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诸葛瑾一生没有办成过一件事儿为何步步高升,

人生百味 2023-07-20 17:29:27

47岁,听说刘备要倾蜀国之力讨伐东吴,孙权想要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老刘啊,我们不就是夺回了荆州,杀了关羽吗?你就非觉得跟我们是深仇大恨,不肯和我们讲和,真是小人之心啊。我都替你琢磨过了,你听我的,不要听你身边那些将军的。我问你啊,是关羽重要还是先帝重要?你是要荆州还是要天下?我们只不过杀了关羽,曹魏可是废了皇上啊!两家都和你有仇,你应该先跟谁报仇?您动脑子想想,这不明摆着的事儿吗?”

试问这是劝和还是挑衅?理虽不粗,话也太粗了吧?假如刘备原本还有点儿犹豫,看完这封信也要立马杀过来了。不禁怀疑诸葛瑾这些话是说给刘备劝和的还是说给孙权表忠心的。

当时有人跟孙权告状说,诸葛瑾这时候联系刘备是要卖国求荣。孙权说诸葛瑾绝不会做对不起他的事,就像他绝不会做对不起诸葛瑾的事一样。告状的人也是真傻,怪不得在史书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也不想想诸葛瑾给刘备写信敢背着孙权吗?这样的一封信过去,诸葛瑾等于是自绝于蜀国了!

48岁,孙权称王。诸葛瑾被提拔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刚升官就赶上曹丕伐吴,总体上来说这一仗算是吴国赢了,具体到诸葛瑾这儿却是打了个败仗,但他照样没有遭到任何处罚,没有受到一句批评。

52岁,诸葛瑾和孙权分兵两路攻打魏国重镇襄阳,两路都战败。这次诸葛瑾没有受到处罚倒也正常,可他居然还升官了,从左将军升为骠骑将军,比张飞生前在蜀国的车骑将军职位还高,人比人得死啊。

55岁,孙权称帝,诸葛瑾被封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需要注意的是,天下十三州中的豫州并不在吴国手里,那是魏国的地盘,与吴国接壤。孙权给诸葛瑾这个职务的潜台词是:老哥,好好干,打下这块地盘都给你!

62岁,孙权再次北征,派陆逊和诸葛瑾攻打襄阳。陆逊派他的一个叫做韩扁的亲戚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被魏军抓获。诸葛瑾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皇上亲自带领的人马都回去了,就剩下咱们了,敌人抓了韩扁,我们的虚实敌人都知道了。而且现在河水也快干了,趁着船还没搁浅,咱们赶紧撤吧!”陆逊没理诸葛瑾,只是催促手下去种蔬菜,自己就和众将领下棋、玩游戏。诸葛瑾知道后说:“陆逊足智多谋,他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于是诸葛瑾亲自来见陆逊,陆逊告诉他:“敌人知道皇上已经回去了,肯定专心对付咱们。现在敌人知道了虚实,我们更要镇定自若,稳住部队,然后再巧施计谋,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让敌人看出来我们要走,敌人就知道我们害怕了,肯定来追杀,那我们才真叫危险了”。

最后,由诸葛瑾在船队里坐镇(这个坐镇我可以理解为老老实实坐着吗),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敌人震慑于陆逊的威名,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他要做的就是下一道开船的命令),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敌人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击,于是全军安然退出。

这就是62岁的诸葛瑾的表现,出了事儿他表现得很惊慌,有了主心骨他就负责安坐,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听人劝、吃饱饭,让干什么干什么。对比两年前去世的弟弟诸葛亮,不知道诸葛瑾是否感到汗颜呢?

67岁,孙权兵分四路伐魏,诸葛瑾和长子诸葛恪各率领其中的一路。魏国派出司马懿,将四路吴军全部击败。

这一年,诸葛瑾去世,临终嘱咐办丧事不要多花钱。他的一

诸葛瑾参加工作四十二年,要么不做事,要么不成事,在不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平凡的业绩:他是汉末三国失败次数最多的记录保持者。可同样是作为臣子,他从领导那里得到的信任却比他那个天纵英才、鞠躬尽瘁的弟弟还要多!这说明孙权很有爱吗?恰恰相反,孙权是一个刻薄寡恩的君主,他的哥哥孙策替他打下了江山,他称帝之后却只追封孙策为王,连个名誉性的皇帝之名都不舍得给。他拿自己的妹妹作为政治筹码,造成妹妹一生的不幸,也从未见他对妹妹有所补偿。对待自己的儿子们,他废了太子孙和、赐死了鲁王孙霸。对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孙权也没有重用他们的后人,却对诸葛瑾悉心关照、对诸葛恪疼爱有加,临终前更是全权委任诸葛恪做顾命大臣。可以说,孙权这辈子对诸葛瑾的好,超过了对其他所有人的总和!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直说,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果孙权有一点点不爱听的苗头,他就放弃正在讨论的话题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

吴郡太守朱治,在孙权除了是孙策的弟弟什么都不是的时候推荐他出来做官。孙权平时对他很敬重,即使有不满意的地方也不好开口说他,心里感到十分憋屈。诸葛瑾揣摩到了领导的心思,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他就写了个剧本,内容是孙权怎么训斥朱治,朱治被训斥得心服口服。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心里的疙瘩都让你给解开了啊。孔子的弟子颜回能协调好别人的关系,让大家更亲近,你就和颜回一样了不起呀。”

孙权手下的校尉殷模惹孙权不痛快了,孙权打算整死他。很多大臣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求情的大臣们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一声不吭。孙权问他怎么不说话,诸葛瑾说:“我和殷模一样是逃难来到江东,都是要啥没啥的穷光蛋,全靠陛下您的恩情才有了今天。我们不能互相监督、互相敦促,以报答您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犯下罪过。我认罪还来不及啊,实在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伤感,说:“我特地看在您的面子上赦免他。”

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虞翻在给亲友的信中说:“诸葛瑾真是个厚道人啊,多亏他为我仗义执言,为我保全名分,无奈我得罪的人太多,惹怒陛下次数太多,深为陛下所厌恶,解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吕壹是孙权提拔起来的特务头子,简单地说他就是一条见谁咬谁的疯狗。太子孙登和孙权说过很多次这个人不行,孙权都不听。可就是这样一条疯狗,也从来不咬诸葛瑾。吕壹被处死以后,孙权唯一一次责备诸葛瑾,说:“咱们什么关系啊,我用错了人,你应该指出来的。”

综合来看诸葛瑾一生的言行,他的可贵之处至少有三。

第一,在具体事务上,诸葛瑾虽然不做事儿、不成事儿,可是从不挑(第三声)事儿。肯做事儿、能成事儿固然好,但最重要的是绝对不能挑事儿。一个人如果做成了事情,得到的回报少了,会有怨气;得到的回报多了,会有傲气。怨气和傲气都会使人想要挑事儿,而不做事儿、不成事儿、不挑事儿的人无功受禄,最是心怀感激。理论上,没有功劳的人自然没有资本挑事儿,但在实际中,不管有没有功劳,人都是很难克制挑事儿的冲动的。

第二,诸葛瑾揣摩领导意图,动机上是出于对孙权的无限感激,再加上他委婉的表达,要真心有真心,要方法有方法,他达到了拍马屁的最高境界——发自内心地去关心一个人,说出他最想听的话。于是才有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结果。如果非要为他和孙权的关系找一个相似的例子,那就是哆啦A梦与野比大雄的关系了。他的意义在于陪伴。在孙权的心中,诸葛瑾不是他的手下,而是他的朋友,唯一的、贴心的朋友。能为他建功立业、打江山的人很多,诸葛瑾却是绝无仅有的、无可取代的。别人给他的都是身外之物,只有诸葛瑾能够关心他内心的感受,让他舒心。这个朋友,从他18岁执掌江东就一直陪伴着他,长达四十二年的陪伴却没有一次惹他不高兴过……

第三,与领导关系铁到这个份儿上的人寥寥无几,即使有,也往往会去争权夺利、引起众怒,于是党同伐异、铲除异己,最后身败名裂。诸葛瑾呢,他从来没有利用领导的信任作威作福,反倒是一次次出手帮助同事免于灾祸,不争、不抢、不斗、不说是非。纵然他的弟弟诸葛亮人格高尚、智计无双,但内有政敌李严、外有宿敌司马懿。诸葛瑾则诠释了什么叫做仁者无敌,汉末三国群雄并起、将星云集,除了诸葛瑾,还有谁可以称得上天下无敌?

三国故事的精彩之处绝大部分在于征服世界、战胜别人的英雄事迹,唯有诸葛瑾的故事,是一部征服自己私心杂念,用一生去帮助别人的反英雄主义传奇。

诸葛瑾纵然没有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却也从不算计别人,擅长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德服人使人如沐春风。放在任何时代,他都会是一个受欢迎的人。

而这是我能想到的,对于一个人最高的评价。

原文节选于《三国六大家族列传》,作者:刘轩鸿,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三国志〉故事新编》228:“生死不易”的诸葛谨故事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邪阳都人。诸葛氏的祖先是琅邪各县的葛氏,后来迁徙到阳都居住。阳都原先有姓葛的,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诸葛,因此就改为诸葛氏。诸葛瑾年少时到京师游学,学习《诗经》《尚书》《左氏春秋》。诸葛瑾的生母去世很早,他对待继母十分恭谨,很得人子之道。

东汉末年,诸葛瑾到江东躲避战乱。这时正值孙策去世,孙权的姐夫、曲阿人弘咨认识诸葛瑾后,竭力向孙权推荐。诸葛瑾和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被孙权待若上宾,后来诸葛瑾担任孙权的长史,又转任中司马。

215年,孙权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到成都交好刘备,在此期间和他的弟弟诸葛亮都是公事公办,从不在私下里联络。

孙权平时很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劝阻或者向孙权提出建议意见时,都是大体上说出个人见解,点到为止。遇到和孙权心意不合时,马上转向其他话题,所以每次都没有惹孙权不高兴。

吴郡太守朱治在当初推荐孙权为将,孙权对他十分尊敬,但是因为有些事情孙权想要责备朱治,却碍于情面张不上口。诸葛瑾揣摩到这个事情后,也不当面讲明,而是私下里写信给孙权,仔细琢磨用词,最后把信呈给孙权。孙权看完后大喜笑道:“诸葛先生打开了我的心结。颜氏之德,使人加亲,说的就是诸葛先生吧?”

有次孙权又责怪校尉殷模,所定的罪名却不上了台面。群臣都来求情劝阻,孙权却更恼怒,这时只有诸葛瑾一声不吭。孙权奇怪地问诸葛谨:“子瑜为什么不说话?”诸葛离开座位向前说道:“我本来和殷模等人遭遇本州倾覆,生类死亡殄尽。我们舍弃祖宗坟墓,扶老携弱,来投奔主公。我们的所作所为,不能报答主公万分之一大恩。现在殷模辜负主公厚恩,自陷罪责。臣认为我自己牵连其中有罪,所以不敢说话。”孙权听完后很是感动,说道:“我就为你这句话,现在特地赦免他的罪过。”

后来诸葛瑾跟随吕蒙征讨关羽,被封为宣城侯,以绥南将军的身份接替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刘备伐吴时,孙权向刘备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陈明利害,并且亲赴蜀国进行劝谏,这时有人说诸葛瑾会趁机投奔刘备。孙权说道:“我和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不会负我,就像我不会负子瑜一样。”诸葛瑾果然很快返回,由此留下一句成语“生死不易”。

222年,诸葛瑾升任将军,都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虞翻因为狂妄直率被孙权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为他说情,虞翻很是感动,专门写信给孙权说明此事。

诸葛瑾为人雍容大度,当时的人们都佩服其宽宏雅量。孙权很是器重他,凡有大事必定咨询。孙权称帝后,拜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在吕壹等人被诛杀后,孙权又找来诸葛瑾一起商量善后事宜。诸葛瑾每次和孙权商量事情时,都辞顺理正。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名盛当世,孙权很是器重,只有诸葛瑾说他不是保家之子,每次说起来都很担忧,后来诸葛恪果然招致家族灭门之祸。

241年诸葛瑾去世,享年六十七岁,遗命以素棺时服入殓,一切节约从俭。这时诸葛恪已经封侯,所以由诸葛恪的弟弟诸葛融承袭其爵位,领兵驻守公安。在诸葛恪被诛杀后,无难都督施宽率领将军施绩、孙壹、全熙等人攻取诸葛融。诸葛融服药而死,他的三个儿子也被杀害。

黄其军

? ? ? 作于2019年8月27日(古历七月廿七)

“金口难开”的顾雍故事

江东重臣张昭故事(二)

江东重臣张昭故事(一)

孙权弟弟的子孙故事

孙坚兄长的子孙故事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2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