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中国历史,《明史》可信度最差。虽然明朝离我们并不远,当时市井文化发达,文人墨客众多,但我们却只能雾里看花,盖因《明史》不实记载问题太多了。
从顺治开始,直到乾隆四年,前后经历了94年,为何还没能修好呢?甚至中途还遇到庄氏明史案,结果民间修史行为被杀的人头滚滚。要知道,离那段时间越长,人们记忆越模糊,最后就越不准确,修史94年,可谓中国古代修史历史的奇观。
更为重要的是,清朝在修《明史》的同时,还做了二件事,让记载真实明朝的档案文献书籍彻底湮灭,消失在历史中,也让明朝究竟什么样成为了谜团。这两件事就是:文字狱和编修《四库全书》。以至于如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中国科技成就的巨著,也被列为禁书,流落到日本,在世界各国发扬光大。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清朝为何疯狂抹黑明朝呢?说到底,就是想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就如康熙所表述的“纵观中国历史,清朝得位最正”,但清朝做的并不好呀,被吹捧为康乾盛世的年代,全国耕地面积还不如明末崇祯时代,社会经济由繁华极速凋零,多么打脸的事情呀。
于是,按照“毁灭一个国家,莫过于毁灭他们的历史”的理论,于是清朝全国上下,从大头目开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抹黑明朝大业。以下10件事,只是抹黑明朝的冰山一角,主要是因为我们都熟知,但却被洗脑了。
1、疯狂抵毁明太祖相貌
如今我们看到的明太祖朱元璋画像,简直是外星人嘛。按理说,不要说清朝人了,就是明朝人,除了朱元璋同年代的,后人也没见过呀,为何清朝画家言辞凿凿的如此给朱元璋画像呢?他们依据是什么?
原来,依据的是《太祖皇帝本记》,但这本书是清朝无良文人瞎编的,讨好满清权贵的书籍而已,上面记载岂能相信?
但说朱元璋如果真的长的很糟糕,当时义军统帅女人也不见得喜欢他呀,而且朱元璋的后代个个还算可以吧。因此,朱元璋或许远离英俊,但至少正常相貌吧。
2、疯狂诋毁抵毁朱元璋杀功臣,杀的是贪官污吏绝口不提
朱元璋是贫寒出身,对民间疾苦很了解,对贪官恶吏非常讨厌。当有一天,他执掌国家大权之后,自然就想约束官吏,让贫寒百姓能够幸福生活。这一点是肯定的,不然朱元璋怎么会在全国很多城市建类似于养老院、免费医院的机构呢?
所以,作为铁血军人出生的他,对于贪官污吏,下手一点不手软。的确,朱元璋是杀了很多功臣,但这些功臣难道剥削百姓就对吗?贪官就不该杀吗?既然如此,为何很多人说他这点不好吗?要知道古代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全都是文人手里,读书人手里。这些人当官是要捞钱的,如此一来能为朱元璋说好话吗?
更重要的是,到了清朝,情况又出现了巨变。满清满洲人和汉人买办(主要是当官的)统治全国汉人,他们坐享其福。本来满清就有攻击明朝的愿望,再加上自身本就是贪官,如此还指望有人说杀贪官应该吗?于是,最后就是疯狂诋毁朱元璋了。
3、满清编“凤阳花鼓”抵毁明朝,明朝人敢唱吗?
凤阳花鼓开篇是这么唱的:“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我擦,明朝有人敢这么唱?不怕被杀头?更何况历史记载,朱元璋还是很有建设家乡的愿望的,迁移了很多富户去凤阳城,本身就有发展家乡,提升嘉兴gdp的目的。如此一来,凤阳本地老百姓肯定欢迎他呀。
但这歌曲就这么堂而皇之的流传出来了,还言辞凿凿的说是明朝就流传下来的。实际上,这是清朝早期出现了,并得到清朝统治者的指使和鼓励,由一些乞丐在街头巷尾,乃至全国各地相互传唱,用意还不明显吗?
4、郑和七下西洋是找建文帝,确保朱棣江山稳固
在明朝初期,可谓真正所谓的万国来朝,东南亚很多国家都来朝拜明朝皇帝,其中郑和七下西洋功不可没,也是明朝朝贡体系发展的重要一环,极大的宣扬了国威和促进海外贸易。然而,在清朝描述中,郑和七下西洋充满了阴谋论,是为了寻找建文帝,最终是为了除掉他。
为此,前后动用两万多人马前去寻找,他不怕打草惊蛇?更何况,这种寻找建文帝的说法,在明朝敢流传吗?不怕被当时皇帝杀头?实际上,这只是清朝抹黑朱棣,说他小肚鸡肠,浪费国家财富而已。
5、抵毁明成祖不是汉人,而是回族人或朝鲜人
在清朝流传的说法中,明成祖朱棣不是汉人,而分别是回族人或朝鲜人,所以告诫汉族小屁民:大家也就不要纠结皇帝是少数民族的事了,满大人做你们的皇帝没什么不好,和你们之前的皇帝一样,都是少数民族的,你们好好干活就行,不要反抗。
说朱棣是回族人,理由是朱棣修建伊斯兰庙。说朱棣是朝鲜人,理由是朱棣的母亲可能是朝鲜人。这两种说法何其荒唐,崇祯的时候,还修过基督教堂,那么他是欧洲人?朱棣母亲是朝鲜人,他就是朝鲜人了?
共2页:12下一页
中国人是极重视修史的,历来的传统是,新建立的王朝,为旧王朝修史。因此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的历史,是满人建立的清朝修的。
在一般人印象里面,明朝是昏君辈出的朝代。为何会这样呢?或许和清代修的《明史》有关。大家知道,明朝灭亡以后,清朝官方修编的《明史》。又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就是。清朝统治者为何提高自己的合法统治地位,那么就得丑化前朝的皇帝。
清朝1645年宣布修《明史》,1739年定稿完成,历时94年,经过了四个皇帝,可谓龟速。有人说,清朝花这么长时间修《明史》,就是因为满清处心积虑地黑明朝,特别是明朝皇帝,因此篡改了很多原始材料。
但是从修明史实际的时间来看,并没有达到将近一百年。实际上,从顺治二年开始修明史,之后清朝并不稳定。
顺治二年,当时正是农民起义最为疯狂的一段时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以及张献忠都还为被镇压,所以当时的清朝十分不太平,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整理修改明史,在这一年宣布的修改明史其实只是说说而已,根本就没有做出什么实际行动。
此后清朝修明史一直处于停工状态,到了康熙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79年。康熙决定继续修明史,当时以徐元文为监修,重新开始纂修明史,到了乾隆四年,也就是公元1739年的时候,明史最终版本由张廷玉定稿。此时明史正式完成。
而且当时的明朝也是混乱黑暗的朝代,特务机构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司法部门,东厂,西厂,锦衣卫凌驾于法律之上,再加上明朝末年皇帝的昏庸无能,更是让这些特务机构为所欲为,草菅人命,很多清白的大臣也死于他们之手。
不过,清朝的特殊性决定他在抹黑篡改和专制这条路上走的一定会更疯狂。满清是东北那嘎达的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做梦都没想到将来有一天可以入主中原,统领神州。
所以多尔衮入关后很多高层还主张像以前那样把北京抢劫一空,然后一把火烧了继续回沈阳。是多尔衮坚持留下来定都北京,最后统一中国。
不过,因为清朝文人对明朝历史颠覆性的修改,导致现在很多人宁愿相信明朝时期的野史,也不愿意相信正史。因为,野史说不定还有百分之六十的可信度,正史的可信度估计连百分之十都不到。
明朝的史官比任何一个朝代都要负责任,记录的事情要详细得多;满清黑明朝历史有非常强烈的政治目的。
明朝最大、最全的史料就是《明实录》,明朝260多年来,《明实录》非常详细的记载了大明朝皇帝每一天的所做所为。皇帝的任何动态都关乎到帝国的命运,《明实录》也就是一部非常详实的明朝史书,该书就算用文言文记录,也足足有几千万字。
我们现在研究明史的最基本资料是《明实录》,而不是24史这一的《明史》。《明实录》在明朝有专门的机构,官员进行精心的编纂,他们不但要记录皇帝的日常行为,同时也会将天下大事,各地事务等都记录在案。
《明实录》是由明朝皇帝主导编纂,但是皇帝又无法左右其内容,皇帝更不能单方面的下旨意对内容进行更改,整个明朝260年,唯一一个对《明实录》有更改的皇帝只有明成祖朱棣,他更改《明实录》只有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这个部分又不得不更改,这关乎到他得国不正的问题。
朱棣更改的内容是明太祖朱元璋临死前下旨传位给朱棣,遗诏却被建文帝朱允炆篡改。朱棣将朱元璋临死前的那一段做了修改,主要目的还是为了粉饰自己赶建文帝下台,自己做了谋逆之臣。
《明史》却是清朝史官给前朝修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新朝给前朝修史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传承的规则和义务,但是清朝修撰的《明史》却大大的抹黑了前朝,甚至某些地方完全篡改史实,比如清朝史官给明朝12位皇帝的评价都不高,把某些重大的历史史实做了删除了修改,这对后世研究明朝历史障碍很大。
清朝为何要抹黑明朝呢?原因和朱棣修改《明实录》一样,都是为了粉饰自己合理、合法的继承了中原王朝正统,为了掩饰自己得国不正的事实。
满清入关打的是为崇祯皇帝复仇,剿灭叛军的旗号,复仇最后搞成了夺天下,满清的行为并不让天下人信服,他们只能通过抹黑明朝黑暗的制度,皇帝的昏聩无能才能彰显满清夺明朝天下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1.不能因为《明史》是清朝人修的,就以此推断明史被篡改。封建历史王朝中,长的几百年,短的几十年,一个朝代完结了,另一个朝代兴起,给前代修一个史,总结一下,二十四史中除《史记》有点特殊,其它都是后一个朝代修的。如果据此一点说《明史》不可信,那么其它史书也不可信。《明史》中或有篡改的部分,但不能完全否定。
2.清朝纂修《明史》全面抹黑明朝,说法欠妥。篡改历史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在没有电脑检索的年代,篡改历史很容易产生说法前后矛盾等问题,不一定能完全删除露出蛛丝马迹。后一个朝代纂修前一个朝代历史,对本朝统治很不利的事情,肯定会有所删减,但没有必要全部抹黑。
3.清朝纂修《明史》的时间长未必就是为了篡改历史。一个朝代,几十年或者几百年历史,产生多少历史事件,后一个朝代官修前代史书的时候,同样采集和整理大量的史料。清朝修《明史》花的时间长,得到了一些史家的认可,比如前面列举赵翼评价的。那么明朝修《元史》两次总共用时331天,编修时间太短,导致大量内容照抄史料,前后说法矛盾,历来也遭到史家的非难。
4.《明史 袁崇焕传》未必是洗白袁崇焕衬托崇祯多昏庸。满清入关前国号是金,入关以后才改国号为清。有个历史事实不能忽视,崇祯皇帝不是被满人杀死的,而是被李自成的军队攻陷北京后自杀的。吴三桂放满人入关,打走李自成。满人并不承认南明政权,把崇祯作为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皇帝本纪最后一个也是崇祯。至于抬高袁崇焕,衬托崇祯的昏庸,这点似乎逻辑上不通,满人并不是农民起义,打的旗号也不是皇帝昏庸、替天行道的旗号,他们否认南明政权,就已经确立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大明朝被李自成灭亡了,李自成是反贼,又被八旗军消灭了,皇帝自然由满人当了。
5.《明史》对崇祯的评价已经很高了。以下是原文:
赞曰:帝承神、熹之后,慨然有为。即位之初,沈机独断,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势已倾,积习难挽。在廷则门户纠纷。疆埸则将骄卒惰。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溃烂而莫可救,可谓不幸也已。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临朝浩叹,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偾事。乃复信任宦官,布列要地,举措失当,制置乖方。祚讫运移,身罹祸变,岂非气数使然哉。迨至大命有归,妖氛尽扫,而帝得加谥建陵,典礼优厚。是则圣朝盛德,度越千古,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
关于亡国之君,能有“慨然有为”、“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等评价,是很少见的。这怎么能算是抹黑崇祯皇帝,崇祯都不抹黑,前代的皇帝更没有抹黑的必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lishitanjiu/912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关于雍正的一些常见错误
下一篇: 紫禁城最凄惨的宫女——太监落泪的秘密