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昭帝时(约在公元前81年),上官桀、桑弘羊和霍光之间,因争权而有仇怨嫌隙。于是叫人假冒燕王旦(昭帝之兄)上书,控告说:霍光出外校阅禁卫军演习时,在道上命人回避,擅自调动将军府中的校尉,专权自是,任意非为,令人怀疑他心怀不轨。
霍光听到这个消息,不敢进朝。皇帝就下诏见大将军,霍光一进朝,就脱下官帽,叩头谢罪。皇上对他说:“将军请戴上官帽,我知道这封信的内容是伪造的。将军是无罪的。将军调动校尉到现在不到十日,燕王怎么会知道呢?
况且将军要做不轨的事,根本不需要校尉。”当时照帝才十四岁,尚书左右的官员都大为惊奇。不久伪造上书的人果然逃掉了。
(3)狼烟。我国春秋时期,就有用火光烽烟传递军事警报的记载。秦始皇以后,在万里长城上每隔十里即筑一烽火台,用干燥的狼粪做燃料,点燃之后,火光烟雾腾空,可把紧急警报传到很远的地方。古诗“平沙落日大漠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之句,正是这种原始信息传递法应用的真实写照。这种传播媒介在古代社会商人们的经商活动中也被使用,如在不同时期,都有夜行的商队、马帮“举火为号”的记载。
(4)鼓。原始的信息传递法既有作用于视觉的,也有作用于听觉的。作用于听觉的信息传递主要借助于音响传播工具来进行,其中以信号鼓最为常见。我国基诺族的牛皮木鼓,也是把一段粗树木的两端凿空,再缚以带毛的黄牛皮,悬在树上用木槌敲击,每逢年节,一听鼓声即男女老幼云集,唱歌跳舞。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贝加尔湖)无人区牧羊。19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孔明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1、唐哀帝李祝(892年-908年),原名祚。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第二十代,去武则天以外,904年—907年在位),在位3年,被废。次年死,享年17岁,葬于温陵。
他之前的是唐昭宗李晔(867年-904年),原名杰,又名敏,汉族,是唐朝第20位皇帝(去武则天以外,889年—904年在位),共计15年。
2、“昭宣”是两个皇帝而非一个皇帝。他们是汉昭帝刘弗陵和汉宣帝刘询。而他们统治的时期称为“昭宣中兴”。汉昭帝是汉武帝的幼子,而汉宣帝是汉武帝的曾孙。由于汉昭帝没有子嗣,刘询便被立为皇帝。
在汉昭帝之前的大名鼎鼎的汉武帝刘彻,16岁登基,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共计54年。
PS:前秦世祖苻坚的谥号是“宣昭皇帝”而不是“昭宣”
详见《晋书·苻坚传》记载:“坚在位二十七年,因寿春之败,其国大乱,后二年,竟死于新平佛寺,咸应谣言矣。丕僭号,伪追谥坚曰世祖宣昭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20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首饰最初指男人帽子
下一篇: 历史上的中国梦:天下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