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荡之战真正的赢家是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 小编告诉你。
在北宋灭亡,金军再次南下后所爆发的一系列战斗中,“黄天荡之战”似乎是宋军唯一一场可以拿来鼓舞士气的战役了。然而,即便是这场被誉为“黄天荡大捷”的战争,其实也充满着争议。
公元1129年(宋建炎三年、金天会八年)冬,完颜宗弼,也就是《岳飞传》中的金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南下攻宋。不过这个兵力只是金人号称,实际上金军当时并没有十万。
只是,即便不到十万的金军,宋军也难以抵挡。金军一路上攻城略地,连战连捷,沿途宋军不敢与之相战。宋浙西制置使韩世忠对战局进行了分析,他认为金军不可力敌,只能智取,于是他将大军撤到江阴。韩世忠料想金军南下,孤军深入,粮草不多,无法久战,且不善水战,只要能把金军引到水网密布的地区,再将金军围住,便可以击溃金军。
可以说韩世忠的分析是极其正确的,金兀术是金国年轻一代将领中的领军人物,他带兵勇猛,见南宋军不断撤退,就率军不断南下,准备以力破谋,直取临安。
韩世忠为了让金兀术中计,一方面操练海军,伺机北上截断金军退路,一方面亲至秀州过上元节,让金军麻痹大意。金军果然中计,韩世忠抓住了机会,趁金军不备,率领八千人和上百艘战船急趋镇江,将金兀术所部北归的路给截住了。
金兀术见状,准备从镇江北归。但韩世忠已经提前落点,他占领了有利地形,并用破船堵住了运河入江口,不让金军通过。韩世忠提前设伏,准备在银山龙王庙活捉金兀术,但由于伏兵配合不到位,让金兀术给跑了。
随后,两军展开激战。宋军擅长水战,铁索大船在江面上很平稳,而金军战船小而轻,士兵也不擅长水战,所以韩世忠率领的舟师打败了金兀术。金兀术表示愿意归还所掳掠的东西,放他北归,遭到韩世忠的严词拒绝,遂再次激战。
金军不熟悉水道,在宋军的接连追击下仓皇驶入死水港黄天荡。韩世忠见状,立刻封住了黄天荡唯一的出口,金军数次突围,均被宋军拦住。两军在黄天荡激战数十天,金军始终未能突围,但宋军也难以将金军歼灭。
最终,金兀术采纳当地乡民的建议,利用老鹳河故道,一天开渠30余里,将江口连接,以此冲出了黄天荡。韩世忠率军继续追击金兀术,但金兀术通过重金得到了福建人王某的献策,在舟中填土,上铺木板,加重了战舰。而且他得知宋军船大,必须有大风才能驶动,所以他只在无风的天气中出战。在火箭的攻击下,宋军大船受损严重,金军趁胜追击,将韩世忠所部击溃。韩世忠仅率残部逃回,金兀术率军北归。
关于这一战,《金史》记载金兀术只有四千人,《宋史》记载金兀术有十万人,这两种说法都是有问题的。不过,不论金军到底有多少人,韩世忠前期的谋划是奏效的,他也取得了多次胜利,只可惜在最后由于汉奸出卖,导致黄天荡之战宋军失败。
当然,这一战,也使得金军不敢轻易南下,给南宋争取了喘息的时间,所以其意义还是很重大的。
提到金兀术,大概很多人会想起岳飞,想起金兀术是怎么败在他手里的。
诚然,在金兵南下的数次战争中,金兀术一直周旋于南宋诸多名将之间,讨不得半点好处。
但纵观金兀术这一生,不管是被韩世忠、岳飞暴揍,还是是被吴玠、刘锜痛打,每次他都能全身而退,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智慧。
而《金史》却给予这名经常被打得大败而归的金国将领极高的评价:?宗翰之后,惟宗弼一人。?
宗翰即完颜宗翰,是大金国著名将领,宋朝的徽宗、钦宗两位皇帝正是栽在了他的手里。宗弼即金兀术,也就是说,这个一生大多败绩的金国将领在国内的影响力仅次于完颜宗翰。
也许有人会说,《金史》记录都是按照金国各朝实录为基础编撰的,难免会有偏向和夸饰。
那么,金兀术到底是如民间小说、传言中记载的不堪一击,还是如正史所言,功勋卓著呢?
今天,我们就来还原这名败将的本来面目。
01. 少年成名
据《大金国志》记载,金兀术,本名完颜宗弼,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六个儿子。因其两个哥哥先后逝去,因此被不清楚内情的宋人误认为他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故而,金兀术又被称为四太子。
与历史上众多著名人物一样,金兀术的出生,同样充满传奇色彩。
据《大金国志》记载,金兀术出生时,他所在的房中冒出阵阵青烟,特别神奇。自然,奇异的出生现象,也预示着这个刚诞生的婴儿未来将做出影响历史走向的大作为。
天辅五年(1121年)十二月,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发动第二次大规模反辽战争,金兀术首次上战场,在叔父完颜杲军中效力。
在一次追击辽国皇帝耶律延禧的战斗中,年轻的金兀术与哥哥完颜宗望率领少数骑兵打头阵,却遭遇了前来救援的辽兵大部队。
初上战场的金兀术并没有表露出胆怯,反而异常英勇,在弓箭耗尽之际,顺势夺过敌人手中的刀剑,最终以力杀8人,生擒5人,并从中获取了耶律延禧的具体行踪。
此战后,金兀术在军中崭露头角,令女真将士们刮目相看。
随后,金兀术先后追随哥哥完颜宗望、完颜宗辅等在灭辽、灭宋中立下赫赫战功。
02. 一路追着赵构打
金太宗天会六年(1128年),离北宋?靖康之变?仅过去一年。此时,宋徽宗膝下仅剩的未被金人掳走的?独苗?康王赵构,已在建康城(今南京)登基,是为宋高宗。
这一年,根据大金国最新军事战略部署,金兀术奉命南下,率领先锋部队十万人负责追击远在江南扬州的新皇帝赵构,意图将赵宋王朝势力从地图上抹去。
听闻金兀术率领大军抓自己来了,宋高宗赵构第一反应便是撒丫子跑,先离开扬州,经镇江逃到临安城(今杭州),企图利用长江天险阻挡南下的金兀术部队。
同时,派出使者前往金国议和,求对方不再南进。但身为金兵统帅的金兀术并没有理会宋高宗的求和,反而加紧步伐继续南侵。
当金兀术得知宋军在扬州和建康(今南京)都布有重兵时,便绕道从长江的上游黄州(今湖北黄冈)、和州(今安徽和县),大败宋军。随后顺江东进,直抵建康城下。
当时镇守建康城的是宋朝大臣陈邦光和李棁,他们眼见金兵来势凶猛,只好双双献城投降。因此,金兀术大军不费一兵一卒便顺利拿下了江南重镇建康城。
另一边,忙着往南逃窜的宋高宗得知建康陷落,吓得差点尿了裤子。
因为建康城破后,南方再无险可守,坐镇临安自然已是非常不安全。
思来想去,宋高宗赵构决定继续南下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随后又逃到了明州(今浙江宁波)。
但不幸的是,金兀术在攻下建康城后,加快了行军步伐,不多时,临安、越州、明州相继陷落。
宋高宗在陆地上已无处可去,被迫只得从定海(今浙江舟山)出港,在海上恢复新兴的南宋政权。
由于此次南下的金兵多为骑兵,不熟水战,见宋高宗已逃到海上,金兀术只能带着搜刮来的财物,领着士兵北撤。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被孤军深入的金兀术赶得抱头乱窜,不得不说,相当丢脸。但金兀术却凭借着此次搜山检海的军事行动,在大金国内名声大噪。
03. 激战黄天荡
不过,江南也并非是金兀术大军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就在金兀术率着士兵,携带战果,有序地撤回北方时,却迎头撞上了前来堵截自己的韩世忠。
韩世忠,南宋?中兴四将?之一,此时已被南逃的宋高宗任命为浙西制置使,镇守镇江。
当他听闻金兀术部队即将撤退北归时,便在长江北岸布置兵力,准备痛击往回撤的敌军。
由于此次作战战线过长,再加上搜刮来的辎重,连日来北撤回国的金兵早已人困马乏。
当金兀术率军撤到长江南岸时,却看见北岸韩世忠正指挥数百艘楼船横铺江面,风帆蔽日。
不过,如此大的阵势并没有吓退金兀术,他反倒认为,宋高宗可以不顾皇帝的尊严和形象拼命南缩,大宋陆军基本逢金便降,那么,如今在自己面前的大宋水师应该也不堪一击。于是,他志得意满地向长江北岸的韩世忠递交战书,约定明天天亮后,两军公平公正地较量一场。
第二日,两军沿着长江摆开作战架势。
长江北岸,韩世忠率领的是在此以逸待劳多时的南宋水师和数百艘楼船。反观南岸这边,金兀术只有之前渡江临时使用的几百只小船和不习水战的金兵。
所以,两军一交锋,金兵就遭到了宋军猛烈进攻,招架不住。
而此时韩世忠的爱妾梁红玉也身着戎装,加入了战斗,为宋军击鼓助威。宋军随即士气大振。
金兀术见势不妙,只得边打边撤,韩世忠大军则紧追不舍。慌不择路的金兵最后沿江向西逃窜,一头扎进了黄天荡。
进入黄天荡后,金兀术才赫然发现这里的地形犹如一只巨型的口袋,船队只能进,不能出。
但此时,韩世忠已经率领南宋水军封住了黄天荡入口,试图围死金兀术部队。
天色渐暗,金兀术心里万分焦急,他担心明日一早,韩世忠率大军攻入黄天荡,摆在自己面前的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怎么办呢?难道只能束手就擒?
这时,金兀术身边的一名谋士进言,要不您派人发下悬赏公告,让黄天荡附近的居民过来献策,指条明路?金兀术依计而行。
果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不多时,士兵便领来了一名老眼昏花的汉人。
据他所言,此处附近有一条已经干涸的老灌河故道,只要挖通这里,就可把黄天荡和秦淮河连接起来,在此乘船顺流而下,直达建康城。
金兀术大喜过望,命人厚赏了这位老人,随后下令全体士兵连夜开凿河道。数以万计的士兵一起动手,几个时辰过后,老灌河被疏通。
天亮后,韩世忠大军果真进入黄天荡抓人。可令他们诧异的是,黄天荡里别说船了,连一块木板也没有。他哪里知道,金兵此时已经扬帆起航,抵达了建康。
从黄天荡中九死一生逃出来的金兀术哪里咽得下这口气。吃了败仗的他,在建康城休养几日后,又重新率军回到镇江。
这次金兀术部队早已做好了准备。当韩世忠麾下的南宋水师逼近时,金兀术一声令下,无数支火箭射向了对方的船帆,顿时宋军战舰纷纷着火。
风助火势,不多时,江面上已是黑烟弥漫,金兀术趁此机会发起总攻,金兵顺利突围。
而失去动力的南宋战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金兵乘胜而去,度过长江,北上归国。
04. 铁浮屠VS神臂弩
金朝天会十二年(南宋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已升任金军右翼都统的金兀术再次以陕西金军统帅的身份率领十余万大军自陕西抵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与大散关同为控扼川、陕交通的要地),企图从这里打开进入四川的通道。
彼时,四川为著名的天府之国,物产富饶,可以极大地满足南下金兵的物欲。
另一方面,此前战役多在长江沿线与宋军面对面冲突,反而忘记了华夏版图中尚有未涉足的川陕一线。从这里出发,可以绕过长江天险,侧击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从而完成金国统一天下的战略部署。
与上次准备不足、长驱直入相比,此次攻打川陕,金兀术可谓是有备而来。随他一起进入西南大地的,正是那支一向让其引以为傲的重装骑兵铁浮屠。
这种部队以三人三马为一组,士兵及战马全部穿上厚厚的铠甲。这样的骑兵,在战场上要速度有速度,要战斗力有战斗力,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反观南宋名将吴玠,虽然长时间扼守和尚原,积蓄了足够的粮食,并且在此前曾利用和尚原狭窄的山道地形,杀得金军先头部队大败。
但此时吴玠手上仅有数千人马,似乎金兀术大军只要一人一口唾沫,他们全得完蛋。
不过,吴玠倒也无所畏惧,虽兵少将弱,却随军携带宋军顶尖军事科技产物神臂弩,可与金兀术相抗衡。
神臂弩,弓身长三尺三,弦长二尺五,装有机关,最大射程可达400米,可贯穿骑兵重甲,是冷兵器时代杀伤力极大的武器。
面对大军压境,吴玠紧急聚拢兵马并召开誓师大会。吴玠表示,如今报国之时已到,兄弟我将身先士卒冲在前面,万一兵败,也是我先死,绝对不会推诸位出去当肉盾。
吴玠的誓言感动了麾下诸将士,他们纷纷表示愿与将军共进退。
大战如期而至,当金兀术部队再次带着必胜之心抵达战场时,吴玠已准备好了?一份大礼?静候金兀术大军。
什么大礼呢?《宋史》有两段记载:?玠命诸将选劲弓强弩,分番迭射,号?驻队矢?,连发不绝,繁如雨注。约贼相搏,至百步内,则神臂先发;七十步,强弓并发。次阵如之。?
就是说,吴玠准备用?叠阵法?和?轮番迭射?来对付强大的重装骑兵铁浮屠。
所谓?叠阵法?,就是多兵种联合作战,将兵力分散成具体的长枪手、弓弩手、骑兵、步兵等,各司其职。
至于?轮番迭射?,则是利用随军配备的尖端武器神臂弩射程远、威力大的优势对冲锋的金军骑兵进行射击,这样可以减少士兵重新弯弓搭箭的时间,做到箭雨密布,将金军骑兵的冲击力降到最低。
这些情况,金兀术大军一无所知。在此之前,金兀术甚至还以为,以吴玠手头这点兵马,只需铁浮屠部队一轮冲杀,即刻片甲不留。
当满怀斗志杀到战场的铁浮屠迎面撞上了送他们去见阎王的箭雨,箭矢的强大杀伤力使金兵身上的重甲如纸片般被捅破。
不多时,强大的铁浮屠土崩瓦解。由于铁浮屠战马与战马间互相牵连,因此一人落马,连带着其他两人也成了宋军马下冤魂。
金兀术眼看叱咤风云、横扫北方战场的铁浮屠大军纷纷落马,方才如梦初醒,赶紧下令撤退。可是吴玠部队却没有打算放过他,继续追击这伙已经撤离战场的敌军。
在逃亡途中,金兀术身中流矢,经过一番乔装才免于被宋军俘虏。
此战,金兀术所带的十余万大军,死伤过半。多年后,金兀术回想起这场战役,还说:?吾昔南征,目见宋用军器,大妙者不过神臂弩。?
05. 军界丢失的,从政界捞回来
天会十三年(1135年),金太宗驾崩,金熙宗即位,开始着手对金朝的政治制度进行改革。金兀术是辅助金熙宗进行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升任都元帅,封越国王,成为金国部队的总司令。
此时,南宋军队在岳飞、韩世忠、吴玠、张俊等将领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强悍起来。
金兵过去追着宋高宗上山入海的事情不会重演了。在岳飞的努力下,南宋大军甚至成功北渡黄河,相继收复了河北、河东等地,大有打到南京(今河南开封)去,恢复大宋帝国的势头。
有鉴于此,金兀术除了整顿兵马之外,还派出使者,与南宋议和。
当时,宋徽宗已在金国的五国城中病故。为了满足宋高宗当?孝子?的心理,金兀术同意放回宋高宗生母,并允许南宋政府迎回宋徽宗及宋钦宗皇后的棺椁。
但前提条件是,由南宋政权出面杀了岳飞。同时,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河东、河北等地,签订《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规定宋、金两国的国界,正式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
面对这样的条件,?孝子?宋高宗大概也比较满意吧。
一来,可以顺势迎回自己的母亲,以及父亲的棺椁,全了?孝子?之名。二来,可以以临安为中心,每天看着西湖美景,偏安一隅,再也不用过海上逃亡生活了。
于是,作为交换条件,岳飞最终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而金国在与南宋交战中虽常有败绩,兵力大幅受损,最终却在这场政治博弈中,获得了中原的大片土地以及每年固定的额外收入,自此实力大增,称霸北方百年,直到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崛起。
皇统八年(1148年),为金国鞍马劳顿、出将入相的金兀术,病逝于金国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哈尔滨阿城区白城)。
在历史长河中,这个金国名将可谓生不逢时,在南宋崛起的四大名将以及吴玠吴璘的碾压下,逐渐变得默默无闻。尽管如此,他却创下了一项纪录,成为金国与两宋名将交手最多的战将。
可是,他虽然在军界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后来转型混政界,却依靠谋略获得了对宋和议的巨大成功哪怕这一成功来得并不光彩,他照样成为金国的顶梁柱,正如《金史》所言,?时无宗弼,金之国势亦曰殆哉?。
而从金兀术的?成功?,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南宋之败,真的败于军事吗?岳飞之死,真的死于交换条件吗?
将近千年过去,答案在风中飘。
宋高宗和黄潜善、王伯彦军投降派不仅不让李纲、宗泽等人领导南宋官军抗击金军,他们也不让各地的起义军和金军打仗。并强迫他们解散。这样,由于南宋投降派的破坏,起义军一个个地失败了。宋高宗军投降派的这些行为,使金军很高兴。公元1129年,金国军队在兀术的带领下大举向南宋袭来。高宗听到金国已大兵压境的消息,急忙从建康跑到镇江,又从镇江逃到常州,最后,来到杭州。
南宋小朝廷出逃之前,著名抗金将领韩世忠曾极力谏阻,说“国家已失两河、山东,如果再放弃江淮地区,哪里还有存身之地呢?”韩世忠等抗战派将领的话没能改变高宗逃跑的主意,但是却迫使高宗被迫下令做出一些防御准备。只是防御活动准备得太仓促了,又逢金国南侵初期士气正锐,南宋的守军一与金兵交战便接连吃败仗,沿江防线很快崩溃。
江南战场的金兵分作两路南下,准备渡江。西路金兵由黄州渡江,江东宣抚使刘光世望风而逃。金兵顺利进入江西、湖南、湖北,横行几千里,如人无人之境。东路是兀术亲率的主力军,由建康府西南的马家渡过江,并占领建康。
高宗听到消息,又慌忙从杭州逃到越州,从越州逃到明州,从明州逃到定海,然后乘船在大海上漂泊。南宋小朝廷哪还有颜面可言。金兵对退避逃跑的南宋政权穷追不舍,先后占领杭州、明州,直奔高宗而去。
金军在进兵过程中一路烧杀掠抢,使江淮一带这个宋朝最富庶的谷仓遭受无情的战火,损失极其惨重。
金兀术的军队自渡江以后遇到爱国将士和人民大众的抵抗,逐渐成了强弩之末。兀术怕出现意想不到的局面,遂决定挥师北撤。岳飞、韩世忠等此时开始布兵设伏,准备阻击金兵,予敌人以重创。其间,发生了韩世忠和他的夫人梁红玉共同指挥下的赫赫有名的黄天荡大战。
韩世忠,字良臣,绥德(今陕西延安)人。他18岁从军,气力过人,英勇擅战,在战斗中屡建战功,曾受封武胜昭庆军节度使。他的夫人梁红玉,是个女中豪杰,通晓兵书武艺,能够协助韩世忠指挥军队,共同作战。
韩世忠听说金兀术北撤的消息以后,开始思索战斗计划,截击金兵。当时,韩世忠手中部队不过8000余人,不能硬拼,只可巧战。韩世忠冥思苦想之后,心中生出一条妙计。他把军队分作三部分,一部分进驻青龙镇(今江苏青浦县北),一部分进驻江湾(今江苏宝山县南江湾镇),一部分进驻海口。其实,这是一个虚设的布置,韩世忠的策略是诱惑金兀术,逼其从镇江撤退,然后调集自己的军队至镇江,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阻击。
公元1130年元宵节,韩世忠得知金兵已到,命令手下张灯结彩,庆祝元宵,以麻痹敌人。同时,不动声色地将主力部队转移到镇江,在那里设下天罗地网。兀术听了探子的报告,果然中计。他决定从镇江渡江北上。一方面,他不想让处在急于撤退时的己方军队与宋兵过多纠缠,所以取道镇江,以为那里没有韩世忠的部队。另一方面,他手握10万重兵,想即便碰上韩世忠的区区8000军队取胜也不在话下,轻敌思想十分严重。
金兵大队人马上了船,来到镇江境内。兀术出船一看,猛吃一惊:江面上到处是韩世忠的战船,船上旌旗密布。但一想到对方兵士数目与自己相差悬殊,兀术又很快稳住情绪。他下令金兵开船冲过去。可不料韩世忠早已将战船层层排开,万箭齐发。金兀术看到一时无法冲破宋兵防线,自己反而一下子损失了不少兵将,便下令收兵。兀术只想尽快撤兵,他修书给韩世忠,愿留下掠夺来的金银财宝,让韩世忠放他过江,遭到严词拒绝。金兀术只得与对手议下交战日期。韩世宗和夫人梁红玉商议后,听取了梁红玉的建议,把金军引到黄天荡予以歼灭。
第二天,宋金双方如约在江上对阵。随着“咚咚”的战鼓,宋军箭矢疾飞,无数金兵中箭落水。宋兵又把点着的火把扔将过去,许多金船冒起了浓烟。金兀术见此状,已无心恋战,慌忙之中向一条岔河驶去。他哪里知道,这条路是韩世忠和梁红玉特意为他留的,岔河后面,就是黄天荡。
金兀术领兵进了黄天荡,以为找到了逃路,拼命向更深处开船驶去。但船驶了一段时间,金兀术一看周围地形才如梦方醒,大呼上当。原来,这黄天荡是个断头港,形状如梨一般,那条岔河是进出黄天荡的唯一通道。韩世忠、梁红玉此时早已率军把岔河堵得严严实实,金兀术这回是插翅难逃了。
金兀术无奈当中,再派人到宋军中求和,说只要放金兵一条生路,多少财宝都乐意奉献。韩世忠听了一声冷笑,他对使者说:“回去告诉你的主帅,金兵侵犯中原,毁我江山。放你们过去,只有两个条件:一还我徽、钦二帝,二还我中原疆土。否则,从我这里,你们休想过江!”。
金兀术听说之后很沮丧。他身边的谋士出了一个主意,用重金悬赏当地村民,说不定还能找到出黄天荡的方法。金兵悄悄派人潜上岸,带着财宝向附近村民求计。万万没想到,村民之中真有一个卑鄙小人,为了钱财向金兵献计:“黄天荡还有一条小岔河,只因日久淤塞,早已废弃。如果将其淤泥挖开,可以出去。”
金兀术大喜过望,用钱打发走献计之人,随即令士兵连夜暗中开通那条旧的河道。就这样,被困黄天荡48天,伤亡惨重的金兀术之军逃了出去。韩世忠本想困死金兀术,没想到功亏一篑,后悔莫及。黄天荡一战,韩世忠以8000兵士重创金兀术10万大军,狠狠地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扭转了南宋一味逃窜的颓势,意义非同寻常。梁红玉在战斗中擂鼓战金兵,巾帼不让须眉,成为我国古代女将的一个代表人物。梁红玉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戏曲,多年来盛演不衰,她的英勇抗敌的精神更是被后人敬仰。黄天荡一战后,韩世忠又接连在几次战役中击败金军。之后,韩世忠驻军楚州十余年,金人不敢南犯,但他手下的军队,其实仅只有三万人。
韩世忠后来官拜枢密使、福国公。他为人憨厚正直,岳飞遭冤枉,被捕入狱,朝廷大臣无一人敢于出来替他辩白,惟独韩世忠曾亲自质问过秦桧。韩世忠一生久经战场,曾多次负伤,十个手指头仅保全下了四个完整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宋初期,金人曾率军南下,直取建康,威逼临安,在其北还的途中被宋军围困于长江水道黄天荡水域,金军在被围困四十天以后才得以突围,这一以少困多的局面给南宋北伐军带来了极有利的机会,这都是因为宋军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以金军不熟悉水势而得以拖延多日。虽然这场战役最终以宋军失败而告终,但这其中的过程绝对堪称精彩,宋军将领韩世忠所制定的战术完全展示了宋军在面临金军时的忠勇和机智。
一、宋军充分的战前准备在金军将领完颜宗弼率军南下时,宋军将领韩世忠已经准备好了要在他们北归的途中截击金军,为此韩世忠制定了比较完备的作战计划。韩世忠命令军队练习水战,根据金军船队的缺点制定特殊的作战武器,用宋军船队的优势来打击他们,为了避免被金军发现其战略意图,宋军还做了极其充分的隐蔽。宋军在作战前还提前两个月就开始了准备,可谓是战备充分,相对于急切北归的金军来看,宋军优势很强。
二、金军对长江水域了解甚少金军本来是生活在极北的寒冷地区,在他们攻占北宋以后,他们几乎才开始接触水战,他们的船只都十分轻巧,水上作战经验也不多。完颜宗弼在南下时并没有想到会经历水战,他们对长江水域的了解非常少,在完颜宗弼被困以后,金军试图向西行进,以强渡长江,但他们将船队开往了死水区黄天荡水域,这使得金军被困多日难以寻找出路,可见金军在当时的准备是极其欠缺,最后还是由于汉人的背叛才为他们找到了出路。
黄天荡之战时金军被围困多日,这也说明了宋军对于反击金军还是有着很好的战备的,只是由于一些不可抗拒的因素,这才造成了宋军的失败。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