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老子《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华里士 2023-07-20 15:46:3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今本《道德经》第五章。自古以来,很多人都批评老子这句话为阴险、刻薄,看事情太透彻。因为他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无所谓仁不仁,生了万物,又把万物当刍狗来玩弄。

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误解和曲解。这里的“刍狗” ,本意是草做的狗。狗在古代是普通百姓作祭祀用的牺牲(因为用不起猪、牛、羊等大的牺牲)。随着社会风气的演变,人们渐渐不再用真的狗,而是用草扎一只狗形来代替(就相当于后来在拜祀的时候,用面做的猪头来代替真的猪头一样)。刍狗做好以后,在还没有用来祭祀之前,大家对它都很重视,碰都不敢随便碰;等到举行祭祀以后,就把它扔下不管了。

天地是无所谓仁慈的,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也是没有仁受的,也同样像刍狗那样对待百姓,任凭人们自作自息。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一样吗?它空虚而不枯竭,越鼓动风就越多,生生不息。政令繁多反而更加使人困惑,更行不通,不如保持虚静。

天地生了万物,它没有居功;天地给万物以生命,它没有自认为荣耀;天地做了好事,使万物生生不息,凡是能做的,做了就做了,没有条件。天地看万物和那个丢掉的草狗一样,并没有对人特别好,对其他的万物特别差,更没有想从万物那里取回什么报酬。而人之所以对万物差,甚至人帮助了人,往往都附带了条件,希望有所回报,是因为人的自私的观念使然。

所以,老子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这是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真正意思。

推荐阅读:

· 老子简介、老子名言、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下载
· 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朗读(道篇)
· 道德经朗读(德篇)、道德经逐句翻译
· 道德经与风水学、“道”的意思
· 人生感悟、老子故里、老子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
· 《道德经》全文概括、三句话了解《道德经》
· 历代名家评《道德经》、世界名人评《道德经》
·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 行书欣赏《道德经》、罗大伦讲《道德经》
· 南怀瑾讲:《道德经》、南怀瑾:《老子他说》
· 《道德经》无标点原版、《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 《道德经》中英文对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我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的名言,真正读懂的人都不简单

在老子《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名言在很多穿越剧中频频出现,让人觉得高深又神秘。

这句名言,在几千年后,被达尔文解释为“物竞天择”四字,被马克思解释为“实事求是”,被道家总结为“道法自然”……

其实,这句短短10个字,蕴含的信息量真的十分巨大,它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可估计。读懂这10个字的人,大都成了各行各业的祖师爷:鬼谷子、韩非子、墨子……

实际,崇尚无为而治的老子,是第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才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源易缘”带领大家层层剖析这10个字,拨开云山雾罩的迷雾,看见老子为我们指出了一个怎样真实的世界。

一、天地不仁:上帝的宠儿都是自己争取的

人在世间生灵中被称为“灵物”,西方叫“leader”,如果站在其他生物的角度看,人类或许会被认为超自然的天神,宠你,能让你瞬间进入天堂,毁你,能让你种族灭绝,万劫不复。

投胎是门技术活儿,有的人生来就站在金字塔顶端,比如贾宝玉,有的人努力一生,都无法企及别人的脚趾头,比如袭人。

有的人一出生就是神童,比如孔融、王阳明、方仲永……而有的人天生智商让人捉急,甚至脑瘫、痴儿……

世上的事,有时就是那么不公平,因此,让人感觉上天总是偏爱某些人,某些事物,尤其在信息、文化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普遍信奉“天命”之说,比如皇帝被视为“天子”,平民被叫做贱民。

但是在春秋时期,老子率先指出这种天命说的错误性: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是公平的,没有君权天授这一说。

这里的“不仁”二字,不是不仁义、不仁爱的意思,而是说天地没有好恶,没有偏爱,对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一样的残酷。

换句话说就是,天地对每个事物都是一样的,没有偏爱,同样也没有厌恶,之所以有的物种比如人类更优秀,是因为它符合了天地的规律。

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万物平等的意思。

那么既然万物平等,世界上又为何会有那么多看似不平等的现象呢?实际用达尔文的思想精髓就可以回答: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这一点和儒学大家董仲舒“君权天授”大相径庭。

显而易见,相比董仲舒,老子万物平等的思想是正确的。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此。它真正的用处在于,让人们去寻找天地的规律,为我所用,让自己在世间万物中更有竞争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主宰者,成功者。

二、道法自然:物竞天择是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

老子认识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并给人们开出药方:道法自然。

所谓道法自然,就是世间的事物都要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模仿自然,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事情的本来面目。

一千多年以后,西方的达尔文通过研究动植物,得出一个结论:世间的万物都存在竞争关系,胜利者淘汰失败者。相对的,人类社会也是一样,在力量、智商等的竞争中,优胜者成王成侯,失败者成为贱民,吃不饱穿不暖,还有服不完的徭役。

除了力量的竞争,人类比动植物又多了思想和智谋。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人类来说,是智谋。

多智近妖的诸葛亮、刘伯温、张良……他们到底洞察了什么样的天道,他们所谓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到底是什么东西?他们从自然里到底洞察了什么信息?

三、顺者昌逆者亡:成功人的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在诸侯争霸中,经常出现的一句话叫: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句话虽然表面上听起来有点欠扁,却是一句大实话。

竞争是无处不在的,而有些洞察了天地规律的人,尽管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在红尘这场生存、发展的竞争中轻松胜出,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他们掌握了这种规律。

顺者昌逆者亡,洞察并遵从和顺应这种规律的人,比如诸葛亮,虽住在隆中乡野之间,手无缚鸡之力,但却能决胜千里。

有勇无谋者,比如吕布,尽管勇冠三军,但在三国尚未定鼎之前,就被曹操斩杀,身首异处。

纵观古今,大凡成功者,都是他们顺应和遵从了这种规律,才让自己脱颖而出。

这种规律总体来说可以概括为实事求是:发现某个事物的内在属性,根据他们因果关系,制定出合适的策略。

比如诸葛亮火烧赤壁,听起来十分玄幻,实际上诸葛亮对付曹操,正是抓住了曹操的三个特点。

一是曹军不善水战,惧怕船只摇晃,因此派凤雏庞统给曹操出主意,将战船连在一起。

二是曹操爱才。三国时流传一句名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刘备得到卧龙先生诸葛亮,如虎添翼,作为一向爱才的曹操内心一直羡慕嫉妒恨。

如今凤雏庞统帮曹操出谋划策,曹操得到大才,欣喜若狂,放松了警惕。

实际在火烧赤壁中,如何让一向多疑的曹操放松警惕,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三是掌握东吴天气,是诸葛亮的优势。

诸葛亮上知天文,实际是他会根据风、云变换的情况,预报天气,这在现在已经不是啥难事,但在三国时期,因为没有发达的气象学,日观天象成为一种玄学。

而诸葛亮是其中少数可以掌握天气预报的人。

曹操即便再多疑,但根据当时冬天都是西北风的经验,不会想到突然会刮起东南风,将自己的战船一烧而尽。这一点是唯物者曹操采用庞统将战船连在一起的关键。

凡事有因有果,诸葛亮的本领够强,知识储备够用,这是他在众位谋士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秒杀曹操的关键。

因此,赤壁之战虽然是以少胜多,但吴蜀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胜利也在预料之中,并无玄机。

归根到底,多智近妖的诸葛亮,也是洞察了更多的天道规律,利用并遵循了这种规律,才在竞争中胜出,为自己和蜀国赢得了优胜的资格,实现了三国鼎立的格局。

相信,诸葛先生对“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定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每次计谋,看似出人意外,实际都是利用了让每个人每个事物物尽其用,实打实的他是一个唯物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上天没有自我意志,对待万物一视同仁。谈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除了数百年的烽火狼烟之外,思想界的大繁荣也不容忽视。当时的天下学说林立,诸多思想家交锋,被称为?百家争鸣?。而道家的始祖老子,堪称?百家?之中最负盛名的思想家之一。他曾经撰写《道德经》,洋洋洒洒千余字,随后就身跨青牛,西出函谷关,不知所踪。《道德经》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以刍狗?,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这要从老子本人的思想开始说起。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老子时期的道家,追求的目标和儒家其实是一致的,都是?追求周制?,不同的是儒家认为达成这个目标要?兴灭继绝?,而老子认为?顺其自然?即可。老子眼中的天地万物,治国理政,都遵循着同一个道理,就是周朝的?小国寡民?思想。圣人治理大国,是?治大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让百姓保持一个懵懂的天性,他这么叙述这样的措施,叫做?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句话的意思当然不是鼓吹统治者对待百姓要把他们不当人看,而是要?一视同仁?,不带任何爱憎。放大到天地万物,天道无常,没有人能够预测?天意?如何,天道也是如此淡漠的对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所以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本来是叙述老子的世界观的,近些年来,被一些网络修真小说引用,莫名其妙的就成了?天地不公?的一种表现,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综上所述,所谓的?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道运行没有喜怒爱憎,大公无私,平等看待万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8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