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四相:指的是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 蜀汉政权四位有名的治国能臣,都怀相国之才。
蜀汉四相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被追谥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蒋琬,字公琰。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初随刘备入蜀,被任命为广都长,后因为不理政事激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蒋琬免于一死,后重新被启用,诸葛亮将其培悉心培养,并密表刘禅可以作为诸葛亮的接班人。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死后,蒋琬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并被受命开府,后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朝。
采取闭关息民政策,使国力大增。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延熙九年(246年)病卒,谥曰恭。死后葬于涪城西山。
董允,字休昭,泸县嘉明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东汉末年,其父董和事刘璋为益州太守,刘备立太子时,允被选为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任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公元246年)卒。
费祎,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今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三国时蜀汉重臣,深得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
当时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
死后,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昭化知县吴光耀所立,墓志铭为其长女所书。
费祎人物生平简介
费祎(?-253年),字文伟,荆州江夏鄳县(今湖北孝感市孝昌县)人,三国时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深得诸葛亮所器重,曾出使东吴,孙权、诸葛恪、羊茞等人以辞锋论难,而费祎据理以答,辞义兼至,始终不为所屈。孙权甚异其才,自礼遇之,费祎也因常使吴。北伐时为中护军,又转为司马。
当时将军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坐常争论,费祎常为二人谏喻,两相匡护,以尽其用。诸葛亮死后,初为后军师,再为尚书令,再迁大将军,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为蜀汉的发展尽心竭力。性格谦素甚廉,家无余财。后为魏降将郭循行刺身死。死后,葬于今广元市昭化古城城西,墓碑为清朝光绪年间昭化知县吴光耀所立,墓志铭为其长女所书。
费祎少时丧父,跟随族父费伯仁生活。伯仁之姑,正是益州牧刘璋之母。刘璋遣使迎接费伯仁,费伯仁便带着费祎游学入蜀。后来刘备平定蜀中,费祎便留在益土,并与汝南人许叔龙、南郡人董允齐名。其时许靖丧子,董允与费祎正要一起到功出席葬礼。
董允向其父董和请求车驾,董和便遣一乘开后鹿车给二人。董允见此,面有难色,费祎却从容走前先上鹿车。及至丧所时,诸葛亮及国中诸贵人均已齐集,而备有车乘的人甚少,董允神色犹未泰,而费祎却晏然自若。驾车人回来后,董和问及备细,知其如此,于是向儿子道:“我常常以为你跟文伟(费祎字)之间的优劣未可分别,但从今以后,我对这个问题不再有疑惑了。”
公元238年,刘禅改国号为“延熙”。这一年,魏国的辽东地区发生了叛乱,蜀魏边境地区空虚,此时正是伐魏的大好时机,刘禅命蒋琬为大将军去汉中驻军,准备发动对魏国的战争。
完成丞相遗愿的时机终于来了,姜维随蒋琬一同到了汉中,并不断偏师西进,发动了一些试探性的小战事。然而蒋琬并没有迅速地展开这次北伐,其中原因很多。为了避免重蹈诸葛亮的覆辙,他制订了新的北伐出兵计划。来汉中一年后,刘禅任命蒋琬为大司马总领军务,姜维为司马,正式准备北伐。
然而上天很爱跟姜维开玩笑,好不容易等来的北伐机会,却因为蒋琬生病而耽误了。因为蒋琬是北伐的最高指挥者,他一生病立刻使军队行动受到了影响,加上朝中大臣不赞成蒋琬的北伐方案,于是北伐计划最终搁浅。
两年后曹魏内乱平定,大好的北伐时机飞走了。
蒋琬生病以后在涪县养病,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向后主建议由费祎作为自己的接班人,代理军国大事,同时举荐姜维为征西大将军,兼任凉州刺史。
费祎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人,他实行的政策比蒋琬的政策更为保守。费祎认为蜀国应当把发展国力放在第一位,反对北伐。费祎一直限制姜维用兵,在他执政后数年间,从未开展过大规模的北伐活动。
费祎最后的结局如何
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朝廷授予姜维符节,攻打雍州。此时的雍州刺史郭淮已经升任为征西将军。在这场战役中,费祎仍然限制姜维的兵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姜维仍然能与魏国名将郭淮、邓艾打个平手,经此一战姜维伐魏信心大增。虽然在此期间姜维升任为卫将军,与费祎一起担任尚书之职在朝中理事,但姜维仍受到费祎的制约,因为最关键的问题是费祎掌握著兵权。
由于兵权一直掌握在费祎手中,致使姜维的北伐计划一直不能展开,这使他非常痛苦,也使他非常痛恨费祎。
在费祎的执政生涯里,费祎奉行的一贯是止戈休兵、保境安民的政策,对于战事向来反对。每次给姜维的兵力不过万人,这让企图大举北伐的姜维感到束手束脚。
掌握军权,一直是姜维的梦想。延熙十三年(公元250年),在出兵陇西,征讨郭淮的战争中,姜维俘虏了魏中郎将郭循,从那一天起,姜维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
延熙十六年(公元253年)正月,蜀汉政权第三任执政者费祎,在其驻地汉寿(即葭萌关)举行岁首大会,大宴群臣。席间,正当费祎喝得有些醉意时,左将军走了过来向他敬酒,在费祎仰头喝酒的瞬间,左将军突然从怀里抽出一把锋利的匕首,朝费祎的胸膛狠狠地刺去,费祎惨叫一声当场身亡。这个左将军就是郭循。
郭循杀害费祎后,没多久就被处死了。郭循的死不足虑,但是费祎的死,却是蜀国政坛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蜀国自诸葛亮死后所采取的防御性国家战略再起了大变动,蜀国鹰派势力的抬头。
蜀国的人物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姜维、魏延、马岱、刘封、孟达、严颜、王平、关平、关兴、张苞、张翼、张嶷、吴班、廖化、陈到、周仓、糜芳、董允、严颜、霍弋、黄权;
诸葛亮、庞统、法正、简雍、麋竺、孙乾、伊籍、秦宓、蒋琬、费袆、李严、费诗、谯周、徐庶(前期)、马良、董和、郤正、马谡、张松等。
1、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被称为“美髯公”。
早年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辗转各地,和刘备、张飞情同兄弟,因而虽然受到了曹操的厚待,但关羽仍然借机离开曹操,去追随刘备。赤壁之战后,关羽助刘备、周瑜攻打曹仁所驻守的南郡,而后刘备势力逐渐壮大,关羽则长期镇守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在与曹仁之间的军事摩擦中逐渐占据上风,随后水陆并进,围攻襄阳、樊城,并利用秋季大雨,水淹七军,将前来救援的于禁打的全军覆没。关羽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以避关羽锋锐的想法。
但随后东吴孙权派遣吕蒙、陆逊袭击了关羽的后方,关羽又在与徐晃的交战中失利,最终进退失据,兵败被杀。
2、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大师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在蜀汉开始崭露头角,费祎死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姜维北伐总计大胜两次;
小胜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败一次,小败一次。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
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姜维与钟会一同被魏军所杀。
3、诸葛亮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 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
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4、蒋琬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养,累官丞相长史兼抚军将军。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去世,蒋琬继其执政,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领益州刺史,再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延熙元年(238年),受命开府,加大司马,总揽蜀汉军政。曾制定由水路进攻曹魏的计划,但未被采纳。
延熙九年(246年),蒋琬病逝,谥号“恭”。
5、李严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
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三国
——关羽
——姜维
——诸葛亮
——蒋琬
——李严
蒋琬(?~246年)东汉末年零陵郡人(今属湖南永州零陵人),三国时蜀国大司马。字公琰,少以才闻名于郡县,随刘备入蜀。刘备称汉中王时为尚书郎.后主时,诸葛亮辟为东曹椽,举茂才,迁参军,又迁长史,加扶军将军。诸葛亮去世后,蒋琬以出类拔萃、神色自若使得众望所归,任尚书令一职,正式成为诸葛亮的继承者。不久升职为大司马。
董允(?-246),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中郎将董和之子。初为太子舍人。刘禅嗣位,迁黄门侍郎。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北伐前,虑后主年轻,不分黑白,以允秉心公亮,上表请以允、费祎、郭攸之任宫省事。不久,迁允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允对后主常诤谏。时后主宠宦官黄皓,允不但正色匡主,而且数责皓。皓畏允,允在世时不敢为非作歹。延熙七年(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为大将军费祎的副手。九年,卒。
费祎(?~253)[365zn.com收集]
三国时期蜀国大臣 。字文伟。江夏鄳 (今河南罗山)人。刘备立太子刘禅,他与董允同为舍人,迁为庶子 。刘禅即位,他任黄门侍郎。诸葛亮南征还朝,百官郊迎数十里,祎虽位低,而亮独命祎上其车同坐。亮命祎出使东吴 ,祎舌战群儒,不辱使命,令孙权颇为佩服。亮北驻汉中,授祎以参军,转为中护军、司马。当时军师魏延与长史杨仪不和,每当争斗,祎即入坐两人之间以调和。亮卒,祎为后军师。不久,又代蒋琬为尚书令,迁大将军,录尚书事。祎为人从容镇定。延熙七年( 244 )魏军进驻兴势,后主授以节杖,率兵抵御。光禄大夫来敏在出发之际要求与祎围棋,祎从容对弈,毫无躁色。来敏以为祎必能取胜,后果如所料 。封成乡侯,领益州刺史。后因醉酒为魏降人郭循所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46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备曾错过的四大猛将刘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