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帝(公元前 48~前 33 年)时,有个近臣名石显,自知常擅权行事,恐天子一旦纳用左右耳目来离间自己,就会危害生命安全,于是先自行告诉皇上说:“恐怕晚上漏斗(计时器)尽时,宫门要关闭,我就不能进来侍候皇帝,请先告诉吏卒,奉诏书可开门。”皇上答应了这件事,石显就故意延迟夜归,并称诏书说可以开门进入。后来果然有人上书告石显,说石显伪造诏书开宫门。天子听到这件事,就拿出密告信让石显看。石显哭泣着说:“陛下过于私爱小臣,常嘱咐我做各种事情,群众没有不嫉妒的,因此就想陷害小臣,事情大概如此。这事幸赖明主知道,愚臣微贱,实在不能以一身称快万众的心,臣愿回枢机任职,担任后宫扫除的工作,希望陛下怜悯,藉此保存小臣之命。”天子以为石显说得很对,更加爱护他,多次慰劳勉励石显,还加以厚赏。
汉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正月,元帝前往甘泉宫,在泰畤祭祀天神。
乐陵侯 史高 以外戚的缘由领尚书,前将军 萧望之 、光禄大夫 周堪 为副手。 萧望之 是当时的大儒,与 周堪 都当过元帝的老师,所以元帝对二人很信任,多次在闲暇时接见他们,探讨如何治理国家,二人则向元帝讲述先王之事。萧望之推荐皇室出身、精通儒家经义、有品行的散骑、谏大夫刘更生任给事中,与侍中 金敞 一起辅佐元帝。四人同心合力,劝导皇上行古制,纠正当前的过失,元帝心意向往古代先王之行。因此,史高变成了在高位上充数,因此与萧望之有了嫌隙。
中书令 弘恭 、仆射 石显 ,从宣帝时代长期掌管中枢机要,熟悉律令。元帝即位后,身体多病,因为石显长期担任要职,又是宦官,在朝廷中没有党羽,精明干练,可以信任,因此元帝把朝廷大事委托给他。朝廷之事,无论大小,都由石显报告元帝裁决。石显得到的宠幸超越所有朝臣,百官都敬畏他。石显为人聪明灵巧,通晓事理,巧慧习事,很能领会元帝的意思。但石显内心狠毒,好持诡辩,诬陷他人,睚眦心报,别人常被他滥用法律加害。他与车骑将军史高内外勾结,在讨论国家大事时,常常坚持奉行旧制度,不接受萧望之等人的主张。
萧望之等人担心忧虑 许嘉 、 史高 骄奢放纵,又痛恨 弘恭 、 石显 擅权,向元帝建议说:“中书是政治之本,国家中枢,应当由光明正大的人担任。武帝因为常在后宫宴饮,才多用宦官,但这不是古代制度规定的。应当罢黜宦官担任的中书官职,这才符合古人不近因受刑致残之人的礼制。”这项建议加大了萧望之与史高、弘恭、石显的矛盾。元帝初登帝位,谦让谨慎,对一些改革很慎重,因此议久不定,只是把 刘更生 调任为宗正。
萧望之、周堪多次向元帝推荐当时的名儒和有才能的人作为谏官。会稽人 郑朋 想投靠萧望之,于是上书揭发车骑将军史高派门客到各郡、国营私利,以及许、史两大家族子弟的罪过。元帝把这份奏章给了周堪,周堪说:“请令郑朋在金马门待诏召见。”郑朋给萧望之一封信,说:“现在将军为朝廷效力,是只当个管仲、晏婴那样的人,还是想当忙得过了中午才吃饭的周公、召公那样的人?如果只想当个管仲、晏婴那样的人,那么我马上回老家延陵守祖宗之坟,以终天年。如果将军想兴周公、召公留下的事业,那么我愿意竭区区之力以辅佐您!”萧望之开始接见郑朋,诚心接待,后来看出这是一个投机取巧之人,就不再与他交往。郑朋是楚地的士人,于是心生怨恨,改投靠许嘉、史高,对他过去所做的事,都推到周堪、刘更生身上,说:“那都是周堪、刘更生教唆我的。我一个函谷关以东的人,怎么会知道朝廷的事?”于是侍中许章奏请元帝召见郑朋。被元帝召见后,郑朋回来后扬言:“我向皇上举报萧望之有五项小过,一项大罪。”待诏 华龙 品行恶劣,也想加入周堪等人的派系,周堪等人不接纳他,于是他便与郑朋勾结在一起。
弘恭、石显 让 华龙、郑朋 控告萧望之等人谋密谋罢黜车骑将军史高,以便让圣上疏远许、史两大家族。等萧望之休假,弘恭、石显便命令郑朋、华龙上奏章。元帝将此事让弘恭调查处理。在对萧望月之调查时,萧望之说:“外戚身居高位,奢侈淫逸,我是为了扶正国家,没有非份之想。”弘恭、石显向元帝奏报:“萧望之、周堪、刘更生结党营私,互相称许举荐,多次诋毁大臣,离间皇族,想以此专擅权势。他们为臣不忠,陷陛下于不义,是不道。请陛下派谒者把此案移送廷尉。”当时,元帝刚即位,不了解移送廷尉就是下狱,批准了他们的奏章。此后,元帝想召见周堪、刘更生,左右说:“他们已被下狱。”元帝大惊,说:“不是只让廷尉调查一下吗?”于是责问弘恭、石显,二人叩头谢罪。元帝说:“让他们出狱复职。”弘恭、石显让史高对元帝说:“陛下新即位,还没以德感人而让天下知,就用法律处理师傅。既然已把九卿、大夫下狱,应当就此免职。”元帝于是下诏给丞相、御史:“前将军萧望之,给我做了八年的师傅,没有其他罪过,现在他年事已高,不宜在位,赦免萧望之的罪,撤销前将军、光禄勋之职,收回印带。周堪、刘向都免为庶人。”
二月二十七日,元帝立弟弟 刘竟 为清河王。二十八日,陇西地震,城郭、房屋震塌,压死很多百姓。三月,广陵厉王的儿子 刘霸 继承王位。
元帝下诏,撤销黄门所管理的皇家御用车子、狗、马,水衡管理的皇家园林、宜春宫的御花园,少府管理的皇家佽飞外池,皇家园林中的土地,租给贫民耕种。又下诏大赦天下,让有关部门推举有才干的人,经及直言极谏之士。
四月,元帝立皇子 刘骜 为皇太子。待诏郑朋推荐太原太守 张敞 为太子太傅,教育辅佐皇太子。张敞是先帝时的名臣。元帝征求萧望之的意见,萧望之认为张敞是一个能干的官员,能够胜任治理繁杂事务,但才德轻,不具备作为师傅的德行。元帝派出使臣征召张敞,想任命他为左冯翊,但不巧张敞因病去世了。
元帝下诏赐萧望之关内侯的爵位,兼任给事中,每月初一、十五上朝朝见。
关东发生饥荒,齐地出现人吃人的惨剧。
七月,再次发生地震。
元帝再征召周堪、刘更生,准备任命他们为谏大夫。弘恭、石显向元帝说了不同意的意见,于是元帝任命他们为中郎。
元帝一直非常器重萧望之,想任命他为丞相。弘恭、石显以及许、史两大家族的子弟,侍中、诸曹都嫉妒萧望之等人。刘更生指使他的外亲上奏,说:“地震大概是针对弘恭等人而发生的,而不是因为萧望之、周堪、刘更生三人。我认为应当罢黜弘恭、石显,以彰显对压制善良的惩罚,以疏通萧望之等贤能之人上进的道路。如此以来,则天下太平之门大开,也就不会有灾害了。”奏章呈上去后,弘恭、石显怀疑是刘更生干的,奏请元帝进行调查,果然是刘更生指使的,于是逮捕刘更生并将其下狱,贬为庶人。恰好萧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伋也上奏章为萧望之申冤,元帝将其事交有关部门处理,有关部门报告说:“萧望之以前的指控是明确的,没有陷害他,而他却唆使儿子上奏章,还引用了《诗经》中无罪的诗句,实在有失大臣的体面,是大不敬,请逮捕审讯。”弘恭、石显等知道萧望之平素有高风亮节,不会受此屈辱,因此向元帝建议:“萧望之以前侥幸没有受到连坐,还被重新赐爵封邑,但他不悔过服罪,还深怀不满,教唆儿子上奏章,把过失推给陛下,他自以是陛下的师傅,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受到惩罚。如果不把他投进监狱,以压制他的不满,那么陛下就无法再施恩于臣下了。”元帝说:“萧太傅平素刚直,怎么肯去坐牢!”石显等人说:“人命是最重要的,萧望之所犯的,只不过是语言上的轻罪,陛下不必担忧。”听了这话,元帝才准其所奏。十二月,石显等人把元帝的诏书封好,交付谒者,命他亲自交给萧望之。同时下令太常迅速调发执金吾的部队包围萧望之的住所。谒者到了萧望之家,传唤萧望之。萧望之问他的门下学生鲁国人朱云。朱云是一个崇尚名节的士人,劝萧望之自杀。于是萧望之仰天长叹,说:“我曾位列丞相之位,而今年逾六十,却老而入牢狱苟且生活,岂不鄙贱!”于是叫着字朱云的字说:“游,快把药拿来,不要让我长时间地等死!”竟饮鸠自杀。元帝闻报大惊,拍着手说:“我先前就认为他不会去监狱,果然杀了我的好师傅!”这时,太官正呈上午餐,元帝拒绝吃饭,为萧望之涕泣,感动左右。于是,元帝召石显等人责问。石显等人以自己判断不详细免冠谢罪,这事很久以后才算了了。元帝追念萧望之,久久不能忘,每年四季都派使者祭祀萧望之,直到去世。
司马光 评论说,元帝作为皇帝,也太容易受欺骗而难以醒悟了!弘恭、石显诬陷萧望之,其阴谋诡计,诚然可能不会识破。但到元帝怀疑萧望之不肯入狱,弘恭、石显却认为不必担忧,到最后萧望之果然自杀,则弘恭、石显的欺诈,已经很明显的了。即使是中等智慧的群主,也会激动从而惩罚奸臣。而元帝却没有这样,即使涕泣不食以感伤萧望之,而最终不能诛弘恭、石显,只不过是让他们免冠谢罪而已。这样的话,奸臣怎么会得到惩罚呢!这正是导致弘恭、石显肆意妄为毫无忌惮的原因。
这一年, 弘恭 病死, 石显 为中书令。
[白话文]
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
二月二十一日,陇西郡发生地震,损坏了城郭、房屋,被埋压去世的人很多。
四月,元帝下诏,封萧望之为关内侯,担任给事中。
元帝再次征召周堪、刘向,准备任命他们当谏大夫。弘恭、石显向元帝进言,从中作梗,元帝于是任命二人当中郎。
元帝一直非常尊重萧望之,想倚重他,让他担任丞相。弘恭、石显,与许、史两家族的兄弟,以及侍中、诸曹,都怨恨萧望之等人。
刘向于是指使他的外亲就地震灾难上书说:“地震发生,大概是针对弘恭等来的,而不是因为萧望之、周堪、刘向三个匹夫。我非常愚昧,但我认为,应该罢黜弘恭、石显,以示对于压制善良的惩罚。应该进升萧望之等,以便疏通贤者的道路。如果是这样,则天下太平的大门洞开,灾异的泉源也就阻塞了。”
奏章呈上之后,弘恭、石显怀疑是刘向干的,要求元帝准许追究其中的奸诈真相。上书人在供辞中果然承认是受刘向指使。于是逮捕刘向,囚禁于牢狱,免官,贬为平民。
恰好萧望之的儿子散骑、中郎萧伋也上书为其父的前案呼冤。奏章交付给有关部门。
有关部门复查后上奏说:“萧望之以前被指控的罪证很明确,并不是诬告陷害。他却教唆儿子,向陛下上书,引用《诗经》上关于无罪的诗篇。有失大臣体统,不敬,请逮捕审讯。”
弘恭、石显等了解萧望之平素气节高尚,不可能接受下狱的屈辱,因此建议说:“萧望之侥幸没有牵连进前案中去,而又得赐爵位封邑,他不悔过认罪,反而满腹牢骚,教唆儿子上书,把过失推到陛下身上。自以为是陛下的师傅,无论怎么都不会治罪。如果不用监狱的痛苦压制萧望之,阻止他的怨恨,那么陛下就再也无法施厚恩于臣子了!”
元帝说:“萧太傅素来性情刚烈,怎么肯去坐牢?”
石显等人说:“人所最重视的是性命,而萧望之被指控的,不过语言上的轻罪,必定不会有什么可担忧的。”
元帝于是同意奏请。冬季,十二月,石显等把诏书封好,交给谒者,命令让萧望之亲自拆封。同时下令太常迅速调发执金吾所属车马,赶来包围萧望之住宅。
谒者到达萧宅,召萧望之。萧望之就此问他的学生鲁国人朱云,朱云是崇尚节操之士,劝萧望之自杀。
当时,萧望之仰天长叹说:“我曾经立于将相之列,而今年纪已超过六十。这么老的年纪被关进监狱,去苟且求生,岂不鄙贱?”
遂呼唤朱云说:“快把药和好,不要延长我等死的时间!”于是饮下鸠酒,自杀身死。
元帝接到报告,大为震惊。拍手说:“我本来就怀疑他不会去坐牢,果然杀了我的好师傅。”
这时,太官正呈上午餐,元帝不肯进食,泪流满面,悲哀感动了旁边的人。
于是召石显等责问,石显等承认当初判断错误,都摘掉官帽,叩头请罪,过了很久,事情才算了结。
元帝追思哀悼萧望之,不能忘情,每年四季都派使节去他坟墓前祭祀,直到自己去世。
司马光说:
元帝这位君王,太容易受欺骗而又难以醒悟了!弘恭、石显诬陷萧望之,其阴谋诡计,诚然有时候很难分辨。至于他开始怀疑萧望之不肯人狱,弘恭、石显却说必定不会出现意外,不久萧望之果然自杀,则弘恭、石显的欺诈,已经很明显了。属于中等智慧的君王,谁不情绪激动,勃然大怒,给奸邪的臣子以惩罚!而元帝则不然,虽然以痛哭流涕、不进食来哀悼师傅,却终究不能杀掉弘恭、石显,只不过使他们脱下官帽谢罪而已。如此,奸臣怎么惩治呢?这正是导致弘恭、石显肆意妄为而不再有忌惮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9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买官名士崔烈简介崔烈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