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三国十大神童:三国十大神童命运如何,(三国时期的神童有哪些?)

人生百味 2023-07-20 17:51:41

一、曹冲

曹冲是三国著名神童,“曹冲称象”妇孺皆知,流传度很高。《三国志·魏书二十·武文世王公传第二十》:邓哀王冲字仓舒。武皇帝子,母环夫人,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锐,即施行焉。

二、孙亮

孙亮是孙权最小的儿子,年幼即位。他曾断梅中鼠屎案,可知其机智过人,可惜最后被废杀。《吴历》:亮后出西苑,方食生梅,使黄门至中藏取蜜渍梅,蜜中有鼠矢,召问藏吏,藏吏叩头。亮问吏曰:“黄门从汝求蜜邪?”吏曰:“向求,实不敢与。”黄门不服,侍中刁玄、张邠启:“黄门、藏吏辞语不同,请付狱推尽。”亮曰:“此易知耳。”令破鼠矢,矢里燥。亮大笑谓玄、邠曰:“若矢先在蜜中,中外当俱湿,今外湿里燥,必是黄门所为。”黄门首服,左右莫不惊悚。

《江表传》:亮使黄门以银碗并盖就中藏吏取交州所献甘蔗饧。黄门先恨藏吏,以鼠矢投饧中,启言藏吏不谨。亮呼吏持饧器入,问曰:“此器既盖之,且有掩覆,无缘有此,黄门将有恨於汝邪?”吏叩头曰:“尝从某求宫中莞席,宫席有数,不敢与。”亮曰:“必是此也。”覆问黄门,具首伏。即於目前加髡鞭,斥付外署。

三、诸葛恪

诸葛恪是诸葛瑾之子,孙权死后诸葛恪为太傅,权倾一时,后被灭族。他自幼就聪明过人。《古今谭概》云: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以纸题其面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坐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四、夏侯荣

夏侯荣为夏侯渊之子,《三国志》言:“(夏侯荣)幼聪慧,七岁能属文,诵书日千言,经目辄识之”。他七岁就会写文章,读书日诵千言,过目不忘。“宾客百馀人,人一奏刺,悉书其乡邑名氏,世所谓爵里刺也,客示之,一寓目,使之遍谈,不谬一人。”他记性不是一般的好,看一遍就能记住,而且一点没错。汉中之战时,他陪同在父亲身边。夏侯渊军大败,他说:‘君亲在难,焉所逃死!’和父亲一同战死,时年十三岁。

五、钟会

钟会是大书法家、曹魏重臣钟繇的幼子,也是自幼就聪慧非常,《三国志》: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非常人也。」

《世说新语》记载有他小时候的两个故事: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於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六、周不疑

周不疑是刘先(官至魏国尚书令)的外甥。“不疑幼有异才,聪明敏达……时有白雀瑞,儒林并已作颂,不疑见太祖授纸笔,立令复作。太祖异而奇之。后太祖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太祖爱子仓舒,夙有才智,谓可与不疑为俦。及仓舒卒,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文帝谏以为不可,太祖曰:“此人非汝所能驾御也。”乃遣刺客杀之。不疑死时年十七,著文论四首。”周不疑是可媲美曹冲的神童,以才见忌,被曹操所杀。
七、何晏

何晏是大将军何进(一说何苗)之孙,为曹操养子(其母被曹操纳为妾)。《世说新语·夙惠第十二》云: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何晏七岁就如此聪明,难得!

八、陆绩

陆绩为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仕吴为榆林太守。《三国志》:“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六岁就知道孝顺母亲,有此言行,自是神童。其怀橘遗亲入选二十四孝。

九、孔融

孔融是孔子后裔,为建安七子之一,乃当时的名士,最后被曹操所杀。《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太中大夫陈炜后至,坐中以告炜。炜曰:“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融应声曰:“观君所言,将不早惠乎?”膺大笑曰:“高明必为伟器。”十岁就有如此言行,安能不是神童?

《后汉书·卷七十·郑孔荀列传第六十》李贤注引《融家传》:‘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孔融四岁就知谦让,能不奇之?

十、王戎

王戎是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戎幼而颖悟……年六七岁,于宣武场观戏,猛兽在槛中虓吼震地,众皆奔走,戎独立不动,神色自若。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晋书·卷四十三·列传第十三》:又尝与群儿嬉于道侧,见李树多实,等辈兢趣之,戎独不往。或问其故,其曰:“树在道边而多子,必苦李也。”取之信然。王戎六七岁时就远比同龄人聪明(就是成年人也不如他)。

三国时期的神童有哪些?

1、甘罗-12岁为丞相

甘罗(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下蔡(今安徽颍上)人,从小聪明过人,是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政治家。他祖父甘茂,是秦国一位著名的人物,曾担任秦国的左丞相。

“将门出虎子”,在他祖父的教导下,甘罗从小就聪明机智,能言善辩,深受家人的喜爱。后来、甘茂受到别人的排挤,被迫逃离秦国,不久就死于魏国。甘罗十二岁时,就投奔到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门下,做他的才客。

2、蔡文姬-六岁能辨弦音的

蔡文姬,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蔡文姬自小就能诗善文,尤好琴瑟之音。

六岁那年,文姬缠着父亲要他教她弹琴,蔡邕于是先弹一曲。但由于弹奏时用力过猛,不小心把第一根弦弹断了,自己还没察觉,照弹不误。

3、曹冲-惊人的智慧

在三国神童之中,名气最大的无疑就是曹冲了。曹冲,曹操之子。曹冲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5,6岁其才智便达到成人水平,留有曹冲称象的典故,《魏书邓哀王冲传》还记载了一件事,说当时曹操以大军征天下,令行禁止,刑律非常严厉,这导致经常有冤案发生。

4、元嘉-神仙童子

北朝时有个叫元嘉的孩子,因为能在同一时间进行多件事情,被称为神仙童子。元嘉曾做过这样的表演:双手均拿著笔,左圆右方的画著,口中则一字不漏地背诵文章,同时也能准确无误地数著正在吃草的羊群数目。

他的脑子也没有闲著,正构思著一首五言诗,并用脚夹著笔把这首五言诗工工整整地写在在地面的纸上。他同时做著这六件不同的事,每一件都完成得非常好,目睹者无不惊讶万分。

5、司马光-破瓮救友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司马光出生时,他的父亲司马池正担任光州光山县令,于是便给他取名“光”,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司马光砸缸”的儿童故事,在当时的东京、洛阳一带就有人把这个故事画成《小儿击瓮图》广为流传。

三国历史上这四大神童,后来下场都怎么样了

1、曹冲
曹冲,字仓舒,一代奸雄曹操最喜欢的儿子。少年时候的曹冲就十分聪明,五六岁的时候,智力就已经跟成年人一样了,善于观察,这点从家喻户晓的曹冲称象的典故之中就能看出。
曹操曾经多次当着大臣的面称赞曹冲,有想让曹冲继承大业的打算。但可惜的是曹冲十三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不幸夭折,曹操极为哀痛。.
2、夏侯荣
夏侯荣,字幼权,小时候就很聪明。七岁就会写文章,每天读很多书,用不了几天就可以记住理解了。(魏)文帝听说后请他作客。当时宴请了宾客有百余人,每个人都上奏了自己的名刺(相当于名片),名刺上都详细地记述了每个人家乡和名字。客人把这些名刺拿出来给夏侯荣看,他只看了一遍,就与每个来客谈话而不会弄错一人。(魏)文帝感到非常惊奇。
汉中争夺战,战败,父亲夏侯渊战死,那个时候夏侯荣才十三岁,左右属下士兵劝夏侯荣赶紧逃命,夏侯荣不走,对属下说:'我父亲已经为国捐躯了,我怎么能逃跑苟活于世!'最后拔剑冲入阵中奋战,终战死阵中。
3、诸葛恪
诸葛恪,字元逊,诸葛瑾长子亦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之侄,三国时期东吴权臣。诸葛恪幼小以神童著称,聪明机智,其父亲诸葛瑾长了一张驴脸,因此孙权经常打趣诸葛瑾,有一天,孙权让人牵来一头驴,还在驴脸上挂一个长标签,上写:诸葛子瑜。诸葛恪看了很不爽,就跪下来说:“乞求给我一只笔添两个字。”别人把笔拿来,诸葛恪在那纸头上写了“之驴”俩字,在场的人都笑了。孙权一高兴,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诸葛恪就这样给老爹挣了光!
但可惜的是,随着地位的一步步的升高,诸葛恪开始刚愎自用,别在东兴大胜魏军后,更加独断专行,草率领军伐魏,却兵败新城,回朝之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建兴二年(公元253年)十月,同为托孤大臣的孙峻暗中联合吴主孙亮,将诸葛恪及其死党以赴宴为名诱入宫中,在宴会上将诸葛恪杀害,时年五十一岁。
3、孔融
孔融是个很有来头的人,家学渊源,建安七子之首,更是“文圣人”孔夫子的二十世孙。《后汉书》称孔融“幼有异才”。当然,让孔融名扬天下的还是“孔融让梨”这个小故事。据《融家传》记载,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
当然,孔融不仅懂礼貌,而且好辩才。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中大夫陈韪听说孔融有异才,很不以为然地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即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辩得陈韪无话可说,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3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