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历史探究

刘邦曾经交的朋友为何都成了将帅之才呢

揭秘历史故事 2023-06-13 16:03:24

刘邦曾经交的朋友为何都成了将帅之才呢

在刘邦刚开始举兵反抗秦朝的时候,队伍是十分弱小的,基本上都是些同乡和亲友组成的团队。不过随着慢慢的发展,刘邦的队伍越来越大,最终在和项羽分庭抗礼争夺天下的过程中胜出,坐上了皇位。而刘邦最终能战胜项羽的原因在于他善于用人,不过在他的核心团队中,我们发现除了张良、陈平等少数一些人是后来加盟刘邦团队的,其余大部分都是刘邦早在沛县时结交的“狐朋狗友”。

刘邦的这些朋友,都是些什么人呢?在沛县这个小县城里,有的算是有点头脸,比如县主吏掾萧何,也有在县衙基层的,比如养马赶车的夏侯婴。有些只是贩夫走卒之流,像樊哙以杀狗贩卖狗肉为生。还有一些没什么正经营生的,像周勃整天吹吹箫,偶尔也去人家丧事上吹一吹。总之,刘邦这些朋友当中,大多数都是不被人看好的,可就是这样一帮“狐朋狗友”,在刘邦起义之后,却个个都成了治国统帅的人才?这是为何呢?

其一,看似“狐朋狗友”,却个个不简单。首先那刘邦来说,他只是一介亭长,却能结交上县衙的萧何以及典狱长曹参,还能跟县领导的司机夏侯婴走得很近,说明刘邦这个人的交际能力十分地强。关键他还能让这帮朋友都死心塌心的信任他,这就很厉害了。而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身份卑微,但是却都不是等闲之辈。诸如樊哙,别小看他只是个杀狗的,他力气很大,而且勇猛过人。单凭这一点,他当一个将军也就不在话下了。萧何也是如此,虽然县衙的一个官吏,但是他却写得一手好公文,而且擅长管理。

其二,起点不代表终点。刘邦这些亲友当中,他们的起点确实很低,大多数都是普通老百姓,开始的时候也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后期的发展,毕竟没有谁生下来就会干所有事,打仗也是一样,刚开始没经验,只要多上战场打几次不就会了嘛。樊哙、周勃、卢绾等人刚开始确实不怎么懂打仗,但是时间已久他们在实战中就学会了,满满的自然就成将帅之才了。

再加上随着刘邦势力的扩大,不断的有新人才加盟,诸如张良、陈平等人,在这些高素质人才的熏陶影响之下,很容易带动整个刘邦集团素质的提升,如此一来,不断的学习改进,再普通的人也足以逐渐成长为了独当一面的将领了。

其三,时势造英雄。想要取得成就,自然跟个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但是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时代的浪潮。若关羽、张飞没有生在汉末乱世,那么他们也就没有机会一展身手,发挥自己的独特才能,成了流传千古的人物了,恐怕他们一辈子也只能是个卖枣杀猪之流了。刘邦和那帮沛县的朋友也是如此,虽然他们生逢乱世,是被逼无奈才走向反抗暴秦道路的。但是反过来想,若不是他们生逢乱世走投无路,他们怎么会有机会建功立业,怎么会有机会强大自我最终封侯拜将,成为西汉开朝功臣?

反倒是这种绝境造就了他们,激发了他们无穷的潜力,磨砺了他们的意志,最终让他们成为了治国统帅之才。

为什么刘邦身边的“狐朋狗友”成为了后来经国济世的人才?

【善于识人的竖子】

俗话说的好“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而刘邦这个人,就是这种极为不要脸的人,所以他总是可以做到常人所做不到的事情,总是可以在别人以为他要GG思密达的时候绝地翻盘,逆袭成功。

其实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刘邦也是要脸的人,但是于他而言,实际上的利益比虚幻的脸皮更加重要,他善于用众人都在意的脸皮去为自己谋取利益。

这样的人,不论得势与否,他都会比常人要过的好一些,洒脱自在一些,最起码也会和阿Q一样,在精神上是胜利的。

这样的人,如果你骂他一句竖子,虽然他心里可能不爽,但是表面上是绝对看不出有一丝不满的,而且还会通过自己的方式笑嘻嘻的和你套近乎。

这样做会得到什么呢?举个例子,在大街上,有个女人穿的极少,路人都盯着她看,如果她遮遮掩掩的,你会觉得这个人怎么样?是不是有点问题?穿的少也就算了,走到大街上也就算了,还遮遮掩掩的,不是蛇精病是什么?

但如果,她非但没有遮遮掩掩,相反,她很坦然自若的在街上行走,作为一个有素质的人,你还敢肆无忌惮的看吗?心里会怎么样想?虽然还是会有很多轻贱她的想法,但同时是不是也有觉得她很牛逼的想法?

不管是什么事情,只要做到极致,都能产生很多人都意想不到的结果。

当刘邦还是一个利益为上的“竖子”的时候,其实他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差,好歹也是一方豪侠,还混上了一个“泗水亭长”的职位。官位虽卑微,但也有是些作用的,“泗水亭长”这个名头帮他结交了不少人。

而且“竖子”除了不要脸以外,也很善于识人,知道众人长短,况且利益至上,结交的自然是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能给人带来利益的人,多多少少都是有些才华和机灵的。

所以说,刘邦的“狐朋狗友”,虽然当时的社会地位可能确实是低微了些,但是在潜力和能力这方面,也没差到那里去。

【时势造英雄,竟使竖子得天下】

有些事情,在没有做之前,你永远无法得知这件事情的的结局,比如说曹操,在年轻的时候,他仅仅只是想在自己逝去之后,可以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大汉征西将军曹候之墓”。起兵之初也仅仅是想像霍光一样,挽救汉室之危垂,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中。

但世事难料,虽然他没有黄袍加身登基为帝,但是他和汉室之间产生的间隙是在太多了,无论是非对错,局势已然如此,他不可能再还政于汉室,不然必定家破人亡,不得好死。

刘邦也是这样的,在起兵造反之初,其实他心里未必有要当皇帝的想法,虽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口号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但是理智的人从来不会为空洞的言语所激励。

所以他很鸡贼的选择了跟大佬混,虽然刘邦的征战之路并不平坦,时有败绩,但是他跟了“项氏”这个大佬混,他败了不要紧,还有大佬在。所以小局面上刘邦败了,但是在大局上他却未曾落下太多。最终更是积小败而化大胜,击败项羽,谋取天下。

【进击的竖子】

况且虽然胜少败多,但是刘邦和他的一帮子“狐朋狗友”们也在成长,在战争的磨砺下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虽然在“项氏”麾下的时候,刘邦一行人声名不显,但一遇风雨便化龙,离开了项羽之后,连战连捷,攻入关中,夺取咸阳。

其实除了刘邦是个“竖子”,是个老油条以外,其他人也没比他差到那里去,虽然当初和刘邦混在一起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刘邦的社交技巧,但是未必就没有自己的想法,觉得和刘邦在一起玩也能为自己得到利益。

这样的人,都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所以在入了咸阳之后,刘邦迷失了,但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樊哙没有迷失,张良也没有迷失,他们将刘邦拉了回来,于是便有了约法三章,为刘邦夺取天下奠定了胜势。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个人的思维弧度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一群人就不一样了,总是比一个人要全面的多。而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群人在思考的过程中,也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思维弧度扩宽自己的思维弧度。

简单的说,意思就是,“经常跟老司机在一起,时间久了,多多少少也会开车了”。跟着老油条“刘邦混”,多多少少也会变油,一群人在一起相互扶持,相互进步,最后才能变成后来的,所谓的“经国济世”之才。

刘邦究竟有何能耐,为何他的朋友都是治国大才?

因为刘邦非常有领导力,他的那些朋友通常被人们称为是?狐朋狗友?,但是实际上不以为然,都是有大勇大谋之人,他的朋友一部分是因为看中刘邦的为人主动结交刘邦,还有一部分是刘邦主动结交的,所以他的朋友们自然也是非常厉害的,在跟随刘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所谓的?治国能力?,所以也就成为了治国大才。


之所以称刘邦的朋友为狐朋狗友,是因为小时候或者说是青年时期的刘邦并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而是一个地痞小混混,所以乡里乡亲对刘邦的印象自然是不怎么好,所以觉得他的朋友自然也不是什么正经之人,但是经过后期实践的认证,乡里乡亲们这种老套的思想自然是非常的不靠谱的。


刘邦身边的人在帮助刘邦取得天下的大路上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像卢绾、樊哙、萧何等人,这些人在刘邦建立大业的大业上自然是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其实刘邦最初也是非常的想要结交权贵之人的,当时刘邦觉得张耳师哥非常位高权重的人,所以一直想成为他的门客,但是非常的不凑巧,刘邦刚想要到张耳的府上拜访,但是就传来了张耳去世的消息。刘邦也多次尝试成为别人的门客,但是最终的结果总是不尽人意,刘邦总是阴差阳错的错过。

卢绾这个人从小就跟着刘邦混,出了事他也是帮着刘邦一起解决,所以在多次的逃跑和解决问题上也就积累了一些经验,所以他的能力是跟着刘邦而形成的。樊哙这个人当时只是一名屠夫,但是他非常有的有勇气,是一个非常有勇有谋的将领,是一个个可塑之才,所以只要经过好好地塑造,自然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还有一个人就是萧何,萧何当时的官职是高于刘邦的,但是他非常欣赏刘邦,将来肯定是一个能够成大事之人,所以刘邦犯了罪他还帮他掩盖过去。

刘邦是一个天造之子。

刘邦身边的那些酒肉朋友,为何最后能够成军事人才呢?

中国有句老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出自《战国策》,意思是同类的东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在中国历史上,汉高祖刘邦夺得天下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他原本是沛县的泗水亭长,并且不事生产,家境也很一般,无异于街头混混。众所周知,国家的建立与维持,离不开能臣的帮助,刘邦能够建立起汉王朝,同样如此,而他早年间大多结识的是酒肉朋友,为何最后都能够成为军事人才?原因让人佩服。

刘邦出身农家,但他并不喜欢下地劳动,还经常挨骂,很多人都觉得刘邦没有出息,日后甚至可能饿死家中,但刘邦依然是我行我素。后来,刘邦做了沛县泗水亭的亭长,芝麻大的小官,但他也利用官职与当地的官吏混得非常熟,可平日里他还是吊儿郎当的,不务正业,平时和他一起玩耍的朋友也是如此,这正应证了“人以群分”的老话。

众人皆认为刘邦不能成大事,可他后来于沛县起兵,最终在楚汉之争夺得天下。而刘邦的部下大多是他的老乡,如樊哙、萧何、曹参、周勃、卢绾等,他们后来全都成功国之栋梁,让人非常疑惑。曹参只是沛县的狱掾,樊哙以屠狗为业,周勃主要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为何跟随刘邦起义后,便展现出经天纬地的才能?

首先,刘邦的领导力和影响力的作用,如同一个大企业中领导者、决策者,公司能够发展的如何,靠的是上层的领导决策,下面的执行则是次要。中国有句老话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刘邦的能力影响到他的老乡们,并且其志向远大,善于动脑筋。刘邦的指挥和决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军事才能来看,刘邦或许并没有非常过人的地方,但他有一点非常强,便是任用人才。相比西楚霸王项羽而言,刘邦更能知人善任,在楚汉之争中,刘邦充分发挥韩信的才能,最终打败项羽。多年的征战也让刘邦积累了许多经验,他早期虽然老打败战,但他能屈能伸,哪里跌倒便从哪里爬起来。

其次,刘邦的这群“酒肉朋友”不断在战争中磨练成长。可能在起兵早期,刘邦的老乡们并没有作战经验,也经常吃亏。这些将领上阵冲锋相当勇猛,无所畏惧,跟随刘邦征战天下的老乡其实有很多,最终能够活到汉朝建立的却只有那么几个,能够在无数次战役中存活下来的肯定是精英。

最后,跟随刘邦后,这些酒肉朋友有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或许他们以前是织席贩履之辈,但没有人愿意碌碌无为一辈子,刘邦给他们提供了舞台,他们并非没有能力,而是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就其本身的能力而言,所谓的酒肉朋友其实都是有实力的,有了乱世的舞台,他们的潜力才能够得以激发。如同后世三国乱世,倘若没有动乱,那些名臣武将或许会一直埋没,乱世给他们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

刘邦身边的酒肉朋友,最终能够成为军事人才,离不开大环境的影响,更离不开刘邦的识人任人的能力,也包含他们自身所拥有的才能。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