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一生历侍鲁、魏、楚三国,仕楚时发动过“吴起变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兵变攻打吴。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箭逃到楚悼王停尸之地,将箭插在其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楚法规定伤害王尸体属重罪,于是这些人被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吴起死后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变法运动宣告失败。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变法却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吴起变法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如《韩非子·喻老》云:“楚邦之法,禄臣再世而收地”;《淮南子·人间训》云:“楚国之俗,功臣二世而绝禄。”
吴起先生者,卫人也,母亡而不归,杀二三十人而避鲁国,处鲁国,居高位,为贵族所忌,逃魏国,又为高爵,再为人所谗,而投楚国,立军功,搞变法,楚国大强,然楚王早死,王子继位,宫廷局势不稳,吴起死于乱箭之下,却投先王之灵柩上,实最后之明举。(吴起先生者,此人还是有点小气势的,居然能旅居三国,不过就是运气没美国的麦克阿瑟同志的运气好了,拿麦克阿瑟先生与吴起先生比较,真是乐哉了阿瑟,气晕了吴起先生。麦克阿瑟先生曾在三国任职,特别在二战授降仪式上更是出尽了风头。我想啊,如果吴先生与麦克阿瑟先生在地府相遇,吴先生也许会发出“人与人咋这么不一样呢”的感慨,然后再死一次,呵呵…吴起先生志向蛮高,为在鲁国混个将领,来了个杀妻求将的表演。因为他老婆是外国人(齐人),齐鲁大战,怕鲁国大臣口舌,说他家养了一特务,所以吴先生直接一刀把他老婆给咔嚓了。这件事让我想起唐朝安史之乱时,有个叫张巡的将军为了守城,却没了粮食,然后直接把他老婆红烧了,来犒劳将士。我说啊,这些人也真有个性,虽说两人目的不同,但这种现象也太没人权了。吴起在鲁国混的不太好,老是遭人忌,所以他就开溜,到了魏国讨口饭吃,在魏国混的还是不错的,阴晋之战,大败秦军,展示了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表演。然吴先生运气总是那么的差,有个娶了公主做老婆的先生太嫉妒吴起先生的才能了,哎,人啊有时还是不能太高调啊。那位先生于是就跟魏王说,“这吴起功劳太大了,应当有所奖励,巩固魏国的基业啊。”魏王就问怎么个奖励法啊,这人就说:“把公主嫁给他,如果他接受那好,不接受就说明他有异心啊!”魏王说了一句“好”,然后这个家伙就开始了行动计划,先回家跟他公主老婆说:“我们把请吴起先生到我们家吃饭,你这位公主老婆一定要装的像个男人婆,要不断的虐待我啊!”吴先生准时赴宴,看这情形对大王公主印象不太好。第二天,大王就问吴起要不要娶公主啊,吴起当然是使劲的摇头,而且心里在想,娶了这样老婆我以后还有命吗!魏王一听,这家伙真不识相,估计有异心,就没怎么重用吴起。吴起一感形势不妙,就拿起包袱逃到楚国去了。在楚国,吴起先生还是做出很大贡献的,对楚国的边防更是卖力,通过变法,改革,楚国不断强大。其他国家恨他,内部大臣忌他,所以要杀他,楚王一死,这措施开始展开,这吴起还算有点头脑,杀他时,他直接趴在先王的尸体上,箭射中了吴先生,也射中了楚王,吴起先生一死,那些射他的人也因射中楚王而成垫背的了。哎,吴起先生一生可谓坎坷啊,死的实在是冤枉啊!不过还好给后人留下了《吴起兵法》这书,对人类还是有贡献的。
武五位。
按照楚国法律规定,侮辱王尸为不法行为。参加射杀吴起者后均被诛杀。吴起临死之前还拉了一大帮垫背的,提前为复仇而布局,不愧兵家亚圣之称。
吴广死因有多种说法,一是吴广骄傲,不听部将言语而被田臧所杀。二是田臧为篡位夺权而杀吴广。三是田臧受陈胜指使杀吴广。无论如何,吴广都死于部将田臧之手,一代农民起义领袖就此陨落。同年不久,田臧率军与秦军交战,败亡。
数千年的数月长河中华夏诞生过无数的猛将,他们为自己的主公打下江山立下过难以磨灭的汗马功劳。人们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常胜将军,这些将星中很多都打过败仗,经历过失败,有些甚至没有从一而终改投主公,这都都是很正常。像关羽就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却不影响他的威名。但历史上还有一批将领,他们一生都没有打过哪怕一场败仗。这真是非常非常难得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有哪些没打过败仗吧。
一 白起
白起,绰号“人屠”、“战神”、“杀神”。他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曾南破楚都,北威燕赵,一生70余仗,未尝一败。白起少年时就沉默寡言,阴忍果断。他常常在岐山附近观察地形,模拟排兵布阵,对兵书战策十分痴迷。乡人都认为白起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
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
二 孙武
孙武,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孙武归隐是因为夫差在占领郢都后的倒行逆施所致。
历史上没有孙武打过败仗的记载。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
三 韩信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关于韩信,现有记载从他独自领兵作战开始就没打过败仗。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纵观韩信的一生,我总认为是悲大于喜。韩信的功利心太重,又有“妇人之仁”,难成大事。和项羽是一类人吧。
四 吴起
吴起一生确实从未有过败绩。吴起在鲁国打齐国,打完被撵走了。在魏国“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在楚国南面平定了百越;北面兼并了陈国和蔡国,并击退了韩、赵、魏的扩张;向西征伐了秦国。吴起的的特点是务实,不搞那些很虚的东西,所以他能充分了解敌情,学孔孟却不被俗礼束缚,这样的人很难彻底失败的。但是他也不会为了“不败将军”这么一个虚名而战,所以他很可能为了大局做出一些局部牺牲。
吴起非常厉害即使是死也要拉垫背的。当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贵族们用箭射伤吴起,吴起拔出箭逃到楚悼王停尸的地方,将箭插在楚悼王的尸体上,大喊:“群臣叛乱,谋害我王。”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国王的尸体属于重罪,将被诛灭三族。楚肃王继位后,命令尹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但吴起的尸身也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
五、卫青
卫青,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卫青才干绝人,对士大夫们有礼,对将士们有恩,战场上也能与之同甘共苦,即使常有人评价卫青过于‘和柔’,但作为七战七捷,自立汉以来始破匈奴的将军,亦或出入禁中掌议论的侍中、太中大夫和参决政事、秉掌枢机的内朝大司马大将军,都需过人的能力和魄力。对外辱强敌有力回击;而对待同仁,则谦和仁让,气度宽广。他和霍去病一样也是从未打过败仗。卫青病逝,汉武帝为纪念他的彪炳战功,在茂陵东北修建了一座阴山形状的墓冢,“起冢象庐山”。
六、霍去病
霍去病,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4岁(虚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象祈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霍去病在对抗匈奴战争中从未输过,杀的匈奴人望风而逃。可惜霍去病英年早逝。
七、李靖
卫国景武公李靖,字药师,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原为隋将,后效力李唐,为唐王朝的建立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南平萧铣、辅公祏,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一生没有败绩。去世后谥曰景武,陪葬昭陵。
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因此,唐太宗颇有感慨地说:“我听说君主忧愁臣觉得耻辱,君主受辱臣甘愿赴死。从前大唐草创之时,太上皇因为百姓的缘故,向突厥称臣,我为此常常痛心疾首,立志要剪灭突厥,为此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现在只暂时调动一部分军队,就无往不胜,使单于归顺,终于洗雪当年称臣的耻辱!”太上皇李渊也欣喜万分,他把太宗、贵臣十几人,还有诸王、王妃、公主等召至凌烟阁,设宴庆祝。他一时兴起,还亲自弹起了琵琶,太宗起舞,大臣们也接连起身举杯祝贺,一直延续到深夜。
八 岳飞
岳武穆武功盖世,一生未遇对手。历史上的岳飞号称“万人敌”。早年岳飞从军后在黄河率100人,斩杀敌军大将,击败数千金军,此后又屡立军功,获得提升,效力于抗金名将宗泽帐下,率800骑与突袭东京的王善部号称50万匪军激战,斩敌数员大将,使敌军心动摇,全线崩溃,后再败王善于青河。还曾率50余骑,击败戚芳部5000余人,在镇压曹成部的战斗中收服了著名勇将杨再兴;镇压杨么起义,岳飞军还未到,黄佐等将领已纷纷请降,“郾城之战”中,身为统帅的岳飞更是身先士卒,亲自带40人突入敌军阵,杀敌无数,撼动敌军阵角。岳飞是兵家中的勇将,是勇将中的兵家。
由于岳飞严于治军、善于治军,故“岳家军”战斗力强,“皆可以一当百”,金人也赞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家军”为当时一些将帅所叹服,也为后世一些名将所效法。如明代名将戚继光亦以岳飞为榜样,练就了抗倭劲旅“戚家军”。岳飞在作战中不仅强调要有勇敢的精神,而且更为重视谋略的作用。早在岳飞为张所部下时,张所素闻岳飞“勇冠三军”,便问他:“汝能敌几何?”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谋。所以,岳飞进一步肯定了谋略在作战中的作用。他说:“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这就明确指出了谋略是决定作战胜负的关键。
九、戚继光
戚继光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明嘉靖年间的倭患相当厉害,当初一股40多人的倭寇竟能从浙东深入腹地,直窜安徽、江苏,千里一路掠杀,还围着南京城兜了一大圈。南京驻军12万人,却不敢应战,遭这股倭寇伤亡的军民竟达3000多人!而其时的蒙古铁骑虽没有成吉思汗时代的气势,毕竟延续着祖传的骁勇,大明边防也经常吃紧。
但是,戚继光登场了,格局顷刻逆转。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军形成到万历十一年戚继光去职,戚家军共斩级十五万余,这在天下总体承平的年代,真是太给力了。更可叹的是,戚继光居然从未打过败仗,连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一点切身感受都没有。
十、袁崇焕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即清朝太祖高皇帝),起兵叛明建立后金汗国,萨尔浒之战、广宁之战、辽沈之战连战连捷,前后横扫几十万明军,席卷辽东七十余城,偏偏在宁远城下吃瘪,受阻于当时一个无名小卒、大明宁前道袁崇焕。宁远之战,袁崇焕但凭坚城利炮,以不足二万明军,击退努尔哈赤亲率的八旗精兵五六万人侵攻,杀伤数千人,让此前数十年军事生涯战无不胜的努尔哈赤愤懑退兵,回去数月后即死。他在抗击清军(后金)的战争中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袁崇焕继承发扬了孙承宗的“辽人守辽土,辽人养辽土”“且筑且屯,修守修备,逐步推进”战略思想,更进一步,一边坚持以辽人就地屯田养兵,一边坚壁清野,多备火器,据守坚城,依靠先进的红夷大炮,扬己之长避己之短,尽可能降低了后金八旗军兵勇将骁、善于速战的长处,因此让野战能力较之后金孱弱的明军,得以一转此前数年颓势,以弱克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61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龙阳之好(龙阳之兴)
下一篇: 齐威王智惩阿地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