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郅支单于生平简介他的身世之谜到底是什么,

人生百味 2023-07-20 17:08:31

郅支单于是古匈奴历史上的一名君主,同时他也是迎娶汉朝美女王昭君的呼韩邪单于稽侯狦的哥哥,根据史料记载,这两兄弟的感情十分不错。但是,郅支单于和呼韩邪单于最终分道扬镳了,而且关于他的身世还引起了无数人的怀疑和讨论,他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

郅支单于本名叫做呼屠吾斯,他是虚闾权渠单于的长子。当年,虚闾权渠单于继位后,便迎娶了右将军的女儿为妻。匈奴的婚俗是“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就是说父亲死后,儿子要娶后母;弟弟死后,兄长要娶弟弟的妻子。但是虚闾权渠单于却贬黜了哥哥在位时期极为宠爱的颛渠阏氏。

颛渠阏氏本以为凭借自己的美貌,一定能在新单于这里获得专宠,谁知道新单于对她压根就没有感觉,一继位就疏远了她,她又恨又害怕,冲动地和右贤王屠耆堂私通,当做是对新单于的报复。几年以后,虚闾权渠单于去世了,颛渠阏氏便立刻发动政变,拥立她的老情人右贤王屠耆堂当上单于,称握衍朐鞮单于。

屠耆堂一上位就大肆排除异己,对前任虚闾权渠单于的两个具有王位竞争力的儿子呼屠吾斯和稽侯狦更是赶尽杀绝。奇怪就奇怪在这个地方,这一时期呼屠吾斯就像是凭空消失了一般,在历史记载中突然就找不到他的踪迹了。

在史籍记载中,都在说稽侯狦是怎么被屠耆堂逼得逃亡到岳父乌禅幕那里的,在说他怎么丢掉了王位。2年后,稽侯狦拉拢了一大批匈奴贵族拥立他,他便自称为王,号呼韩邪单于,杀回王廷,夺取了被屠耆堂篡夺的王位。

等到这一切动乱都平息以后,呼屠吾斯终于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原来这段时间他是流落到民间去了,直到被弟弟找到以后,他获得了一个左谷蠡王的封号,从此在弟弟的权势下存活。

呼屠吾斯是怎么流落民间的?他为什么消失了长达2年的时间呢?这些都显得特别神秘。

重点是他回到弟弟身边以后,竟安心在其任下做事,上战场屡屡立下战功,有勇有谋,一看就知道他曾经一定是个非常优秀的王子,既然这么优秀,呼屠吾斯这个哥哥为何没能当上匈奴单于呢?

两年以后,呼屠吾斯终于做了一件大事,即使弟弟升他为左贤王,他依然选择了离开弟弟呼韩邪单于自立门户!

自那以后,呼屠吾斯和呼韩邪单于逐渐成为匈奴最主要的两股势力,他们针锋相对,你根本想不到他们曾是一对兄友弟恭的亲兄弟。

我们大胆猜测,虚闾权渠单于在位时,比起大儿子呼屠吾斯来说更宠爱次子稽侯狦,所以肯定有把王位传给稽侯狦的想法。而他去世以后的那场政变来得太快,拥有正统之身的稽侯狦没来得及带着哥哥呼屠吾斯一起撤退,两兄弟就在这场动乱中失散了。

在民间流浪了好几年的呼屠吾斯东躲西藏吃尽了苦头,不像弟弟稽侯狦还能在岳父的庇护下安稳的生活,从此心中埋下怨果。等到弟弟找到他,他一方面讨好弟弟,一方面却建立自己的势力,最终和稽侯狦反目成仇。

哈哈,想象力太丰富了,没办法。呼屠吾斯之后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强过了呼韩邪单于。呼韩邪单于无奈之下只能向汉朝寻求保护,呼韩邪单于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到汉朝来朝见的匈奴单于,历史意义十分重大。呼屠吾斯见弟弟拉了这么大一个帮手,又急又气,只好远避汉朝锋芒。他以为弟弟从此不会再回来了,就离开蒙古高原,去开拓更为广阔的土地去了,结果错失称霸匈奴的良机,最后被汉朝陈汤所灭。

汉朝的军队到底有多强?他们打过哪些战役?

汉朝的科技和军制远高于同时期国家。

科技方面,最突出的当属弩箭,最远的可射出六百米,还有瞄准镜,快赶上现代的步枪了。匈奴只有射程几十米的弓箭。其他诸如盔甲马镫等也是没法比的,后勤也是碾压。可以想象一个场景,匈奴骑兵正在认真的冲锋,汉朝骑兵正在突突突的发射弩箭。打完仗发现匈奴被射死数千人,汉朝这边也因为拉弓用力太猛,导致好几个士兵手臂受伤。

我想要知道关于中国四大美女的生平事迹,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小雨.丁香提供)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
貂蝉本任姓,小字红昌,是陕西米脂人,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兴山县)
杨玉环号太真,蒲州永乐(今山西省永济)人,

1、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於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於此二人之间,送吕布於秋波,报董卓於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京剧有《凤仪亭》就是叙述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汉宣帝时匈奴贵族争夺权力,势渐衰落,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i)单于打败。呼韩邪决心跟汉朝和好,亲自朝见汉宣帝。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汉宣帝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汉宣帝答应了,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这时候,匈奴正缺少粮食,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粮食。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一心和汉朝和好。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汉宣帝死了后,他的儿子刘 (音shi)即位,就是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汉朝派兵打到康居,杀郅支单于。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要求和亲。元帝许。汉朝和匈奴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谁愿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她们一进了皇宫,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却又不乐意。有个宫女叫王嫱(音qiang),号昭君,长得美丽,有见识。自愿到匈奴去和亲。元帝逐择日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使汉宫为之生色。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越想越懊恼。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模样虽有点像,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原来宫女进宫后,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画工画了像,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给宫女画像的时候,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他就画得美一点。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杀了。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她骑着马,冒着刺骨的寒风,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封「宁胡阏氏」,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长期定居在匈奴。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难能可贵的是,当呼韩邪单于去世后,她又「从胡俗」,再嫁给呼韩邪单于的大阏氏的长子,虽然这和中原的伦理观念相抵触,但她从大局出发,珍惜汉与匈奴的友谊。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书没有记载。

3、贵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乐人(陕西华阴县人)。通晓音律,能歌善舞。最初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寿王的王妃,唐玄宗见杨玉环的姿色后,欲纳入宫中,着为女道士,号太真。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於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纱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於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於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四大美女与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故事:
1、春秋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个叫西施的,是个浣纱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彻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从此,西施这个“沉鱼”的代称,在附近流传开来。

2、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的代称。

3、三国时汉献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4、唐朝开元年间,有一美貌女儿叫杨玉环,被选进宫来。杨玉环进宫后,思念家乡。一天,她到花园赏花散心,看见盛开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关在宫内,虚度青春,不胜叹息,对着盛开的花说:“花呀,花呀!你年年岁岁还有盛开之时,我什么时候才 有出头之日?”声泪俱下,她刚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缩,绿叶卷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这时,被一宫娥看见。宫娥到处说,杨玉环和花比美,花儿都含羞低下了头。“羞花”称号得来。

汉朝和古罗马打过仗吗?

汉朝与古罗马两大帝国打过仗吗
最佳答案
古罗马最兴盛的时期,正值中国的秦汉王朝时期。罗马与秦汉同时存在于欧亚大陆的两端,而且都建立了幅员非常广阔的帝国。两大帝国彼此了解对方的存在,并且通过欧亚大陆这一陆上通道(以双方之间其他古国与民族为中介),以及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南中国海这一海上通道,有着一定程度的接触。古罗马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国,汉代中国称呼罗马为黎轩、大秦或海西国。
谜案一:周穆王是中国远行欧洲第一人吗?
《史记》等中国典籍中所记的、通过西亚陆路或东南亚海路来到中国的黎轩善眩人或幻人(杂技魔术艺人),可能是最早来到中国的罗马人。那么,谁是前往欧洲的中国第一人?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历史上前往欧洲的中国第一人,可能是西周的第五位国王——周穆王,其在位时间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这时的欧洲,还是特洛伊战争的时代。但这只能说是个历史谜案。
周穆王的故事,要从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价值的一次盗墓事件说起。
西晋时期的公元281年,在汲郡(现河南汲县),有一个名叫不准的盗墓者,盗了战国时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在位)的墓。这次盗墓最重要的发现,是陪葬的战国时期的竹简数十车。由于事关重大,晋武帝马上命令官员和学者进行研究。其中的两部书,一是《穆天子传》,一是《竹书纪年》(并称汲冢古书)。
《穆天子传》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周穆王(即穆天子)西行。周穆王在北征犬戎之后,带领“七粹之师”,驾着“八匹之乘”,从西周的东都洛阳出发,开始长途跋涉。先向北经过山西北部的雁门关,然后转而向西。书中记载了非常多的地名、国名、部落名称、山名、水名、人名,非常复杂。这些地方究竟在哪里呢?
近代以来的学者,对《穆天子传》书中的地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提出了很多思路与猜测。有人认为,周穆王西行可能在中国的宁夏、甘肃一带。有人认为,他越过了新疆边境,经过中亚,进入西亚,甚至越过乌拉尔山进入欧洲,最远来到了今天的波兰。
为什么?因为书上所载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神话传说、民俗习惯,能够与这些地方的历史信息一一对上号。
比如,周穆王曾经来到“群玉之山”,这是不是盛产美玉的新疆河田?比如,周穆王登“昆仑之丘”,有学者认为,此即阿尔泰山。又比如,周穆王到了瑶池,会见了西王母,有学者认为,此处即今哈萨克斯坦的斋桑泊。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也许是某一个母系社会部落首领的神化的形象,也有学者认为,这位女神的原型就是起源于小亚细亚、流行于地中海许多地区的“众神之母”西比利(Cybele)。关于周穆王见西王母的传说是《穆天子传》中最精彩、文字最多、也最具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穆王,两人互相酬唱,然后依依惜别。
除《穆天子传》外,《史记》和《竹书纪年》都有周穆王与北方民族打仗和驾车远行的事迹。那么,《穆天子传》是基于历史事实的中国第一部小说,还是带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历史记载?周穆王真的远行到了欧洲吗?他是踏上欧洲的第一个中国人吗?
谜案二:汉朝军队与罗马军团打过仗吗?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媒体和学者共同推动,反复地炒作这样一个所谓历史真相:说是在甘肃永昌境内有一座罗马城,是汉朝军队俘获的罗马战俘在此建立的,现在这个地方还有许多具有古罗马体貌特征的当地居民,就是那些战俘与当地人通婚的后裔。击败过匈奴的大汉雄师,战胜了威名赫赫的罗马军团?这个故事太引人入胜了,引发了一次次炒作,而且调门一次比一次高,最早说是“永昌境内有一座罗马战俘城”,后来变成“一支罗马军队在中国境内消失”,最后变成“中国境内驻扎过一支罗马军团”。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是牛津大学历史学家德效骞教授最早提出来永昌境内有罗马城这一命题的。
汉朝确实曾在永昌境内设立过一个古城,叫犁鞬(即“黎轩”的异写)城,这早已被中外学者确认。但是,有根据说它是因为汉朝军队跟罗马军队打仗、把战俘安置在这里而建立的吗?
持这种主张的学者,依据的是《汉书》中记载的一个事件。
公元前36年(汉元帝建昭三年),在中亚地区一支匈奴人的首领郅支单于,向汉朝中央政权挑战。汉朝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和副校尉陈汤,矫诏(假冒汉朝皇帝的命令)与他们在郅支城都赖水(今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交界处)打了一场大仗。汉军在郅支城离城三里处扎营布阵,看到单于城里有这样一支军队:
“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陈(阵),讲习用兵……土城外有重木城,重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
所谓罗马军团的传说就出自这段记载。据称,这种用圆形盾牌连成鱼鳞形状防御的阵式(可能是古罗马军队的龟甲战阵)和修“重木城”的方法,只有古罗马军队采用。因此,他们是一支被匈奴单于雇佣的罗马军队。那么,这支罗马军队来自何处?德效骞教授推测,他们就是在与安息帝国作战中失踪的那支古罗马军队。
公元前53年的卡雷战役,是西方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在其名著《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生动描写了这场战役。
这年,罗马著名军事领袖克拉苏,带领着几千罗马军团远征由波斯人建立安息(帕提亚)帝国。他的儿子小克拉苏与他一同出征。战役过程中,小克拉苏率领1800人,想绕到安息军队的后面实行突袭,但中了安息军队的埋伏。小克拉苏见局势无可挽回,让副手把自己杀死,他的士兵多数被杀死,一些人被俘虏。老克拉苏背水一战,最后兵败身死。书中交代有“一万人被生俘”。
德效骞教授就是从研究这“一万人被生俘”的下落着手的。他推论,这些人辗转地来到了中亚,投靠了在当地称雄的匈奴人,做了匈奴人的雇佣兵,17年之后,即公元前36年,在郅支城与汉朝军队打了这场战役。战败之后,这些人被汉朝军队俘虏到中国甘肃境内设立了犁鞬古城安置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2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