生下雍正的第二年,就被康熙单独封为德嫔。但是,按照清代规定,嫔位以下的低等后宫妃嫔不具备亲自抚养皇嗣的资格,所以温宪公主便被孝惠章皇太后抚养。
孝惠章皇太后来自科尔沁大草原,是顺治帝的第二任皇后,也是孝庄皇太后的侄孙女。董鄂妃入宫后,顺治帝专宠董鄂妃,而孝惠章皇太后又过于忠厚,所以,她始终没有得到顺治帝的宠幸,因此,她没有生育子女。但是,由于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幼年的玄烨,康熙帝待孝惠章皇太后如生母,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母子之情。
被一位地位尊贵,外戚势力强大的祖母抚养,这是何等的荣耀,况且温宪公主自幼聪慧,很讨皇太后的喜爱。一般来说,受尽宠爱的公主都会刁蛮任性。然而,温宪公主却是个例外,她并没有仗着自己受宠,而刁蛮任性。相反,温宪公主却十分孝顺长辈,善解人意,并且她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根据史料《皇朝文典》记载:
"尔公主秀出紫微,祥开银汉,爰从襁褓即育慈闱。爱每笃于兴居,日无违于左右。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谓诞膺夫景福冀永享,夫修龄作聘元舅之家,仰慰慈亲之恋"
古代女性册文和祭文上,很少用"聪慧"之类的词,而温宪公主的祭文中能出现"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词汇,这不仅仅是因为康熙帝安慰皇太后,更是因为温宪公主自身才华横溢,才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与此同时,温宪公主还深受康熙帝的宠爱。康熙帝是出了名的孝子,温宪公主深得皇太后喜爱,在康熙面前自然是加分的,根据《康熙朝满文朱批》中记载,公主的伙食供应清单,固伦恪靖公主和固伦纯悫公主都只得猪肉四斤而已,其他公主更少,而温宪公主得猪肉五斤不说,还要多加"鹅半只、鸡一只"。
由此可见,由于皇太后的关系,温宪公主得到了康熙帝与众不同的疼爱,也正因为这份特殊的爱,温宪公主摆脱了远嫁蒙古的命运。
对于清朝的皇室公主而言,远嫁蒙古是她们的使命。在康熙帝的九位公主中,就有七位公主为满蒙的友谊出嫁。然而,温宪公主则是唯二中的一位,还有一位,就是康熙的小女儿悫靖公主。她之所以嫁给汉人孙承运。除了她受到康熙帝的疼爱外,还有一点就是其生母袁氏是汉人,而孙承运是汉臣之子,他与悫靖公主结合,是满汉一家亲最重要的典范。但是温宪公主却不一样,她嫁的是清朝最显赫的家族。
康熙三十九年,康熙帝将温宪公主许配给佟氏舜安颜,并封其为和硕温宪公主。按照清朝祖制规定,皇后所生的女儿才能冠以固伦公主,皇妃所生的只能称和硕公主。
之所以说舜安颜是清朝最显赫的家族,因为舜安颜是一等功佟国维的孙子。
纵观清朝历史,如果说富察氏在清朝被称为?富五代?,那么,佟佳氏家族在康熙朝就是实至名归的?第一外戚家族?。
这是因为康熙帝的生母和皇后都来自佟佳氏家族,其生母孝康章皇后是佟图赖之女,其妻子孝懿皇后是佟国维之女。
与此同时,清朝官场也有?佟半朝?之说,不过佟佳氏家族并不完全是靠外戚力量,其家族也为清朝立下过汗马功劳。
佟国维的父亲佟图赖追随太祖、太宗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入关前已经小有名气,以功晋世职一等。崇德七年,皇太极设汉军八旗,授佟图赖正蓝旗固山额真。
顺治元年,佟图赖从龙入关,被调入襄白旗,参加镇压南明残余势力。后来,经过权力的更替,佟图赖深谙官场之道,得到多尔衮的重用,甚至多尔衮死后,佟图赖依旧屹立不倒,不仅被授予礼部侍郎,还将女儿嫁给了顺治,这对佟家是一项极高的殊荣。
佟图赖之子佟国纲更是把整个家族推向辉煌,他主动请求康熙帝抬旗,因此,佟佳氏家族挤进满洲镶黄旗,成为满洲八大姓之一。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佟国纲追随康熙,征讨噶尔丹时,在乌兰布通殉国。
除此之外,佟佳氏家族在京城担任要职的有108人,担任地方官员的更是多达577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佟国维,隆科多。
可以说,佟佳氏家族在康熙朝的当红炸子鸡,舜安颜无疑是温宪公主最好的归属。这就是和硕温宪公主养在皇太后宫中,最大的好处。
让人难以预料的是,温宪公主出嫁仅仅两年之后,康熙帝侍奉孝惠章皇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皇太后带着出嫁的温宪公主同往,结果半路上皇太后无恙,而温宪公主却中暑病逝。当时,温宪公祖年仅20岁。
后来,雍正即位,温宪公主被追封为固伦温宪公主。温宪公主虽然是庶妃所生,但是她生前得到了皇太后和康熙的宠爱,因此,她是幸福的。让人遗憾的是,她却英年早逝。
固伦荣宪公主(1673-1728),康熙帝第三女,母荣妃马佳氏。1楼说的是电视剧。
在父亲这个角色上,康熙皇帝面对众多儿女,也难免有在感情上存在着亲疏远近之分。儿子尚且不论,在二十一个女儿中,最受到康熙喜爱,也是最令他感到贴心的就要算是固伦荣宪公主了。
固伦荣宪公主:康熙第三女。其母为玄烨荣妃马佳氏。与长子承瑞、四子赛音察浑、六子长华、八子长生、十子允祉同母。康熙十二年五月初六日生。康熙三十年元月受封为和硕荣宪公主,同年下嫁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待氏乌尔衮,时年19岁。康熙四十八年公主受封为固伦荣宪公主。雍正六年四二十一日去世,时年 56岁。
康熙十二年二月,康熙皇帝的第二个女儿夭折了,年仅2岁。这对于连连遭遇儿女夭折际遇的康熙皇帝来说不啻为又一个沉痛的打击。
三个月后的五月初六,贵人马佳氏(康熙十六年册封为荣嫔,二十年进荣妃)又为康熙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也就是本文要向大家介绍的固伦荣宪公主。马佳氏在这个时期里应该说是康熙皇帝十分宠爱的妃子,在荣宪公主出生之前她已经先后为皇帝生下了四个儿子,其中就包括康熙的长子承瑞,这在整个后宫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这一切本来可以成为马佳氏在后宫提升自己地位最有力的资本,可万万没有想到,老天爷却跟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四个儿子竟然一个也没有养住,全都夭折了。这也使得马佳氏在康熙朝初期皇宫中最具悲情色彩的母亲。也许正是这样的经历,令马佳氏养成了平淡无欲的性格,使她能够在波涛汹涌的环境中平静安详的度过了六十多年的漫长光阴。
荣宪公主的出生对于渴求子女的康熙皇帝来说确实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喜讯,但同时也令他怀有深深的忧虑。上面我们提到过,马佳氏前面所生的四个儿子全部都夭折了,面对眼前这个娇弱的小女儿,康熙充满了不尽担忧:这个孩子到底能不能平安的长大呢?皇帝自己似乎都没有了信心。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份牵挂,才使得康熙皇帝对这个女儿有着不同他人的特殊感情与关注。
这一次,康熙没有失望。荣宪公主在父亲的呵护下平平安安的长大了,虽然实际上她算是康熙的长女,可因为纯禧公主的缘故,人们按齿序称她为“二公主”。康熙二十四年,十三岁的二公主便被父亲册封为了“和硕公主”,成为这一代公主中第一个得到正式册封的人.
在康熙朝得到封号的九位公主中,被封为固伦公主(清朝公主最高的封号)的一共有五人,她们是:荣宪公主、恪靖公主、温宪公主、纯悫公主、纯禧公主。但这五人中,只有荣宪公主一人是康熙皇帝生前亲自册封的。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荣宪公主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公主,大清圣祖仁皇帝次女也,康熙三十年厘降于巴林,初封和硕荣宪公主。四十八年圣躬不豫,公主亲膳问安晨昏不辍,四十余辰未尝少懈。迨即安之后乃优旨褒奖,谓公主克诚克孝,竭力事亲,诸公主中尔实为最,是用厚其典礼晋封荣宪固伦公主。”从碑文上看,荣宪公主的被封固伦公主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康熙四十八年(实际应该是康熙四十七年底),康熙皇帝病重时得到公主周到的侍奉,令皇帝十分感动。可是,我们还赶回来呢是应该看到其中的一些内在原因。
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时候,康熙皇帝长大成人的九个女儿还全部建在,其中还有几个留在京城,就在康熙的身边,可康熙皇帝又为什么单单让荣宪公主从巴林回到京城侍奉呢?其实,不论是任何一位公主照顾皇帝,都会“克诚克孝”、不敢懈怠的,只是皇帝父亲根本没有给她们这个机会而已。对于刚刚经历了废太子风波的康熙帝已经是心力交瘁,他自然是希望自己最疼爱最信任的亲人在自己的身边照应,而这个人就是荣宪公主。
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乌雅氏,雍正帝生母。乌雅氏隶满洲正黄旗,比康熙帝小6岁。 她原是隶满洲镶蓝旗包衣,官书上只提其属正黄旗,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却绝口不提孝恭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其本是内务府包衣,出身微贱的事实。雍正也一再宣称乌(吴)雅氏乃“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这样说,或许是母家地位的卑微,对于雍正而言,是一种隐痛,出于政治政治宣传的需要,他必须神话自己的出身,抬高母家的地位,亦或许是他为了缓和母子间紧张的关系,而故意作出的姿态。 孝恭仁皇后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威武之女。初入宫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9岁)(1679年)10月30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皇帝。18年10月13日册为德嫔,时年20岁。19年生皇六子胤祚。20年12月20日封为德妃。21年生皇七女,22年生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25年生皇十二女;27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 在没有当过一天的皇后却协理后宫长达三十三年。 从画像上来看,德妃的身上隐隐含着一种雍容华贵的大气。能够稳居后宫三十三年,她一定是一个聪明女子,她一定会有心计,幸运的是她并没有把这当成一种手段,而是利用这份敏感和睿智暗暗地保护着自己和孩子。淡泊名利的性格或许是皇上欣赏她的原因,史书上没有德妃的“圣祖甚爱之”,也许正是因了她从不张扬的性格。六个孩子,足以说明康熙对她的宠爱。 德妃生育十二女的时候已是27岁,而生育胤禵的时候已是29岁“高龄”,这个可以说是破了康熙朝后妃生育年龄的记录。因为她们基本过了25岁就可以让位后来人了,而唯有德妃,这样特殊,在接近她自己的“而立之年”再次生育,也再一次证明了康熙对德妃宠爱与其他宫妃的不同。 而且乌雅氏是那种从无奢望的女人,珍惜已经得到的是她的天性,面对年复一年、平淡无奇的嫔妃生活她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这样的一个女人,一个受宠的女人,她的孩子同样不同寻常。 胤禛,雍正皇帝。 母子不和:由于生育胤禛的时候乌雅氏没有身份,甚至连嫔也不是,她就更没资格抚育皇子,于是胤禛,也许是刚刚出生不久的胤禛,就被送到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的怀中,(当时佟佳氏还不是皇后,是皇贵妃,但这也是当时后宫嫔妃中身份最高的女人了。康熙如此安排,也许是让她们母子大树底下好乘凉)也许是由此,她们母子之间有些疏远。当时的佟佳氏以皇贵妃之尊,掌管后宫,是圣祖康熙皇帝的贤内助,亦是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贵一定让年幼的雍正产生一种依属感和安全感,出于生存的本能他必定会竭尽全力地去讨养母的好,以期获得她的欢心,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态度想来也会由于养母的存在和在宫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过分亲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无意中表现出自己为皇贵妃所养育的自豪、高傲的情绪,生母德妃看在眼里心中定然很不畅快,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便会蒙上一层阴影,结也越结越死了。 而德妃也不是只有胤禛一个孩子,她更加偏疼幼子胤祯(即胤禵,雍正即位后为避讳,所以改名胤禵),这让雍正更加不平衡,不仅与她们母子间关系更加冷漠,他同样与亲弟胤禵关系紧张。 胤祚,虽然六岁即殇,史料很少,但从他的名字中,我们同样能得到些信息。观千古帝王家事,皇子出生便以这个“祚”字话事的也就两个,又同出于满清。 其一为顺治帝第四子,时为皇贵妃董鄂氏所出,董鄂妃。顺治能娶自己兄弟的媳妇,不顾汉家的伦理纲常,不怕被冠以乱伦的帽子,足见他有多爱她。这孩子刚一出生就被封为和硕祚亲王,明明是第四个儿子,顺治却当着孝庄皇太后和诸宫人的面称这个孩子是“朕之第一子也”,也算开了清朝皇子一出生便为皇储的先例,但这位祚亲王出生三月即夭,孝庄以国祚担命为由迫使顺治改了这个死孩子的号,入陵谥为荣亲王。 其二就是康熙帝的第六子胤祚,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所出。读〈康熙起居注册〉的时候就曾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便是这位千古一帝在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以“自朕承嗣大统、胤祚家国以来..”为开头。足可见“胤祚”是一个词,也不单单是一个皇子的名字,同样类似顺治第四子和硕祚亲王,有以国祚托付此子的念头在里面。顺治大抵是爱乌及乌。时因皇贵妃佟佳氏无所出,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出生不满十天便由乌雅氏名下转为佟佳氏养子,所以说皇六子胤祚才真正算是康熙和德妃的第一子。关于德妃这三个儿子,各个都不简单啊!老四大家都知道,雍正皇帝!老六虽然六岁上便夭折了,但他的名字都叫胤祚了,若是不死,将来也必是个人物,剩下的十四也不一般,大名鼎鼎的大将军王!为什么德妃的三个儿子都这么出色?我想这是大家应该思考的地方!因为这个女人不简单啊!她极有可能是康熙这位千古一帝最宠爱的女子,如果不是,康熙也不会学他爹顺治对董鄂的态度,在皇六子出生的时候便给儿子冠上一个祚字!祚即国祚,这在封建时代连想都不用想,给人交代的信息就是这个儿子必是储君。也就是说,如果胤祚没有夭折,他便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皇子,不然他名字里的这个祚字也白叫了,康熙的心思也白用了! 皇七女:这是个早殇的孩子,她只活了两个月。那时的德妃,应该在崩溃的边缘了,这可是她的第一个女儿,却这么早就去世了···但康熙是不会委屈他的爱妃的。 固伦温宪公主:皇七女是二十一年去世的,温宪二十二年就出生了。温宪自幼是被太后抚养的,因而也颇受父皇疼爱,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温宪公主的祭文上说:“尔公主秀出紫微,祥开银汉,爰从襁褓即育慈闱。爱每笃于兴居,日无违于左右。弱龄受教,聪慧夙成,性自悦乎诗书,行每谐于箴史。”女性册文和祭文上用聪慧之类词的很少,很难得。貌似见过的也就和硕和惠公主(雍正养女),还体现在封号上了,而温宪嫁的也较晚,在康熙出嫁的八个公主中,温宪十八岁受封和硕温宪公主,是唯一一个嫁在京城的女儿,嫁给当时有“佟半朝”之称的佟佳氏家族的,舜安颜。公主中有六人嫁到蒙古,这些公主从此是没有什么机会再见到父皇和母亲的了,也许康熙是舍不得温宪嫁到那么远的地方,而八个公主中剩下的两人,另一个公主悫靖是嫁给了汉人孙承运,她的母亲袁氏就是一个汉人且并无名分,她的婚姻我觉得也可看做满汉间的一种联姻。而温宪的婚姻,她嫁给满人舜安颜,嫁的是孝懿仁皇后的娘家人,实际上也是康熙皇帝的侄子。(康熙与孝懿是表兄妹)还嫁在京城,都可以看出康熙对于温宪的疼爱。然而不幸的是,温宪出嫁仅仅两年之后,康熙帝侍奉皇太后往热河行宫避暑。皇太后带着出嫁的温宪公主同往,结果半路上老太太没事,温宪公主却中暑倒下,时年20岁。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上驻跸热河。闻和硕温宪公主薨。日晡未进膳。扈从诸大臣奏曰、皇上闻公主讣过哀、此时尚不进膳、恐圣躬太为劳瘁。奏入、上传谕曰、公主系已嫁之女、朕尚可宽释、但皇太后自幼抚养、忽值此变、皇太后伤悼弗胜、膳尚未进、朕亦何心进食乎。诸大臣复固请。上乃诣皇太后宫、视食毕。然后进膳。随谕领侍卫内大臣等、左右两翼各派大臣一员、侍卫十人、送公主柩回京。 辛亥。命诸皇子及文武诸臣、送和硕温宪公主柩起行。 ----------《圣祖实录〉 雍正元年,3月,和硕温宪公主追赠为固伦温宪公主。 雍正元年,64岁的德妃与世长辞,葬于景陵。 全部谥号为: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