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宣帝时,霍光家族生活奢侈靡烂,茂陵的徐福说:“霍家一定败亡。在众人之上,而生活奢侈,这是败亡之所在。”
于是上书宣帝,说:霍家生活奢靡,陛下即使疼惜他们,也该适时地加以抑制,不要使他们走上败亡之路,三次上书,都获回报知晓此事。
后来霍家果然因谋反被除。董忠等人因为发现霍家谋反的行为,而被封为侯。
于是有人替徐先生上书说:臣下听说,有一位客人去拜访朋友,看见烟囱是笔直的,旁边又有一堆木柴,就对主人说:“要把烟囱弄弯,把木柴搬开,否则会引起火灾。”主人听了不作声,也不理这些事。没多久果然失火了。邻里的人好心的纷纷过来救火,终于把火扑灭。于是杀牛摆酒席,宴请帮忙救火的人,头发被烧、身上被火的伤的人坐在最上位,其余依各人的功劳入座,但是却不去请建议弄弯烟囱的那位客人。早先若是主人听那位客人的话,根本不用浪费牛、酒,也不会有火灾发生。
现在茂陵的徐福几次上书,提醒霍家可能会有叛变的行为,应该加以防范、杜绝。若是先前依徐福的话去做,那么就不会有割地封爵的耗费了,并且国家一样安全平静。如今这件事情虽已结束,而徐福却得不到封赏,盼望陛下能明察那位客人搬开木柴、弄弯烟囱的建议,而让他居于那些头发烧焦、身上的伤的人之上。
书信上奏,宣帝就派人赐徐福帛十匹,任命他为郎官。
带琳字的句子
1. 君草陈琳檄,我书鲁连箭。
2. 陈琳能草檄,含笑出长平。
3. 陈琳草奏才还在,王粲登楼兴不赊。
4. 层城发云韶,玉府锵球琳。
5. 层城登云韶,王府锵球琳。
6. 促膝堕簪珥,辟幌戛琳球。
7. 齐竽混韶夏,燕石厕琳琅。
8. 闻道居邻玉笥,下有芝田琳苑,光景照江南。
9. 琳宫香火缘在,还近玉皇家。
10. 琳檄未能草,冯铗直空弹。
11. 哀伤同庾信,述作异陈琳。
12. 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
13. 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14. 夫子有盛才,主司得球琳。
15. 共许陈琳工奏记,知君名宦未蹉跎。
16. 君若事宗庙,拊以和球琳。
17. 何以持为聘,束帛藉琳球。
18. 国待球琳器,家藏虎豹韬。
19. 时见琳琅,惜哉榛楛。
20. 吾宗秉全璞,楚得璆琳最。
21. 绮绣相展转,琳琅愈青荧。
22. 轩冕罗天阙,琳琅识介珪。
23. 导迎云驾归琳馆,恭肃奉高真。
带琳字的成语:
琳琅触目: 原指所见皆名流。后指眼前所见都是珍贵的物品或美好的诗文。
琳琅满目: 琳琅:精美的玉石。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事物很多。
带明字的成语
1、明目张胆 先见之明 察察为明
2、深明大义 更令明号 奉为神明
3、明明赫赫 发明耳目 明敲明打
4、明白了当 爱憎分明 明刑弼教
5、明升暗降 明火执仗聪明才智
6、奉若神明 赏罚分明 聪明绝顶
7、薏苡明珠 半明不灭 明鉴未远
8、月明风清 黜陟幽明 月明星稀
9、明哲保身 心明眼亮 另请高明
10、忧盛危明 百喙莫明 冰雪聪明
11、词约指明 掌上明珠 将明之材
12、无明业火 明知故犯 明罚敕法
13、明眸善睐 明枪暗箭 不明事理
14、洞明世事 函幽育明 明辨是非
15、明月芦花 明效大验 明廉暗察
16、窗明几净 来历不明 明于治乱
17、明德惟馨 夜去明来 不明真相
18、向明而治 开宗明义 简明扼要
19、明白易晓 听聪视明 明抢暗偷
20、明正典刑 仙露明珠 耳聪目明
21、正大光明 不明不白 明耻教战
22、是非分明 心知肚明 明刑不戮
23、含明隐迹 聪明睿智 明教不变
24、光明磊落 脉络分明 明争暗斗
25、光明洞彻 自知自明 花明柳媚
26、明心见性 明白晓畅 恩怨分明
27、下落不明 聪明正直 弃暗投明
28、明媒正娶 明推暗就 柳暗花明
29、慈明无双 明察秋毫 明珠暗投
30、幽明永隔 泾渭分明 净几明窗
31、自知之明 月明千里 至圣至明
32、春和景明 明修栈道 若明若暗
33、聪明伶俐 明明白白 明鉴万里
带鸟字的成语
1、鸷鸟不群
2、乌鸟之情
3、鸟焚其巢
4、龟文鸟迹
5、鸟焚鱼烂
6、花香鸟语
7、鸟语花香
8、鸟声兽心
9、鸮鸟生翼
10、云屯鸟散
11、鸟得弓藏
12、鸟尽弓藏
13、飞鸟依人
14、鸟惊鼠窜
15、蚕丛鸟道
16、作鸟兽散
17、鸟啼花怨
18、笨鸟先飞
19、卵覆鸟飞
20、鸟枪换炮
21、熊经鸟引
22、木干鸟栖
23、鸟惊鱼散
24、飞鸟惊蛇
25、笼鸟池鱼
26、鸟枪换炮
27、鱼县鸟窜
28、栖鸟于泉
29、鸟入樊笼
30、鸟啼花落
31、凤鸟不至
32、鸟为食亡
33、倦鸟知还
34、鸥鸟忘机
35、穷鸟触笼
36、鱼溃鸟离
37、虫书鸟篆
38、文鸟之梦
39、鸟惊鱼溃
40、鸟伏兽穷
41、禽息鸟视
42、百鸟争鸣
43、失林之鸟
44、飞鸟之景
45、象耕鸟耘
46、如鸟兽散
47、鸟哭猿啼
48、鸟穷则啄
49、鸟覆危巢
50、鸟集鳞萃
51、长颈鸟喙
52、青鸟使者
53、兽迒鸟迹
54、鸟惊兽骇
55、鸟面鹄形
56、坌鸟先飞
57、鸷鸟不双
58、轻徙鸟举
59、百鸟朝凤
60、青鸟传音
61、笼鸟槛猿
62、鸟革翚飞
63、笼中穷鸟
64、惊弦之鸟
65、鸟道羊肠
66、鸟惊鱼骇
67、穷鸟投人
68、风角鸟占
69、鱼惊鸟散
70、野鸟入庙
71、鸥鸟不下
72、鹄面鸟形
73、笼中穷鸟
74、槛猿笼鸟
75、池鱼笼鸟
76、莺啼鸟啭
77、惊弓之鸟
78、兽聚鸟散
79、鸟兽率舞
80、穷鸟入怀
81、越鸟南栖
82、人面鸟咮
83、青鸟传信
84、熊经鸟伸
85、鸟骇鼠窜
86、鱼惊鸟溃
87、繁鸟萃棘
88、乌鸟私情
带牛字的成语大全
版筑饭牛 bǎn zh fn ni
成语解释: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后以之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搏牛之虻 b ni zhī mng
成语解释:原意是说主要目标应像击杀牛背上的虻虫一样去灭掉秦国,而不是像消除虮虱那样去与别人打败。后来比喻其志在大而不在小。
充栋汗牛 chōng dng hn ni
成语解释: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吹牛拍马 chu ni pāi mǎ
成语解释:吹嘘奉承。
槌牛酾酒 chu ni shāi jiǔ
成语解释: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
椎牛飨士 chu ni xiǎng sh
成语解释:椎牛:杀牛;飨士:犒劳军士。指慰劳作战的官兵。
初生牛犊不怕虎 chū shēngni d b p hǔ
成语解释:牛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年轻人勇敢胆大;无所畏惧;敢作敢为。也作初生牛犊不惧虎、初生牛犊不畏虎。
床下牛斗 chung xi ni du
成语解释:听到床下蚂蚁动,误以为牛在相斗。形容体衰耳聪,极度过敏。
喘月吴牛 chuǎn yu w ni
成语解释: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对牛鼓簧 du ni gǔ hung
成语解释:见对牛弹琴。
带牛佩犊 di ni pi d
成语解释: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对牛弹琴 du ni tn qn
成语解释: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
多如牛毛 duō r ni mo
成语解释:多得像牛身上的毛。形容多得数不清。
风马牛 fēng mǎ ni
成语解释:风:放逸,走失。指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不相及 fēng mǎ ni b xiāng j
成语解释:风:放逸;走失;及:到达;碰头。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内。另种说法:兽类雌雄相诱叫风;马和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服牛乘马 f ni chng mǎ
成语解释:役使牛马驾车
放牛归马 fng ni guī mǎ
成语解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饭牛屠狗 fn ni t gǒu
成语解释: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割鸡焉用牛刀 gē jī yān yng ni dāo
成语解释: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
归马放牛 guī mǎ fng ni
成语解释: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隔山买老牛 g shān mǎi lǎo ni
成语解释: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汗牛充栋 hn ni chōng dng
成语解释:栋:栋宇;房屋。指藏书太多;运输时可使牛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书籍极多。
文/格瓦拉同志 作为汉朝第十位皇帝,汉宣帝刘询在位时,对太子刘奭非常不满,认为他一旦继承皇位必将把帝国带上灭亡的「 ”不归路”,为此曾不止一次地想要废黜他。那么问题来了,汉宣帝为何对刘奭如此不放心?他最终又因何没有废黜太子?一切,还要从汉宣帝即位前后的时局说起。 汉武帝在位时穷兵黩武,差点导致亡国 ?汉宣帝的曾祖父汉武帝在位时,推行穷兵黩武、搜刮百姓的政策,在战果辉煌、国库充盈的背后,则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的惨痛事实。历次战争和搜刮政策,再加上层出不穷的天灾,等到武帝晚年时,汉朝的人口总数已经减半,许多地方更是十室九空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无以为生的百姓便纷纷揭竿起义,使得汉朝的局势更加混乱,呈现一片亡国的景象(详情见《汉书·卷六》)。 此时,一向以「 ”替苍生立命”的儒生们,便开始大力抨击武帝戕害生民的政策,进而对汉朝统治的合法性提出质疑。从汉昭帝开始,便陆续有学者借助谶纬之说,提出刘家气数已尽,当朝皇帝应该把帝位让与贤人的主张。汉宣帝亲政后,不仅重拾「 ”武帝路线”,而且还将汉武帝拔高到明君雄主的位置,由此激起更多的儒生加入到批评朝廷、质疑刘家合法性的行列中。 汉宣帝推行「 ”武帝路线”,引发强烈抨击 ?面对质疑声,汉宣帝以强硬的手段予以回击。正是在这种政策影响下,大量主张实行严刑峻法的法家人士得到重用,而批评朝廷的大臣和儒生们则遭到杀害,有甚者还遭到灭族的下场。比如,大臣杨恽、盖宽饶等人仅仅因为一两句「 ”刺讥辞语”便被杀害,使得朝堂内外人人自危,而汉宣帝却自以为得计。 然而,对于汉宣帝以严刑酷法来治国的政策,柔仁好儒的太子刘奭却忧心忡忡,很担心父皇的高压政策会激起反弹,使得帝国再度陷入混乱中,甚而落得亡国的命运。正因如此,在某次陪汉宣帝用餐时,刘奭便委婉地劝说道:「 ”陛下使用刑罚略有点过分了,应该多多重用儒生。” 刘奭因劝谏汉宣帝遭到怒斥 ?没想到汉宣帝听后勃然大怒,厉声斥责太子道:「 ”汉朝有自己的治国理念,本来就是‘王道’与‘霸道’兼而用之,唯此才能保障帝国长治久安,而不会像周代那样单纯地使用‘德政’,以至于长期陷入混乱、虚弱之中。况且,儒生们往往夸夸其谈、表里不一,怎能把国家交给他们来治理呢?”说完这番话后,汉宣帝又长叹一声说:「 ”将来扰乱国家并让它灭亡的,一定会是你!” 出于对帝国未来命运的担忧,汉宣帝开始考虑改易太子的事情,而他看中的人选正是次子淮阳王刘钦。作为宠妃张婕妤的儿子,刘钦不仅强壮高大、聪明有才气,更重要的是喜欢研读经书法律,是法家学说的支持者,因此宣帝对他甚是喜爱,经常感叹道:「 ”这才是我真正的儿子啊!” 刘钦差点儿取代刘奭的地位 ?但是当汉宣帝慎重考虑易储的事情时,却不免心生犹豫。因为,刘奭虽然柔仁好儒,对皇帝的政策颇为微词,但他毕竟没有失德之处,并且深得朝廷内外的拥护,若强行将他废黜,恐将引发政局的大动荡。再者来说,刘奭是汉宣帝与发妻许平君真挚爱情的「 ”结晶”,鉴于对已故许皇后的感恩与报答,皇帝更是不忍将太子废黜。正因如此,汉宣帝最终放弃易储的想法(详情见《汉书·卷九》)。 黄龙元年(前47年)十二月,汉宣帝驾崩,太子刘奭如愿以偿地登上皇位,是为汉元帝。刘奭即位之初,任用表叔公史高为大司马以执政,两位老师萧望之(太子太傅)、周堪(太子少傅)为史高的副手,按照儒家学说来推行「 ”仁政”。但好景不长,史高因与萧望之、周堪不和,便与大宦官弘恭、石显结盟,联合诬陷萧、周二人,最终迫使萧望之饮鸩自杀,周堪被罢官禁锢。 汉元帝宠信宦官,差点导致亡国 ?等到弘恭病死、史高因年老退休后,石显以中书令的身份干政。而出于对石显的信任及自身健康原因,汉元帝便将朝政全部委托他处理,由此导致后者权倾朝野,成为汉朝实际上的「 ”当家人”。石显专政期间培植党羽、党同伐异,导致朝廷纲纪紊乱、吏治腐败,由此为汉朝的灭亡种下祸根。有这点来看,汉宣帝当初的断言颇有先见之明。竟宁元年(前33年)五月,汉元帝驾崩,41年后汉朝灭亡。 史料来源:《汉书》、《资治通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9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刘敬巧识匈奴示弱有诈
下一篇: 武帝刘彻判案:并非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