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战国《秦杜虎符》

历史典故 2023-07-20 15:01:19

战国 《秦杜虎符》。此错金虎符,是1967年在西安郊区山门口公社发现的,错金铭文9行、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特别是40个错金字,做工精致,笔画优美,反映了中国古代错金工艺的高超水平。#

“符”是中国古代常用的一种信物,一般分为两半,两半相合,就能作为办理某类事务的定约和践约的凭证。现代汉语中,“符合”一词及来源于此。中国古代兵符多制成虎形。1973年,西安南郊杜城村附近一位农民犁地时发现了一枚形似虎的秦国兵符。

虎符“右在君,左在杜”,字体为小篆,内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铭文反映出秦以“右”为尊,秦国的军权高度集中,凡征调50人以上的兵士必须经国君认可。

虎符作为中国历史上调兵遣将的凭证起源很早,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说明至少在战国时期虎符已经行用。而且从记载可知战国时期各国君主为把持军权都实行了类似的制度。

发现千年前文物的农民,上交的文物又多么的珍贵?

由于各种原因,史书上记载的许多文物至今都没被发现,有些则深埋于地下,有些也许早已流失,但也有一些文物的出土非常偶然。上世纪七十年代,陕西西安的一位农民,在农田的干活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块老虎形状的金属,立马上交给博物馆。专家见到该金属后,对其赞不绝口,因为它是战国时期虎符,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一提到虎符,相信大家都不太陌生,在很多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这种东西。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虽然皇帝也会带兵亲征,但这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军征带领军队征战沙场。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手握重兵的将军,万一有谋反之心,那皇帝就危险了。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皇帝就会通过某种东西来限制将军调兵遣将,尤其是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于是就出现了虎符。虎符是用金属所制成,一般都是分成两块,将军手中拿一块,令一块则被皇帝所掌握,只有同时持有两块虎符,将军才能调动军队,否则就不行,足以说明虎符的重要性。

关于虎符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是西周的功臣姜子牙所发明,也有人说是春秋时期才出现的。这位农民所发现的虎符,是战国时期的文物,由于它属于秦国国君的调兵信物,故被称为“秦杜虎符”,而且只是左半符。为何专家在见到这块虎符是如此激动呢?

原来,在虎符的表面,刻有不少铭文,据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据铭文记载,当时这块虎符被一位姓杜的将军所持有,另一块则秦国国君手中,不管是遇到什么情况,若将军想要调动50名以上的的士兵,必须要经过国君的同意,而且需要拿到另外一块虎符,可以看出当时秦国的军纪有多么严格。

据了解,秦杜虎符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其材质为青铜,老虎的尾巴蜷曲,它的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体现了当时高超的制造工艺。虽然我国曾出土过其他朝代的虎符,但秦杜虎符的年代最为久远,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现如今,秦杜虎符被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机会可以一睹其风采。

在古代如何用虎符调兵?

1

|郭沫若地摊淘宝|

著名作家郭沫若抗战期间

曾在重庆居住过一段时间,

空闲时,

他喜欢逛地摊淘淘宝。

有一天,

路经一小摊时,

突然看见一件

造型古朴的铜老虎,

心想它可能是件文物,

便随手拿起来看。

刚一上手,

不想这铜老虎突然分成两半,

对文物素有研究的郭老突然意识到,

天!

这可能是兵符!

还是虎符!

他随即买了下来,

回去对照古籍考证。

虎符上有铭文,

刻着

“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几个字,

证明这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铜制兵符,

也就是传说中

大名鼎鼎的“秦阳陵虎符”。

谁也没有想到,

一件极其罕见、极其珍贵的文物,

就这样戏剧性地被发现了。

据传郭沫若的五幕话剧《虎符》

就是因此而获得的灵感。

2

|只认虎符不认人|

对于虎符如何使用,

大部分人却知之甚少,

只知道是调兵用的,

却不知道要怎样才能调动军队。

难道只要拿到虎符,

无论哪个阿猫阿狗,

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一支军队吗?

当然不是!

“虎符”为古代帝王

调动军队之信物,

通常将左半虎符授予

地方官吏或统兵将领,

待要调动军队时,

即派使臣持右半虎符

前往驻地。

只有两半虎符对合,

验明无误,方能发兵。

现代常用的“符合”一词,

便源出于此。

1973年在西安北沈家桥村发现的秦杜虎符

在古代,

士兵必须服从皇帝的调度,

但是每次调度士兵的时候,

皇帝不可能每次都亲临现场,

毕竟皇帝是很忙的。

而且,古代通讯不发达,

很多小兵

可能一生都见不到元帅和皇帝,

空口无凭说是某某大将军,

士兵怎么会听命,

甚至卖命?

于是,

虎符应运而生,

为最高军事权的象征。

军队在训练的时候就被灌输

只认虎符不认人的观念,

士兵平日也常能见到虎符的

实物或图形,

因而这枚

看似不盈一握的小物件

才会有调动千军万马的

至高军权。

两晋虎符

这里还有一个误区,

有人认为,

只要凑齐了两半虎符就能调兵,

其实不然。

皇帝派人将自己的虎符

来勘合地方将领的虎符,

只能说明

皇帝需要调用这支军队,

而具体要怎么用,

则由皇帝说了算,

将领只能

按照皇帝的要求来行军。

如果违背圣意,

就等于犯了谋反大罪,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将领

结局往往是十分凄惨的。

3

|虎符兵符|

考古学家发现的最早的虎符

是秦惠君的杜虎符

但虎符只是兵符的一种,

秦汉以前,

兵符多为各种虚幻的神兽,

材质为骨雕或玉器,

良渚文化时期

成双成对的牙骨雕

有可能就是四五千年前的兵符;

而《周礼》所记载的牙璋

也并非用于

祭祀山川的礼仪用玉,

而是实实在在的调兵信物。

下面这两枚

螭虺纹小方章似的物件,

即为战国时期的兵符

战国青铜盒装玉雕螭虺纹兵符观复博物馆藏

螭虺(chī huǐ),

是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器上常见纹饰。

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

虺是一种小蛇,

汉族传说中龙的一种。

二者都为卷曲盘绕的形象。

玉九螭璧明

螭纹剑?

战国蟠虺纹楚式鼎

汉以后的兵符设计上

又有了变化。

隋朝时改为麟符。

唐朝因为讳虎,

改用鱼符或兔符,

后来又改用龟符。

北宋时用过牛符,

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

北宋牛符

辽国、元朝则用虎头牌,

后世逐渐演变为铜牌。

虎头鎏金调兵符牌

[声明:本文由淘古趣平台自互联网搜集并整理发布,侵删。同时,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推荐阅读:

中国古代画家笔下的"成双成对"

文玩的老家在哪儿,你都知道吗?

鉴赏书画很难?那是因为你还没掌握这六招!

古墓打开后满地黄金,简直就是一座金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6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