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孟达:三国中最没政治节操的人

话历史 2023-07-20 17:13:23

孟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墙头草似人物,他一生命运多舛,但也都是他自己造成的。孟达字子度,原本是字子敬,但投靠刘备后,因为刘备的叔父叫刘子敬,所以他便改了名字。孟达也是很会做人啊,避讳之说有避皇帝的,也有避皇帝他爹的,但避皇帝叔叔还真没见过。且当时的刘备还没称帝,孟达这是赶着讨好刘备呢。

孟达最初是在刘璋账下,为人机变。刘璋在蜀地的时对孟达还是很器重的,就像上面说的,孟达很会讨人喜欢且个人能力也不错。于是刘备入蜀时,刘璋就派他和法正去迎接。而刘备此行的目的本来就是来夺西川的,和刘璋关系破裂后,孟达便投靠了刘备,这是他的第一次倒戈。

关羽败走麦城时,孟达怂恿刘封不要发兵救援,导致关羽兵败身死。其实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孟达,关二爷虽然威震华夏,却因为个人性格问题,刘备集团的很多人都不怎么喜欢关羽的,但是碍于他跟刘备的交情,自然也是没人敢得罪关二爷。

事后孟达怕刘备追究责任,想着刘封毕竟是刘备的义子,而他素来又和刘封不和,于是孟达给刘备写了一封信,之后就带着部众投降了魏国。这是他的第二次倒戈。

曹丕对孟达还是挺看重的,委以重任,封他做了建武将军,而且还封了个平阳亭侯。虽然属于末等侯爵,但好歹也算是封侯了。

孟达虽然深受曹丕看重,但司马懿却觉得孟达反复无常,早晚必叛。虽说司马懿是正确的,但曹丕并没有当回事。可是随着曹丕的过逝,孟达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曹丕死后,司马懿领政,孟达心里不安起来了,感觉早晚要死在司马懿手上。此时诸葛亮看出了门道,便开始引诱孟达,孟达就有了反叛之意。当然,诸葛亮并不是真心招降孟达,他是想拿回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这三郡是汉中的脉冲,也是诸葛亮伐魏重要的战略要地。

孟达同意了诸葛亮的招降,开始准备城防工事。这是他得第三次倒戈。

孟达本认为司马懿向皇帝上报,再到皇帝批复,继而出兵,至少要用一个月的时间。但是,他没想到的是,司马懿根本就没报告魏帝,直接就发兵过来了,八天竟已兵临城下。最后,孟达死在乱军之中,首级被带到了京城。

孟达的一生,并没有多大光彩的事情。这不是说他没有能力,曹丕就曾说孟达有将帅之才,很多大臣也称赞其有卿相之才。但孟达终究没有发挥出来,这与他疲软的政治操守有着很大关系。

见死不救的孟达与刘封,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兼创业伙伴,又是蜀汉政权的二号人物,位高而权重,自傲而清高,又是蜀汉政权中唯一有假节钺权力的人,按理说,关羽就是刘封、孟达的上司。

可在襄樊之战失败后,关羽败走麦城,派出廖化强行突围到上庸向刘封、孟达求援,竞然被拒绝,廖化无奈只得继续向益州请求援兵。

而身在麦城的关羽因为迟迟等不到援兵,只得率领仅剩的二百名部下突围,留周仓和王甫所率一百人守卫麦城,最终关羽被马忠擒获,押到孙权处被斩首,而周仓与王甫自杀而死亡,整个蜀汉荆州军全军覆没。

刘备与刘封

此事过后,孟达则因为没有救援关羽而担心受到刘备处罚,所以与申耽、申仪两兄弟一起投降了曹魏,孟达还曾写信劝降刘封,但刘封不肯投降,并且很生气地斩杀了孟达的使者,不久,孟达与徐晃、夏侯尚一起围攻刘封,刘封兵败逃回成都,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责令刘封自杀,刘封最终也只得自杀而死亡。

不救关羽,明明刘备就会震怒,为何孟达与刘封偏偏不救呢?如果孟达与刘封发兵求援关羽,会如何呢?

先说刘封和孟达能不能救关羽吧,关羽身在麦子城被围困之时,上庸可是离关羽最近的蜀汉地盘了,所以廖化第一个也是想到上庸求救,当廖化强行突围而出时,麦城实际上已经陷入东吴军队的重重包围。

廖化求救

别说麦子城,就连整个荆州也被东吴军队全部占领,东吴军队在偷袭荆州之时, 一直向东打到了与益州交界的秭归、巫山一带,切断了关羽通往益州的道路,关羽在麦城只有三百人,刘封和孟达如果要救援关羽,能派出多少军队呢?

整个上庸刘封与孟达手中也不过只有一万人,就算刘封、孟达要救援关羽,最多也只能分出一半人去救援,总得给刚刚占领的上庸三郡留一半兵力吧,因为上庸是只不过是几个月前才占领的,人心都没有归附,而且当地的豪强申耽、申仪两兄弟是只是表面的臣服,指不定哪一天就会造反。

以五千人去救援被东吴数万大军重重包围的关羽,无异于以卵击石,其实刘封与孟达心中是明白这个道理的,但又不能明说,以刘封骁勇善战的性格,让他率领五千人马去救援关羽,说不定还真会拼死不搏。

关羽兵败

但是如果要救援关羽,刘封与孟达两个之中一个就得率军去救援,刘封是不可能去的,因为上庸要守,而孟达是根本不想去,因为不想送死,刘封原本还是想救援关羽的,但是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刘封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孟达不是一个受信任的人。

原本刘备是派孟达攻占上庸的,但刘备对孟达根本不放心,因为孟达原本是刘璋的手下,刘备入川后孟达投降了刘备,但孟达这个人不是一个忠心的人,刘备是识人高手,显然看出来这点,从孟达之后的人生经历来看,孟达确实不是一个忠心的人。

刘备也是这样想的,出于对上庸三郡安全的考虑,刘备另外又派出了自已的养子刘封作为主将去攻打上庸,然后刘封与孟达一起镇守上庸三郡,说穿了,刘备根本不信任孟达,信任的是刘封。

孟达驻守的上庸,是否真的佣兵十万?为何说魏蜀吴都不敢动它?

这么说吧,一场赤壁之战就死了多少曹兵?你认为佣兵十万能挡得住魏蜀吴哪个国家?不是不敢动,而是不想动,在三足鼎立的态势下,这样一个号称十万兵力级别的上庸,真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且三国演义不是正史,也不能单纯地从那时候的国家角度来看待他,毕竟你要知道,上庸那个地方也真的可以算“鸟不拉屎”了。

一.?孟达驻守谎称佣兵十万,上庸贫瘠毫无吸引力上庸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呢?如果我们把三国时期当作一张三角形的地图来看,那么魏蜀吴分别占有三分之一,那么上庸就在这三个领地的交界中心处。可能有人会说,那这个位置如此重要,魏蜀吴应该争先恐后地先拿下它再说。此言差矣,上庸这个缺德地方不像各位想得那么好,用现在的话来说,它属于贫困山区,三国时期可不像咱们现在,又是杂交水稻又是粮食进口的,那个时候你一个地方的粮食产量和赋税情况就是决定了当地老百姓到底能不能吃饱饭的唯二因素。

而显然,上庸的老百姓可能吃得不是很饱。这也就使得无论是魏蜀吴任意一家得到上庸,可能都会出现需要运送粮草的状况,要知道,三国时期最忌讳的就是领兵打仗吃不饱饭,尤其是驻守军队,这要是吃不饱可毁了。所以,三家都不选择出兵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不想打破平衡,另一方面是真的没有意义。

当然,孟达所谓的佣兵十万你就当个笑话听就好了,以上庸的情况来看,四五万兵力都算孟达是个老实人,十万兵力估计是他梦里梦到的。

二.?孟达不是老实人事实上,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去搜索一下孟达这个人你会发现,其实吕布的三姓家奴用在他身上好像也没什么不妥,他从蜀国叛逃到魏国,后又在曹丕死后想要回归蜀国,结果被司马懿给弄死了,而在欺骗诛杀孟达前,司马懿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将军昔弃刘备,讬身国家,国家委将军以疆场之任,任将军以图蜀之事,可谓心贯白日。”大概的意思是说孟达是一个光明磊落且极其坦诚的人,以此骗取了孟达的信任,最终死于司马懿之手。

怎么说呢,在这段历史当中,上庸并非没有过归属地,但却经常因孟达的反复无常而易主,所以很多人认为上庸是魏蜀吴都不敢触碰的禁地,但事实上,这小地方说句实在话,要不是真的还算位置不错,可能放在边角旮旯都没人在乎。更有人说,司马懿拿下上庸,才是他统一的开始,但这句话未必就是正确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2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