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仲达的父亲是谁?司马懿父亲名叫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司马懿为次子。司马懿给孩子起名,因为名字中都有达,所以就是历史著名的“司马八达”。而司马懿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在世期间没有担任过特别重要的官职,也没有建立过大的功绩。曾经担任过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作为父亲,其名气远远不如儿子司马懿。因此,在历史上对于司马防的资料记载很少。
司马防的性格比较耿直,即使是在比较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常常是保持和平常一样的端庄,严肃的姿态。因为性格的原因对待儿子们也很严格,必须是按他的命令行事,他让说话才能说话,他让坐才能坐。体现了其家教礼法之严苛。
司马防虽然没有担任过特别重要的官职,但是他却与曹操关系很好,甚至是曹操的伯乐。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才使得后来曹操数次让司马懿任职,才有了司马懿后来的故事。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司马懿父亲司马防为他打下的良好的基础,留下了契机。
司马懿父亲的名字在历史上并不确定。因为根据考证,1952年出土的《司马芳残碑》中记载的司马芳,与史书中记载的司马防应是同一人。所以司马懿父亲的名字到底是写作司马芳还是司马防是有歧义的,在历史上并不确定。不管怎样,司马懿的成功除了自身的的聪明之外与其父亲的影响和教育还是分不开的,所以虽然司马懿的父亲并不出名,但是仍然可以为研究司马懿提供一定的依据。
司马懿简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对屯田、水利等农耕经济发展有重要贡献。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司马懿有两个儿子,老大为司马师,老二是司马昭。司马炎是司马昭的儿子,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自幼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赘阉遗丑”,司马懿一度拒绝曹操授予的官职,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后,强行辟司马懿为文学掾。
司马昭(211年—265年9月6日),字子上(小说《三国演义》为子尚),河内温县(今属河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为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次子、晋景帝司马师之弟、晋武帝司马炎之父。司马昭早年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累官洛阳典农中郎将,封新城乡侯。
司马炎(236年-290年5月16日),即晋武帝(265年-290年在位)。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景帝司马师之侄、晋文帝司马昭嫡长子、晋元帝司马睿从父 。咸熙二年(265年)袭父爵晋王,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自己,国号晋,建都洛阳,改元泰始。
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诸葛亮的性格特点诸葛亮有什么性格特点
下一篇: 诸葛亮老婆诸葛亮有几个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