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自荐这个成语故事家喻户晓,但很多人不知道毛遂这个人最后却落得一个自刎的悲惨下场。
毛遂本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赵胜那里的食客,一直默默无闻。后来秦国派兵包围邯郸,赵国希望楚国可以出兵援助,平原君受命前去楚国沟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平原君想从门下食客中挑选出二十个能者一同前往,但挑来挑去,只挑到了十九个。毛遂见状,自告奋勇,愿和平原君一起去楚国,说服楚国君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曰:“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
(毛遂像)
(毛遂自荐)
(战国四公子)
(平原君赵胜墓)
平原君起初因毛遂没有名气,以为他无能,不愿带他前往。《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记载:“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但毛遂非常自信,认为只要给自己机会,自己必能施展出才能,不负君之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心有所感,加之确实没有更好的人选,于是决定带着毛遂一起去。
与楚国的谈判一开始并不顺利,平原君与楚王从早晨谈到中午都没有结果。“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毛遂深知目前赵国都城邯郸处境不容乐观,没了耐心,其余的伙伴也希望毛遂出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毛遂带宝剑上殿,直逼楚王,慷慨陈词,分析当下局势,细数如果楚王不出兵救赵会有哪些弊端。毛遂最后说到:“合从(纵)者为楚,非为赵也。”毛遂的一番话说得楚王心悦诚服,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答应马上出兵,几天后,楚国出兵邯郸,和赵国联手逼退秦军。
自此,毛遂名声大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中记载,平原君赞颂毛遂说到“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从此将毛遂视为上客。
后人将这段历史称为“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去做某项工作。
如果故事能在这里停住,这无疑是个美好的故事,只可惜这个故事还有凄凉的另外一半。
毛遂自荐后不久,燕国趁着楚国大战刚停,无力应战之际,派兵攻打楚国,楚国求救于赵。派谁挂帅应敌呢?赵孝成王立即想到立了大功的毛遂。
赵孝成王在历史上很有意思,他这个人不出名,办的事却极有名气。赵国将军赵括饱读兵书,但没有实际作战的经验。他的父亲,名将赵奢认为他只会说说而已,没有真本事。他的母亲更是力劝赵孝成王,千万别让赵括带兵打战。但赵孝成王认为赵括父母不识真才,坚持让赵括出征。结果赵括打了一个大败仗,还留下了“纸上谈兵”这个成语。
赵孝成王不知用人之道,同样的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但他自我感觉很良好,为人刚愎自用,不听他人劝导。毛遂与他不同,毛遂不仅口舌厉害,还贵有自知之明。毛遂的外交能力确实强,但这不意味着他其他方面能力也很强。当知道赵孝成王要让他挂帅时,赶紧去找赵孝成王,推说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
按说这番话在情在理,赵孝成王应当听见去才是。可赵孝成王为标榜自己求才若渴,任人唯贤,硬是逼着毛遂领兵应敌。毛遂拗不过君主,只好领命出征。结果如他所说,尽管毛遂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他所领导的军队还是被燕军打得落花流水。战事惨败,毛遂自惭,跑到山林里拔剑自刎。
毛遂的一生颇具悲剧色彩,他本人没有政治野心,不贪图功名利禄,他有自知之明,也懂“自惭”,但他没能碰上一个贤德的君主,最后在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孤零零地自刎而死。
毛遂这个名字在历史中可谓是鼎鼎有名,即便不怎么读历史的人,大多也都听说过毛遂这个人,其原因是因为一个成语——毛遂自荐。
毛遂原本是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赵胜去楚国求救,毛遂主动请缨随行。
赵胜与楚国谈论半天也未见成效,于是毛遂手持宝剑上殿,与楚国君臣陈述其中利害,终于打动了楚王发兵助赵。回国后,毛遂就成为了赵国的重臣。
《大秦赋》中的毛遂在《大秦赋》中,毛遂只干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帮助赵悼襄王赵偃当上赵王。
话说秦王嬴政曾在赵国为质,与赵偃的关系很不好,赵偃经常欺负嬴政。然而嬴政回国之后竟然当上了秦王,赵偃不甘心,他认为嬴政只是自己曾经欺负的一个小弟,现在居然成为了一国之王,那自己也不能落后,也要当赵王。
但那时赵国的储君是赵佾,赵偃不是嫡长子,按照正常的宗法继承制度,赵偃是没有机会当上赵王的,而且赵偃的父亲赵孝成王也更加喜欢赵佾。
赵偃就让自己的书童郭开想办法,于是郭开利用毛遂沽名钓誉的弱点,威胁毛遂帮助赵偃。
于是毛遂就开始奔走秦国,设计让赵佾做秦国的质子,秦国虽然知道了毛遂的目的,不过为了削弱赵国,也就顺水推舟了。
而后,赵孝成王去世,赵佾在秦国当质子,没能回去继承王位,赵偃就成为了新一任的赵王。
在赵孝成王命悬一线之际,他心中仍然不想让赵偃继承王位,于是就派毛遂去秦国将赵佾给接回来。
此时赵偃心中自然害怕,于是去找毛遂帮忙,但此时的毛遂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不顾一切地去秦国救助赵佾。
赵偃知道后,心下一狠,直接派人将毛遂给拦路截杀了。
历史上的毛遂历史上的毛遂与大秦赋中相去甚远,可以说,大秦赋有着抹黑毛遂的嫌疑。当然,大秦帝国是一部文学作品,这里就不多做赘言了。
大秦赋中关于毛遂的桥段,几乎都是虚构的,因为就连赵佾这个人也是虚构的,赵偃本就是赵国太子,不存在夺位的情况。
事实上,在毛遂自荐之后不久,毛遂就自杀了。
公元前256年,燕国趁着赵国大战方停,元气大伤之际,大举进攻赵国。
此时赵王立即想到了刚立下大功的毛遂,希望毛遂能够领兵出征。可毛遂是一个文臣,嘴皮子功夫厉害,但对于兵家的事一窍不通。
这里也就体现了毛遂的品质,他知道自己的本事在哪里,于是向赵王进言说自己没有那个能力。
可无论毛遂如何推辞,赵王仍旧执意要让他挂帅。毛遂无奈,只好硬着头皮上场,结果可想而知,毛遂虽然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但仍然被燕国打得大败。
吃了败仗的毛遂,顿觉自己已无颜面对赵人,于是避开众人,跑到了山林中拔剑自刎。
结语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毛遂最终寿终正寝了,但无论哪一种说法都与大秦赋中相去甚远。
要说到毛遂那就会想到毛遂自荐的这个典故,当时的毛遂为了证明自己的才能就去推荐自己,当时他和别的国家进行谈判的时候往往都能和对方谈拢,最后给自己国家带来很多的好处,那么毛遂也就如愿以偿的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功名和利禄,但是一个人总会有很强的虚荣心,毛遂就是这样的人,他不满足现在所拥有的,他还想要更多的权力以及更多的钱财,我看这个毛遂是穷疯了非要干出这样的事情。
于是毛遂就请求再为国家做出一些贡献,于是就被派去带兵打仗,可是精于政事的他怎么懂得如何去打仗,于是这场战役很明显毛遂输了,他由于不能面对自己失败的原因于是就自杀了,说到这就觉得他不应该自杀的,再说了他又不是神人不能犯错,放在他这犯了一点错误就要自杀,那么天下的人都会犯错,那天下还能剩下几个人了,可见他的这种想法真的是愚不可及简直是愚蠢到了极点。
说到这也就要说毛遂的问题了,明知道自己不能带兵打仗还不知道说明情况,你要是一开始说自己不能带兵那也就仅仅是丢一点面子,现在你把整个战役打输了丢的可不仅仅是自己的脸丢的还有国家的脸,这孰轻孰重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当时的毛遂竟然没有意识到这点,可见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有点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充大尾巴狼,净做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说毛遂自荐是一件非常不明智的选择,他这样白白葬送了自己的前程而且最后自己还落到一个不好的名声,好好地地位不做好非要去自己给自己添堵当然都是自己找的麻烦。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混乱而华丽的。公元前260年,秦国出兵攻打赵国,但由于赵国任命的将军是连坡,秦军没有得到任何好处。为了?吃?赵国,秦国制定了一项计划,将赵王与连坡分离。赵国国力本来就比较弱,善于打仗的连波被剥夺了带兵权。就这样,赵国最终被秦国打败了。
公元前258年,赵国邯郸被秦国围困。为了保护自己,赵国顽强抵抗,向其他国家求助。当时,赵小城国王是赵国的国王。他派平远军赵生到楚国寻求帮助。当时,赵升设法找到了19位口才一流、思维敏捷的说客,但他找不到最后一位,于是赵升散布了?需要一位愿意去秦国的说客?的消息。
得知平原军的消息后,毛立即出发去见赵生,并向赵生推荐自己。当然,赵生一开始并不认为毛遂很有权势。毕竟,如果毛遂真的有这种能力,他就不会一直被人所知。毛遂的简单翻译是:我今天才来找你。如果我早一点来,我就可以像谷物的尖芒一样,从布袋中露出整个芒,而不是一点点。这意味着你可以放心,我能做到。因为赵生当时找不到其他人,他接受了毛遂的自荐。毛遂跟随赵生到楚国后,腰间佩剑不停地走动。过了一会儿,他突然佩剑问楚王为什么这么拖拖拉拉。
楚王想发火,但被毛遂软硬的手段和高超的口才说服了。然后楚国同意了?纵向和横向?的建议。事件发生后,毛遂被重新使用。他原本以为毛遂在赵国朝堂里总是很活跃的,但后来发生了一些事情,导致了毛遂的悲剧。当时,赵国陷入了无将军可派的困境,赵王希望毛遂能带兵作战。毛遂在各方面都未能辞职后,不得不参战,开始了他显然是平民但想当军官的日子。所谓?专业特长?,虽然毛遂聪明伶俐,却不具备调兵遣将的才能和能力,导致赵国军队不断战败。惨败后,毛遂担心回去会受到惩罚,于是选择拔出剑,在山林中自杀。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6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赛马有什么启示,
下一篇: 成语寡人之疾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