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晋国一分为三后韩国为什么是最弱小的,

华里士 2023-07-20 15:12:41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说公元前404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但是,同样是来自于晋国的三个国家,韩国无疑成为了其中最弱小的一个。那么,问题来了,相对于魏国和赵国,韩国为什么最弱小呢?

首先,虽然魏赵韩都来自于晋国,但是,大多数人看来,魏国才是那个继承晋国衣钵的诸侯。具体来说,在战国时期,粮食对国家的强弱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就赵国来说,在战国时期分得了太原盆地、河北山麓平原等产量区,魏国则拥有晋西南、关中渭北平原等产粮区。而韩国的粮食来源,主要就是河南中部平原。与此同时,分家后的赵国拥有太行之险可守,魏国更是获得了黄河之险和太行山脉,而韩国在没有吞并郑国之前,可以说是无险可守。

其次,在战国这一历史阶段,各国的强盛,往往都是在变法的基础上。最为典型的就是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饱受魏国的打击。当然,就魏国来说,之所以在战国前期狠狠压制秦国,也是李悝、翟璜、吴起等人的变法后,才逐渐成为战国前中期的霸主。而对于赵国来说,虽然战国初期不比韩国好到哪去。但是,在赵武灵王这位明主开启胡服骑射后,赵国日益强大,不仅吞并了中山国,还让自己的领土扩大了三倍左右。与此相对应的是,韩国推行的申不害变革,其作用主要稳固了韩国君主的统治。

再者,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同样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强弱。对于韩国来说,地理位置上处于多个国家的交汇地带,特别是在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后。在交通和地理位置的优势下,韩国的商业和手工业在当时都比较发达,还一度吸引吕不韦到这里经商过。不过,比较可惜的是,韩国却没有积极鼓励工商业的发展。相对于春秋时期的齐国,韩国并没有促使发达的经济条件转化为国力。

最后,当然,能从战国开始存活到秦始皇灭六国时,韩国也有自己的优势。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同时,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促使韩国完成了小康之治。但是,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最终,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公元前230年覆亡。

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韩国在三晋中最为弱小?

首先需要解释一下,“三家分晋”并不是一个即时性的短暂事件,它更像是一部漫长电视剧的最终结局,关于春秋时期发展的一个最终的结果,是春秋与战国界限的时间节点。


晋国早就是春秋五霸了,而这韩赵魏是后来的战国七雄,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这一切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为何它晋国会沦落到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下场?

提到这里,那就是小孩没娘,说来话长了。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发生了“骊姬之乱”,导致晋献公大肆的诛杀诸位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王孙为贵族,这一变故史称“晋无公族”。而王位传到了晋成公一代时,则以“宦卿之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上面这两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晋国的董事长晋献公被骊姬这个情人挑唆,让晋献公觉得,企业内部他的几个儿子在互相的争权夺利,还搞贪污腐败那一套。不仅导致晋国这个企业发展不顺,还要把晋国公他从董事长的这个位置上踹下去。


晋国公这个董事长他一气之下,将几个儿子逐出了公司。开始了独自掌权全力发展企业的王霸之路。晋国这个企业的发展保持着稳步缓速增长的水平,虽然没有登上本地的财富榜前列位置,可那也算是榜上有名。

晋献公这个董事长经过之前那样的动乱之后,他也不搞多元培养了。除了选择一个固定的接班人来继任下任董事长外,其他的儿子,都给我离开,自己去外面创业也好,上班也好,就是不要想着进入家族企业了。晋国这个企业就这样逐步逐步的发展成了百年企业。


但随着晋国这个老企业的发展增速放缓,新一代的董事长晋文公感受到了自身力量的单薄,他为了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开始将公司的资产以股份的形式分配给了诸多的股东,想要增加向心力,让这些股东能够更卖力的为公司谋发展。上面这两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做法在最初时期,确实是更好地促进了晋国的后续发展,可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就是晋国国君一方的力量开始逐渐的被削弱。对于那些势力日渐壮大的老股东,也没有了再能够约束他们的力量。而分发给出去的股份、权力,想再拿回来,那就很难了。

而经历过晋朝多位统治者的时代更替,这就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决的巨大的历史遗留问题。


最初的老股东,也就是当时的官卿之子,已经发展成了几大宗族。而这大小宗族动乱之争在晋国就没有中断过。


在春秋初期时,先是晋国内部的狐、赵、先、胥、郤氏等颇有权势,后面又发展出了韩、魏、栾、范、智式等强大的宗族。到了春秋后期时,晋氏王族一脉势力已被削弱成了由十余家卿大夫来控制了晋国政局的局面。经过了激烈的兼并角逐,到了春秋晚期时,只剩下了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史称“六卿”。


韩国这个小配角,不,准确的说,此时的韩国还不能称之为国,只是晋国之中一个比较有权势的权臣之族而已。韩氏这个宗族终于在春秋中期左右,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出现在了晋国的政治发展范畴中。


晋国的卿族都是由晋国的国君赏识提拔发展来的。国君分赏卿族,主要是以土地作为分封的主要财产。


与分封已久的旧卿族相比,韩氏宗族虽作为当时的新贵,可相比于其他实力雄厚的旧卿族,韩厥(韩氏当时的领军人物)也只是晋国的一个稍有实权而封地不多,爵位不高的寻常大臣而已,与当时手握晋国兵权的赵氏重臣,魏氏的权势封地相比,尚不可同日而语。


直到后来发生了赵氏孤儿案,韩厥力保赵氏后裔赵武,让其重新得封后,韩厥成为了天下闻名的忠义之臣。也因如此,在赵氏复出,屠岸氏灭亡后,韩厥与赵氏结成了坚实的政治同盟,韩氏地位才一举奠定,一跃成为了晋国六大部族之一。看到这里,我们会发现赵国与魏国实力是真的很强悍,赵氏宗族当时手握晋国的兵权,魏氏宗族享有大片的封地。这两点都是韩氏宗族短时间无法拥有的。

到了晋国后期,六大部族只剩下了韩、赵、魏这三大部族了。在封建时期,一个国家、部族的经济建设,主要还是依靠单纯的农业经济建设,以及冷兵器时代士兵人数方面的军事实力的发展。


由于韩氏分封时期较晚,所分封给韩氏宗族的地也多为丘陵、山地等不宜种植之地,只是单纯的人口粮食问题,可能都不好解决。艰苦的种植环境,使当地的人口数量也是比不上其他的部族封赏的良田平原地区人口数量多。用这种比较艰苦的基础配置,来搞经济军事实力建设确实是有点难度。


就这样,韩氏一直保持着正数第三,倒数第一的发展成绩,而且由于一直没有出现前两位同学发展拉跨的情况,导致他的成绩也没有了变动的空间,就一直这么稳定的坚持着这个成绩到了三家分晋的时候。


在三家分晋之后,魏国的国君魏文侯,居安思危,在战国七雄中最先开始了变法图强之路。通过实行变法改革,兴修水利等,使魏国一跃成为了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


而魏国在魏文侯之后,其子魏武侯继位,继续任用军事家吴起进行改革,夺取了楚国在中原的大部分土地,依旧大力的发展经济,到了魏武侯之子魏惠王在位时,魏国早已称霸中原长达百年。


而赵氏宗族本身就掌握着晋国的兵权,在三家分晋后的战国时期,赵国更是名将层出不穷。如廉颇,赵奢,赵梁,韩徐等,为后续赵国进行对外的军事扩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武力保证。


赵国作为早期获封的晋国贵族,还拥有极为丰富的土地资源,如河套平原,华北平原,大同平原,太原盆地等,相对于韩国的国土类型,非常的适宜农业生产。


且赵国国土面积横向纬度跨度大,幅员辽阔,导致气温差比较明显,适合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受多样的土地类型与气候等多方的影响,使赵国的手工业,农业,畜牧业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而在三家分晋后,韩国虽多有征战,但最大的战绩也只是吞灭了春秋小霸之一的郑国。三晋相邻未久,魏国就为了进行军事扩张,开始频繁的攻打韩赵两国,加剧了三晋间的冲突。


在战国后期,韩国虽然也发动了变法,当时也提高了国力水平。但后续发展没跟上,且由于周围强国环伺,被诸国包围,导致发展空间小,经过了迅猛但短暂的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早就沦为了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


虽然韩氏一直在不断的发展自己,但是,赵氏、魏氏都没有停下各自进步的脚步来等韩氏。这情况就是这个情况,结局就是这个结局,只能说不是所有的屌丝都能完成逆袭。而把烂牌打出王炸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出牌人,还是要看看你的牌友水平。

韩赵魏三家分晋,为何韩国在三晋中最为弱小

三家分晋后,三兄弟命运截然不同。

魏是战国早期的霸主,赵则在战国后期风光一时,两国各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唯韩,从头弱到尾,从来没有出头过。

独特的崛起之路,使韩开局就弱

韩,是晋国的公族。他起步还算早。

不过,“曲沃代翼”后,夺位的晋公害怕其他公族依样画葫芦,长期防范、打压公族。

尤其是在“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时期,由于韩曾支持晋惠公,所以成为重点打压对象。

后来,韩厥在赵的提携下,才进入卿士行列。


韩成为公卿时,晋国的各公卿的实力已非常强大,彼此斗争非常激烈。

实力不足的韩氏为求生存,只有遵循两条原则:1、坚守“君子”形象,以道义自保(这在春秋时期还是管用的);2、坚持韩赵联盟,以求得力量。

所以,在瓜分进程中,韩主要依靠道义和正确的站队来谋求生存、发展。

相比之下,名将辈出的魏,自魏舒之后,军力一直非常强大;而赵更是历次瓜分战役中的风头最劲、代价最惨烈的“出头鸟”。

因此,在历次成果瓜分时,实力弱,又不出风头的韩,往往所得最少。

在讨灭祁氏、羊舌氏后,主政的魏氏将两大公族的领地分为十县,韩仅得一县。


在讨灭范氏、中行氏后,韩所得又远不如智、赵两家。

晋这块蛋糕足够大,所以,三家分晋后,韩氏的实力仍然胜过一般中小诸侯。

不过,与赵、魏相比,韩分得的资源就少得多了。

糟糕的地缘环境,使韩生存、发展环境恶劣

三家分晋后,魏得到了晋的精华部分,虽然处“四战之地”,但毕竟实力在手。

赵得到了晋的北境。虽然实力也不是很强,但毕竟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韩就悲催了。

1、农业基础先天不足。

张仪曾描述了韩国的农业条件:韩地险恶,山居,不能种麦只能种豆。一遇到灾年,大家就要吃糟糠了。

由于粮食储备不足,韩就算是倾举国之力,也最多只能养30万兵,除掉一些基本工作,能用于作战的,不过20万。

2、国防环境恶劣。

韩,天下之咽喉也。——《战国策.秦策》。


韩的旧都韩原,早在春秋时就是秦晋争霸的战场。

韩的新都新郑,在春秋时就是晋楚争霸的主战场。

所以,秦要经略关东,楚要北进中原,韩都是第一个攻击目标。

同时,韩的领土,又几乎把魏国一分为二。

所以,尽管韩实力不强,但却是魏的“心腹之患”。

只要韩和魏不合,魏一定第一个来干韩国!

成为天下强国们的“必争之地”,是韩的悲哀。

3、发展空间有限。

韩西与魏、秦交界;南与楚交界,东与宋、魏交界,东南与郑交界;然后···领土里面还包着一个周。

三晋团结时,面对楚、秦,韩还可以跟着分一点利益。

三晋分裂后,魏、秦、楚不打你,你就烧高香吧。

周虽然没实力,但毕竟是天下共主,也不方便去惹。

所以,韩的扩张空间,只有郑、宋。

其实,郑、宋,也不方便惹,齐后来就吃了灭宋的亏。


韩能灭郑,算是作到极致了!

韩的扩张,至此算是到极限了。

即便如此,韩的领土、实力仍然是七雄之末:“地方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食”。

糟糕的内部治理,错失机遇

基础薄弱、环境恶劣,所以,如果操盘的不是顶级高手,韩国就没什么机会了。

可是,韩的操盘手···连平均水平都达不到。

战国开局之初,三晋关系还非常密切,秦、楚等老牌大国也还在打盹。

如果韩国能抓住这个机会,是可以先发展起来的。

不过,韩国却生生错误了这个时机。


同为新兴诸侯,赵氏早已“选联举贤,任官使能”,以贤用人;魏文侯更是招贤纳士,开始变法。

相比之下,韩则仍然以“贵亲”用人。韩的所有重要职位全部由公族掌握。

缺乏人才,使韩的治理水平非常低。

《韩非子.守法》就描述了这种乱象:以前晋国的法令没有取消,韩的新法令就来了;先君的法令没有收回,新君的法令又来了。

如此低级的错误,正是管理效率低下的典型表现。

这种治理水平下,即使韩国有不错的法令、政策,又怎么能得到贯彻呢?

这还不算完,世袭的公族权力膨胀后,使韩君权不得集中。


更要命的是:公族还互相攻击,甚至刺杀君主,使韩的政局不稳!

就这样,韩活活错过了最好的图强窗口。

不成功的变法

韩昭侯下定决心,以申不害主持变法。

申不害变法,在一段时间内效果颇佳。

韩侯打击了公族,加强了君主集权。而韩在军事上也得到了增强,一度获得了“劲韩”的声誉。

不过,申不害、韩昭侯的变法“术”有余,定法不足,“制度化”不足,使变法的根基不稳,经不起变故。

而韩国,无论内部还是外部,无法预料的变故是最多的。

在魏的攻击下,韩成了孙膑“疲魏弱韩”的牺牲品,遭遇重挫。


遭遇变故后,变法仓促结束,韩终未能由此图强。

“横竖”都要挨打

此后,已经不是韩国愿不愿意图强的问题了,而是:历史不会再给机会让韩国图强了。

当天下大势是三晋同盟,或齐魏争霸时,韩国尚有短暂的喘息之机。

可是,魏国衰落后,秦国开始了“大出于天下”的历程。

韩与秦连横,则成为第一个被合纵国打击的对象。(谁让你离我们更近?)

韩参与合纵,则成为第一个被秦打击的对象。(谁让你离我最近?)


横竖都是挨打,韩拼尽全力,能自保就不错了,已再没有什么时间和空间来图强了!

最后,韩一弱到底,直到亡国!

韩国的基础薄弱,地缘环境恶劣,生存、发展的空间都非常小。

或许正因如此,韩国统治者不偏好长期投资,“深根固本”,倾向追求短平快。

平心而论,韩“术”玩得不错,故能吞并魏楚虎视眈眈的郑,跨入大国行列。

可是,进入战国中期后,天下大国君主都不傻,韩哪有那么多“短平快”的机会呢?

最终,韩“横竖”都挨打,连遭打击,再无喘息之机,一弱到底。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67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