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中的成语:吴下阿蒙【解 释】:吴下: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居处吴下一隅的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看【解 释】:去掉旧的看法;用新眼光看待。
孙权劝学练习题
(一)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日:“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即更刮目相待
更:
(2)及鲁肃过寻阳
过:
2.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文章写了两件事,分别是_____和______。
4.文章结尾写“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有何作用?
答案1.(1)重新。(2)到。
2.(1)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2)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眼光看待。
3.孙权劝学
鲁肃惊赞4.侧面衬托吕蒙才略非同寻常,表明他进步之快,从而表达“开卷有益”的中心。
(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卿今当涂掌事
今: 现在
当涂:当道,掌权
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推托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 好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岂: 难道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邪:通“耶”,语气词”吗”
但当涉猎
但:只是
涉猎:粗略地阅读
见往事耳
见: 了解
往事:历史
耳: 罢了
蒙乃始就学:
乃: 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了……的时候
过: 到
卿今者才略 今:现在
才略:才干和谋略
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不再是
即更刮目相待
更: 重新
刮目:擦擦眼
2.翻译以下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啊!
(2)蒙辞以军中多务;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4)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5)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6)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
3. 用原文回答
(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表现吕蒙学习有惊人长进的语句有哪些?
A.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说说文中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1)孙权:豁达、大度,开明,待人坦诚,平易近人,关爱下属;
(2)吕蒙:坦诚,豪爽,机敏精干,善于学习;
(3)鲁肃:忠厚的长者,爱才,惜才。
5.解释下列成语,并任选一个造句。
吴下阿蒙:比喻学识浅陋的人
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造句:几天不见,你的变化可真大啊,真让人刮目相看。
6.“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 对吕蒙严格要求,有充满关爱的期望 的态度;“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
对吕蒙惊人长进的吃惊和赞叹 的态度。
7.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1. 孙权劝学的比较阅读 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翻译: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从青州到魏,不久又投奔南方。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请教洪仲,洪仲严厉地责备地,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奋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兼有文韬武略。皇上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作文书,只有傅修期了。
吕蒙和傅永的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
我学过的,呵呵!
2. 《孙权劝学》阅读题答案 先看孙权。
作为吴国之王,他能够关心下属,鼓励吕蒙要多学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气比较坚定有力。当吕蒙找借口推辞时,他不急不恼,推心置腹地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先声明要求他读书的目的并非使他弃武从文,成为书生,而是在博览群书中了解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增加自己的见识与才智,这种循循善诱的亲切语气已令人非常感慨。之后他又针对吕蒙所谓“军中多务”的借口,进一步开导,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这是明摆着的事实。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用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劝导吕蒙——读书大有益。
孙权丝毫未摆当权者的架子,不以威压的方式逼迫吕蒙去读书,这一番娓娓道来的谈话却更令人信服。他的谈话是亲切的,朋友式的,具有长者而非王者的风范。
再看吕蒙。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
3. 孙权劝学原文 翻译和阅读答案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
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粗略地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
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后来)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读书人离别了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告别。 祖逖北伐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评论(1)680 其他回答(1) 热心问友 2010-03-29 孙权劝学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
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粗略地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
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后来)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读书人离别了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告别。 祖逖北伐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4. 【孙权劝学练习题答案】 是这个吗?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开放性题.主要把握两点:其一,吕蒙变化之大简直判若两人的缘由是“学”,“学”是他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其二,吕蒙的长进,是与孙权的劝学分不开的.孙权以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乃始就学”.孙权的善劝,对人的亲近、关心、期望是吕蒙变化的必要原因.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1、孤岂雨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反问,吗.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限止语气,罢了.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感叹语气,啊.。
5. 【文言文全篇翻译《孙权劝学》】 一、原文 初,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成为研究儒家经典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的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非常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别一段时间后,就要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理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分别了.三、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掌事,掌管事务.5、辞:推辞,推托.6、务:事务.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9、博士:古:古代专掌儒家经典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10、邪(Yé):通“耶”,语气词,吗.11、涉猎:粗略地阅读.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13、乃:于是,就.14、及:到了…的时候.15、过:到.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18、非复:不再是.19、更:重新.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22、见事:认清事物.23、但:只,仅.24、孰若:哪个比……更…….25、谓:对……说.26、就:从事.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29、何:为什么.30、即 :重新 31、初:起初,最初.3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33、耳:通“尔”语气词,罢了.34、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注:通假字,一词多义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邪(yé):通“耶”语气词.2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古今异义:博士:古,传授经文的人.今,最高的学位.。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孙权的老婆孙权的老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