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人格观
像水那样善利万物而不争,谦虚往下。
老子《道德经》与儒家文化的关系.png" />
上善者就是最高的善人,如果你能做到像水那样的品格,你就是最高的善人。
老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江河之水流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是一片绿洲,植物草木都非常茂盛。水流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生机勃勃。就是说水利万物,它非常心甘情愿地施礼于你,但从来不去争自己的利益。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江河之水流淌而无争,客观上却也从万物那里得到了回报。
每一棵树就是一个储水池。凡是草木茂盛的地方,它的水蒸发到天空以后,必然要经常下雨。有了雨以后,怎么样呢?这个江河就不枯了,它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所以,老子又说:“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就是说,圣人从来不积攒什么财富,尽量为别人做好事,自己也就有了。尽量把东西给别人,自己也就越多了。
推荐阅读:
· 老子简介、老子名言、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下载
· 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朗读(道篇)
· 道德经朗读(德篇)、道德经逐句翻译
· 道德经与风水学、“道”的意思
· 人生感悟、老子故里、老子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
· 《道德经》全文概括、三句话了解《道德经》
· 历代名家评《道德经》、世界名人评《道德经》
·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 行书欣赏《道德经》、罗大伦讲《道德经》
· 南怀瑾讲:《道德经》、南怀瑾:《老子他说》
· 《道德经》无标点原版、《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道德经》的智慧观
主柔守弱:
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刚强胜柔弱,老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提出柔弱胜刚强。
光而不耀:
当你处在人生最光彩的时候,不要去炫耀自己,那样的话你肯定是要出问题的。
大智若愚:
表面上看好像是愚,其实是一个大智者。大智慧的人,对小事不太在意,大事特清楚。
上德若谷:
最具高尚品德的人心胸要像山谷一样宽阔。一个人一定要有宽阔的胸怀,宽容是一种美德。
《道德经》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儒家文化则是遵循这一大的法则,将人间的道理具体化。用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的伦理纲常来约束和培养人,使之符合社会和国家的需要。
《道德经》与道教的关系
道教发源于春秋战国的方仙道,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济世救人。汉朝后期有教团产生,益州(今四川)的天师道奉老子为太上老君。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老子李耳(太上老君)是唐室先祖,唐代尊封老子为大道元阙圣祖太上玄元皇帝。
古今名家评说《道德经》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司马谈说:“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
推荐阅读:
· 老子简介、老子名言、道德经简介
·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道德经下载
· 道德经全文讲解、道德经朗读(道篇)
· 道德经朗读(德篇)、道德经逐句翻译
· 道德经与风水学、“道”的意思
· 人生感悟、老子故里、老子的思想
· 老子的智慧、老子的故事
· 《道德经》全文概括、三句话了解《道德经》
· 历代名家评《道德经》、世界名人评《道德经》
· 赵孟頫小楷《道德经》、王羲之小楷《道德经》
· 行书欣赏《道德经》、罗大伦讲《道德经》
· 南怀瑾讲:《道德经》、南怀瑾:《老子他说》
· 《道德经》无标点原版、《老子》中的成语大全
孔子与老子是师亦友
孔子几次专程向老子讨教,对孔子儒家学派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据《史记》和有关史料记载,孔子面对面地向老子求教时,老子告诫孔子:“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儒家的后学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荀子作为先秦原始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思想体系的建构明显受到了《老子》的影响,其以天道言人事的观点,在孔子那里难以找到,而在《老子》中则表现得清清楚楚。
老子《道德经》中出现“道”共有70多次,受老子的影响,孔子著作中也推崇“道”。有人统计,《论语》中,出现“道”字有100余次,如“朝闻道,夕死可矣”等,足见老子对孔子的影响。
早在1700年前,晋朝学者葛洪就指出:“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从春秋战国一直到西汉初年的百家争鸣时代,在我国学术和意识形态领域中占主导地位的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黄老道家学说。但从西汉武帝刘彻时起,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思想,从此孔孟儒家思想在我国两千余年历史上一直占据着官方领导地位,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又被尊为历代文官祖,历代帝王师。
建议你去认真的读一下《道德经》,全文五千字很快就能看完。之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是《道德经》。
《道德经》开篇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意思是说:“道”如果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话,那就不是“道”了……这里的“道”是一种超脱一切的存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为大自然(宇宙)的自有规律。
哦,已明楼主之意,但,我看《道德经》并未发现里面有明显的批判儒家的思想啊,何况老子其人比孔子要早,又或我读的不全,待我再去看便,容后作答!
在这里首先说下我心里的疑惑:1、不知楼主从何处听闻老子《道德经》对儒家有评论。2、不知楼主为何要写这样的论文。吾不求有答。但作如下言:
据国学大家文怀沙老师所言,道家尚清,儒家尚正。二者观点不一,但都为我民族精神所在。
我读《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字,并未有评论儒家或孔子的章句。首先《道德经》为老子所做,具体年限不可考,但道家有一说为:老子化胡,西出函谷关,而留五千言,称《道德经》。至此儒家思想还未真正形成,孔子尚年幼。何来楼主之意,吾不甚解。
儒家思想最为核心的就是“仁”,孔子讲“以仁政治国”,又有“仁”“义”“礼”“智”“信”,纵观《论语》是以“人”为出发点,所讲都是“人”自身修养等,儒家其它典籍如《大学》所讲:“格物、至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人”为根本出发点。
而《道德经》所讲都是以“道”,为出发点,以整个宇宙,自然界为基点,阐述老子对“道”的理解,讲究“无为而治”“无为无不为”,这里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真正的“大作为”。所谓“道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这些。
曾仕强先生曾说:《论语》是中、下层人士读的,《道德经》是中上、上层人士读的。也就是说二者出发点不一样,所讲的思想也是不一样。
孔子曾问道与老子,所以儒家思想里面有很多都是《道德经》里面所泛延的,也是由于《道德经》的内容太大,几乎无所不包,所以以至后来的释家(佛家)都有很多思想和《道德经》相似。
而在《道德经》里,没有对任何一家思想的评论,更无批判可说。有的只是后人为了抨击各家,就借助老子的《道德经》加以曲解而成,那些只能作为笑谈。真正的大家是无所不包的,是没有什么“家”“教”的界限的,所谓的“大道归与一”,也就是如此了。
楼主又要用英文写,看来和西方思想又联系起来了,这很难写,思想不同,文字不同啊。
不是没人回答,实在是没有啊。
看楼主问了这么久,我也是尽我所知了。
所说不美,望高人指点!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7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八卦史记之五十四:又一个同志和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