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好像状元郎就一定要娶皇帝的女儿,成为驸马一样。但实际上呢,在古代的700多个状元中,有且仅有一位状元驸马,他就是郑颢。
郑颢出身于名门世家,他的家族荥阳郑氏是中国汉朝至隋唐时期的北方著名士族,荥阳郑氏先祖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郑国。郑颢的祖父是唐宪宗时期的宰相郑絪,郑颢自幼饱读诗书,在唐武宗时期考中状元。
按理说,考中状元是一件大喜事,郑颢应该高高兴兴的,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却让他怎么也开心不起来。
郑颢早已与范阳卢氏的千金有了婚约,他高中状元以后,便马不停蹄的赶回老家,举办婚礼。
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都是数一数二的世家大族,郑颢与卢氏也是情投意合,这是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
当时的皇帝唐宣宗正好也在为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招婿,可宣宗在权贵子弟中看来看去,就是没有满意的。然后宣宗就和丞相白敏中,也就是白居易的堂弟,一起来商讨这件事。
白敏中见过郑颢,他认为郑颢长相俊秀,才华横溢,实在是招为驸马的最佳人选,就向宣宗极力推荐了郑颢。
宣宗一听还有郑颢这等青年才俊,立刻便下旨指婚,命郑颢不日就迎娶万寿公主。
可怜的郑颢在回家的半路上就被皇帝召回京城完婚。
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但是也有句话叫,我们不管它甜不甜,我们只是想把它扭下来,扭下来我们就开心了。
万寿公主乃金枝玉叶,脾气骄横,有一次郑颢的亲人生了重病,她居然还有闲情逸致去看戏玩耍,做驸马的郑颢心中有气又发作不得,他只能将公主这尊大佛好好供起来,心里这团怒火烧得越来越旺。
郑颢不喜万寿公主,他心里喜欢的是错过的卢氏。白敏中破坏了郑颢与卢氏的大好姻缘,郑颢婚后非常怀念卢氏,他十分痛恨白敏中。
从被逼为驸马的那天起,郑颢就处处针对白敏中,他心里没有半分对白敏中这个月老的感激之情,经常在宣宗面前告白敏中的状。
宣宗自己也明白自己这件事做得很不厚道,但是煮熟的鸭子他不能让他给飞咯,像郑颢这样家世好,才华高,重情重义的好孩子,打着灯笼都难找,为了他心爱的女儿,他就把这张老脸豁出去了。
宣宗知道郑颢不满这门婚事,他也知道郑颢怨恨白敏中,所以他对郑颢告白敏中的状都不以为然。而且,宣宗还经常把万寿公主召进宫,他教育公主要尊敬长辈,关爱郑颢的家人,这样他们夫妻的感情才能长久。比如上次万寿公主不关心郑颢的生病的亲人,就被宣宗召进宫骂了一顿。
作为古代唯一一个状元驸马,郑颢过得远不如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一般认为,公主肯定是?白富美?,还要加上一个?贵?字,有这道符护身符,再加上自己的状元郎身份,还不得横着走!郑颢这个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郎,为什么面对金光大道,却被逼着走进洞房呢?
史书没有交代,不过从唐宣宗(李忱)的一句话中,大致可以窥见:?我怪士大夫不欲与我为亲,良有以也!?怪不得士大夫们都不愿跟我结亲,这件事让我终于明白了。
唐宣宗就是万寿公主的父亲,郑颢的老泰山。发生了什么事,让唐宣宗恍然大悟了呢?
原来郑颢的弟弟郑顗病了,病得很重,生命垂危。唐宣宗派使者去郑府探视,使者回来后,唐宣宗问使者:公主在干嘛?使者说,公主去慈恩寺看戏了。唐宣宗一听勃然大怒,说出了上面那句话,接着他立刻让人传唤万寿公主入宫。万寿公主知道闯了大祸,回到宫中,被晾在殿门台阶下很长时间不得召见,惊恐之下,她伏地大哭谢罪。唐宣宗狠狠批评公主说:?哪有亲人病了,自己没心没肺去搞娱乐活动的!?受了这一次教训,万寿公主老实了,从此修妇德。
从这则故事,我们大致明白了一个道理:皇帝的女儿未必不愁嫁!她们身上虽然贴上了?白富美贵?四大标签,可也有让人望而生畏的骄横不法,不守妇德的恶习!谁家娶了她们,就得把她们像祖宗一样供起来。供祖宗一年也就几个时节,?活祖宗?难伺候,尤其当儿媳凌驾到公婆头上时,这种对礼法赤裸裸的挑战,无论哪个家庭都是无法承受的!
郑颢不想当驸马爷,还有一个原因,人家早就已经娉下了一门亲事。?被驸马?前,他正在去迎亲的路上,若不是路途遥远,人家早就洞房花烛了。结果半路上被一道圣旨拦截,硬被塞进万寿公主的洞房。郑颢因为这件事,对始作俑者,他的大媒人白敏中(白居易的堂弟)恨得要死,隔三差五就在唐宣宗面前诋毁白敏中。像郑颢这样的读书人,对靠姻亲走捷径的方法,大多采取鄙视的态度。郑家本来就是官宦世家,他爷爷官至宰相,他自己又是状元郎,何必给自己戴上一顶?吃软饭?的帽子?
所以,郑颢之所以不愿意娶万寿公主,实在是李唐公主的名声太臭,根本配不上他这样的状元郎身份。再加上他心有所属,半途被?劫婚?,又被世俗的眼光戴上了?吃软饭?的帽子。不用放天平上称,放谁也不愿意娶个活祖宗!
■拒婚为公主保媒拉纤,按说是个无上光荣的工作。作为唐宪宗李纯的宰相,李吉甫博学多才,还是个著名的地理学家,代表作为《元和郡县图志》。也许唐宪宗认为他谙熟山川形势,顺带着也能掌握婚姻之路的诀窍,所以将自家的金枝玉叶——岐阳公主的终身大事托付于他。虽说这是皇帝的信任,但李大人并不兴高采烈,反而烦恼非常。背负着皇帝的嘱托,老李访了几家名门,寻了几户大臣,家家都有几个年轻俊美、学识出众的未婚男青年,可人家父母都摇着手,不是说儿子已经娶亲,就是说儿子疾病缠身,可不敢耽搁公主的幸福。可以肯定,这都是瞎话,目的很清楚,就是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娶公主。本来呢,和皇家联姻,有多少人跳着脚做着梦都想。可是,深谙政治的世家大族看惯了权势下的不自由和重重危险。
尉迟敬德就曾拒绝了唐太宗李世民将女儿嫁给他的提议。他说,古人有“富不易妻,仁也”的老话,自己深以为是,既然俺已经娶妻,就不愿离弃。这理由非常得体,李世民不仅没有生气,还当场予以表扬,按照《隋唐佳话》的说法,是为“帝嘉之而止”。
恩格斯曾经说过,对于骑士和男爵以及对于王公本身,结婚是一种政治行为,是一种借新的联姻来扩大自已的势力的机会。起决定作用的是家世的利益,而决不是个人意愿。一个人,不论多么才高八斗,多么品行高洁,只要当了皇帝的上门女婿,就插上了隐形的翅膀,迈入了无法脱身的政治漩涡的中心。虽然借着公主的肩膀,使飞得更高成为可能,可一旦失败,或赶上王朝败亡,皇家女婿只会摔得更惨,莫说官运,怕是命运都要就此打住。何况,凭借个人才学和能力一步步登上人生的顶峰,于人前,于自己,那心情是何等畅快。如果被皇家绣球抛中,背上了裙带的翅膀,恐怕极易遭人轻慢和蔑视。
■刁蛮
在婚姻的围城里,如果公主贤良淑德,自然万事大吉,怕就怕遇到刁蛮无理型。
唐中宗李显有个女儿宜城公主,嫁给了裴巽。后来裴驸马有了外遇,宜城公主听说之后干了两件事。第一步,火速派遣太监捉来驸马的新宠,“截其耳鼻”,把耳朵和鼻子割掉,又活活剥去人家阴部的皮肤,将其贴在驸马的脸上;第二步,将驸马的头发剃短,派人押着到公堂上游行,向众多官吏曝光,让他出丑。在那个年月,男人三妻四妾十分普遍,可是在公主那刁蛮劲头下此路难免不通。说实话,宜城公主自己的生活作风尚不检点,在外有不少情人,可人家是公主,挑毛病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自己放火寻欢那是追求自由,驸马点灯作乐就是破坏皇婚。
公主不受欢迎,不是一代两代。早在唐中宗的父亲唐高宗在位时,公元681年,有个叫薛绍的年轻人迎娶太平公主,他的哥哥对此十分担心,感觉不是什么好事,遂向亲戚咨询,亲戚回答得坦诚:“娶妇得公主,无事取官府。不得不为之惧也。”意思是,娶公主当老婆,就像没事去撩拨官府,纯属自讨苦吃。这事儿就记载在《资治通鉴》里。其实,薛大哥完全没必要去跟别人打听公主内幕,因为他们兄弟二人的老爹就是皇帝女婿,母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儿城阳公主。不过,由此更能看出与公主结亲的不稳定性,虽然家有先例,却仍心存疑虑,不得不四处咨询。
另外,唐宣宗李忱当政时,有个进士王徽,曾一溜烟儿跑到时任宰相的刘瑑家里,自称“年事已高矣,居常多病”。那时候的王进士四十出头,干嘛要主动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呢?原来王进士真正的目的是拒绝和某公主成亲。看看人家,为了不做“乘龙”快婿,不惜自毁名声,什么年龄啊,身体啊,一下子都不行了。
■劝诫
天下父母一条心,皇帝老爹也没法揣着一颗平常心过日子,虽然他在朝堂上吆五喝六,私下里也不得不抹开面子四处派人搜罗年轻力壮、身家清白、学历不错的男人。白居易的弟弟白敏中就曾受皇帝嘱托干过这个活儿。
这个白敏中并非一般人物,早在唐武宗在位时就利用上层关系爬得飞快,甚至抢了哥哥白居易的升迁机会。当他领了皇命去给万寿公主找老公,那可不是一般的雷厉风行,一路快马加鞭地找到郑颢,生拉强扯地硬是把人家从结婚前线给拽了回来。这个郑颢刚刚考中进士,正趁着春风得意回家成亲,不想中途被老白拦截。即便郑颢心里对这场拉郎配一百二十个不乐意,也不敢说半句违抗的话,只能在心底把白敏中恨了个透透的。多年以后,当郑颢羽翼丰满,有权有势,才拿白敏中开刀。到那时,老白一度被小郑耍出的手段排挤出权力的核心,贬出京城到外省做了地方小官。
宣宗决定把万寿公主和郑颢树立成美满婚姻的典型,为此谆谆教导万寿公主“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婚后万万不能摆架子,瞧不起丈家,更不要干预公务。不过,公主依然我行我素。据《唐人轶事汇编》记载,郑颢的弟弟郑顗生病,宣宗听说了派人探望,结果发现万寿公主竟然不闻不问,自己带着丫鬟美美地跑到慈恩寺看戏消磨时光,气得宣宗俩鼻孔直冒烟,连连叹道,难怪连士大夫之家都不愿意和我家结亲,这不是没来由的啊!
宣宗派人把公主火速召来,却并不拿黑眼珠瞧她,吓得公主一边哭一边道歉,搞的皇帝老爹心又软了,不得不化怒火为柔情,化责备为劝诫。其实,公主也不见得是故意的,她毕竟自我惯了,脑瓜里压根没有主动关心别人的那根神经。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看来,驸马要想寻找幸福,只有由他们碰运气去啦。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个状元驸马吗?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只出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状元驸马,而且这个驸马也是非自愿的。 在人们看来,有人能成为皇帝的女婿,那可是祖上积了八辈子德才换来的荣华富贵。可是,那些寒窗多年终成国家栋梁之材的士子们又为什么都不愿意当驸马爷呢?这个中到底隐藏着什么鲜为人知的秘密呢?郑颢 所谓“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民间传说往往将读书人中状元、当驸马视为最美好的结局,历史上关于状元驸马的戏剧、传奇,简直数不胜数,至今仍有很多耳熟能详。如《秦香莲》《女驸马》等等。但真实的历史上却并没有出现过那么多的状元驸马。唐代会昌二年(842),壬戌科状元郑颢是中国科举史上惟一货真价实的状元驸马。 郑颢出自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荥阳郑”,祖父当过宰相,父亲官至兵部尚书。这样的家世,再加上金榜高中,很快就被宣宗指派为万寿公主择婿的宰相白敏中看中了。不巧的是当时郑颢已经请假,赴楚州(今江苏淮安)赢取未婚妻,白敏中想了又想,然后一纸“堂帖”将郑颢追了回来。 郑颢得知被选为驸马以后,十分意外,甚不乐意,但君命难为,还是与公主成了婚。那么找谁出这口怨气呢?三人与此有关,宣宗、万寿公主以及宰相白敏中。 找宣宗?恐怕没这个胆量。郑颢对老丈人后还是很有好感的,而宣宗对这位女婿也很看重。宣宗只比郑颢大七岁,喜好文学,非常重视科举考试,与正宗科举出身的女婿自然有共同话语了。史料记载,宣宗与郑颢常常谈诗论赋,研究科举考试,郑颢在宣宗在位期间也主持过科举考试。另外在宣宗去世后,郑颢悲痛万分,经常梦中与宣宗吟诗唱和,并且不多久就追随宣宗去了。可见郑颢对这位老丈人没有怨言。 那就找万寿公主?恐怕也不敢,唐朝的公主可是出了名的强悍,驸马很少敢招惹。驸马又不是公主自己选的,自然没法拿人家出气了。另外宣宗经常教导公主要遵守妇道,估计看在老丈人的份上,郑驸马有怨气也撒不出来。 前面两位惹不起,怨气自然就全撒在“大媒人”白宰相身上了,郑驸马的“怨气”可不一般,从《东观奏记》中的记载可见一斑。从此以后,他就对自己的“大媒”白敏中恨之入骨,多次暗中向皇帝说他的坏话。 由此开来,状元并不是都以当驸马为荣耀,历史的状元驸马也是仅此一例。追问起原因来,主要是公主招士人为驸马,总认为是低就,因此娇气十足,盛气凌人。“娶妇得公主,甚可畏也”。这是一般士人的心态。另外,成为驸马之后,出入有时,起居有节,动作食息,不得自由,这也是一般士人难以忍受的。另外,状元难以成为驸马,也与古代的早婚习俗有关。旧时公主往往15岁左右成婚,而绝大多数读书人在中状元之前早已经结婚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7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老公老婆的称呼源自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